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增稠劑或是早期生命形成關鍵因素

2021-01-08 IT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宇宙原始湯理論」,生命起源於海洋或水塘。該理論認為,生命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產物,比如降雨、混合的分子、陽光的溫暖以及夜間的涼爽等。近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認為,生命形成的處方中應該還包括一種關鍵因素--增稠劑。生命的形成必須要依賴這種所謂的增稠劑,增稠劑有助於類似基因鏈的事物首次在海洋或水塘中完成自我複製。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克裡斯汀-何(右)與瑪薩-格羅夫教授。

一般認為,最早期的生命形式都是建立在核糖核酸之上。該理論認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這種自我複製的核糖核酸鏈當增長到足夠長並可能形成基因的時候,這就標誌著生命可能會出現。這些長長的核苷酸鏈可能會與水塘中較短的核苷酸鏈相混合,在陽光熱量的作用下,較長的核苷酸鏈會從螺旋結構中斷開並與較短的核苷酸鏈進行組合配對,最終形成自身的複製版本。但是,在單純的水環境中,當溫度降下來時,較長的核苷酸鏈會快速歸位到自己的螺旋結構上,因此幾乎沒有時間來完成組合配對程序。這就是所謂的「鏈抑制」。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科學家克裡斯汀-何和艾塞克-加萊戈等人希望能夠解開一個謎團,即在酶出現之前,現代基因編碼的早期形式是如何實現首次複製的。研究人員並沒有將實驗環境選擇在水中。他們向包含有真正基因鏈的「湯」中加入一種粘性溶劑--增稠劑,從而減慢長鏈的運動速度。克裡斯汀-何解釋說,「這樣看起來更像是生命起源的化學成份,因為在生命起源之前,地球上可能有許多粘稠的水塘。在這樣的溶液中,運動較快的短鏈就有機會跳到長鏈上,並組合形成長鏈的複製品。」

▲圖a顯示,在只有水的環境中,複製過程無法繼續。圖a顯示,粘性的增稠劑可以讓基因鏈與可能的複製版本部件進行配對。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的思路不僅僅證明可行,而且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脫氧核糖核酸鏈和核糖核酸鏈合攏到一起,形成了髮夾形狀,從而有助於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完成配對過程。此外,這種形狀也允許更多可能的功能性活動,比如核酶的作用。克裡斯汀-何解釋說,「如果核酶能夠在同樣的過程中促進基因編碼複製,也有可能加速最早生命的形成。」

為了證明粘性增稠劑在原始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自然形成的基因,而不是選擇某種特別編輯的基因序列,在實驗室中儘可能地還原數十億年前的地球環境。克裡斯汀-何介紹說,「考慮到原始湯可能是很渾濁的,其中可能有許多雜物,因此我們最初就採用了更加不純淨的核苷酸,但結果證明它仍然有效。也許在數十億年前,在某種粘稠的水塘中也曾發生過同樣的反應。」實驗中使用的溶劑是「glycholine」。在生命出現之前,地球上也許並不存在這種物質,但是數十億年之前可能存在其它粘性溶劑。

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期刊之上。

相關焦點

  • 水性塗料在增稠劑領域的選擇應用及研究進展
    聚丙烯酸類增稠劑其增稠機理是增稠劑溶於水中,通過羧酸根離子的同性靜電斥力,分子鏈由螺旋狀伸展為棒狀,從而提高了水相的黏度。另外它還通過在乳膠粒與顏料之間架橋形成網狀結構,增加了體系的黏度。  締合型聚氨酯類增稠劑A.J. Reuvers對締合型聚氨酯類增稠劑的增稠機理作了詳細的研究。這類增稠劑的分子結構中引入了親水基團和疏水基團,使其呈現出一定的表面活性劑的性質。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它!
    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等一系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動物在地球上來了個「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也稱寒武紀大爆發,奠定了顯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礎。
  • 新研究提出了早期地球強大的磁場的證據,從而保護了生命的形成
    磁場是看不見的,但對地球表面的生命至關重要:它使地球免受有害的太陽風和太陽發出的宇宙射線的影響。考慮到磁場的重要性,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磁場在整個地球歷史上是如何變化的。這些知識可以為理解地球的未來進化以及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進化提供線索。羅徹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在地球周圍首先形成的磁場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還要強。
  • 增稠劑
    市場上可選用的水性樹脂增稠劑品種主要有無機增稠劑(膨潤土、凹凸棒土)、纖維素類(羥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鹽水溶液和丙烯酸酯乳液)、締合型聚氨酯增稠劑、締合型聚醚多元醇等類型。有些增稠劑具有觸變效果。無機增稠劑是一類吸入膨脹而形成觸變性的凝膠礦物。聚丙烯酸酯本身是酸性的。需用鹼或氨水中和至pH=8~9才能達到增稠效果。
  • 地球形成早期板塊運動就開始了,新研究發現地球生命或許因此繁榮
    可以說地球的科學研究成果,要比科學家研究宇宙成果少得多。要知道地球研究,對於我們發現系外行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研究地球越是徹底,那麼我們對於研究其他類地行星,才會有更多的基礎理論,對於生命的產生,才會有比較科學的檢驗方法。所以了解地球科學知識,對於人類來說十分重要。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研究,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的科學類文章。
  • 地球早期生命是怎麼的形成?
    什麼是生命?生命是怎麼來的?生命的出場充滿了神秘,科學家們經過各種科學研究和嚴密的邏輯推算,最終得出了一個猜想。今天的「指尖科技館」欄目,我們通過一段視頻走進北京科學中心的「生命起源猜想」展項,了解地球早期生命是如何形成的。50億年前產生的太陽和地球,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早期的地球溫度極高,表面到處是熔巖,當地球慢慢冷卻,巖石開始凝固。
  • 水性塗料中增稠劑的種類與優缺點
    水性塗料增稠劑的種類目前市場上可選用的增稠劑品種很多,主要有無機增稠劑、纖維素類、聚丙烯酸酯和締合型聚氨酯增稠劑四類。無機增稠劑是一類吸水膨脹而形成觸變性的凝膠礦物。主要有膨潤土、凹凸棒土、矽酸鋁等,其中膨潤土較為常用。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並不起源於水!
    沒有水,生命就無法生存,但是水可以分解 DNA和其它關鍵分子。所以,早期的細胞是如何解決水悖論的呢?2023年2月18日, NASA宇宙飛船將穿越火星大氣層,點燃反推力火箭,降落在火星表面,釋放六輪巡航飛彈「毅力號」。假如一切進展順利,該任務將在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著陸,火星赤道附近一處約45公裡寬的裂口可能曾經是液態水湖泊。
  • 中科院南古所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氧氣催生遠古生命大爆發
    ,生物界為此面貌一新,與前寒武紀生命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嶄新景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來自中英俄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對西伯利亞寒武紀早期碳酸鹽巖地層的碳、硫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氧氣含量是控制著寒武紀大爆發進程的最關鍵因素。
  • 生命起源的早期關鍵步驟,發生在各種條件下!你知道哪些?
    地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前體是由各種複雜混合物形成,這可能表明,在形成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遺傳分子過程中,構建起了至關重要的基石。基因分子提供了儲存和複製信息的能力,可能對生命起源至關重要,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從早期地球上存在的複雜化學環境中產生。
  • 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作者:吳長鋒 科學網轉載於科技日報
  • 美媒: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物質或來自於彗星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美媒稱,科研人員知道,生命形成的必要物質在地球早期就已出現,但他們仍在試圖弄清具體發生過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彗星是數十億年前把磷等關鍵物質帶往地球的宇宙信使。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月15日報導,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維克託·裡維利亞說:「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生命得以形成的過程。」為了確定磷是如何到達地球的,科學家們需要重新追蹤它穿越太空的旅程。兩個工具促成開展這一搜索: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線陣(阿爾馬)和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飛船。
  • Science特刊|早期生命免疫
    導語:2020年5月8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與早期生命免疫相關的特刊,主要介紹了胎兒-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及功能的相關內容,強調了早期生命階段的免疫系統並非孤立發育的,而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母體細胞、共生菌及病原體等等。
  • 最新研究:「大陸風化」是兩億多年前地球生命大滅絕的重要環境因素
    新華社合肥3月29日電(記者 徐海濤)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曾發生地球生命大滅絕事件,導致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滅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美國休斯敦大學科研團隊最新研究表明,迅速增強的大陸風化作用導致海水組成變化是此次大滅絕事件的重要環境因素。《美國科學院院報》日前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地球早期生命可能從「毒溫泉」開始 研究有助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形式
    生命起源一直是困惑科學家數十年的未解謎團,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早期生命可能是從「毒溫泉」開始的,同時,深入了解地球上複雜分子的形成過程,將有助於指引我們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形式。當研究人員研究和辯論地球生命最初在哪裡誕生以及如何爆發式生長時,這項最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天體物理學家娜塔莉·巴塔哈(Natalie Batalha)稱,了解這顆行星上生命的起源可能為何處尋找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線索。
  • 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證明,構成RNA(核糖核酸)的嘌呤類核苷酸和嘧啶類核苷酸能利用早期原始材料合成的化學機制相同,且這兩種類型的鹼基形成於同一種前體分子,新研究使人類距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更近了一步
  • 增稠劑到底是什麼?
    □ 專家支持:上海質檢院高工 林琳   現在,有很多食品中添加了增稠劑,比如酸奶、冰淇淋、果凍等。增稠劑到底是什麼?添加到食品裡的是天然的還是化學合成的?本期特邀上海質檢院專家為你解答——    什麼是食品用增稠劑?
  • 最新研究:火星生命可能隱藏在鹽沼遺蹟中
    子午線平原附近發現的鹽沼遺蹟屬於火星上一個較大的湖泊,科學家基於鹽沼厚度的情況得出這個結論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尋找火星最後的生命形式,科學家發現鹽沼水可能是火星生命最後存在的地方,地球上的類似環境位於猶他州的博納維爾鹽灘,這些古老的湖泊代表著一些潛在的地表水存在,面積大約為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本文就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宿主腸道菌群的組成和結構的改變和一些複雜的疾病如行為失調、代謝性疾病等有關。比如自閉症、肝性腦病、過敏症、肥胖症、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及各種神經疾病等[3]。而多種因素對腸道菌群的組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對此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挑戰早期生命分子基於RNA假說地球首批生命形式或由RNA-DNA混合產生
    原標題:挑戰早期生命分子基於RNA假說地球首批生命形式或由RNA-DNA混合產生近日,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在化學研究領域核心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論文稱,一種名為苯基磷二醯胺(DAP)的簡單化合物在生命出現之前可能就已存在於地球上,它可以通過化學手段將名為脫氧核苷酸的微小DNA結構單元編織在一起,形成原始的DNA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