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如何敲擊、鑽取月壤?研製16款電機的上海科研機構揭秘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嫦娥五號」探測器今天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踏上了前往月球採樣並返回地球的徵程。在月壤採樣環節的敲擊、鑽取、提升、封裝、對接轉移、返回地球等流程中,上海科研機構研製的電機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21所)主要負責「嫦娥五號」配套電機設計研發,提供相關配套產品共計5個類別、16款產品。這些電機需要在尺寸、重量嚴格受限的情況下,精準驅動探測器完成一系列關鍵作業,並接受月球惡劣的高低溫交變和月塵考驗。

「嫦娥」攜帶的「錘子」能敲碎巖石

在月壤採樣環節中,如果月球探測器降落地點的表層土壤下存在大塊巖石,會給鑽取採樣造成很大困難。科學家考慮到這一點,為「嫦娥五號」配上了一把「小錘子」,即衝擊機構。它要做的是敲碎鑽取過程中遇到的大塊月巖,保證取樣順利進行。衝擊機構要完成穩、準、狠的敲擊動作,其動力來源於一款直徑60毫米的行星減速無刷直流電動機。

項目負責人程遠介紹,月球環境為真空狀態,無法像地球上通過空氣傳導,將電機運行時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所以會造成熱量大量堆積在電機內部,時間一長就會導致電機過熱燒毀。另外,由於探測器體積有限,所有電機都要求小型化、輕量化,但這款電機又要提供足夠的動力,怎麼辦?程遠帶領團隊反覆論證,在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前端加裝了行星減速器,後者的作用是放大電機輸出力。這一設計方案,也使電機的溫升有效地控制在可靠工作範圍內。

防月塵也是一大挑戰。程遠解釋說,月壤的粉塵顆粒非常小,而且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在取樣作業過程中,揚塵特別多。如果月塵進入探測器內部,就可能引發故障。為此,她和同事們對探測器內部的電機接口做了精心設計,確保嚴絲合縫;對於裸露在外的電機機組,他們則採用不含通孔的全封閉結構。

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新華社發

「我們研製的產品,在用戶單位性能指標測試中一次性全部達標。」程遠自豪地說。在前期方案設計時,這個團隊進行了大量電磁、力學和熱學仿真測試,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設計方案的計算,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為了在月球打鑽,科研人員創新設計

除了敲擊,「嫦娥五號」還將在月球上進行鑽取,獲得比較深的月壤樣品。在月球上打鑽與提取,主要靠加載電機、整形電機這兩個關鍵部件。

21所高級專家李雨告訴記者,在鑽取月壤時,加載電機的功能是推動鑽頭前進;整形電機則用來將採樣到的月壤提起來並裝入密閉裝置。特別是整形電機,裝在「嫦娥五號」著陸器頂部,直接暴露在外太空,所處溫度特別高,必須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加載電機

為此,課題組研製了真空帶載裝置。為了完成電機在模擬月面環境中的全面性能測試,李雨帶著徒弟寧劍建經常通宵加班,守在熱真箱旁進行詳細測試。這類真空帶載測試在以前的工程型號從未使用,在「嫦娥五號」項目中第一次嘗試使用。「工程需要大膽創新設計,同時新技術也必須小心求證,只有在驗證充分的情況下才敢真正應用。」李雨說,「加載電機和整形電機的電磁設計上,我們就採用了一種新型的衝片結構,在不改變體積的前提下,將力矩增加了30%以上。」這種創新設計,將為「嫦娥五號」鑽取到符合要求的月壤樣品提供保障。

整形電機

3個抱爪將牢牢抱住上升器,完成對接

「嫦娥五號」取完月球樣品後,載有樣品的上升器將與軌道器對接,把樣品轉移至返回器內,以便帶回地球。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對接過程中,一款無刷直流電動機將發揮重要作用——驅動抱爪張開和合攏,將上升器牢牢抱住,從而與軌道器進行對接。

「電機上的抱爪結構有3個抱爪,有點像樂扣盒子的鎖扣結構,必須扣住上升器。」設計師王永豔解釋道。3個抱爪必須保持極高的動作連貫性和一致性,均衡用力,才能完成這次難度很高的對接,從而使樣品順利進入返回器。為了儘可能萬無一失,王永豔親自打磨墊片,多次被砂紙磨破手指。這麼做的目的是調整合適的電機軸向間隙,達到0.001—0.02毫米精度,讓抱爪機構精準地完成抱抓任務。

21所科研人員在探討「嫦娥五號」電機研發問題。

據悉,21所還為「嫦娥五號」研製了齒輪減速混合式步進電動機組件、某型號無刷直流電動機,前者用於月球樣品的密封封裝,後者是確保艙蓋關閉、樣品取回的動力源。它們能否助力「嫦娥五號」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敲碎巖石 鑽取樣品 抱爪對接
    在月壤採樣環節的敲擊、鑽取、提升、封裝、對接轉移等流程中,上海科研機構研製的電機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主要負責嫦娥五號配套電機設計研發,提供5個類別、16款產品。防塵「小錘子」能敲碎巖石 在月壤採樣環節,如果月球探測器降落地點的表層土壤下存在大塊巖石,會給鑽取採樣造成困難。嫦娥五號配有一把「小錘子」,要完成穩、準、狠的敲擊動作,動力來源於一款直徑60毫米的行星減速無刷直流電動機。
  • 月壤如何挖掘?嫦娥五號「左右開弓」,技術層面能否超越阿波羅號
    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展開了太陽翼、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按照國家航天局載人航天與航天工程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經理室內設計師裴照宇的說法,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的月壤採集工作,初步考慮「鑽取」0.5公斤,「表取」1.5公斤,用這兩種方式共同來完成採樣任務。
  • 上海「特級技師+90後技師」合力,助嫦娥五號「投遞」月壤
    本文圖均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挖土」「打包」,嫦娥五號啟程「回家」作為無人探測器,嫦娥五號是如何完成「挖土「、「打包」這樣的精細活的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介紹,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其中,鑽具鑽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樣品,機械臂則在末端採樣器支持下,在月表開展多種採樣。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 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
    記者就此採訪了嫦娥五號任務相關專家。  使出渾身解數開啟兩種「挖土」模式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月球後,這位勤奮的「五姑娘」就開啟了「挖土」模式:一種是鑽取,一種是表取。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的說法,鑽取就是通過空心鑽杆的取芯機構,鑽到月球表面兩米深以下處,得到深層樣品的層理信息。表取就是採用機械臂末端固定鏟挖型採樣器,進行表層和次表層月壤採集,實現多點、多次採樣。
  • 月亮之上 嫦娥五號如何挖運土樣
    國家航天局供圖本報記者 付毅飛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於12月2日22時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這個地區展開挖土行動,預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今天凌晨就出發前往月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這裡是火山結構地區,前蘇聯和美國都沒有來過,更沒有取過樣品。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的說法,鑽取就是通過空心鑽杆的取芯機構,鑽到月球表面兩米深以下處,得到深層樣品的層理信息。表取就是採用機械臂末端固定鏟挖型採樣器,進行表層和次表層月壤採集,實現多點、多次採樣。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嫦娥五號不能移動,落到哪就得在哪鑽,這對鑽取適應性提出很高要求。研製團隊開展了上千次地面鑽取試驗,積累形成了不同工況的鑽取參數資料庫;通過在軌預編程自主控制,實現了鑽取子系統「迴轉」「衝擊」和「迴轉+衝擊」三種模式,以及不同參數的自由切換,以適應多種月壤工況。
  •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打包」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供圖/國家航天局本報訊(記者雷嘉 通訊員 葉雨恬 段遜)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在月球表面的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首次曝光「挖寶套裝」
    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挖寶套裝」曝光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完成「鑽取」採樣及封裝,正進行「表取」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五院總體設計部科研人員設計的定向天線包含了反射面天線輻射器、雙軸驅動機構。雙軸驅動機構就像人的肩關節、肘關節,驅動反射天線輻射器靈活地轉動,確保「小鍋」始終對準地面。此外,這款反射面天線採用了極致輕量化設計,相比同類天線減重40%以上,既輕便又可靠。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繞落回」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已完成落月任務,接下來將完成我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
  •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首先要說的是香港,因為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的貢獻,他們深度參與研製了嫦娥五號的「挖土機」部件:「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以及用於密封和保存月球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而香港團隊通過融入國家戰略,增強凝聚力,也感受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 中科院金屬所為嫦娥五號月球鑽土製造鑽杆
    探測器落月瞬間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官網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功不可沒。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鑽杆及其結構件,就是由金屬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其輕質、高剛度、高強度和耐磨損等特點,滿足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苛刻工況下的採樣需求。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昨日,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負責人王國欣、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團隊技術負責人王曙群等人對此次「挖土」任務進行了介紹。姜水清介紹, 為確保首次月面採樣任務順利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多措並舉,不僅對月面採樣過程進行了聯合設計分析,確定了「先鑽後表、器地協同」的工作程序,以及「器上操作、地面測控和地面物理驗證」三位一體的飛控模式;而且還設計了遙控工作、預編程工作和半自主工作三種工作模式,確保採樣過程的可靠性;此外,各單機還開展了相應的環境試驗和專項試驗,子系統開展了鑽取、表取和密封封裝專項試驗,驗證了單機及子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 嫦娥五號中的「高科技」:鑽頭可鑽8級硬度巖石 46公斤承力球冠能...
    而一些高、精、尖的「黑科技」也在嫦娥五號上首次使用。比如,由獨特材料製成的鑽取系統,鑽頭可鑽8級硬度巖石,可針對不同顆粒度月壤切削、撥、擠、排能力,雙排出刃形成多個切削麵;獨特設計的軌道器系統,46公斤承力球冠能承載3噸重貯箱,堪稱「雞蛋殼上掛秤砣」;特殊材料製成的插座,重量不到50克,卻耐寒耐熱耐腐蝕。嫦娥五號探測器,可以說集合了各項頂尖高科技。
  • 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據嫦娥五號採樣封裝系統主任設計師鄧湘金介紹,研製團隊早期就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工作,「瞄準獲得儘可能豐富的月球樣品這一目標,但那時候還是比較籠統,不是特別詳細。」作為探月三期工程中最核心的一個任務,如何在月球採集到儘可能多的月壤樣本,並且封裝好,是嫦娥五號的研製重點。經過嚴苛的論證,專家決定採取兩種取樣方法。
  • 嫦娥五號攜月壤啟程回家 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頭條——中央...
    「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的著陸區是月球最值得探索的區域之一,研究這個區域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確認10億至20億年前月球是否仍處於活火山狀態。」美國布朗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詹姆斯·黑德說。  自動採樣是任務關鍵。12月2日22點,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貯存裝置中。  表鑽結合,多點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