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英媒:拯救最多人的科學家

2020-09-10 百年磨一劍

這麼多年以來,全球一直在倡導「男女平等」,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可儘管如此,男性比重更大這一點依然沒有變化,尤其是在科學界。

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中,女性院士的比例只佔到了5%。而在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女性獲得者的比例更是僅有3%。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像是居裡夫人、瑪利亞·戈伯特·梅耶(核物理)這樣的頂尖科學家,就更加值得尊敬。在中國科學界,屠呦呦絕對是一個極其閃耀的存在。

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意義十分重大。

2019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了「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屠呦呦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艾倫·圖靈一起被選為科學領域的候選人。屠呦呦不僅是28位科學領域候選人中唯一在世的人,還是唯一的亞洲面孔,完全就是中國之光。最關鍵的是,BBC給出屠呦呦入選理由——「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1955年,屠呦呦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便進入了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工作。

1967年,越南戰爭時期,突發瘧疾席捲戰區,使得越南軍隊遭受重創。為了幫助越南,中國政府組織了一項代號「523」的秘密行動。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的500多名醫療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團隊,全力研發防治瘧疾的新藥。1969年,年僅39歲,僅是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了523研究組的組長。

之後的時間裡,屠呦呦帶領團隊,查閱了這種中醫藥古籍,試圖尋找新的突破點。最終,她在《肘後備急方》中發現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屠呦呦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走,不惜以身試藥,終於發現了青蒿素。

1971年10月4日,在經過190次失敗後,屠呦呦終於在第191次試驗中,成功獲取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至此,一種對抗瘧疾的全新藥物誕生了。

很多年以來,屠呦呦因為「三無」身份(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學經歷、不是兩院院士)而遭受非議。但屠呦呦的貢獻是不會受到那些酸言酸語的影響的。

世衛組織曾公開過一組統計數據:2000年到2015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約有2.4億人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約150萬人因青蒿素而避免了瘧疾導致的死亡。

相關焦點

  • 她是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英媒:拯救最多人的科學家
    而在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女性獲得者的比例更是僅有3%。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像是居裡夫人、瑪利亞·戈伯特·梅耶(核物理)這樣的頂尖科學家,就更加值得尊敬。在中國科學界,屠呦呦絕對是一個極其閃耀的存在。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中國「三無」科學家85歲獲諾獎,拯救數百萬人卻鮮有人知
    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至此,他獲得了首位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那一年他已是85歲高齡。屠呦呦有時會被稱為三無科學家,因為她沒有留學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更沒有院士頭銜,但是就是這樣的她,卻拯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獲得普利茲小說獎;1938年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的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政道和楊振寧是首兩位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人士。
  • 扒一扒這些得過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我也是醉了……
    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立了,分別獎勵5個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出資增設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或「諾貝爾紀念獎」,與前述5種獎項合稱」諾貝爾獎」。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共同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 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不知道大家最近應該都被日本十八年裡拿十八枚諾貝爾獎的消息給震驚了。進入21世紀以後的這18年裡日本誕生了18位諾獎得主,平均年均一人。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21世紀前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幾無懸念。而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多少也會納悶,既然日本有這麼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中國呢?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 英媒:休學一年拯救世界後,瑞典少女通貝裡說重返校園真好
    與以往不同的是,她已經重啟學業,不再處於「失學」狀態。有英媒略帶調侃語氣報導稱,在休學一年試圖拯救世界後,通貝裡在節目裡說重返校園「真好」。對此,不少外國網友也表示,希望她留在學校,老師能多給她布置點作業就更好了。綜合英國《衛報》、《每日郵報》12月29日報導,在節目中,對於新冠疫情影響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後,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氣候信息的傳播,通貝裡回答說:「當然有可能。
  • 英媒評20世紀4大最偉大的科學家,屠呦呦成功入選,你喜歡她嗎?
    曾經小說電影裡面的「幻想」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這些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英國知名媒體BBC為此評選出了20世紀4個最偉大的科學家,其中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成功入圍,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名單和介紹吧。1、瑪麗-居裡(Marie Curie):瑪麗-居裡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 伊朗裔女數學家成獲「數學界諾貝爾獎」首位女性(圖)
    至此,米爾札哈尼成為該獎首位女性獲獎者,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伊朗裔人士。英媒12日報導,國際數學家大會12日在韓國首爾公布2014年「菲爾茲獎」4位得主。其中,米爾札哈尼成為萬眾焦點和最熱門的話題。因為,「菲爾茲獎」此前56位得主都是男性,米爾札哈尼成為該獎有史以來首位女性獲獎者。
  •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
    諾貝爾獎可以手是獎項中最高的,每年有很多學者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在中國也有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獎,那麼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哪些人物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1、楊振寧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最傑出的諾貝爾獎華人得主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物理學獎頒授給1人、2人和3人的次數分別為47,32和34;化學家分別為63,23和25,生理學或醫學分別為39,33和38。化學家頒發給1人的次數最多,說明化學領域,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現單人突破。而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單人獲獎次數佔比最低,說明該領域非常需要團隊合作。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物理學獎頒授給1人、2人和3人的次數分別為47,32和34;化學家分別為63,23和25,生理學或醫學分別為39,33和38。化學家頒發給1人的次數最多,說明化學領域,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現單人突破。而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單人獲獎次數佔比最低,說明該領域非常需要團隊合作。
  •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BBC今年1月發起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並公布了榮耀名單。其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選人名單之中。此次入圍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