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要點名罵李四光?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方都不敢還嘴

2020-11-26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在文壇一直以愛憎分明的形象存在,他所不滿的就會毫無顧慮地提出,會毫不猶豫地抨擊,與此同時他也不吝嗇於讚揚那些在他看來值得讚揚的事物。

近代文壇許多作家與文學家都曾經被魯迅寫文章抨擊過,他的文風一直以犀利聞名,大多數文人並不願意出現在他的文章之中被他諷刺。

魯迅先生文章中的人物也不光有文壇中人。他曾經寫文章抨擊過李四光,李四光並不是文壇中人,而是一名地質學家,那麼,魯迅與李四光之間有什麼愛恨情仇呢?他為什麼要抨擊李四光呢?

薪資引發的「戰爭」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礙於條件有限,只能從事地質學的基礎研究,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的科研技術提上日程,李四光也開始從事科研。

與李四光同時期的許多科研工作者都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四光依然。在地質學領域,他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為了研究地震監測,李四光帶病上陣,從未放棄研究,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的科研精神。

在那個一切百廢待興的年代,中國面臨著巨大的艱辛,農業、工業、科技,萬事萬物都需要人才灌溉,當時處於文壇的文人們也不輕鬆,魯迅先生就在致力於用他充滿諷刺意味的文章喚醒麻木不仁的人們。

魯迅與李四光是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的人,是在各自的領域為將中國帶向更好的未來做努力的人。可是,這兩個看起來應該毫無交集的人怎麼產生矛盾了呢?

事實上,魯迅與李四光之間確實是沒有什麼交集的,兩人算不上朋友,甚至連熟識都算不上,對於魯迅來說,李四光就是另一個領域的領頭人之一,他聽說過李四光,卻不知道李四光此人究竟如何,對於李四光來說,魯迅亦然。

他們之間的矛盾起源於什麼呢?起源於薪資。

當時中國正是物資緊缺的時候,加上長年累月的戰爭,導致中國的經濟十分落後,人們最大的目標是解決溫飽問題。在那個時候,餓死、凍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路邊時常有屍體,說是餓殍遍野也不為過。

作為一名靠著筆桿子工作的文人,魯迅的稿費相對比於普通工人的薪資來說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也僅限於不錯,並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魯迅曾經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時期。在那段黑暗的時期,魯迅的文章連發表都要小心翼翼,更不用提稿費之類了。

同在北平工作的李四光則不同。1920年,李四光擔任了北京地質大學的教授,同時兼任系主任,他每個月的薪資是兩至三百塊。在如今看來,兩三百塊並不多,但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薪資是十幾塊,這樣一經對比,李四光實屬高薪人群。

在那個大多數人都要步行去工作,甚至坐黃包車都捨不得的時代裡,李四光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自行車,與魯迅先生每日坐黃包車上下班的出行方式又形成對比。那個時候,魯迅先生大概就已經對李四光有所不滿了,只是一直沒有發作。

直到1925年,國立京師圖書館又聘請了李四光做副館長,身兼數職的李四光的薪資直接突破了五百大關,這對於普通工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很多普通人家窮其一生都攢不下來這麼多錢。

魯迅先生終於是忍不住了,發表了一篇文章抨擊李四光,不僅如此,還在文章之中抨擊了梁啓超。

從這一點足以看出,魯迅先生確實是愛憎分明,僅僅因為不滿李四光的薪資太高就直接抨擊他。

在魯迅先生的角度看來,李四光拿了過高的薪資,而中國當時的經濟本就落後,那麼高的薪資在他看來實屬是沒有必要的。

但魯迅先生和李四光並沒有什麼交集,因此他並不知道,李四光當時的高薪基本上都被他捐贈給了圖書館,也就是說,他雖然拿著高薪,自己手中確實是沒有存款的。

任何人無端被人拿出來抨擊都會覺得不滿,李四光也不意外。李四光與徐志摩之間有所交集,他便委託了徐志摩寫了文章回應魯迅,表達了對魯迅的不滿。

魯迅一直以來被我們稱為「戰士」,作為一名以筆代槍的戰士,他自然不會認輸,在徐志摩發表了文章之後,立刻又發了兩篇文章回擊,這一次直接連徐志摩也受到牽連,成為了魯迅文中的人物。

「中間人」楊蔭瑜

魯迅與李四光之間並不止因為薪資問題,他們二人之間還有一個楊蔭瑜。

楊蔭瑜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但由於她常年生活在國外,對中國的教育以及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只是照搬西方教育理念,最後因為理念不合被罷免。

在擔任校長的時候,楊蔭瑜一直十分支持北洋政府的專政統治,這使得她在當時很受北洋政府看重。

魯迅先生一直痛恨專政的統治,也早就不滿楊蔭瑜,他曾經寫下一篇文章叫作《紀念劉和珍君》,在這篇文章中隱晦地抨擊過楊蔭瑜。李四光卻曾經在無意中發表過類似於支持楊蔭瑜的看法,可以說與魯迅截然相反。

魯迅原本就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對楊蔭瑜不滿,便直接在文章中對她進行抨擊,在他的眼中,曾經為楊蔭瑜說過話的李四光無疑就是楊蔭瑜那一派的人。

楊蔭瑜何許人也?擁護北洋政府的人。那麼為楊蔭瑜說過話的李四光在魯迅看來也是擁護北洋政府的人了。

也就是早在李四光為楊蔭瑜說話的那時候起,魯迅就對李四光有所不滿了,抨擊他薪資太高只是為了抨擊他而尋找的理由罷了,否則當時在北平工作的人中不止一個李四光有高薪工作,魯迅為何又只盯著一個李四光呢?

原本李四光並不知道魯迅抨擊他的理由,滿腹委屈,後來他知道了其中緣由,便也不敢回嘴。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魯迅點名罵李四光,當然也是如此。

魯迅愛憎分明,也不是重名重利之人,他從未想過自己要有多高的薪資,也不會因為旁人物質生活比他好就會無端遷怒,說到底,李四光被抨擊還是源於一個楊蔭瑜。

銘記他們

但魯迅先生確實有些衝動。李四光確實曾經為楊蔭瑜說過話,卻並不代表他是擁護北洋政府。也許他只是敬佩這位女校長。

況且楊蔭瑜的教育理念並沒有巨大的問題,只是不適合當時的中國使用,李四光擁護的不見得是北洋政府,極有可能只是楊蔭瑜這一套追求自由的教育理念。

魯迅先生確實敢愛敢恨,事實上,他認定一個人不好之後就很難對這個人改觀。

在他看來,李四光是一個維護過專政的人,他拿著那麼高的薪資定然不會為百姓著想,因此一個月五百多的薪資就讓魯迅感到憤慨。

在憤怒的驅使下,魯迅直接寫文章對李四光進行抨擊,卻並沒有事先了解李四光的為人,更不知道李四光將薪資都捐給了圖書館,這對於李四光來說是不夠公平的。

不管如何,魯迅和李四光兩人之間並沒有十分巨大的矛盾,他們兩人在文壇和科技領域分別留下了不朽的貢獻,是值得後人銘記的,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

相關焦點

  • 魯迅為何點名罵李四光?李四光還不敢還嘴,原來是因為這個女人
    魯迅為啥要罵李四光?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李四光還不敢還嘴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而且很多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從而被選入課本中。其實,只要對魯迅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魯迅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文學家,具有批判主義思想。
  • 魯迅為何點名罵李四光?對方卻不敢還嘴
    但實際上在很多年以前,魯迅先生曾與一位地質學家發生過一起矛盾,甚至在文章中點名批評他,這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就是李四光先生,只不過當時很多人並沒能看出魯迅先生為何如此的氣憤,而當李四光先生了解到了前因後果之後,也就忍氣吞聲不敢碰嘴,而這背後到底有何隱情呢?
  •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卻唯獨不敢罵「有槍」的人,這又是為什麼?
    有人說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我也相信,先生這一輩子受到的抨擊自然不少,其中有一句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為何不敢罵「有槍」的人? 縱觀先生罵過的人,多為名人,有些有名也有些權,可大多數都是文人,手中無荷槍實彈,更不掌兵,同時也為人和善
  • 老兵:現在的年輕人敢罵國家不敢罵單位領導
    還有一些不愛黨不愛國的問題, 我倒不覺得憤怒, 我就覺得那你就成了中國人民的垃圾了。  重慶青年報: 在網友問 「吃雪什麼滋味」 時, 您回答 「嗨, 我還沒有死。」 很多人因為 「嗨」 字點讚,也有人說您回答問題的方式越發奇怪, 您對問題的回答方式自己是否刻意研究過?  尹吉先: 這些沒有政治意義的問題, 我也以幽默的方式回答。
  • 敢愛敢恨的獅子,如果不喜歡一個人,就連標點符號都覺得多餘
    1,獅子是個攀比心十分強的人,什麼事情都要比一比,萬事都想爭第一,他們擁有著強烈的危機感,總是害怕自己被別人甩在後頭。要想走在別人的前面,就一定要知道的比別人多,這是他們一直秉著的原則。對於大型的活動,她們其實特沒有主見,可能原本她們就沒有什麼想買的,但是看著周邊的人一直在瘋狂的剁手,她們也會默默的加入她們的隊伍,結果別人都是買自己剛需的東西,只要她們買了一個又一個,自己都不知道有啥用處的東西,簡直就是花錢買教訓,只是再有下一次,她們還是會這樣做,永遠隨波逐流,永遠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 魯迅的烏桕樹
    「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這句話,讓我十分好奇,烏桕樹,是什麼樹?很貴重嗎?為什麼一段樹枝也會被人拾走,失主還要念念不忘地追回?烏桕樹枝有什麼用?伊捏了一把豆,直奔河邊,藏在烏桕樹後,伸出雙丫角的小頭,大聲罵曾祖母:「這老不死的!」有了烏桕樹的庇護,小女孩變得膽子很大,仿佛不是她罵的,而是烏桕樹罵的。這棵烏桕樹,是一棵消息樹。七斤嫂透過烏桕葉,看見又矮又胖的趙七爺正從獨木橋上走來,而且穿著寶藍色竹布的長衫。彪悍凌厲的七斤嫂,在忐忑不定的時候,看一眼烏桕樹,就能看出一點兆頭。
  • 濟南再次地震,李四光「預言」要實現了?
    這當然是假的啦,李四光表示我壓根兒就沒說過這種話。再說了,你們造謠都不會,這四個地兒就沒固定過,還想讓我背鍋?地震預測也沒那麼容易,最起碼不會有那麼大的時間跨度和近乎精確的級別。要不然,地震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損害了。
  • 他是唯一敢罵賽羅奧特曼的人,招惹他的都死了,只有一個還活著!
    賽羅奧特曼的脾氣還是挺壞的,一般人誰敢得罪他?貝利亞就是前車之鑑。不過在奧特曼的世界裡還真有一個膽大的,他罵了賽羅卻什麼事。其實賽羅奧特曼這個傢伙剛出場的時候就顯得很目中無人的樣子,對他爹賽文奧特曼也是如此。大家還記得嗎?
  • 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
    他有一種特殊的眼光,在一般人看來沒有什麼問題的地方,一眼看出內情,揭示出問題,讓大家大吃一驚。這就是發給大家的一篇千古奇文《論「他媽的!」》。「他媽的」堪稱中國國罵,每個中國人都會罵,即使不在公共場合罵,私下也會暗罵。文章裡就講到一個農村趣聞: 父子一同吃午飯,兒子指著一碗菜說:「這不壞,媽的你嘗嘗看!」父親說:「我不要吃。媽的你吃去罷!」
  • 張天愛曬自拍被罵「戴狗鏈」,直接下場回懟,對方秒慫不敢說話
    張天愛還調皮地配文:「有人問我,熱嗎?」,粉絲們紛紛在下面評論,表白張天愛終於發自拍了,還讓她注意不要中暑,但是除了粉絲們的留言之外,在評論區還有一些難聽的話,有位網友在下面直接評論道:「狗鏈重嗎?」,張天愛的直接也是讓其他粉絲們都驚呆了,因為明星這樣直接下場回應的不多,而且張天愛這一句話也是諷刺對方是一條狗,隨後張天愛的回應引起了網友的爭議。有粉絲看到張天愛的回應,直言心情舒暢,覺得張天愛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太「剛」了,表示面對這些惡意的評論就應該這樣回懟回去,讓他不敢出聲,估計哪位網友在看到張天愛給他回復之後應該也是慌得一批吧。
  • 魯迅和林語堂的塑料友誼:開始互吹彩虹屁,後來互罵神經病
    魯迅和林語堂都是近代文壇熠熠發光的明星,一個在中國做革命鬥士,一個在美國傳播中國文化。他們相差14歲,但在友誼面前,年齡不是問題。他們曾經無話不說,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給對方什麼壞話都能說。魯迅的另一個好友鬱達夫回憶,有一次他和林語堂一起去看魯迅,出來後,林語堂問他:「魯迅和許女士,究竟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什麼關係的?」鬱達夫故意說:「你和他們在廈大同過這麼久的事,難道還不曉得麼?我可真看不出什麼來。
  • 中國罵文化:生孩子要罵,結婚要罵,下葬也要罵!
    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乳名叫「寄奴」,唐代壽安公主的乳名喚「蟲娘」,乍一聽,都和罵語無異。所謂「姥姥不罵,外孫不大」,姥姥的罵其實是對外孫的「祝」,是對新生命的禮讚,寄託了長輩對子孫後代的關心與期望,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傳統重視個體生命的價值觀念,以及對個人成長、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
  • 從湖北黃岡走出的李四光
    周恩來評價他:「李四光是一面旗幟,對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舊居·紀念館·畫像·世紀壇  5月中旬,我們尋訪到李四光的故鄉團風縣回龍鎮沙畈村香爐山。在李四光舊居遺址上有一幢破舊的土屋,灣裡人說,那是後來做的,多年前被他侄兒賣給了鄉鄰,李四光住過的老屋早就不存在了。
  • 魯迅這文章打臉造謠者,現在讀仍入木三分
    泰戈爾是印度的旗手,是一個敢說敢做、敢為大眾發聲的詩人,1913年他更是成為了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第一位亞洲人。與泰戈爾在印度的地位一樣,魯迅也是中國人最愛的文人之一,他的家國情懷和泰戈爾是一樣的。因為這段文字魯迅不滿泰戈爾的「罪名」似乎就被坐實了。後來甚至有人說魯迅就是嫉妒泰戈爾拿了諾貝獎,所以不給他好臉色看。對於種種言論,魯迅只能聽之任之。直到1934年,魯迅寫了一篇名為《罵殺與捧殺》的妙文,打臉了造謠者。
  • 《亮劍》中,趙剛一拳打倒李雲龍,李雲龍為什麼沒有還手?
    趙剛一拳打倒李雲龍,李雲龍為什麼沒有還手?在《亮劍》中,李雲龍因為擅自剿滅黑雲寨為和尚報仇,結果被降為營長,由趙剛代理團長。趙剛一拳打倒李雲龍,李雲龍為什麼沒有還手?趙剛為什麼要把李雲龍一拳打倒在地?要知道趙剛可是燕京大學畢業的,是有文化有修養的大知識分子。
  • 心疼華晨宇,參加跑男沒有按劇本撕名牌,最後還被罵眼淚都憋不住
    心疼華晨宇,參加跑男沒有按劇本撕名牌,最後還被罵眼淚都憋不住 說起華晨宇大家都知道吧,參加快樂男生以第一名的成績出道。出道後的他也並不順利,這幾年才慢慢的有了一點的人氣。華晨宇的性格有點內向,在大眾面前比較羞澀的那種。而如今也慢慢的成長為一個放的開的大男孩了,也讓許多粉絲開心。
  • 不喜歡就直接拒絕,這三個星座不會做海王,敢愛敢恨!
    不喜歡就不要選擇開始,以免最後傷害的是兩個人。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那些,不喜歡就直接拒絕,不給對方機會,不會做海王,敢愛敢恨的三個星座。水瓶座,我們都知道水瓶座是一個思維比較獨特的一個星座。性格古怪的水瓶座具有極強的獨立精神,喜歡跟著感覺走,有一種我行我素的風格。在感情中水瓶座更是選擇追求自己的內心。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即使對方投懷送抱,水瓶座也並不會給予對方絲毫的理睬。
  • 被逼相親,對方點上千元的牛排,我內心罵他傻B,切開後我愣住了
    被逼相親,對方點了份上千元的牛排,我罵他傻B,切開後我愣住了!美食,本來就是美好生活最直接的體現,生活不美,何來美食?我們念念不忘的那些靈魂美食,背後一定是自己生活的寫照,不一定要過的多麼好,但溫馨、甜蜜,有了這些就足夠了。
  • 李四光和他的「不相信」
    ,他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卻距離大小相等,每邁一步都精確到0.85米。他,就是李四光。這位一生熱愛地質工作的老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一絲不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要到野外考察,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所以,「每一步的長度都要相等」。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生於湖北黃岡。14歲那年,李四光獨自到武昌高等小學堂求學,求知若渴的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學習未滿兩年便被送到日本學造船機械。
  • 李四光:用數十年時間打破中國「無油論」,臨終對工作仍念念不忘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國際上一直宣揚著「中國貧油論」,很多西方國家都認為中國大地大多屬於陸相地層,而當時西方專家一致認為只有海相地層才能產出石油,所以西方國家認為中國不可能生產出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甚至公開稱中國「無油」。況且,當初一些帝國主義也曾經派出一批批專家和學者前往中國勘察礦產情況,卻都無功而返,因而他們更加堅信中國沒有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