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tāi)州,一座依山傍海、山水神秀的山海城市,「山、海、經、佛、城、硐」鋪展開彪炳史冊的浙東唐詩之路,描繪詩與遠方的邂逅……
如果說美景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內涵,那麼,美食就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台州,幾度入選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集萬千風味於一城,光是臨海一個地方的小吃,官方統計都有141個!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有沒有想過給嘴巴找一個天堂,來一次為了美食說走就走的旅行呢?選台州!選台州!選台州!
在台州的椒江、黃巖、路橋,你能吃到……
薑湯面
椒江,可以說是全國最懂姜的地方,來椒江的每個人,都會被款待一碗薑湯面。薑湯面最講究的就是熬薑湯,薑片用黃酒熬製,待酒精揮發後,撈出薑片曬乾,做薑湯面時,便用這乾薑熬湯,再加入魚、蝦、蛤蜊、黃花、豆皮等配料。
薑汁調蛋
薑汁調蛋,台州特色小吃,街頭巷尾總能聞到它的香味。主料有核桃、薑汁、蛋、紅糖等,將薑汁、雞蛋和紅糖一同調勻,裝小碗倒入大鍋幹燒,燒出的蛋品甜中帶辣,口感紮實樸素。
大陳黃魚
「沒有黃魚不成席」,大黃魚是浙江沿海一帶備受鍾愛的海產。台州的大陳海域是浙江省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基地,盛產大黃魚,大陳黃魚也是來台州必吃的海鮮。
豆面碎
豆面碎,以豆面、面結、小肉圓為原料,常常跟肉骨頭、菜株頭、竹筍等一起熬煮,鍋開之後趁熱盛到碗裡,倒上醋、撒上蔥花,湯底濃厚,大冬天喝上一碗,腳底心都微微發熱。
炊圓
炊圓,裡面裹著瘦肉、豆腐乾、蝦皮、鮮筍等,吃之前淋上一點醬油,軟糯鮮滑,口感豐富,和豆面碎絕搭。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也推薦過的美味。
炊飯
台州炊飯有包炊飯和肉沫炊飯。在蒸好的黏度適中有嚼勁的糯米飯中放入油條、鹹菜、香腸、裡脊肉等,妥當後雙手合起包裹成圓筒狀,便是可口的包炊飯了。肉沫炊飯則是肉沫泡糯米飯,糯米的香甜可口加上鹹鹹的肉沫,簡直就是最佳搭配。
泡蝦
泡蝦原料是小麥粉、秘制肉碎和鮮蝦仁。將小麥粉和水攪拌成稠糊狀,用特有的器具取上適量,加上秘制肉碎作餡,往沸油裡一扔,麵皮炸至金黃色即熟,色澤金黃誘人,咬上一口香脆可口。
手打面
作為一個生活了有點小年頭的台州人來說,手打面絕對是美食陣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州的手打面,不囂張,不熱烈,更加不霸道,一碗麵裡,盡含人生百味。
寧溪豆腐
寧溪豆腐,黃豆要浸泡12小時左右,磨成漿後,加6大勺的熱水,然後用紗布將豆漿與豆渣分離……工序漫長,黃巖人吃著寧溪豆腐的時候,總會說一句「寧溪豆腐就是好吃」。
麥鼓頭
麥鼓頭,台州傳統食物,大街上隨處可見。麥鼓頭裡面大多是梅乾菜餡的,餅放在鍋裡烙,烙到一定程度,餅子內部的水分便蒸發成氣體,整個餅就會鼓起來。吃起來口感很軟,偏油但不膩。
番薯慶糕
番薯慶糕,是用番薯幹加上糯米,磨出番薯慶糕粉製成的,撒上一把紅桂花、白芝麻,並且點綴上葡萄乾、枸杞子蒸熟,吃的時候入口細膩,韌且柔滑,軟糯Q彈,還有桂花的清香。
路橋目魚腸
路橋目魚腸,目魚也稱日月魚,貝殼呈圓形,兩殼顏色不同,一邊肉紅色,像太陽,另一邊顏色潔白,似月亮。將新鮮的目魚做成目魚腸,味道鮮美且攜帶方便。
來台州 臨海,這些不能錯過!
麥蝦
麥蝦,最能代表臨海特色的美食。一碗地道的麥蝦,集合了麵粉的筋道香軟、蔬菜的清淡爽口,還有蝦幹、蛤蜊、蟶子的十足鮮味,數種滋味交織讓人滿足,除了鮮還是鮮。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臨海人在明末清初時創造的一道名菜,已有1400多年歷史,形態似羊尾巴,用雞蛋清作原料。因其油而不膩、綿軟甜香、色澤嫩黃,深受大眾喜愛,無論是高檔飯店還是街頭小吃都有它的身影。
糟羹
臨海人的元宵節在正月十四,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碗糟羹,裡面有冬筍、香菇、蘑菇等山珍,還有乾貝、蝦幹、蟶肉、牡蠣等海味。配菜主要是芥菜,再加入本地香腸和鹹肉,暖胃又極盡鮮香。
海苔餅
苔香味十足的海苔餅,也是臨海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剛出爐的海苔餅,鹹香酥脆,堪稱一絕。紫陽古街上的王天順海苔餅,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創立至今,已有118年的歷史,是個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
麥餅
麥餅以內裹餡料不同分為豬肉麥餅、土豆麥餅、鹹菜冷飯麥餅、蛋肉麥餅等。其中蛋肉麥餅最是特別,最後一步會灌蛋液,等雞蛋在裡面凝固,趁熱咬一口,噴香鮮軟,人間值得。
扁食
扁食,是一種形似餃子,餡料比餛飩豐滿的小吃,略帶扁形,很像耳朵,因此得名「扁食」。扁食麵皮柔韌有勁道,餡料豐富飽滿,尤其是蒸的扁食,薄薄的麵皮近乎透明,映襯出飽滿的內料,又好看又好吃。
麥油脂
麥油脂,一張韌性十足的麵皮,包裹上綠豆芽、五花肉、炒芹菜、雞蛋絲等配菜,當香軟的麵粉遇上鮮嫩的菜餚,口腔裡裝滿的都是鮮美的滋味。
垂面
垂面,因垂直懸掛而名,歷來是台州臨海西北山裡人的主食之一,細如髮絲,潔白如玉,入口軟糯,香味純正。炒垂面,鮮香夠味;蘿蔔絲湯垂面,湯中加入蘿蔔絲、芋艿、醃鹹肉、雞蛋絲等,吃起來面香濃鬱。
芋頭面
臨海婦孺皆知的一種面點,主料是手打面、芋頭和白蘿蔔、鹹肉或鮮五花肉,根據不同口味輔以蒜苗、大蒜泥、辣醬等調料。出鍋裝碗後,熱騰騰的面鮮香潤滑,芋頭香糯,蘿蔔絲鮮美,鹹肉噴香,食慾大增。
大田大排面
圖/@阿漫RFJM
大田其實是臨海的街道之一,這裡的大排面全市有名,成為臨海特色美食之一,甚至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百度詞條。手打面+炸過後文火煮2小時入味的大排,配上雞毛菜或者小青菜,滿噹噹一碗超滿足。
來台州 溫嶺,這些都要吃一遍!
餡糕
餡糕,也叫嵌糕,溫嶺美食扛把子。經過一下下捶打的年糕,軟糯且有嚼勁,包裹上浸滿湯汁的豬肉或香腸,再加上被炒的香脆可口的素菜,最後澆上一勺肉汁,滿足,十分滿足!
麥餅筒
溫嶺麥餅筒,單單是麥餅皮就很有講究,是野地裡採了「地莓」,或是薴(麻)葉做成的;「餡頭」更是豐富:豬肉、綠豆芽、炒蛋、豆腐乾、蘿蔔、蝦、鯧魚、蠣肉餅、黃鱔、茭白、蘿蔔、墨魚、彈塗魚、鹹菜、炒麵、洋蔥……結結實實地兼容並包,一口下去,五味俱全。
雞子索麵
溫嶺石塘箬山的雞子索麵很有名,雞子就是雞蛋,一般都要加點姜粉(生薑剁碎,放鍋裡炒焙成乾粉),再加上一些海鮮來提味,吃上一口鮮味十足。一碗雞子索麵,出鍋時可以盛得有頭有臉,一層一層冒出尖兒,佐料與索麵相間有序,像一件藝術品。
鹹圓
台州人,有100種方式吃糯米,溫嶺的鹹圓,正是其中一種,一大早來兩個餡料飽滿的鹹圓,鮮香的料搭配香糯的圓皮,趁熱吃超滿足。
肉圓
肉圓以豬肉為主料,剁糊加豆腐、山粉和調料,製作成一隻只圓形的小丸,放入蒸鍋蒸20分鐘,即可食用。一個個肉圓子,通過摔打使得肉質緊緻,入口即化,最適合下飯,根本停不下來。
山粉夾
用鰻鯗、墨魚乾、魚肚和魚面碎等漁家常有的水產品,準備一口盆放入山粉,把食材攪和起筋,用筷子夾入湯內煮熟撈出,沾著醋食用的便是山粉夾。
山粉糊
山粉糊以米粉、薯粉或藕粉為主料調製,是用水調好的稀薄山粉慢慢倒入鍋內,一面倒入山粉,一面用麵杖和飯鍬攪拌,直至燒熟的小吃,風味獨特。
桐子葉包
剛出鍋的桐子葉包,一打開鍋蓋,就是一股桐子葉的清香便撲鼻而來,蒸熟的桐子葉包吃起來更是又甜又軟香噴噴的。這又熱又軟又香的桐子葉包,是溫嶺人的童年回憶。
雞蛋麻餈
雞蛋麻餈,雞蛋和糯米兩個怎麼做都很好吃的美食,碰撞在一起的味道直接在嘴中爆發,最常見的原料,最原始的味道,也是最忘不了的早餐美味。
米壘
米壘與麻餈不同,雖然也是軟軟糯糯的,但米壘外面多了一層晶瑩飽滿的糯米,裡面包著滿滿的豆沙,味道非常濃鬱!熱騰騰的米壘,一口咬下就化在嘴裡,一口氣吃上五六個都不嫌多!
青團
用艾草汁攪拌在糯米粉中,麵皮軟糯還會帶點綠,裡面再裹上事先炒好的餡料,捏成圓圓的一坨小球,就是江南特有的青團了。蒸熟之後翠綠通透,艾草的清香飄散,咬一口,餡料的鮮香又四溢。除了溫嶺,台州各地都是有的。
在台州 玉環,這四樣必吃!
敲魚面
魚面是玉環坎門名菜之一。敲魚面的製作工序與魚皮餛飩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敲成薄如紙張的魚餅,再放入熱鍋文火烙熟,切成面狀,可作湯菜或燒點心用,鮮味可口。
魚皮餛飩
玉環人的餐桌離不開魚皮餛飩。挑選新鮮的魚,剔骨剩下魚肉,一邊敲打,一邊撒上少許麵粉,最終敲成圓形;再將調好的豬肉餡料包進魚皮裡,捏成餛飩樣。魚皮餛飩可清蒸也可水煮著吃,嚼勁無比的魚皮,不加味精,也鮮美得不得了。
水潺餅
水潺肉質非常細嫩,一放進嘴就跟豆腐一樣融化,若是將水潺去頭去尾,剁成魚泥,煎炸成香噴噴的水潺餅,外酥裡嫩,吃過一次就忘不掉。
番薯粉圓
番薯粉圓,用番薯粉做成的鹹圓,金黃色的薄皮裡餡料豐富,包裹著炒好的肉糜筍丁豆乾和小海鮮,伴隨著出鍋那熱氣騰騰一口下去,相當滿足。
台州 天台,小吃遍地!
食餅筒
食餅筒也叫餃餅筒,一張餅皮捲入豬肉、豬肝、雞蛋、胡蘿蔔、粉絲、香菇、萵筍、荸薺、豆乾等家常菜,再煎得又香又脆,皮薄、陷香,是每一個在外漂泊的天台人的念想。
糊拉汰
糊拉汰,天台最正宗的小吃之一,以麥粉為原料,調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狀,用手把它放在鍋子裡拖拉成圓形的薄餅,上面可以放各種陷,土豆絲、芥菜、豆芽、茄子、南瓜絲、雞蛋、菜乾、豆腐等,用不到一分鐘就熟,製作方便,香脆可口。
烏飯麻餈
在天台,沒有人不知道剡人劉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故事,故事裡仙女曾經給他們的食物就是烏飯。烏飯是一種樹,把烏飯樹葉摘下,洗淨煮爛取其汁液,並與蒸熟的糯米飯攪拌,一起搗成烏飯麻餈,吃法是放涼了吃,撒上松花粉,蘸上紅糖。
扁食
扁食是天台的特色小吃,由麵粉製成。揉面,切段,用擀麵杖壓成巴掌大的薄皮,再把蘿蔔、筍乾、精肉、豆腐乾、雞蛋等切丁炒熟作為餡料,包裹進麵皮中。扁食一般現做現吃,水煮、清蒸、油煎,吃法多種多樣,趁熱吃超級香!
火燒餅
作為天台的特色食品,火燒餅也是一絕。火燒餅的做法既講究又便捷,上好麵粉發酵後,拌油酥,捏成餅皮,將用肥膘、細蔥剁碎做的餡捏進去做成餅狀,再在餅上塗一層噴香的油酥,油酥上撒芝麻,貼在火燒餅爐內壁上烘烤成熟。
在台州 仙居,你可以吃到……
仙居八大碗
仙居「八大碗」,與八仙的傳說有關,八大碗分別為:何仙姑蓮子、韓湘子海參、曹國舅泡鯗、漢鍾離翻碗肉、鐵拐李大魚、藍採和敲肉、呂洞賓豆腐、張果老肉皮。
仙居三黃雞
仙居已有300多年的飼養雞歷史,仙居三黃雞堪稱模特雞種,肉質鮮嫩,香味濃鬱,絕對的下飯菜!
仙居澆頭面
仙居澆頭面,原本是丈母娘做給女婿吃的,漸漸地饞了無數仙居人的心。無論什麼時候想起,總是懷念那一口爽滑的口感,和花樣超多的澆頭,最後還要喝完湯,才算滿足!
鹹酸飯
鹹酸飯,沒有什麼講究,有什麼燒什麼,譬如,薺菜鹹酸飯、青菜鹹酸飯、萵筍葉鹹酸飯、菜蕻鹹酸飯、豇豆鹹酸飯……當季什麼菜新鮮,就做什麼樣的鹹酸飯,既不為難又不寒磣,既滿足口欲又能得到腸胃的歡迎。
仙居燒餅
在仙居,燒餅是當仁不讓的街頭美食霸主,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面,一個冒著熱氣的老燒桶和一位滿手傷痕的老師傅,便能做出讓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台州 三門,「中國小海鮮之鄉」
三門青蟹
既來三門,必吃青蟹。三門青蟹蟹肥肉厚,特別是蟹螯,碩大飽滿而肉厚,殼薄、膏黃、肉嫩、味美,是三門青蟹的特點。在三門,一年四季都有蟹吃。
望潮
望潮,形似章魚,比章魚小。生在灘涂深處,潮水退下時,用手或板鋤挖捉。望潮的吃法很多,生炒、紅燒、水煮等,紅燒望潮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跳跳魚
彈胡如小鰍,頭有斑如星,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小海鮮還有跳跳魚,也叫彈塗魚,清燉、紅燒、油炸、氽湯,怎麼做都美味。
螠蟶
在台州三門,有一種小海鮮,隨便一做哪怕是簡單的清蒸,都能鮮到咂舌,對,就是螠蟶,殼薄肉嫩,肥壯鮮美,夜宵佳品。
豆面
豆面是三門人用水和優質紅薯澱粉為原料,通過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的番薯粉面。豆面可炒可燙,炒豆面在三門非常有名,是款待來客非常重要的一道菜;青蟹豆面、沙蒜豆面,將豆面和海鮮融合,鮮美筋道。
麥焦
麥焦其實是三門叫法,台州大多數地方都叫麥油脂或食餅筒。「麥焦卷菜裹百樣」,麥焦皮薄料多,似乎能包裹任何食物,肉、芹菜、豆腐、土豆絲、紅蘿蔔絲、蛋、豬肝、蝦仁、墨魚……吃之前將外皮烙得酥脆金黃,一口下去,山海之味在舌尖綻放。
麥餅
三門的麥餅特色在於有鹹、甜兩種。甜的內含芝麻海苔,唇齒留香;鹹的內含蝦皮、蔥花、肉丁、香乾,或摻以蛋等為餡,俗稱「五香麥餅」,最具三門特色。麥餅是三門人夜宵、排擋必點的美味,深受大人和小孩的青睞。
糟羹
三門的糟羹也有兩種口味,甜味的主要有溼澱粉、蘋果、小湯圓、紅糖等,鹹糟羹則有豬肉、青菜、香菇、蝦皮、牡蠣肉等,好吃到犯規。
粳
三門的粳,在台州其他地方普遍叫扁食。粳皮由麥粉做成,餡料呈丁狀,通常為豬肉、鹹菜、筍、豆腐等,配料不統一。將這些材料全部倒入鍋裡炒起來,冷卻後再包起來,最後包起來的形狀和元寶一樣。
青餣
三門的青餣鹹甜口的皆有,甜的是麻心、豆沙這些餡,鹹的包入鹹菜、豆乾、肉粒等,做成後墊上一小片新鮮的竹箬或處理過的文旦葉子,上鍋蒸。剛蒸好的青餣油綠如玉,糯韌綿軟、肥而不腴,自然清新中透著悠長的草本味。
松花餅
松花餅是三門本地人最愛吃的零食之一,清香明目,糯而香甜,百吃不厭。
狀元糕
將糯米粉兌水再滲入白糖拌和,中間夾入一層層海苔拌紅糖,蒸出來後蓋上吉祥喜慶的紅印,就成了「狀元糕」。舊時兄弟分家、新居喬遷,親戚送此糕,以示慶祝,寓意步步高升,越來越好。
麻餈
三門麻餈分甜鹹兩種口味。鹹的過了雞蛋用油煎,甜的包著紅糖再撒上一層熟黃豆粉,吃起來都軟軟糯糯的。小編特別推薦糖卷麻餈、雞蛋麻餈,吃了就忘不了。
當然台州的美食絕對不止這些
@所有人!還有啥遺漏的,留言推薦!
圖 | 各縣市區文旅、崔江劍、曹榮、葛敏等攝影師
本文來源:台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