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培訓會—融合虛實教學空間 推動教學方式...

2021-01-08 騰訊網

微信號:衢州陽光校園qzygxy

發布校園資訊 傳播教育信息

融合虛實教學空間

推動教學方式變革

浙江省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培訓會順利召開

主辦: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

承辦:柯城區人民政府

12月22日-23日,浙江省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培訓會在衢州市柯城區白雲學校召開,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書記、主任王會軍,副主任莫世榮,衢州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朱雲福,柯城區副區長吳偉紅,柯城區教育局局長雷曉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中層領導、各設區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縣(區、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之江匯講師團部分成員、典型經驗交流代表、柯城區中小學校長等200餘人參加。會議由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教育裝備部主任程莉莉和數字資源部主任趙川先後主持。

1

1

1

領導致辭

柯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吳偉紅致辭

柯城區副區長吳偉紅代表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政府致辭,向出席培訓會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吳偉紅副區長總結了近年來我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績,並對今後的工作進行了展望:下步柯城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從三個維度繼續推進: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把教育信息化作納入政府 「十四五」規劃之中;二是加大資金保障。確保各項教育信息化專項資金到點到位;三是發揮社會合力。發揮柯城區名譽校長制度,他們將為全區各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添火加薪,靶向助力。

衢州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朱雲福致辭

衢州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朱雲福從"衢州"的「衢」字入手,對「衢」字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使各位來賓對衢州有了深刻直觀的認識,還介紹了衢州的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和教育概況。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書記、主任王會軍致辭

王會軍主任代表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對柯城區人民政府、柯城區教育局對本次會議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針對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明確新型教學空間建設和應用的核心目標;二是要加強新型教學空間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三要深入開展新型教學空間的實踐探索。

1

2

1

優秀教學空間表彰

會上表彰了2019年度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2020年度之江匯教育廣場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活動精品空間以及2020年度新型教學空間典型學校。

1

3

1

柯城區教學空間成果

經驗分享

柯城區教育局局長雷曉以《聯結融合 技術賦能 應用創新》為題,從「問題和目標」「認識與行動」「經驗和成效」「回顧與打算」四個方面介紹了柯城區新型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情況。雷曉指出:「要讓教育信息化建設更加紮實有效,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圍繞學生成長、教師提升、管理轉型三個方面的需求,不斷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

1

4

1

課例觀

衢州市柯城區白雲學校鄭菊紅老師執教了《「聲臨其境」朗讀活動課》。本節課既是一節和柯城區溝溪小學、柯城區禮賢小學三校同屏的「網際網路+課堂」,更是一節技術賦能的未來課堂。課上教師利用教室空間大腦與之江匯學習空間的有機融合,藉助互聯白板,精準教學系統等網際網路技術,幫助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實現三地同步教學,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1

5

1

實地參觀

領導嘉賓們隨後進行實地參觀,分別赴柯城區鹿鳴小學七裡校區、柯城區新華小學下村校區、柯城區柯山小學、柯城區興華中學、柯城區白雲學校。經實地走訪,在場的專家、領導們紛紛點讚柯城區新型教學空間建設和應用經驗。

今年,柯城區白雲學校的數字學習中心、尼山小學珊塘校區全科教室、巨化三小柯山校區夢想教室入圍中國國際教育裝備博覽會「賦能教育」專題雲展,其中珊塘校區被評為優秀教育案例。新華小學「光合森林」教學空間成為全省10個典型案例之一,花園小學、巨化一小官碓校區、尼山小學珊塘校區入選全省百優案例。

1

6

1

學校經驗交

寧波國家高新區教育文體局黃吉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孔亞麗、龍遊縣華茂外國語學校黃頊作網絡學習空間經驗交流;杭州市濮家小學黃鳳英、溫州市甌海區實驗小學集體學校趙成木、湖州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王希作新型教學空間經驗交流。

專題報告與工作部署

構建面向未來教育的

新型教學空間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莫世榮以《構建面向未來教育的新型教學空間》為題,從學校的演化、教學空間在浙江的進化、網絡學習空間的普及應用、國際國內的發展趨勢、空間的演進規律等方面做了詳細闡述,舉例說明了部分優秀教學空間的建設經驗,特別點讚了柯城區鹿鳴小學七裡校區的「理想·家」空間群,重點介紹了2020年全省教學空間的建設成效,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要大力普及網絡學習空間,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應用環境;二是升級教育信息化新基建,逐步實現校校建有新型教學空間;三是以三個空間的融合為導向,加快虛實空間的資源流動與數據融通;四是圍繞重點工作,引導各地開展有組織的應用研究與實踐;五是立足實際,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面向未來教育的空間建設與應用。

在真抓實幹中見成效

新時代描繪新畫卷,新動力點亮新徵程。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衢州市柯城區將以線下教學空間、區域網絡應用平臺和省級之江匯教育廣場的三融合為重點,探索三融合空間支持下的線上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促進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助力衢州市基於城市大腦的智慧教育項目建設,為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貢獻柯城智慧和力量。

來源:柯城教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教學一體機什麼品牌好 實現教師單點教學管理
    教學智慧黑板是一種具有成熟社會需求的教學平臺應用產品,教學智慧黑板融合了導師教學,網絡教學,面授講解等模式,並對數據採集,與課程管理平臺打通,實現教師單點教學管理,目前已有一些企業實現了這種教學模式的部署,國內教育行業也逐漸開始重視這種教學教學方式的布局。
  • 「三大計劃」建設智慧教學生態系統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職業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明確「以人為本、需求導向、開放融合」的建設理念,啟動智慧教學「三大計劃」,積極打造「網際網路+」智慧教育新生態,取得了顯著成效。
  • 創新教學沙龍 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
    創新教學沙龍 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 近日,為進一步推動全校本科教學改革,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辦字〔2019〕76號)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一) AI創新空間  中小學AI創新教育空間(簡稱AI創新空間)是開展AI教育的重要場地,以「做中學、創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注重綜合運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僅僅承載著一般教室的教學活動功能,也不是單純的實驗室,更是一個融合教、學、做、創、分享、展示的「六度一體」多功能空間。
  • 清華大學舉行院系教學培訓工作研討會
    ,希望能推動院系發揮作用,積極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落實「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楊斌簡單介紹了今天研討會的報告內容,對作報告的兩個院系在教師培訓方面作出的成績表示了肯定。楊斌希望,未來各院系能建立制度化的教師培訓體系,實行老教師聽課及青年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培訓等實質性措施,落實院系教學委員會在培養方案設立、課程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等方面的作用。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多媒體手段的不斷推廣,其優學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由於數學課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數學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還不是很多。還需要我們去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學習,以此達到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的目的。以下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 大學化學教學團隊: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以人為本,精耕細作的教學方式一是深究學情,因材施教。團隊認真研究學生來源及高考情況,進行分級教學,為基礎薄弱學生開設《大學化學(B)》,課程以他們的知識基礎為依據,在原課程32學時的基礎上增加16學時,設計教學內容、進度和方法;對高中化學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深化拓展,注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兩部分同學參加同樣的課程考核,達到課程預期教學目標。二是問題導向,協作研討。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個柳暗花明的絕佳契機。
  • 加強教學體系建設 增強幹部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以MOOC為代表的線上教育異軍突起,它使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式靈活、學習方便、費用節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效益,並且更加強調和注重培養學員的學習自主能力。  3.強化「學科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三大體系建設。學科建設是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基礎,教材和課程是學科建設開出的「花」、結出的「果」。應根據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優化學科組結構,充實學科組力量,加強學科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出題目,科研創成果,成果進課堂」教研一體化的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向教材、課堂轉化。要圍繞「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兩個維護」編寫系列教材並及時進入課堂教學。
  • 上海培訓首批具備國際教學能力的自然科學老師
    2016年1月15日,結束了為期5天培訓的上海市曹楊中學生命科學老師張明曉收穫頗豐:「西式的教學方式更講究浸潤和互動,中式的教學方式根基紮實,要想成為一名具備專業知識的雙語教師,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 MR混合現實技術信息化教學已成趨勢,影創為全息教育建設保駕護航
    會議對新能源汽車教育與培訓中的信息化技術應用、MR混合現實在教學中的應用等內容做了相應的報告與討論,並針對MR混合現實技術在汽車專業信息化建設應用基地服務方案、項目課題研究方向及實施路徑等做了深入探討,旨在推進MR混合現實技術在職業教育汽車類專業領域實踐性、探索性課程中的應用,提升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 網龍華漁教育助力全國68所中小學開展虛擬實驗教學試點
    近年來,我國加快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步伐,教育部門對實驗教學方式創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要求創新實驗教學方式,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此背景下,中央電化教育館啟動了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資源開發和試點工作。
  • 黑龍江佳木斯:「三段式」教學增強培訓實效性
    課堂教學:讓黨校發揮培訓主陣地作用 春節前,市委組織部就與市委黨校共同研究確定了專題授課內容,並會同市農委、民政、工商等與基層組織建設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分領域設置了培訓科目。組織農村、社區、「兩新」組織三個不同領域的學員一起開班,採取集中教學和分類施教相結合的方式培訓,有效統籌了教學資源,既節省了人力、物力、精力,降低了培訓成本,又滿足了學員的不同需求,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 公共科目——大班授課「集中學」。對於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政策、黨性教育等各級各類基層黨組織書記都需要的「公共科目」,集中2天時間對參訓學員進行全員培訓。
  • ...地區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案例競賽暨線上實驗教學總結報告會順利舉行
    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情況下,高校教學及研討活動利用線上各種方式積極有效開展。5月11日,2020年北部地區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案例競賽暨線上實驗教學總結報告會順利舉行,我校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王開宇教授受邀作為主講人做分享。
  • 2020年機械類課程教學方法培訓及研討會通知(第二輪)
    自2019年起,教育部開始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百門在線開放課程和萬名教師培訓的國家計劃,為實施高等教育質量「變軌超車」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升高校機械類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優秀教學成果的曝光率和轉化率、促進金課建設,本次會議將通過機械類課程典型教學案例徵集及優秀案例展示、交流活動(詳見2020年機械類課程典型教學案例徵集及優秀案例展示、交流活動通知),以及線上線下的師資培訓、教學研討等形式,提升機械類專業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在課程中應用在線教學及項目式教學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 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綜述】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以「情」為經,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生活環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科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李吉林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闢了現實的途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寬闊的教育、教學空間,用各種暗示手段聯動起來,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徑渲染學校親切、愉快、智慧及蓬勃向上的氛圍,可以使兒童的無意識傾向處在忘我的境界中,趨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還可以使學生從無意識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讓兒童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其二,情感驅動。實踐證明,兒童在情感的驅動下,會主動積極地投入認知活動。
  • 電子信息學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活動
    本次培訓特邀國家教學名師段哲民教授、精品課程負責人丁君教授、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尹熙鵬副教授分別針對教學手段變革、教育模式改革、課程思政建設等一系列內容進行了專題報告。本次活動由電子信息學院周巍副院長主持。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高水平大學建設中「開放式」教學內涵探析
    因此,在高水平大學建設過程中,有必要從教學理念的視角來探析「開放式」的內涵。一.面向社會的開放大學對社會的開放,主要是大學教育職能在量和質上的開放。量的開放即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依靠國家意志和統一政策,這一開放通過大學擴招、學歷多層次化等得到了很好的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量變必然要求教學工作的質變,即由單純關注科學知識內在邏輯轉為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對社會需求表現出高度敏感,教學職能與服務職能的關係更加直接和密切,大學教學更多地注重服務於社會需求,服務於學生需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使學生對全面發展知識的要求和社會對加快知識創新的要求得到滿足
  • 浙江省中小學STEM教育試點區工作會議在東陽市召開
    為進一步推動浙江省中小學教學改革,12月10-11日,浙江省中小學STEM教育試點區工作會議在東陽市舉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金華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斯克良,東陽市教育局局長顧在響,東陽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海堯等領導參加會議,會議由省教研室方凌雁老師主持。參加會議的還有來自全省各STEM教育試點區的領導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