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

2020-08-28 睿智1d

在生存條件嚴酷的太空中究竟有無生命體存活?為解答這一問題,俄科研人員從國際空間站外表面提取了多份樣本,結果發現了6種微生物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1種真菌的孢子和1種能在太空生存的細菌,其中部分可能來自地球。

影片《異星覺醒》中出現的外太空生命

俄國家航天集團29日發布新聞公報說,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2010年至2016年的多次太空行走中,從空間站艙體外表面的細碎沉積物中提取了19份樣本,並將其在與外界隔離狀態下帶回地球。

俄航天集團下屬太空科研機構「中央機器製造科研所」和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對上述樣本多次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化驗後發現了有生命力的芽孢桿菌屬細菌和金擔子菌屬真菌的孢子,而且找到它們的次數約佔檢測總次數的45%。

在這些樣本裡,俄研究者還發現一種細菌的DNA片段,其形態與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土壤中一種細菌的DNA片段近似。另有一種分枝桿菌屬細菌的DNA片段,其「主人」可能是俄西北部巴倫支海的浮遊細菌。此外,研究者在國際空間站外的沉積物中找到了擔孢酵母屬真菌、囊擔菌屬真菌、代爾夫特菌屬細菌和原始古細菌的DNA片段。這些破碎遺傳物質被發現的次數約佔檢測總次數的70%。

俄航天集團的專家指出,學界通常認為地球生物圈範圍的「上限」是海平面以上的萬米高空,如果今後的研究能證實在國際空間站外存活的芽孢桿菌屬細菌確實源自地球,或者上述DNA片段的「主人」也在該空間站外安了家且其老家也是地球的話,那麼地球生物圈外沿的邊界或許應改寫。

此外,俄研究者還推測,上述微生物及其細胞物質可能並非在國際空間站各艙體升空時被帶入太空。有學說認為,源自地球的生命物質可通過飄浮脫離地球稠密大氣進入近地空間。因此在距地球表面約400公裡的太空軌道內運行的空間站,將是研究懸浮微生物能否和如何從地球向外「逃逸」的絕佳設施,其研究結果還有望用於保護未來深空探測器和行星際空間站的外殼。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部分可能來自地球
    俄羅斯在空間站外表面發現微生物,部分可能來自地球 在生存條件嚴酷的太空中究竟有無生命體存活?
  • 來自空間站微生物的危害
    ,推測微生物也能在極端的空間環境中生存,並將微生物作為載人航天活動和空間生命探測的模式生物之一,用於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對於航天活動中的行星保護、生命起源探索、航天產業應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微生物,「命」硬的超乎想像,國際空間站外表面檢測到它們的存在
    微生物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包括很多極端環境下:海底火山口,高鹽地帶,高輻射地帶……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並活的是虎虎生威!它們還有一項天賦技能,在不利生存的情況下,它們會進入休眠模式!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直到環境變好,會再次甦醒過來!如果說人類在地球上,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地球的霸主!那麼微生物就靠著龐大的數量,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佔領了整個地球!
  • ——空間微生物的來源和危害
    國際空間站4月航天員輪換,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搭乘俄「聯盟MS-16」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這3名航天員抵達拜科努爾後,經歷特定的「健康穩定化」步驟,其中包括為期兩周的隔離期。
  • 俄科學家將公布生命起源於地球形成前的證據 Orgueil隕石內部發現微生物化石
    俄科學家將公布生命起源於地球形成前的證據 Orgueil隕石內部發現微生物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15日電,俄科學院院士、聯合核研究所天體生物學部學術負責人、學術著作作者之一羅扎諾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
  • 不明微生物在空間站中大量繁殖,會對空間站造成哪些影響?
    經過1年多的檢測研究,NASA的科學家一共在國際空間站中發現了很多熟悉的微生物,其中包括葡萄球菌、紅酵母、腸桿菌等等,這些微生物其實在國際空間站建造不久,就已經存在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如今已經遍布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個角落,同時,隨著工作人員的交替更迭,這些微生物的群落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 空間站成了微生物繁衍的場地,已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危險
    空間站給太空研究帶來的便捷性大大減少了航天的費用,保證了科研工作的持續進行,因此空間站的使用很受國家的重視,也因此太空人呆在空間站中的時間還是較長的。可能有很多普通人羨慕太空人們可以在太空漫步,生活在太空中的太空站中。然而知道的內幕的科研家們卻並不這麼羨慕和樂觀了,太空站的環境並非人們所幻想的那般美好。
  • 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原標題: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俄「火衛1-土壤」星際站墜落南美洲太平洋附近
    據俄新網15日報導,俄航天署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火衛1-土壤」星際站將在當地時間15日18時36分至16日2時24分(北京時間15日23時36分至16日7時24分)期間墜落地球。  俄航天署這次並未指出墜地窗口中心點,也沒有明確星際站將在該中心點墜落何地。
  • 科學家發現河流證據,微生物可能生存在火星表面
    同時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不少火星與地球相似的地方。 火星再添曾經存在河流證據 根據英國《新科學家》報告指出,這是來自荷蘭科學家們的一項發現,他們從這片看似沒有任何生機的火星表面發現了
  • 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NASA「新發現」,俄媒說蘇聯上個世紀就發現過……
    從「預告」到正式宣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項「大發現」賺足了外界目光,然而剛一公布,就被俄媒澆來一盆冷水……當地時間26日,NASA宣布「首次」在有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外媒的報導緊隨而至,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卻有些不同。
  • 俄羅斯航天集團已拒絕美國參與「金星-D」星際站項目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前景計劃和科學執行主任亞歷山大∙布洛申科表示,俄航天集團已拒絕美國參與「金星-D"星際站項目。俄航天集團網站援引布洛申科的話消息:「已決定將此前計劃實施的『金星-D』項目(包括航天探測器和一輛登陸車)作為一個不依靠國際廣泛參與的自主國家項目來落實。」布洛申科指出,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生物標記,這不能視為金星存在生命的客觀證據,只有在對行星進行直接研究的情況下才可能獲得可信的科學數據。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金星表面城市遺蹟是真的?俄專家:有生物移動,不是由強風導致
    金星的表面發現的城市遺址是真的嗎?從我們現有的情況來看, 金星也是一顆類地行星,其質量與地球類似,但是金星有一個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沒有磁場,這說明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不大,沒有保護生命的基礎層,所以進行表面發現的城市遺址不太可能是真的,最多可能就是一些地質構造出現的特點,同時人類對金星的俄內部結構也還沒有直接性的資料,所以只能同推論或者理論上來講金星可能與我們地球很相似。
  • 美國俄羅斯日本均有重大發現
    據環球網近日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他們"首次"在有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了水。根據NASA的說法,在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發現了水分子(H2O)。數據顯示,一立方米的月球表面土壤中,水的濃度為百萬分之100至百萬分之412——大致相當於一瓶12盎司(約340克)的水。相關研究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學》上。
  • 太空微生物吞噬金屬,最昂貴建築 「空間站」如何保持清潔?
    然而,當太空人們展開研究,對與他們共享生活空間的微生物類型進行評估時,卻得到了十分意外的發現。他們打開一個檢查面板,發現了幾個渾濁的水滴——每個都有足球那麼大。後來的分析顯示,水滴中充滿了細菌、真菌和蟎蟲。更讓人擔心的是,有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已經開始侵蝕空間站窗戶周圍的橡膠密封件;還有的微生物會分泌酸性物質,正慢慢地腐蝕電纜。
  • 俄太空人拍下神秘物資靠近,國際空間站拉響了一級警報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該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 20年了,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做了很多科學實驗,是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首先是微生物隕石混合樣本 隕石樣本和微生物的混合物將被送往空間站,在一些巖石表面會形成一種被稱為礦物層的生物。
  • 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可以分解水並在類地行星的表面「衍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 太空人在空間站拍攝到「天外來客」:五個光點並排飛行
    在空間站上,太空人可以看到與眾不同的地球全景,並且可以經常看到極光。拍攝地球極光,是很多空間站太空人的愛好,俄羅斯太空人在空間站拍攝地球極光時,意外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物體——五個並排飛行的不明物體突然出現,持續3秒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