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命」硬的超乎想像,國際空間站外表面檢測到它們的存在

2020-08-25 5樓的男人

微生物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包括很多極端環境下:海底火山口,高鹽地帶,高輻射地帶……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並活的是虎虎生威!它們還有一項天賦技能,在不利生存的情況下,它們會進入休眠模式!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直到環境變好,會再次甦醒過來!

如果說人類在地球上,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地球的霸主!那麼微生物就靠著龐大的數量,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佔領了整個地球!如果按照數量來投票,它們絕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少數比其他物種全部加起來還要多很多很多倍!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

如果把人體比做宇宙,那麼微生物就是這宇宙空間的生命體,當人活著時,這個宇宙按照它自有的規律運行著,微生物在這個宇宙中,和平共處,繁衍生息!一但人體死去,這種平衡被打破,微生物很快吞噬點這個宇宙!把整個宇宙化解掉!

隨著人類對微生物認知的逐步加深,被微生物那比「小強」強悍許多倍的生命力,深深震撼到了!

特別是人類科學技術進步,開始探索外太空,攜帶微生物上外太空研究,研究它們在外太空環境中的生存狀況!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不用帶了,空間站外表面就有!

水熊蟲:屬於無脊椎動物,有著堪比微生物般的生命力,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

2010年到2016年!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多次太空行走中,從空間站艙體外表面細碎沉積物中提取了19份樣本,並將其在與外界隔離狀態下帶回地球。

結果發現6種微生物,1鍾真菌,還有一種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的細菌!這一發現,證實了科學家們存在已久得猜想!

那麼這些微生物,是如何跑到國際空間站的外表面呢?科學家猜測,有兩種可能:

卡門線:被認定為大氣層與外太空交界處,大約離地面100公裡處

1、隨著太空飛行器一起上去的,雖然太空飛行器上天前,都經過嚴格標準的消毒,但是肯定會有一些落網之魚!就這樣被帶到空間站上!

2、微生物隨著大氣上揚,越過卡門線,飄蕩在外太空中,國際空間站所在的軌道位置!還存在微弱的空氣,而這些微生物就隨著這些空氣附著到空間站外表面了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驚訝微生物頑強的生命力。針對地球物種起源,有種說法是,地球生命是被一顆彗星攜帶到地球,而如果那顆彗星,真的攜帶著微生物!那麼,這顆彗星上的的微生物,勢必會在地球如此好的環境下,站穩腳跟,繁衍生息!

相關焦點

  •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外殼,檢測到微生物,地球生命起源是否要改寫?
    國際空間站隨著人類科學探索的腳步加快,人類開始在太空領域研究這些微生物,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外太空環境中,如果沒有防護,那裡絕對是生命的禁區。但是從實驗結果來看,人類還是低估了微生物的頑強生命力。2010年到2016年,總共6年時間,俄羅斯太空人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從國際空間站中外出,進行太空行走中,其目的就是從國際空間站的外殼提取樣本,以檢驗在400多公裡的軌道上,有沒有微生物的存在,在6年的時間裡,太空人們一共提取了19份樣本,並將其密封隔離帶回地球研究,結果在這些樣品中發現6種微生物,1種真菌,還有一種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的細菌!
  • NASA對國際空間站微生物分類
    NASA對國際空間站微生物分類 近半數為易致病的葡萄球菌和腸桿菌 2019-04-10 科技日報 餘昊原 【字體:大 中 小】
  • 俄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
    為解答這一問題,俄科研人員從國際空間站外表面提取了多份樣本,結果發現了6種微生物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1種真菌的孢子和1種能在太空生存的細菌,其中部分可能來自地球。俄航天集團下屬太空科研機構「中央機器製造科研所」和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對上述樣本多次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化驗後發現了有生命力的芽孢桿菌屬細菌和金擔子菌屬真菌的孢子,而且找到它們的次數約佔檢測總次數的45%。
  • 俄羅斯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部分可能來自地球
    俄羅斯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部分可能來自地球 在生存條件嚴酷的太空中究竟有無生命體存活?
  • NASA對國際空間站微生物分類—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實習記者餘昊原)據ScienceAlert網站9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對在國際空間站發現的大量微生物進行了分類
  • 國際空間站外部的實驗發現地球微生物可以在太空中生存數年甚至數十年
    抗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一種嗜極微生物,能夠在低溫、電離輻射、紫外線和脫水條件下生存。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還能在太空的惡劣環境下生存。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研究人員取下了乾燥的抗輻射奇異球菌樣品,發現這些樣品在太空中放了3年之後,竟然又「復活」了。
  • 警惕:國際空間站微生物變異,太空船墜落或帶給人類恐怖病毒?
    這在當時的青少年中,引起了對太空微生物問題的一個關注。 而最近的一則報導顯示,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上對微生物的變異情況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用嚴謹的實驗證明了空間站的微生物其實並不那麼可怕。這一消息讓空間站的潛在對環境危險進一步降低。
  • 科學家探究海底微生物世界 物種多超乎想像(圖)
    原標題:科學家探究海底微生物世界 物種多超乎想像(圖)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日媒報導,海洋中微生物的種類之多可能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由包括日本京都大學專家在內等40個國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本月22日在美國《科學》雜誌電子版上發布一項調查結果,稱海洋中的微生物約有15萬種之多。
  • 一項空間站實驗揭示重大結論:地球生命或來自外太空?
    不過,對於生存在地球各個角落的細菌來說,情況卻不是這樣:根據一項來自國際空間站的重大實驗結論,細菌可以暴露於危險的真空太空環境中數年時間,當環境適宜時,它們仍然能夠恢復活力。這項研究結論為地球生命起源之爭提供了新的視角。
  • 微生物加速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
    據俄羅斯馬媒體報導,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通過對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的調查研究發現,太空人在空間站中發現了131個最容易腐蝕的地方,其中兩個地方在廁所。這一發現將加速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國際空間站科學家表示,微生物滋生最快最多的地方一般出現在屬於「寒冷」的地區,因為那裡的大氣水分凝結的可能性很高
  • 一種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存活三年
    2016年3月7日發表的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風景圖片。(新華社/西霸)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惠曉霜)日本研究人員所做實驗發現,一種細菌能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存活至少3年,這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一條途徑。
  • 太空微生物吞噬金屬,最昂貴建築 「空間站」如何保持清潔?
    大多數微生物不僅無害,而且是保障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使我們能夠消化食物並抵禦疾病。無論去到哪裡,我們都會帶著微生物群。到了太空中,它們也會像人類一樣,不斷學習並適應太空生活。「太空是一個非常緊張的環境,不僅僅對人類而言是如此,」她說,「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壓力,而我們想知道這些微生物是否也會受到壓力,並做出不好的反應。」她的研究很及時。2000年11月,首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到今年11月時,人類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連續工作時間就將達到20年。當全世界都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背景下,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何使空間站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 太空人在空間站並不安全,他們面臨多種潛在危險,微生物就在其中
    去年我國對外宣布正式完成了空間實驗室階段的航天任務,接下來將進行空間站的建設任務,並且預計在2025年之前完成。在中國完成空間站建設之前,已經存在由多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建造了一個國際空間站,參與其中的國家就有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加拿大和巴西。
  • 不明微生物在空間站中大量繁殖,會對空間站造成哪些影響?
    從2018年底開始,NASA就開始派遣了很多科學家進入到國際空間站之中,希望可以找到微生物入侵的真相。經過1年多的檢測研究,NASA的科學家一共在國際空間站中發現了很多熟悉的微生物,其中包括葡萄球菌、紅酵母、腸桿菌等等,這些微生物其實在國際空間站建造不久,就已經存在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如今已經遍布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個角落,同時,隨著工作人員的交替更迭,這些微生物的群落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 剛柔並濟,這種硬碳氣凝膠材料超乎想像!
    剛柔並濟,這種硬碳氣凝膠材料超乎想像!
  • 國際空間站檢測到宇宙中最大天體的信號
    在距離地球約有3億光年的英仙座方向,存在一個龐大的星系團Abell 426,它又被稱作英仙座星系團。科學家通過國際空間站傳回的X射線光譜檢測到了一個奇異的信號,且用現有的物理學知識無法對其進行解釋。英仙座星系團是目前x射線波段所觀測到的最亮的星系團,也是已知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之一。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若干的強射電源。
  • 研究稱耐輻射球菌在國際空間站外存活了整整一年
    儘管環境極端,但一種名為耐輻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低地軌道上呆了一年後,最近被回收。一個圍繞維也納大學空間生物化學小組組建的國際團隊研究了這些微生物如何在從一個天體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過程中生存下來。
  • 空間站內微生物會影響「太空人」健康嗎?
    與地球腸桿菌公開基因組對比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此次分析了2015年3月,從國際空間站的馬桶和抗阻訓練運動臺上收集分離的5個腸桿菌菌株。此舉是為了更好地鑑定空間站內各種表面上存在的細菌群落。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在地球的上空,擁有著大量的衛星環繞,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千米處,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它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發射與1998年,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而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
  • 太空存在有毒真菌,還不知道它們是否危險!
    目前,潛在的危險真菌生活在空間站和宇宙飛船上,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對太空人有害,科學家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弄清楚這一點。這是發表在《天體生物學》上一項新研究中得出的結論,該研究回顧了在太空中已知的真菌毒素:一種能傷害人類的真菌化合物。地球上到處都是微生物,比如細菌和單細胞真菌。因此,毫不奇怪,這些長期的夥伴成功地與人類搭便車登上國際空間站和其他太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