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農經]沙漠大棚裡種出花茄子(20111227)

2020-12-06 央視網

  進入CCTV7每日農經官網
  進入CNTV農家樂首頁

  首播: CCTV-7 12月27日 21:47  >> CCTV-7直播入口

  重播: CCTV-7 12月28日 13:22  >> CCTV-7點播入口

  畫錯了,畫錯了,我說小邢啊,你怎麼畫成花茄子了呢?

  記者 畫錯了?雖說我這幅畫,畫得有點抽象,可我畫得啊,還真是花茄子。

  茄子有紫色的,綠色的,白色的,甚至有形狀各異的太空茄子。可是花茄子您見過嗎?

  市民:沒見過。

  市民:不太清楚。

  市民:茄子怎麼能是花的呢?

  真的會有花茄子嗎?小邢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記者:這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您瞧好了,這花茄子就是它。

  嚯,這些茄子還真有些與眾不同,雖然形狀跟普通茄子沒什麼兩樣,但是,茄子皮兒呈現出的是紫色與白色相間的花色,看上去非常搶眼。紋理清晰,自然、美觀。

  種植戶:這個茄子是從荷蘭引進的,它的名字叫安其拉,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漂亮,果實非常大。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地處沙漠,為了防沙治沙,優化環境,提高農民收入,人們選擇建設沙漠大棚種植蔬菜。為了豐富蔬菜品種,吸引消費者眼球,打造沙漠大棚觀光採摘休閒產業,近年,寧夏中衛市開始引進這集觀賞性與食用性於一體的安其拉花茄子進行種植。

  種植戶: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漂亮,果實非常大。

  記者:通常情況下,太空育種的蔬菜,在形狀上會有很大的改變,你看這個花茄子,雖說形狀和這個普通茄子,沒有什麼區別。這個顏色確實是與眾不同啊。難道這個花茄子也上過太空?

  技術員:它不是太空育種的。它是通過多年的性狀提純,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

  這種外形漂亮的花茄子賞心悅目,令人大飽眼福。雖然這種茄子好看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但目前最大的用途仍然以食用為主。那麼,這花茄子怎麼賣呢?

  種植戶:咱們這個茄子批發價是2.4元1公斤,其它的茄子是賣到1.6元1公斤。咱們這主要是以高檔的餐廳銷售為主。

  記者:您看我手中拿兩個茄子,從外觀上看,差別還是很大的。那您說這個花茄子切開以後和這個普通茄子先比話它能有什麼不同啊?切開以後可以看出來,這個普通茄子肉的顏色是有點綠,而這個花茄子是白色的。捏一下能感覺的到,這個普通茄子肉質要疏鬆一些,而這個花茄子呢要更緊實了。

  那麼,這好看的花茄子吃起來口感如何呢?

  消費者:我覺得這個茄子的味道口感跟特別好,跟其他茄子不太一樣。吃到皮的部分都比較的軟、比較松,不像其他茄子皮比較硬一點。

  消費者:這茄子是我吃到最好吃的茄子。

  消費者:肉質就是特別的細膩,有一點那種感覺就是入口即化。

  記者:花茄子,普通茄子我都嘗過了,明顯感覺到,花茄子的皮要薄一些,比較好嚼。而且不誇張的說,這花茄子吃到嘴裡面有一種吃肉的感覺,滑嫩、細膩而且有點彈牙。

  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沙漠大棚裡種出來的花茄子顏色鮮豔,風味獨特,容易入味兒,適合清炒。這種茄子一亮相餐館就很招人喜歡,吸引了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前來嘗鮮。

  經營者 這個茄子也比較好看,大家特別喜歡吃。看到茄子首先有一種食慾感在裡面。

  廚師:普通的茄子在我們飯店賣的價格10多元1份。花茄子呢我們在這的價格要高一些,大概20-30元1份。

  記者:呵呵,能種出這好看又好吃的花茄子靠的可不僅僅是優良的品種。

  技術員:我們中衛地處西北,光照特別充足,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有利於光合作用,對果皮的顏色,光澤特別好。

  光照充足,利於花茄子著色,使其有個好賣相,再加上沙漠地帶晝夜溫差大,對花茄子的營養積累也有一定的幫助。

  技術員:我們這個地方它晝夜溫差比較大,一般都在15、16度以上,所以有利於茄子乾物質的積累,吃起來味道特別的鮮美可口。

  我們中衛地處西北,光照特別充足,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有利於光合作用,對果皮的顏色,光澤特別好,又加上這個茄子本身有紫白相間的花紋,再加上光照比較充足,所以它非常的漂亮。

  沙漠大棚光照充足,利於花茄子著色,使其有個好賣相,再加上這裡的晝夜溫差大,對花茄子的營養積累也有一定的幫助。

  消費者:這邊沙漠溫棚裡種的瓜果都特別的香甜,所以這茄子生長在沙漠的溫棚裡應該口感會很好。

  技術員:我們這個地方它晝夜溫差比較大,一般都在15、16度以上,所以有利於茄子乾物質的積累,吃起來味道特別的鮮美可口。

  沙漠大棚獨有的沙土地通透性強 有利於根系的吸收 植株長勢旺盛,為花茄子的產量打下基礎。

  種植戶::畝產可以達到一萬五千斤以上,一畝收入可以收入到一萬八千元,成本就是個五千元左右。

  花茄子每年能產兩茬,一棵植株能產五六公斤花茄子,不過,目前寧夏中衛市沙漠大棚裡種植的花茄子正處於試種階段,種植面積不大,產量有限。銷售途徑較為單一。相信隨著消費者認可度和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花茄子有望增加種植面積,讓更多的消費者能欣賞、品嘗到這漂亮、美味的花茄子。

  記者:在荒涼的沙漠建設蔬菜大棚,引進有特色的蔬菜品種。將這個環境劣勢轉化為資源優勢。這樣一來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又讓農民有個好收益。您別說,我這趟採訪還真是不虛此行呢。怎麼說也跟它合個影吧,1、2、3茄子。

相關焦點

  • 每日農經養蠍子視頻冬季蠍子養殖經驗分享
    平頂山市生態化蠍子養殖基地郟縣蠍子養殖場分享每日農經蠍子養殖技術經驗。蠍子冬眠的溫度很重要,保持在10度以下0度以上最好了。人工飼養蠍子冬季冬眠期氣溫不能高於10度,不然蠍子會活動會死亡。最低溫度不能低於零下5度否則會凍死。蠍子冬眠方法分室內冬眠和室外冬眠。蠍子冬眠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溫度一樣。空氣溼度不合適冬眠的蠍子會幹死或者溼死。蠍子冬眠的溼度控制在50%左右。
  • 河南周口宏翔鴕鳥養殖基地登陸CCTV7《每日農經》
    河南周口宏翔鴕鳥養殖基地裡,有一群「寶貝」,它們不僅稀罕,而且非常稀奇。眾所周知,鴕鳥個子很大,抬起頭來有兩米多高,呈黑色或灰色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兩趾,腿長。它們一般生活在乾旱、環境惡劣的沙漠地區,造就了生命力強的天性,適合作為好存活抗病性強的飼養品種選擇。
  • [每日農經]賺外匯的紅鼓魚(2010.11.8)
    >>>進入《每日農經》官網>>>進入農家樂臺    尹璐:您看到了吧,「那既然是「中國第一漁村」,那魚肯定是少不了,據說這兒呀每年從海上捕撈上來的海上魚類就有上百種,常年養殖的也有十幾種。那今天咱們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種,叫做紅鼓魚。    看,這就是紅鼓魚,其實也叫美國紅魚、紅魚、斑尾鱸等,外形與黃姑魚較為相似,區別在於其背部和尾部的鰭微紅,尾基部側線上方有一黑色圓斑。
  • [每日農經]按只賣的鷓鴣(2011.2.10)
    >>>進入《每日農經》官網>>>進入農家樂臺    山西太原:0351-8397131;0351-8397132    過年了,置辦年貨的時候,大家越來越希望嘗嘗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有機蔬菜「種」出綠色...
    豐澤農業園的有機香蕉西葫蘆隨機走進一個正處於收穫期的蔬菜大棚,這個大棚內種的全是茄子,而且品種繁多。有花茄子、紫茄子、長茄子、圓茄子、白茄子、綠茄子……「看這白茄子長得奇怪,但卻是農莊引進的全新作物品種。它著色均勻、光澤度好,果形小,果肉呈白色、肉質緊實,口感鮮美,營養豐富。而且,白茄子外皮還具有藥用價值,可用於祛斑美容、治療風溼關節痛等,因此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 [每日農經]新興養殖的誘惑(1)畝收入近萬元的「金蟬」(2010.8.27)
    >>>進入《每日農經》官網>>>更多精彩致富案例    熱線:13589560766    編導:高洪剛  攝像:蘇長生    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又稱黑蚱蟬,俗稱知了龜、知了猴等,在我國黃河中下遊地區土層深厚、林木茂盛的地區尤為常見。民間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諺語有「群蟬齊鳴天必晴」、「晴天蟬眠天要陰」等說法。其實我們常聽到的蟬叫聲,多是公蟬為了求偶向母蟬所發出的特殊邀請信號。可這金蟬究竟怎麼養,它又有什麼經濟價值呢?    張苑:像這個知了都是咱們人工放養在樹枝上的嗎?
  • [每日農經]威力十足龍膽石斑魚顯生機
    [每日農經]威力十足龍膽石斑魚顯生機出處:農視網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5-05-06 17:55:00養殖戶: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水裡的。養殖戶:這魚太大了,一般人是不會來釣的。鄧心禕:那為什麼讓我來釣這魚?大口吃肉的魚讓人膽戰心驚,水中這個龐然大物也越發神秘。為了讓我們看得清楚,在當地漁民的幫助下,這條大魚終於浮出了水面。記者&nbsp鄧心禕:你們真把它捕上來了,好大的魚啊。這就是差點把我拉到水裡的魚?
  • 「生命禁區」裡種出綠色希望
    卡點門前低洼處的一座蔬菜大棚裡,嫩綠的小菜苗從地膜中探出了頭,棚內一片春意盎然,與外面的冰雪世界形成鮮明對比。「看樣子再有兩個月,同事們就可以吃到我自己種的蔬菜了。」護邊員約麥爾·麥麥提邊說邊小心翼翼地為菜苗培土,臉上難掩心中的喜悅。大棚是約麥爾和同是護邊員的妻子阿瓦妮薩·艾力一起建的。
  • 大棚裡農民最喜歡種的是哪種菜?哪個利潤最高?
    這幾年,在農村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民越來越多,與種植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相比,農民們發現種植蔬菜的利潤要更高,而且蔬菜好賣,也不愁賣。這兩年蔬菜的價格也在一直上漲。所以相應的很多農民,從原來的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一些經濟類的農作物,轉換成為了現在種植大棚蔬菜,那大棚蔬菜都種的什麼呢?
  • 即墨上泊村大棚裡掛起"紅燈籠" 照亮菜農致富路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李珍  供苗渠道正規有保障,技術指導服務到位,在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種植大棚西紅柿的村民越來越多。48歲的王芬種植西紅柿已經兩年多,與之前種葡萄相比,耗在地裡的時間少了,在沒有農活的空閒時間,她還到村裡一個工廠打工,收入翻了一番多。
  • 充滿生機的以色列內蓋夫沙漠
    但與其他單色調的沙漠不同,自從進入內蓋夫沙漠起,就不斷地看到大片的綠色。一人多高的仙人掌、渾身尖刺的駱駝草到處屢見不鮮,而點綴在沙漠中的城市,更是顯示出內蓋夫沙漠的綠色生機。 驅車駛入內蓋夫沙漠不久,在嚮導的指引下,記者登上一輛「敞篷大卡車」,深入腹地了解內蓋夫沙漠的地質地貌。
  • [每日農經]中藥材市場調查之毒門秘笈(4)蠍子(20111021)
    進入CCTV7每日農經官網  進入CNTV農家樂首頁  首播: CCTV  全世界範圍內蠍目中共分6科,70屬,共600餘種,我國共有11種,現在我國人工養殖的品種多數是東亞鉗蠍。常在溫暖多雨的氣候帶廣泛分布。  記者:這就是我們模擬野生養蠍子。  飼養員:是,它喜歡在牆縫裡上坡上生長。  記者:所以我們就找這麼一個地方。  飼養員:對。  記者:可是現在也見不到這個蠍子啊。
  • 沙漠裡的植物
    在沙漠裡找到植物,無疑是最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這就如同在沙漠中找到綠洲一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們中的代表,號稱「無葉樹」的梭梭,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葉子已經退化得像鱗片一樣裹在樹枝上,主要靠綠色的樹枝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仙人掌則把葉子變成了刺,徑柳乾脆就沒有了葉子。有些沙漠植物採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它們在乾旱炎熱的夏季裡落葉休眠,等到夏去秋來,再繼續生長發芽。
  •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櫻桃公主」返鄉「玩」出農業新花樣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6月10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刊發記者謝銳佳、鄒大鵬、王建、何山採寫的文章《「櫻桃公主」返鄉「玩」出農業新花樣》。摘要如下:大棚裡金黃色櫻桃已泛紅暈,「90後」女大學生創業者李孟小臉曬得黝黑,運動鞋上沾滿泥土的她自己也沒搞明白,怎麼就從一個「準律師」變成了「新農民」。「我這閨女是玩啥呢?淨瞎折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西太平村的李勝春也沒搞明白,好不容易培養出個大學生,這咋又回鄉跟「土疙瘩」較上勁兒了呢?
  • 他在沙漠中種出萬畝水稻,養活幾百萬的人口,堪稱袁隆平二代!
    騰飛卻在沙漠中種出了水稻,水稻是對水分要求很高的農作物,沙漠乾旱的氣候根本不適合種植水稻。而騰飛和他的團隊卻克服了困難,把水稻種到了沙漠上。這個項目的成功讓騰飛獲得了3億元的投資,同時解決了中國幾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因此他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
  • 他創造性地把穀子種進大棚,默默耕耘9年培育優良谷種—— 劉金榮的...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國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遂旺 通訊員 曲婷  「通常一個穀子新品種的育成,至少需要6至7年,若從選配組合開始就在大棚裡種植,每出一代品種可節約2至3年時間。  「將穀子種進了大棚裡?」記者在安陽市農科院採訪時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很新鮮。  記者在追問中得知,「把穀子種進大棚」的舉動,已持續了9年。因何要把穀子種進大棚?種植效果如何?帶著好奇心,5月26日,記者前往安陽市農科院科研試驗基地探訪。  培育穀子的溫室大棚有3個籃球場大小,田埂間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白色標識牌,上面是種子的編碼。
  • 沙漠裡長出小西瓜,卻無人敢吃,得知原因後,網友:原來如此啊
    夏天人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就是西瓜了,西瓜吃了特別甜,裡面的汁水也多,我們平常吃的西瓜是瓜農辛苦種出來的,他們種出來的這些西瓜,費了不少心思和力氣,一個西瓜長熟需要澆很多的水,在沙漠地區是種不種好吃的西瓜的。
  • 大棚裡面種蔬菜,好處多誤區也多,這些錯誤要避免
    想必各位都知道,在種植蔬菜的時候,為了滿足蔬菜不同的生長要求,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在大棚裡面種植。在大棚裡面種植的好處其實挺多的,但是也有很多我們容易陷進去的誤區。很多人對大棚種植,一直有一些比較錯誤的認識。今天小劉就跟大家說說,在大棚裡種蔬菜,有哪些容易犯的錯誤。希望大家看過之後都能夠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