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城是歷史名城,建於隋代,先築內城,再有外城。在外城南關街東面有一座明代關帝廟。廟裡有兩幅壁畫。一幅叫九老圖,一副叫學子圖。這是九老圖局部。
九個長壽老人坐而論道,談笑風聲,超凡脫俗。不僅長壽,而且有學問,是仙風道骨式人物。兩位老人親切交流,幸福而樂觀。
九老圖中兩位老人在看書論道,講經說法,在晚年依然學習,終身都在學習。他們身上體現出一種精神層面的引領和指導,讓凡人特敬重他們。
兩位老者相談甚歡,有共同的志趣,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見解相同,談興甚濃,不僅是摯友,更是心靈的相遇。
二老讀書,局部特寫。明代畫家的描繪手法,仿古不泥古,線條細膩有力,細微處刻畫見功夫深厚,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古代水墨兼工筆畫的代表作,非大師不能為也。
畫中有人物,有山水樹木河流,更顯老者隱居山林,過著陶潛氏的生活,是歸隱山林的賢士,也是隱世的高潔之士。
皓首白須老者局部,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神態之恬然,內心之偉岸,皆在畫中。看破紅塵,看破世態炎涼的世外高人形象躍然畫中。
這是學子圖中師徒認真學習場面,山林與山石,河流,亭臺樓榭皆有,好幾處學子聽講的場面,反映了古人對學問的渴求。
學子山中讀書求學圖,書本,老師,學生構成了畫的靈魂。山因文化而高,水因讀書而靈,山水怡情,讀書為高。
山中有名士,學子拜高師,山水增秀色,嫩竹有鳥鳴,師徒坐論道,教學有相長。
山水圖局部,畫工不錯,大尺幅畫作,十分難得。不足之處,在動亂時期破四舊,差點毀掉,點了許多坑,破壞了一些,抹上了草泥,去掉草泥方顯真容,不幸中之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