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兵的軍帽真奇怪!兩邊下垂的大布,到底有何妙用?

2020-12-05 神鳥知訊觀青史

在抗日電視劇裡,我們常會看到日軍的軍帽,它的兩邊和後面都加了幾片垂布,看上去既不利索又顯得滑稽。

不過這些電視劇中的情景卻一點不假,歷史上日軍的軍帽確實如此,是日軍士兵的標誌之一。按理說軍人的形象是十分嚴肅的,那麼日軍為什麼會用這種看起來很滑稽的帽子呢?這兩塊布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實際上這兩塊布是有學術名字的,名叫"軍帽垂布",是日軍軍帽制式配件之一,不過也可以由士兵自由選擇是否佩戴。

關於垂布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日軍沿襲下來的傳統,在古代日本由於條件落後,普通士兵的單兵防護能力很低,有經濟條件的武士會自行打造盔甲,頭盔類似鬥笠,後面配有護頸簾。為了保命普通士兵有樣學樣,在頸後掛一些布條,此後這一傳統便一直延續了下來。

另一種說法是明治維新後,為了加強西化,日本軍事近代化始終依照西方理念進行革新,單兵作戰裝備自然受西方影響支撐。據稱最早使用垂布的是在北非殖民地的法國軍隊,由於北非氣候炎熱,還有各種蚊蟲叮咬,於是法軍便發明了帶有護頸部的軍帽,這種做法後來傳到了日本。無論哪一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戰時這兩塊醜陋的垂布,看似滑稽的設計,實則具有妙用。

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在華南、緬甸、馬來半島以及太平洋南部的各個島嶼作戰,這些地方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潮溼炎熱的氣候,蚊蟲叮咬會滋生很多疾病。

事實上在這些地區進行作戰,非戰鬥性減員有時甚至會超過戰鬥傷,而這種帶有帽垂的軍帽,既可以防曬,還可以防止蚊蟲,行走途中,垂布帶來的風也很涼爽。即便進入冬天,垂布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保暖的作用。就是這個簡單的幾塊垂布,卻減少了很多疾病的傳播,極大改善了軍隊內疾病頻發的狀況。

雖然垂布無法防彈,但垂布可以抵擋由於爆炸而騰飛的彈片和碎石,保護士兵的後頸和耳朵,垂布還能夠對劇烈的震動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減少耳朵受損機率。據說在戰爭期間,日本設計者還曾對垂布進行改進。

日本人曾說,垂布的存在至少拯救了20萬日本士兵的性命,甚至比鋼盔還管用,這種說法顯然太過誇張。但客觀地講,垂布起到了一定防護作用,不過並非所有日本士兵都佩戴垂布,關東軍、駐華北日軍以及日本海軍陸戰隊很少佩戴垂布。

除了這種帶有帽垂的軍帽以外,還有一種像鍋盔一樣的帽子,在日軍中也很常見。這種帽子形狀光滑圓潤,特別之處在於帽子上裹了一層網,這層網既可以有效遮擋光的反射,還方便日軍在上面穿插樹葉隱蔽自己。小小的創意卻有如此妙用,不禁給了我們很大啟發。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生活中也應該多在細節上留心,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應變,因地制宜,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面對各種困難以及險境。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帽子上的「狗耳朵」實在太有用了
    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日本士兵有個十分顯眼的特徵,那就是帽子上左右兩片耷拉著的黃布。不只是帽子,就連鋼盔上面都會有這兩片黃布。看起來十分搞笑,我們稱之為「狗耳朵」。日軍的這種設計在當時其他國家軍隊中並沒出現過,那麼日軍的帽子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
  • 日本人帽子上有兩個非常奇怪的東西,你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嗎?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總會發現日本人的軍帽兩邊有兩塊布片,這個形狀真的是很搞笑了,那這兩塊布用來幹嘛呢?它叫什麼名字呢?這個布片的名字是垂布,至於它是用來幹嘛的,大家一直都在爭論,爭論出來的結果主要有這幾個。第一個是說以前日本的那些將軍就戴這樣的帽子,所以後來在做軍人用的帽子的時候,也採用了這樣的樣式。日本的文化傳播得一直很好,所以這個說法,也是被認可的。
  • 家用餐桌布下垂多少合適?
    在為餐桌挑選餐桌布時,下垂長度很重要。下垂太短,顯得侷促不大氣;下垂太長,看上去累贅,用餐的時候腳也容易碰到桌布,不方便。家用餐桌布下垂多少合適呢?接下來鴻威新科小編就給大家講講。一般來說,餐桌布的下垂留25-30cm為佳,比如桌面是70*120cm的尺寸,下垂留30cm,餐桌布的尺寸就是130*180cm。如果家裡的餐桌是圓形桌,桌布的尺寸計算是直徑+下垂長度,比如桌子的直徑為90cm,那麼桌布選擇150cm直徑的桌布比較合適。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但在抗戰時期的日本軍銜是指二戰結束前舊日本軍採用的舊軍銜,日本作為戰敗國在軍銜上作出了較大的調整,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銜。分為6等16級:將官: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 二戰時期美日差距有多大?美國:輕輕鬆鬆打贏日本
    二戰之中,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重創了美國海軍,妄圖打一個時間差,利用美國海軍無力再戰的這段時間打通東南亞到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路線,並且實現和德軍的大匯合。因此日本和德國才會瘋狂的想要打通連接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路線,以保證自身能夠擁有充足的石油資源,這樣才有一絲機會獲得二戰的勝利,甚至有人說日本如果這個舉動成功了的話,有可能最終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這種說法非常不靠譜,當時美國和日本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至於到底有多大?美國表示:即便是閉著眼睛都能打贏日本,輕輕鬆鬆,日本毫無翻盤的可能性。那麼美國當時到底有多強呢?一起來看看吧!
  • 二戰後日本人長高11釐米,美軍製造的20萬混血兒,真改善了基因?
    日本人確實矮,基因不好 我們先來看日本人在二戰前後的身高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確實很矮,有改善的空間。 二戰前的1927年,日本曾頒布《昭和二年兵役法》,是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規定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就算是「甲種兵役人員」。
  • 二戰最招仇恨的噴火兵,其實他們心裡更害怕,火焰噴射器並不好用
    二戰正在攻擊暗堡的噴火兵並不輕鬆的噴火兵雖然影視作品裡將噴火兵表現得殺傷力十足,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噴火兵並不容易,首先就是體力上的需求。所以選擇噴火兵的首要原則是負重能力優秀,耐力優秀。噴火兵第二要求就是勇敢。因為噴火兵帶來的威脅,交戰時對手往往首先攻擊他們,而噴火器內的燃料就相當於一枚燃燒彈,有經驗的敵人會很樂意想辦法引爆它;況且一個背著30來千克重鋼瓶的士兵,你不能指望他有多靈活。
  • 二戰時阿波丸號被擊沉,被救日本兵為何全部自殺?打撈後真相浮現
    很多人都關注為什麼要打撈阿波丸船艦,它到底運載著什麼東西?在打撈之際,人們的猜測有點駭人聽聞,其質疑船上裝的是中國的北京人頭骨。然而當沉船貨物升上來之後,人們最先發現的並非猜測中的人頭骨,因此這件事情在當時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令人猜測不透。
  • 日本「大佐」可領多少兵?軍銜到底有多高?說出來難以置信
    ,其中《亮劍》必有一席之地。一個原因是上級欣賞他的軍事能力,另一個原因則是其立下大功,李雲龍部正面擊潰坂田聯隊,擊斃坂田大佐。二這份功勞在真實歷史上,幾乎是同規模戰役中最大的戰功,那麼這個「大佐」到底是多高的軍階呢?
  • 塞班島記錄二戰悲歌:日本人慰靈碑被粘滿口香糖
    據記者了解,今年春節前夕,國內各大旅行社前往塞班島的路線特別火爆。同樣是碧海藍天的熱帶美景,塞班島有何獨特之處呢?不尋常的戰爭典故塞班島最早是由菲律賓等地移民建設起來的島嶼。它的原始美麗被世人所認識,是在1521年航海家麥哲倫環球旅行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塞班島變成日本的海外領地,大批日本移民在當地經營達20餘年。
  • 一位抗戰老兵,為何堅持為一日本兵掃墓61年?真實原因讓人感動敬佩
    我們知道,在二戰時期,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絕對主力部隊,而當時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態度,無不是從內心之中鄙夷,不過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仁義待人,所以就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中國普通百姓會幫助日本士兵的情況,例如在山東濟南非常出名的鬼子醫生山崎宏,就是被中國百姓的善良所感動,後來戰爭結束都不願意回到日本去。
  • 二戰時的假武器:盟軍有充氣坦克,日本有木頭飛機,專門忽悠對手
    【英國士兵正在給假坦克充氣】熟悉二戰的朋友想必都聽說過鬼影部隊,這支部隊讓德軍非常的頭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的戰鬥方式很特別,他們並不是用真真實實的戰鬥,而是通過各種手段來恐嚇德軍。不過他們一直被保密,直到二戰結束50多年之後,大家才開始了解他們。
  • 二戰時期,倘若日本死而不降有何下場?美軍:統統消滅
    眾所周知,美軍在二戰末期使用了兩個原子彈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進程。不過,經過我們的了解發現,美軍當時還有著另外的一個方案,那就是對日本本土發動直接的登陸作戰。而且,據當時的戰爭評估顯示,登陸作戰所造成的傷亡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拒不投降的話,恐怖就要被美軍統統消滅了。據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二戰的後期也就是美軍已經基本消滅日本軍事力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名為「滅亡行動」的計劃。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美軍這下絕對是動真格的了,是奔著滅亡日本的想法去的。
  • 我軍80年來更換16種軍帽:究竟哪一種帽子更好看?
    軍帽軍人佩戴的帽子,按季節和用途區分,種類繁多。佩戴軍帽顯示了軍人的威嚴和嚴謹,是軍人的尊嚴的標誌。人民軍隊從成立那天起,就開始配發軍帽,建軍80年來,先後更換了種各式各樣的軍帽。1928年5月,工農紅軍在江西寧崗縣這卒古老的祠堂裡,利用極其簡陋的工具,成立了紅軍第一個被服廠,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
  • 日本閱兵時,女兵挎著的黑色皮包,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要說在二戰期間哪個戰場的戰況最激烈,那無疑是太平洋戰場了。當時的日本為了對抗美國先進的鋼鐵巨艦和大量的戰機,不斷的抽調其它戰線的精銳填補太平洋戰場的軍力空缺,所以當時的日本兵幾乎是像燃料一樣被消耗在太平洋戰場。
  • 二戰時候日軍究竟有多矮?真實照片告訴你,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同胞喜歡將日本士兵稱呼為鬼子,因為他們的個頭非常矮,看起來就像一個娃娃兵一般,不過雖然這些士兵身高很矮,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一個鬼子頂的上四個國軍的戰鬥力,雖然這些日軍看起來矮我們一頭,但是平均要犧牲三個戰士才能打死一個鬼子,那麼二戰時候日軍到底有多矮呢?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
  • 7億人民7億兵 紀錄鮮為人知的1970年大拉練[組圖]
    7億人民7億兵 紀錄鮮為人知的1970年大拉練[組圖] 2007年12月01日 19:23中華網【大 中 小】 【列印】 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曾上演過一場波瀾壯闊的億萬軍民大拉練、大練兵的場景。
  • 吸管的妙用,你可能真的沒想到……
    妙用一:做排簫可以用來當小孩子的教具。材料:吸管,膠帶。妙用二:花真花打理起來麻煩,不如用吸管制作假花。材料:鐵絲,廢舊布料,吸管。妙用三:吸管花瓶材料:透明吸管、自己喜歡顏色的包裝紙、1.如吸管有斜尖,將斜尖剪掉,但需注意每根吸管的長度要相同;2.將包裝紙撕成條狀
  •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軍刀光亭摘要:日本士兵的個人裝具在二戰時期也達到了相當的水準,而且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傳統,很多單兵裝具都具有濃鬱的日本風,特別是鋼盔、戰鬥帽和軍刀更是成為當年日軍的典型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