「聽」頂科論壇:全球科學家研究新冠群策群力

2020-10-31 話匣子FM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作為人類前所未知的一種全新病毒,它的出現也對全球科學研究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認識與應對新冠病毒成為全球相關領域科學家今年的共同話題。在今天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新冠病毒研究成為關注的議題。請聽上海電臺記者俞承璋、李雪梅、趙宏輝報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

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之際,「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論壇致辭時直言,很有必要持續有力地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為世界早日走出疫情陰影,貢獻科學應對之道。 鍾南山說:「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我所知道的科學家,包括今天會場和網上出席論壇的諸位,無不為應對疫情做了大量的研究,或者提供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除非我們生活在一個國家邊界完全封閉的時代,否則就必須面對這麼一個嚴肅的課題,怎麼樣以科學的手段把新冠疫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儘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從今年3月開始,鍾南山就和很多研究者開展合作,在早期診斷、傳播途徑、抗體治療以及疫苗研發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諾獎得主 萊維特)

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麥可·萊維特在論壇尚發言時講也述了自己研究新冠病毒的經歷。 萊維特說:「從今年初開始,我就全力投入到新冠病毒研究中。按照我太太的說法,我每天至少花10個小時研究新冠病毒,到今天為止大概在這項研究上投入了大概2500小時。我發現新冠病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我們以前沒有認識到,那就是對不同年齡組的人影響差別很大。60歲到7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線。」 萊維特的研究結果顯示,過了60歲,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會上升,而年輕人風險較小。但是疫情對年輕人帶來的經濟損害更大,因為沒辦法上學、工作,年紀大的人經濟損害反而沒有那麼大。萊維特認為,應對措施必須更加智慧,平衡健康保護和減少損害之間的關係。 萊維特說:「在某種程度上,保持社交距離、經濟封鎖有點像癌症化療,疫情爆發時它很有必要,但使用時要慎重。正如長期化療很危險,連續封鎖10個月的危害遠大於封鎖1個月的10倍,可能要糟糕100倍吧。所以我們必須要考慮未來,全世界都要出一份力。」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俞承璋、李雪梅、趙宏輝

編輯:王俊特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焦點

  • 頂科論壇:全球科學家研究新冠群策群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認識與應對新冠病毒成為全球相關領域科學家關注的議題,請聽本臺記者俞承璋、李雪梅、趙宏輝發來的報導。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麥可·萊維特在論壇上發言時講述了自己研究新冠病毒的經歷。(英語壓混)【從今年初開始,我就全力投入到新冠病毒研究中。按照我太太的說法,我每天至少花10個小時研究新冠病毒,到今天為止大概在這項研究上投入了大概2500小時。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間質組織」?來搜狗英文搜索看外媒怎麼說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紐約大學的科學家研究團隊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了一個從未被注意到的「人體新器官」——間質組織,它可能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間質可充當「減震器」,減輕人體組織受到的損害,而且,其可能與癌症擴散有關。那麼,它有何特徵?能對人體正常運轉發揮哪些作用?鎖定搜狗英文搜索,了解國際前沿科學的新進展,實時瀏覽權威海外媒體的最新報導。
  • 頂科前沿|糖生物學:抗病毒研究中的潛力股
    頂科前沿|糖生物學:抗病毒研究中的潛力股 2021-01-14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經過近幾年的紮實推進,我國在數字金融領域已經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優勢,同時也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普惠金融體系。而隨著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金融服務的快速普及,服務質量和消費者體驗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11月7日,在這顆「藍點」上,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2020,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用各自領域內最前沿的科技突破,向「藍點」致敬。
  • 科學家發明了一頂「神奇帽子」,戴上去就能長頭髮
    尤其是風華正茂的90後,晚上跟人道安都不用「晚安」了,而是「早點睡,小心禿」。所以,現在但凡是有防脫治禿的新技術,一出來都會立即引發熱議。比如最近,一頂神奇的「生發帽」就撩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這頂帽子是由華人科學家王旭東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的。據說只要把它戴在頭上,你那極度「難產」的頭髮就能蹭蹭蹭地往上長!非常神奇。
  • 那些影響「安防新十年」的世界級科學家們
    (原計劃6月20日開幕,疫情原因延期召開)一名科學家開山立派,最顯著的標誌就是世界級的重大研究方向,能夠與該學者劃上等號,如相對論之於愛因斯坦,神經網絡之於Geoffrey Hinton。安防領域的這些研究方向是什麼?代表人物是誰?沒有人知道標準答案。上一個十年的安防技術創新,混沌、碎片、野蠻生長。
  • 2019全球智博會分論壇議程重磅公布,六大AI開放創新平臺將同臺展示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9 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以下簡稱「全球智博會」)將於今年 5 月 9 日至 11 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主論壇議程、參展商信息已經陸續公布。5 月 9 日下午,將迎來六大分論壇:5 月 10 日上午,將迎來如下分論壇: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高峰論壇IEEE FELLOW 高峰論壇 AI+安全 挑戰與機遇網際網路產業中的群體智能人工智慧應用和產品評測高峰論壇 微軟人工智慧助力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 媒體智能之道
  • 被拍攝下的「情感」 科學家揭人體能量場奧秘
    當你和你的戀人食指相觸時,指尖發出的輝光會產生閃電般絢爛的連結;當你對著親密的另一半說「我愛你」時,一團物質能量隨即從你的胸口釋出,飛向另一個人——這聽起來像魔幻電影般的場景,卻是實實在在的物理現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體能量的研究已經發展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 「2018 第六屆全國計算機學科博士後論壇」今天召開,鵬城實驗室...
    第二個圓桌論壇「博士後管理工作分享」邀請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事行政辦公室主任謝裕元、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人事辦公室副主任孫曉昆、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組織人事科科長陳杭渝、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政工處幹事吳文駿、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教育處處長李琳、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李彩麗、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育處處長楊帆、海澱科技園區博士後工作站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偉
  • 「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26位嘉賓首公布,直覺會火 | CCF...
    ,以及如在經濟學等領域的新應用,承接歷史與未來、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對世界和中國近四十年來的人工智慧研究進行一個系統性的回顧並展望在當前複雜國際形勢下中國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控制和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和 863 機器人專家組海外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員和「國家特聘專家」,以及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機器人,感知,智慧機器人,以及醫療機器人和醫療器械與設備。他已發表了約 600 份期刊和會議論文,並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過 50 多個研究項目。
  • 2019全球智博會高峰論壇重磅公布,院士齊聚探討人工智慧發展與未來
    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以下簡稱「全球智博會」)將於今年 5 月 9 日至 11 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會議三大重磅獎項候選項目正在火熱徵集中,網上申報工作將於 4 月 14 日截止。此次全球智博會將是「展」與「會」的完美融合。
  • 多重耐藥菌防控的「術、法、道」
    2017 年 4 月 22 日,由青島市醫學會主辦,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承辦的「山東省第三屆多重耐藥菌感控「天御千菌」論壇在青島市召開。本次會議邀請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孫運波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吳大瑋教授、解放軍第 309 醫院 SICU 科主任馬朋林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朱雪鳳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重症醫學科主任方巍等全國及山東省重症醫學和感染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並通過「術、法、道」三個層次來介紹多重耐藥菌感染診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成果以及面臨的新挑戰等,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策略提供更有力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 用生物計算技術打造生命科學平臺,李彥宏牽頭創立「百圖生科」
    隨劉維一起加入「百圖生科」初創團隊的,還有十餘位畢業於清華、北大、牛津、劍橋、港大、UCLA、斯坦福等高校的生命科學專業博士和多名在生物製藥和生命科學領域具有豐富投資和企業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士。「百圖生科」定位為一家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的生命科學公司,通過高性能生物計算和多組學數據技術加速創新藥物和早篩早診等精準生命科學產品的研發,從而使更多疾病可預警、可控制、可治癒。
  • 頂科前沿|舉全地球之力,他們「看見」了黑洞
    頂科前沿|舉全地球之力,他們「看見」了黑洞 2021-01-15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如何對蠶絲進行改性以獲得性能更為優質的材料、並推進產業化應用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36氪最近發現,蠶桑產業或因技術進步有新發展。北京清科絲宇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科絲宇」)是一家致力於用科技改變桑蠶行業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
  • 設計營商周【BODW】2020「願景 20/21:洞悉幻變」
    設計營商周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香港貿易發展局協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匯聚來自全球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設計精英、創意人士、企業家和商界領袖意在全面探索設計、創新及品牌趨勢。然而,在這個年代,我們更能按照自己實際所需和真正重視的價值,調整我們對這個時代的觀點,為未來探索新動力、想像新的可能性,昂首面向2021年。2020年設計營商周【BODW】在「願景20/21:洞悉幻變」的主題下,將會集結行業精英的創意力量,全面探索未來趨勢,分享真知灼見,在不明朗的環境下撥開雲霧,洞察前路。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UFO」是一個包含範圍極廣的概念有人認為,外星人想要從遙遠的宇宙另一端飛向地球,它們肯定需要一艘宇宙飛船,當我們在空中看見一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時,它們都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的飛船,這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就是「UFO」。不明飛行物「UFO」真的就是外星人的飛船嗎?
  • 新動作!!!中國「天眼」
    已經啟用了一段時間的中國「天眼」FAST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很快將迎來新的任務。據科技日報報導,這款全球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將從九月開始搜索地外文明。據介紹,這次升級的設備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地外文明研究團隊聯手
  • 小心聽不見的「海豚攻擊」,正悄悄入侵你的智慧助理
    一項研究指出,攻擊者可藉由發出人類聽不到的超聲波指令,又稱作海豚攻擊(Dolphin Attack),偷偷喚醒智慧助理並為所欲為。智慧聲控裝置在近年高速成長,生活周遭接觸到這類產品、服務也越來越平常,這周登場的Google開發者大會 I/O上,甚至推出了新技術「Duplex」,可以用幾乎與人類相同的聲音,協助用戶打電話訂位,但這也讓許多安全專家開始擔心起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