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一腔孤勇走長城、一心激蕩闖黃河……在路上,遇見奇蹟!

2020-12-05 騰訊網

一腔孤勇走向長城的先行者、

勇闖黃河激流的鐵血男兒、

一生拼搏為登珠峰的無腿老人……

湘君

湘君的筆下記錄了一個個「在路上」的追夢故事,4年近50篇的創作,帶來了一部真正記錄中國戶外人的作品。

保持心靈的「在路上」

5年前,因為一個小生命的到來,熱愛旅行的湘君停下了浪跡遠方的腳步。她曾在日記裡無奈地寫道:

要有多豐盛的羽翼,才能既承載住一個小生命的起飛,又不辜負自己那些燦若星河的遠方夢想。

最想念遠方時,湘君只能一遍遍看星空延時攝影,感覺自己似乎還置身天地自然。在最茫然的時候,她進入了一家旅行公司做主編,權當是「曲線救國」,卻意外發現了新世界:「在路上」原來有那麼多奇蹟般的人與事。

4年前,擁有資深記者經驗的湘君開始採訪擁有傳奇經歷的行者。

旅行和文字這兩樣是我一直以來最熱愛的事情,因此,我就想最好能找到一份工作是能夠把旅行和文字結合在一起的。

湘君發現,寫這些「在路上」的人和故事,能讓自己保持一種心靈的「在路上」,這種快樂並不亞於身體的「在路上」。她越來越認識到,真正的在路上,並不一定是要去遠方,而是發現自己的熱愛與使命感,不負此生地去追求。

人生最大的幸運,是遇見熱愛。而真正的熱愛,是即便沒有報酬,依然願意晝夜為之燃燒。

中國戶外人的立體剪影

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物,從初識到深入了解,從交心到升華,為了獲得更多真實有價值的信息,湘君只能做足功課並反覆採訪求證。

例如《黃河漂流》一文,在一萬多字的背後,湘君不但採訪了20多人,還獨自輾轉陝西、安徽、河南多地。

想進入一個個陌生人內心,其實比旅行、寫作本身更難。除了寫作能力,更不可少的是交心能力。為此,每一篇常需提前查閱數十萬字資料,一兩個月的交流預熱,甚至翻遍對方七八年前的微博朋友圈,抓住一切內心線索。

曾引起全國關注的鰲太風雪事故讓湘君記憶深刻。當時,博眼球的文章和妖魔化的評論滿天飛,湘君很想從一個戶外旅行者的角度去做一個更客觀公正的報導。於是,她發動一切的人脈,終於輾轉找到了當事人。然而,一再被造謠中傷的當事人,對外界非常抗拒和不信任。

最終,湘君以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受訪者。但事後對方告訴她,其實自己很多次都想拒絕。不過,當他看到湘君在凌晨3點還在加班寫採訪提綱時,終究沒有忍心拒絕她。當文章發布後,客觀真實的報導也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對方非常感動,還特地贈給湘君一句話:「真心待人,良心為文,暢心行路。」

非虛構題材最難的不是寫作,而是要抵達每個人的心靈。

前不久,湘君從這幾年的人物作品中精選出12篇奇人奇事,出版了書籍《奇記,奇蹟》。涉及登山、徒步、漂流、騎行等眾多戶外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傳奇行者。

這些奇蹟人生貫穿了中國戶外領域30多年的時代流變,湘君希望將不同時空、領域、道路上穿行的人物故事,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國戶外人的立體剪影。

我寫的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可能都太熱愛生命了,希望能夠全身心地去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一開始對大自然的嚮往以及對生命的困惑中,漸漸清晰了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從最初想通過記錄別人的故事來讓自己保持心靈「在路上」,到被行者們打動開始對生命進行思考去「找自己」。

在遇見一個個有故事的人以後,他們不斷地帶給我生命的思考,讓我獲得成長。在我的文章發布後,又不斷地獲得讀者們的共鳴。這讓我覺得,自己做這樣的事可以影響很多人去思考自己的活法,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長和成就感會不斷地激勵我往前走。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或許常人很難理解,為何放棄舒適的生活而去挑戰艱苦甚至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湘君看來,卻是像遇到同類一般。

我理解這些人會選擇這樣的道路,就是因為他想在有限的生命當中,跟從他自己的追求和熱愛,去經歷一種更深刻的生命體驗。

湘君特別認同電影《一代宗師》裡對武學三重境界的表述——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湘君認為,在大自然的路上,見到天地和自己之後,我們還應該去見一見眾生,做更多對他人有益的事。

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熱愛的事,你也會想影響其他人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對我來說,接觸每個人就像是採集他們的生命之火一樣,然後把這些火聚在一起,希望能夠照亮更多的人。

Q&A

生活周刊×湘君

Q:如何讓你寫的這些「奇記」更真實地呈現給讀者?

A:閱歷的增長讓我認識到,再強大的人也有內心脆弱,也要考慮家長裡短等俗務。要真正打開一個人的心,首先要懂得他的痛苦與欲望是什麼。

我的文章裡,側重講述的是如你如我一樣曾有過的成長困惑、迷茫,甚至差點放棄,也才會讓讀者備感親近,仿佛活生生的身邊人,進而反思自己,為什麼只能羨慕卻做不到?

「奇記」記錄傳奇,但也在解構傳奇。透過不平凡的追求,更致力透視的是,這些所謂「大神」平凡人的一面,甚至缺點、弱點。這是我寫作風格中的一個特點,有一種深深的代入感。所以,很多讀者說,看了會覺得身臨其境,好像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最後又能跳得出來,提煉出一些值得你去學習的東西。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蔡嫻

編輯:林薈萃

校對:顧米一

審稿:王東

相關焦點

  • 夏伯渝講述登珠峰背後故事 下一個目標是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南北極
    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夢想而拿別人的生命冒險,就主動撤下來重慶日報:能介紹一下你幾次攀登珠峰的情況嗎?是從哪邊登的?夏伯渝:2014年,我第二次登珠峰,遭遇到雪崩,我們的16個嚮導全部遇難。第一次登是走的北坡,就是中國這邊,以後的幾次都是走的南坡,就是尼泊爾那邊。每年只有5月的那麼幾天可以登山。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勇士整整60年前,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瑪峰,他們開創了人類登山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探尋和挑戰這個目標。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
  • 他三登珠峰最短一次僅用9天 成民間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六年間三登珠峰,成為民間登頂珠峰最多的中國人 「所以下山後,我就決定不再登珠峰了,8000米的山峰也不再登了,知足了。」 珠峰擁堵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今年珠峰攀登季死亡人數急劇上升。 為了避免「堵車」,今年孫義全冒著強烈的風速(可承受)提前一天登頂。「我13年那次登珠峰趕上『堵車』了,深知在高海拔、低含氧量的情況下,『堵車』是件很危險的事,所以今年在得知22號將是最適合登頂的日子後,我臨時調整了自己的登頂時間,提前了一天。」孫義全說。
  • 上遊專訪|重慶女子登珠峰第一人還是今年全世界首位登頂的女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我們也許有些自負於精湛技藝製作出來的冰斧和登山靴,以及由這個技術至上的時代所創造的奇蹟而更讓何鴻鵠擔心的是,自己的夏爾巴因為太累,竟然一邊走一邊打瞌睡,「那可是保護我的人,連他的生命都有危險,我怎麼辦?那時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懼」。
  • 走一萬米那麼輕鬆!為什麼珠峰只有8848米,登起來卻那麼難?
    即使有夏爾巴人組成的後勤團隊與嚮導,登山珠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珠峰不過就8.8千米,我們地面上徒步旅行個幾十千米都挺輕鬆,為什麼爬山就那麼難呢?
  • 珠峰路上躺著一具屍體,為什麼登山者寧願跨過,20年無人掩埋?
    最大的原因是,珠峰已經成為了旅遊聖地,每年能夠登珠峰的窗口期並不長,這就造成了珠峰路上,尤其是在「死亡地帶」人滿為患,經常擁堵,寸步難行。堵在「死亡地帶」可不是一件小事,那裡高度在8000米以上,氧氣濃度只有地面的1/3不到,即使帶著氧氣瓶身體還是會產生巨大的不適應,再加上現在的登山者他本身就不具備能夠登上珠峰的能力;而且珠峰天氣變幻莫測,擁堵就會造成登山者被困在暴風雪中,僅2019年在珠峰路上具有12名登山者死亡。但這並不能阻止人們登上珠峰的強烈願望,每年還是有大批的人去珠峰。
  • 攀登者真實事件方五洲原型是誰 1960年登珠峰不被認可怎麼回事
    在預告說有說到的1960年登珠峰不被承認,這是怎麼回事?攀登者真實事件一開始很多人都以為攀登者講的是1960年登珠峰的事情,但是從預告和簡介來看,講的是1975年登珠峰的故事了。不過從電影中我們也了解到,1960登珠峰不被承認的歷史,當時由於是夜間拍攝,沒法留下影像資料(電影中是以攝影機丟失呈現),放置在山頂的證物也被大風颳走沒法證明。1960登珠峰不被承認電影攀登者的簡介是這樣的: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啟!長城炮上珠峰,彰顯中國製造新高度
    近期,關於珠峰的消息頻登熱搜,包括珠峰每年都向長春偏移、三大罕見奇雲與珠峰同框、珠峰曠世奇景……而使"世界第一高"再次登上熱搜舞臺的,實則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的開啟——5月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依然白雪皚皚、寒冷刺骨,而此刻,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卻正負重奮力向上攀爬,這場時隔15年的測高工作
  • 為什麼中國人要登珠峰,這部電影告訴你
    隊長也在這次意外中也身亡,彌留之際他對隊員的最後的要求就是攀登到頂,「我們自己的山,我們自己登。」剩下的幾人繼續攀登,越往上氧氣越稀薄,困頓、乏力、風雪都讓人昏昏欲睡。跌倒了繼續掙扎著爬起來前行。最後只剩下三個隊員,五洲【吳京飾演】,傑布【拉旺羅布飾演 】, 攝影師松林【張繹飾演】。
  • 第一個登完世界8千米以上高峰,創造多項奇蹟——登山家梅斯納爾
    世界著名登山家,義大利人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他第一個登完了全世界14座8000米山峰,第一個單人無氧登頂珠峰,第三個登完了世界各大洲最高峰。他是世界登山界的奇蹟,當代最偉大的登山家之一。
  • 用中國皮卡,丈量世界高度——長城汽車助力2020珠峰高程測量
    5月11日,長城汽車長城炮2020珠峰高程測量媒體官方工作用車發布會成功舉辦。在珠峰大本營,紅色的長城炮越野皮卡在雄偉的珠峰腳下格外顯眼。在日喀則會場,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將5臺長城越野炮皮卡的車鑰匙,正式交給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主任隨毅的手中,用作本次珠峰高程測量的相關保障和媒體報導工作。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60年後的5月25日,珠峰依然巍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們正克服重重困難,向峰頂發起第三次衝擊。世界期待著,他們為人類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哪怕只有一個人,我們也要登上去。」回憶起60年前那場攀登,登頂勇士之一貢布這樣說。 那時,登山隊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沒有提前鋪設好的保護繩,沒有成熟的攀登路線可參考,甚至連從日喀則到珠峰山腳下300多公裡的路,都是攀登前臨時修好的。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影片一開始我們直擊了1960年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傑布(拉旺羅布)等多名登山人員在登珠穆拉瑪峰途中遇到雪崩,整個登山隊傷亡慘重,最後只有他們三個登上了珠峰。他們三個在海拔8000對米的高度上,搭人梯,曲松林光腳第一個爬上最後那20米的壯舉。
  • 給珠峰裝5G,怎麼做到的?
    珠峰的身高,很多國家以前都做過測量。廣為人知的8848.13米,是1975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得出的,2005年又一次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用來保障珠峰高程測量的直播,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那麼給珠峰上裝5G是怎麼做到的?
  • 喬治 馬洛裡1922年登珠峰使用的冰鎬值多少
    戶外資料網(8264.com)訊,喬治·約翰特·裡·馬洛裡(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1886年6月18日-1924年6月8日)是英國上世紀初著名的探險家、登山家,曾分別與1921、1922、1924三次嘗試攀登珠峰。1924年6月在與隊友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g)再次攀登珠峰途中喪生。
  • 這位太倉老人已走遍南極、北極和珠峰大本營
    自此,74歲的孫忠偉完成了南極(長城站)、北極(黃河站)和青藏高原(珠峰攀登者大本營)「三極」探險遊的壯舉。你想認識一下這位「旅遊達人」嗎?在週遊世界的過程中,孫忠偉逐漸產生了去「三極」的想法,長城站、黃河站、珠峰攀登者大本營,這幾乎是目前旅遊者的極限。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人山人海,為何扎堆去探險?其中有隱情
    珠穆朗瑪峰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是世界最高峰,珠峰的巖面高為8844.43米。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
  •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登鸛雀樓》結語天成,非可意撰《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