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今天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踏上了前往月球採樣並返回地球的徵程。在月壤採樣環節的敲擊、鑽取、提升、封裝、對接轉移、返回地球等流程中,上海科研機構研製的電機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21所)主要負責「嫦娥五號」配套電機設計研發,提供相關配套產品共計5個類別、16款產品。這些電機需要在尺寸、重量嚴格受限的情況下,精準驅動探測器完成一系列關鍵作業,並接受月球惡劣的高低溫交變和月塵考驗。
「嫦娥」攜帶的「錘子」能敲碎巖石
在月壤採樣環節中,如果月球探測器降落地點的表層土壤下存在大塊巖石,會給鑽取採樣造成很大困難。科學家考慮到這一點,為「嫦娥五號」配上了一把「小錘子」,即衝擊機構。它要做的是敲碎鑽取過程中遇到的大塊月巖,保證取樣順利進行。衝擊機構要完成穩、準、狠的敲擊動作,其動力來源於一款直徑60毫米的行星減速無刷直流電動機。
項目負責人程遠介紹,月球環境為真空狀態,無法像地球上通過空氣傳導,將電機運行時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所以會造成熱量大量堆積在電機內部,時間一長就會導致電機過熱燒毀。另外,由於探測器體積有限,所有電機都要求小型化、輕量化,但這款電機又要提供足夠的動力,怎麼辦?程遠帶領團隊反覆論證,在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前端加裝了行星減速器,後者的作用是放大電機輸出力。這一設計方案,也使電機的溫升有效地控制在可靠工作範圍內。
防月塵也是一大挑戰。程遠解釋說,月壤的粉塵顆粒非常小,而且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在取樣作業過程中,揚塵特別多。如果月塵進入探測器內部,就可能引發故障。為此,她和同事們對探測器內部的電機接口做了精心設計,確保嚴絲合縫;對於裸露在外的電機機組,他們則採用不含通孔的全封閉結構。
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新華社發
「我們研製的產品,在用戶單位性能指標測試中一次性全部達標。」程遠自豪地說。在前期方案設計時,這個團隊進行了大量電磁、力學和熱學仿真測試,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設計方案的計算,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為了在月球打鑽,科研人員創新設計
除了敲擊,「嫦娥五號」還將在月球上進行鑽取,獲得比較深的月壤樣品。在月球上打鑽與提取,主要靠加載電機、整形電機這兩個關鍵部件。
21所高級專家李雨告訴記者,在鑽取月壤時,加載電機的功能是推動鑽頭前進;整形電機則用來將採樣到的月壤提起來並裝入密閉裝置。特別是整形電機,裝在「嫦娥五號」著陸器頂部,直接暴露在外太空,所處溫度特別高,必須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加載電機
為此,課題組研製了真空帶載裝置。為了完成電機在模擬月面環境中的全面性能測試,李雨帶著徒弟寧劍建經常通宵加班,守在熱真箱旁進行詳細測試。這類真空帶載測試在以前的工程型號從未使用,在「嫦娥五號」項目中第一次嘗試使用。「工程需要大膽創新設計,同時新技術也必須小心求證,只有在驗證充分的情況下才敢真正應用。」李雨說,「加載電機和整形電機的電磁設計上,我們就採用了一種新型的衝片結構,在不改變體積的前提下,將力矩增加了30%以上。」這種創新設計,將為「嫦娥五號」鑽取到符合要求的月壤樣品提供保障。
整形電機
3個抱爪將牢牢抱住上升器,完成對接
「嫦娥五號」取完月球樣品後,載有樣品的上升器將與軌道器對接,把樣品轉移至返回器內,以便帶回地球。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對接過程中,一款無刷直流電動機將發揮重要作用——驅動抱爪張開和合攏,將上升器牢牢抱住,從而與軌道器進行對接。
「電機上的抱爪結構有3個抱爪,有點像樂扣盒子的鎖扣結構,必須扣住上升器。」設計師王永豔解釋道。3個抱爪必須保持極高的動作連貫性和一致性,均衡用力,才能完成這次難度很高的對接,從而使樣品順利進入返回器。為了儘可能萬無一失,王永豔親自打磨墊片,多次被砂紙磨破手指。這麼做的目的是調整合適的電機軸向間隙,達到0.001—0.02毫米精度,讓抱爪機構精準地完成抱抓任務。
21所科研人員在探討「嫦娥五號」電機研發問題。
據悉,21所還為「嫦娥五號」研製了齒輪減速混合式步進電動機組件、某型號無刷直流電動機,前者用於月球樣品的密封封裝,後者是確保艙蓋關閉、樣品取回的動力源。它們能否助力「嫦娥五號」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