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路易斯·伯內斯(Edward Louis Bernays,1891年11月22日1995年3月9日)是繼艾維·李之後對公共關係發展有重大貢獻的代表人物。
如果說艾維·李對公共關係發展的貢獻主要是開創了公共關係正式成為一門職業,那麼,伯內斯對公共關係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注重公共關係的理論研究,並努力使之形成一個獨立的科學體系。
出身維也納的奧地利裔美國伯內斯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侄子,1912年大學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12年12月的一個早晨,伯內斯在街車上偶遇老友羅賓遜,當場決定加盟後者經營的《醫學評論》和《健康飲食保險公報》,由此開始了傳奇的公共關係世紀之旅;
1913年,21歲的他受聘擔任福特汽車公司公關部經理;1919年他和夫人在紐約開辦了一家正式的公共關係公司;1923年,他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紐約大學講授公共關係課程,同年出版了被稱為公共關係理論發展史"第一個裡程碑」的專著──《公眾輿論的形成》,這也是他在公共關係方面的第一本著作。書中,伯內斯首次提出並詳細地闡述了"公共關係諮詢」這一概念,認為它是向工商業組織提供政策諮詢,幫助他們採取合理的政策,以保證自已的行為符合社會的利益,並幫助這些組織將自已的政策、行為向社會廣為宣傳,以得到公眾的好感、信任和支持;
1925年,他編寫了《公共關係教材》;1928年,他寫出了《輿論》一書,主張積極地吸收和運用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在公共關係宣傳中注意「投公眾所好」,以加強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力,擴大公共關係工作的效果;1952年,伯內斯完成了《公共關係學》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公共關係的職能從原先歸屬的新聞傳播領域裡分離開來,這標誌著作為一門學科的公共關係學已經基本形成; 1955年,他又將「策劃」的概念引入公共關係的理論和實踐,提出公共關係的活動過程應包括策劃、反饋、評估等基本步驟。
伯內斯在其將近80年的公關生涯中撰寫的公共關係書籍達16部之多,他的主要貢獻就在於,他一生都致力於公共關係學的學科化建設;他把公共關係學理論從新聞傳播領域中分離出來,並對公共關係的原理與方法進行較系統的研究,使之系統化、完整化,最終成為一門相對獨立完整的新興學科。
伯內斯公關理論的核心是明確提出了"投公眾所好」的公關原則,即:一個組織在決策之前,應先去了解公眾的需求和興趣,然後有針對性地展開有科學理論指導的說服性宣傳,在迎合公眾要求中爭取其支持。這被稱為「雙向非對稱」的公共關係模式。
伯內斯不僅是一位公共關係理論家,同時又是一位公共關係的實踐家。他與妻子合作進行公共關係諮詢,接受過多位美國總統和實業界巨頭的委託,運用公共關係實務成功地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他一生也成功地策划過很多著名的公共關係活動(如為提高美國的全民素質而倡導的"讀書運動」;為美國P&G公司的"象牙」牌香皂策劃的贊助廣播輕喜劇的活動——這種輕喜劇後來被人們稱之為"肥皂劇」;為紀念愛迪生發明燈泡15周年組織策劃的"燈光佳節」活動等)。
鑑於他對公共關係事業的貢獻,1990年,美國《生活》雜誌把他列為影響20世紀社會進程的100個重要人物之一,盛讚他"構想並設計了現代公關業」。
1995年3月10日,《紐約時報》第一版發布了伯內斯的訃告,讚嘆這位傳奇的公關之父,在影響並改變公眾的意見和行為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確立了在美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事實上,早在1935年,《時代》雜誌就讚揚伯內斯為「美國公關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