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以來,全球一直在倡導「男女平等」,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可儘管如此,男性比重更大這一點依然沒有變化,尤其是在科學界。
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中,女性院士的比例只佔到了5%。而在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女性獲得者的比例更是僅有3%。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像是居裡夫人、瑪利亞·戈伯特·梅耶(核物理)這樣的頂尖科學家,就更加值得尊敬。在中國科學界,屠呦呦絕對是一個極其閃耀的存在。
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意義十分重大。
2019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了「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屠呦呦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艾倫·圖靈一起被選為科學領域的候選人。屠呦呦不僅是28位科學領域候選人中唯一在世的人,還是唯一的亞洲面孔,完全就是中國之光。最關鍵的是,BBC給出屠呦呦入選理由——「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1955年,屠呦呦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便進入了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工作。
1967年,越南戰爭時期,突發瘧疾席捲戰區,使得越南軍隊遭受重創。為了幫助越南,中國政府組織了一項代號「523」的秘密行動。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的500多名醫療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團隊,全力研發防治瘧疾的新藥。1969年,年僅39歲,僅是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了523研究組的組長。
之後的時間裡,屠呦呦帶領團隊,查閱了這種中醫藥古籍,試圖尋找新的突破點。最終,她在《肘後備急方》中發現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屠呦呦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走,不惜以身試藥,終於發現了青蒿素。
1971年10月4日,在經過190次失敗後,屠呦呦終於在第191次試驗中,成功獲取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至此,一種對抗瘧疾的全新藥物誕生了。
很多年以來,屠呦呦因為「三無」身份(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學經歷、不是兩院院士)而遭受非議。但屠呦呦的貢獻是不會受到那些酸言酸語的影響的。
世衛組織曾公開過一組統計數據:2000年到2015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約有2.4億人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約150萬人因青蒿素而避免了瘧疾導致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