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自動重建果蠅大腦,離繪製人腦更進一步

2021-01-13 智東西

看點:果蠅大腦被切成納米級切片?谷歌AI自動完整重建!

導語:將果蠅的大腦分割成成千上萬個40納米的超薄切片?不怕,谷歌新AI技術能夠重建果蠅完整大腦。智東西8月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谷歌剛剛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用洪水填充網絡(Flood-Filling Networks)和局部調整方法(Local Realignment)自動重建連續切片成像的果蠅大腦」。

這項研究是谷歌與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劍橋大學合作進行的,一共16位研究人員參與了這個研究,主要目標是通過繪製果蠅大腦的完整的神經網絡以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並最終繪製出人類大腦圖像。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第一次完整繪製果蠅大腦,MIT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科學家們在今年1月已經成功對果蠅的完整大腦進行了成像,並且清晰度達到了納米級,但那次由於是使用顯微鏡進行成像,仍然屬於人工方法。

將果蠅大腦分割成成千上萬40納米切片
選擇果蠅的大腦進行研究並不是隨機的,正如該論文的幾位合著者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與青蛙大腦(超過1000萬個神經元)、老鼠大腦(1億個神經元)、章魚大腦(50億個神經元)或人類大腦(1000億個神經元)相比,果蠅大腦相對較小(10萬個神經元),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把它作為一個完整的迴路進行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研究小組主要採用的數據集是FAFB,它是「full adult fly brain」的縮寫。研究小組向一隻果蠅的大腦細胞和突觸中注入重金屬(heavy metals),以標記每個神經元及其連接處的輪廓。為了產生圖像,他們用一束電子束擊中大約7062個大腦切片,這些電子束穿過除注入金屬部分以外的所有部分。

繪製出一個果蠅大腦需要首先將其分割成陳千上萬個40納米的超薄切片,然後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對其進行成像,這就產生了超過40萬億像素的大腦圖像,之後還需要將這些2D圖像排列成整個大腦的3D圖像。接下來,數千個谷歌雲TPU——谷歌定製的人工智慧加速器晶片——運行一種特殊的算法,稱為洪水填充網絡(FFN),來自動追蹤果蠅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當然,重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連續切片中的圖像內容不穩定(對齊不夠完美)或缺少多個連續切片時,FFN表現不佳。為了減少精度和準確性的下降,研究小組估算了3D大腦圖像中的切片一致性,並在FFN突出顯示每個神經元的同時穩定了局部內容。此外,他們還使用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稱為分割增強循環(SECGAN)——一種專門用於分割的生成性對抗網絡——來計算並填充圖像體積(volume)中缺失的切片。有了這兩個新的程序,他們發現FFN可以「更加強大地」追蹤多個缺失切片的位置。

用Neuroglancer實現果蠅大腦圖像可視化
在大腦完全成像的情況下,研究小組利用上述的NeuroGleener解決了可視化的問題。它基於WebGL,並在新版Chrome和Firefox中得到支持,它展示了一個由三個正交橫截面視圖和一個顯示選定對象3D模型的視圖(具有獨立方向)組成的四窗格視圖。NeuroGleener是一個在github上的開源項目,可以查看petabyte級3D volume,並支持許多高級功能,如任意軸橫截面重構,多解析度網格,以及通過與Python集成開發自定義分析workflow的強大功能。該工具已被合作者廣泛使用,包括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哈佛大學、HHMI、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IT、普林斯頓大學等。論文的合著者表示他們的大腦圖像並不完美,因為仍然包含一些錯誤並且跳過了對大腦突觸的識別,但他們預計,分割方法的發展將進一步改進大腦重建。他們正在與珍妮亞研究院的FlyEM團隊合作,利用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取的圖像,創建一個「高度驗證」和「詳盡」的果蠅大腦連接組。他們也期望他們在連接組學方面的工作能夠加速美國衛生部和劍橋大學對果蠅大腦學習、記憶和感知的研究。本著開源的精神,他們使用NeuroGleener(一種內部交互式3D界面)提供了完整的研究結論供瀏覽和下載。

結語:谷歌AI重建果蠅大腦
谷歌一直是AI技術的推崇者和前沿研究者,就像本篇文章提到的,其目前的AI技術已經能夠對果蠅大腦進行納米級切片並重建。雖然果蠅的神經元比較少實驗起來相對容易,但這項技術已經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就像論文作者所說:「目前的成果並不完美,因為還有一些錯誤和疏漏,但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進步,大腦切片和重建也會繼續進步。」文章來源:googleblog、biorxiv、venturebeat

相關焦點

  • 果蠅大腦被切成納米級切片?谷歌AI自動完整重建!
    果蠅是公認被人類研究的最徹底的生物之一,截至目前,已有 8 個諾貝爾獎頒發給使用果蠅的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一直夢想通過繪製完整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以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最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果蠅的大腦。
  • 使用AI和TPU人類首次重建果蠅大腦神經元,論文登上《細胞》雜誌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通過 AI 算法和 TPU 晶片,人類首次成功重建了果蠅大腦神經元的 3D 模型。這項成果意味著人類對於腦科學的研究更進了一步。新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目前該成果已開源,人們可以在 Neuroglancer 上對果蠅的大腦進行 3D 預覽。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Janelia 研究組長 Davi Bock 表示:「此前人類從未對果蠅大腦實現神經元連接級別的成像。」這種級別的細節是繪製大腦電路的關鍵——只有獲取精確的神經元連接網絡,我們才能了解果蠅行為的生成機制。連接組學研究的目標是繪製大腦的「接線圖」,以了解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
  • 40萬億像素的果蠅大腦圖像來了 這意味著什麼?
    近日,谷歌與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發布了一項深入研究果蠅大腦的重磅成果——自動重建整個果蠅的大腦,重建的完整果蠅大腦高達40萬億像素。更完整、更精確的大腦圖像,使得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工作機製成為可能,如追蹤控制記憶形成和回憶的電路、研究感官輸入如何導致特定行為、分析情緒如何與決策結合等。
  • 谷歌發布史上最強1/3果蠅大腦地圖,精準定位25000個神經元連接!
    休斯醫學研究所 (HHMI) 合作自動重建了整個果蠅的大腦,現在,他們又迎來一個重要裡程碑:已經精確定位了25,000個神經元之間的數百萬個連接,這是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盡的果蠅大腦地圖。戳右邊連結上 新智元小程序 了解更多!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通過繪製完整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以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 谷歌發布史上最高解析度大腦連接圖,可覆蓋果蠅大腦的三分之一
    圖 | 果蠅Google 在 2014 年與 Janelia 建立了合作關係,專注於研究果蠅大腦數據和 3D 自動化重建。在 2019 年,他們聯合劍橋大學重建了果蠅完整大腦,公開了 40 萬億像素的圖像,同時還開發了一個 3D 的交互界面 「Neuroglancer」。此前,科學家只能使用人工方法繪製果蠅大腦。
  • 幾萬個神經元,幾千萬個突觸,谷歌耗時十年重建突觸級果蠅半腦
    幾萬個神經元,幾千萬個突觸,谷歌等機構耗時十年重建突觸級果蠅半腦長期以來,大腦神經網絡的勞作道道兒徑直是一個熱門研討話題,近年來大熱的人工神經網絡也是遭遇大腦神經元的開導才締造的。舊歲 8 月,谷歌頒發,她倆用數千塊 GPU 全自動重建了果蠅大腦的完整神經圖,像素落到 40 萬億。遺憾的是,當時的重建結實未曾識別突觸,故此算不上確確實實的神經圖。
  •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以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以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果蠅的一系列神經元。 Z. ZHENG ET AL.
  • 科學家為果蠅幼蟲大腦繪製「地圖」
    由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為果蠅幼蟲的大腦繪製了神經元連接「地圖」。這個成果向著解析所有動物大腦的終極目標又邁出了一步。
  • 終於實現:繪製大腦神經纖維路徑交叉點,創建大腦真3D不難了!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來自德國、荷蘭和義大利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使用散射光來繪製大腦中的神經纖維路徑交叉點,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研究展示了在透射顯微鏡中光散射以及它在人腦中揭示的東西。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艾德.萊茵和同事們繪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數字版人腦結構圖譜。該院官網16日發布公告稱,美國《比較神經學期刊》近日推出的350頁專刊,集中介紹了這一迄今最清晰腦部微觀解剖學結構圖譜,該腦部圖譜可在艾倫研究院官網公開獲取,將成為大腦研究人員的最新指南和「導航圖」。
  • 離「腦機接口」再近一步,日本研究員根據大腦 fMRI 重建看到的圖像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把論文簡介如下在論文《Deep image reconstruction from human brain activity》(根據人類大腦活動進行深度圖像重建)中,作者們介紹道:「這個重建算法可以從一張隨機圖像出發,迭代地優化其中的像素值,最終讓這張圖像經過深度神經網絡之後產生的特徵和大腦活動經過特徵解碼後得到的多層特徵類似。
  • 最強大腦皮層神經網絡重建 揭哺乳動物最大神經線路圖
    此前,人類只知大腦神經元的「樣子」,現在,哺乳動物神經元如何連接——首次得到揭秘,並實現了更大量級的大腦皮層神經網絡的重建。並且AI的方法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者還說,這種突破還可能進一步為AI發展提供指導:「揭開生物神經網絡連接秘密,或許可以進一步探明大腦高效計算原理。
  • 機器學習新突破:谷歌研究人員利用AI自動重構大腦神經元
    在神經系統中繪製神經網絡的結構——這是一個被稱為「連接組學」的研究領域——無疑是計算密集型的。人類的大腦中有大約860億個通過100萬億個突觸連接起來的神經元,而對一個立方毫米的大腦組織進行成像,就可以生成超過1000TB的數據(10億張照片)。
  • 新X射線顯微鏡技術,幫助精確繪製大腦「地圖」
    圖片來自pixabay.com神經科學的重大任務之一是繪製精確的大腦地圖,包括所有的神經元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和歐洲同步輻射設備(ESRF)的研究團隊9月14日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發文稱,他們利用X射線全息納米斷層掃描技術(XNH)在高解析度下對小鼠大腦和果蠅神經組織進行了成像。這也許能加速神經迴路及大腦的繪製工作進程。
  • 新X射線顯微鏡技術助力大腦地圖精確繪製
    神經科學的重大任務之一是繪製精確的大腦地圖,包括所有的神經元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和歐洲同步輻射設備(ESRF)的研究團隊9月14日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發文稱,他們利用X射線全息納米斷層掃描技術(XNH)在高解析度下對小鼠大腦和果蠅神經組織進行了成像。
  • 果蠅如何看到顏色?研究發現工作方式類似人腦迴路
    圖片來源:Sarah Heath 哥倫比亞的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幫助果蠅看到顏色的大腦迴路,並且發現它與我們自己的彩色視覺迴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發現揭示了一個基本但神秘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有關光波的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這項研究不僅將推動人們對色彩視覺在果蠅和人類中如何工作的新研究,而且還將刺激人們開發有助於計算機觀察色彩的算法。
  • 果蠅幼蟲大腦部分神經元連接圖繪出
    原標題:果蠅幼蟲大腦部分神經元連接圖繪出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日前繪製出果蠅幼蟲大腦學習和記憶中心的完整神經元連接圖,從而為最終繪出所有動物的大腦神經元連接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臺灣科研人員破解果蠅覓水覓食神經迴路 有助更好了解人腦
    新華社臺北12月2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科研人員首次發現果蠅體內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通過操控不同的腦神經元,影響果蠅的覓水和覓食行為,解開了「渴」和「餓」信號在腦中互相作用的過程。這一研究成果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腦。
  • 繪製嬰兒大腦地圖,為科技醫療提供研究進路
    繪製嬰兒大腦地圖,為科技醫療提供研究進路 2020-11-28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