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鄉愁的典範案例:臺灣桃米生態村

2021-01-15 旅遊規劃觀察


2009年底,海口永興鎮羊山地區的博學裡,一個僅300多人的火山口古村落,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從村裡第一口深井「思源井」的剪彩和山地自行車賽道開工開始,博學村走上了自己的生態開發之路。如今,這裡有了海南第一家民宿「梨花之家」,採用「內閣制」的村民選舉形式,開發了海南第一條鄉村山地自行車賽道,組織環境綜合治理委員會負責老村門修復、新牌坊建設,環境整治,並利用本地資源正在籌建蜜蜂博物館——「讓人民看見財富,再造魅力新故鄉」在博學裡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圖 博學村的老房子


這些變化,來自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就職《南風窗》時政記者的80後青年陳統奎,博學裡是他二十多年來魂牽夢繞的故鄉。而啟發他回鄉帶領原住民重建故鄉的契機,是造訪臺灣南投縣一座名為「桃米村」的生態村莊。在「社區營造」理念的實踐中,這座埔裡鎮最貧窮的村子在十年中蛻變為臺灣最知名的觀光經濟型生態村。


「如果不是訪問桃米生態村,我不可能回家鄉做這件事。如果不是桃米已經提供了10年的經驗,我也沒有信心做這件事。」陳統奎這樣說。


在中國,鄉村建設的議題並不新鮮。民國初期,晏陽初、梁漱溟等一批知識分子在全國各地進行鄉村建設運動,這股力量在上世紀30年代逐漸匯聚成為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據統計有600組織在近1000個村莊進行鄉村建設的實驗。直到21世紀初,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問題」反覆被列為中央工作重點——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鄉村建設從未停止。


接下來的社區營造微研究,方寸營造就選擇了兩個典型的鄉村社區進行探訪和分析。首先為大家帶來陳統奎再造故鄉的學習樣板——桃米村;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陳統奎和博學裡的內容,請閱讀本日微信第二篇文章為大家準備的拓展閱讀。


關鍵詞

鄉村建設資源重整凝聚人心



凝聚人心:精神地標,家園意識


桃米村位於臺灣中部,距離日月潭只有15分鐘車程,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


圖 桃米村區位


90年代,在臺灣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嚴重外溢,人口老化、產業沒落;加之1999年的「921」大地震,桃米村369戶中62%受到重創,再建勢在必行。


誠如社區營造專家宮崎清教授所說,在社區營造的「人、景、地、文、產」五個方面,「人」是最關鍵的魂。在桃米村的重建及社區營造過程中,統一思想、凝聚人心也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 社區營造五要素


精神地標:坂茂的紙教堂



圖 紙教堂外觀


隨著2014年坂茂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坂茂的紙建築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日本神戶大地震時,他僅用一天時間,為失去家園的災民蓋起了一座紙筒教堂。


在桃米村,搭建「紙教堂」也成為構建社區居民精神原點的重要手段。發起人廖嘉展等將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的臨時性教堂加以引進升華,落戶於桃米村。坂茂所設計的紙教堂(Paper Dome),外牆是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內部則是長5公尺、直徑33公分、厚度15公釐的58根紙管,建構一個可容納80個座位的空間。紙教堂,一方面說明了物質與生命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也暗示著信仰的堅韌性,同時成為開展社區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圖 紙教堂外觀

圖 紙教堂室內


災後重建,不僅是生活的重建、更是人的重建。紙教堂成為桃米村震後社區重建重要的精神地標,也成為社區文化運動重要的文化符號。



家園意識:護溪工程


除了搭建紙教堂之外,另一個凝聚人心、重塑村民家園意識的策略就是護溪工程。


桃米溪是村中的一條貫通東西的小溪,是桃米村的「母親河」。由於這裡曾經是埔裡鎮的垃圾填埋場,溪水臭氣燻天,汙染嚴重 。為了將村民們團結起來,桃米村民發起了保護母親河的護溪行動:決定對其封溪兩年進行整治,並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封溪宣誓大會。


封溪告示牌的揭牌,顯示了桃米人的決心,意味著生態保護行動已成為全村的公約,資源永續的責任也將由全村共同承擔。地震雖然讓人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促使人們珍視彼此的緣份;但要如何將曾經疏遠、又受過各類不同價值觀衝擊的人團結在一起,護溪就成了全社區一個共同的「事業」,起到社區營造中統一大家的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圖 護溪活動


挖掘資源:缺乏歷史?梳理生態資源


在社區營造的五要素中,產業發展是社區營造的動力,而資源挖掘則是產業重塑的基礎。


桃米村在對資源的挖掘過程中,整合很多團隊將桃米的生態資源進行了徹底梳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地方雖然接近日月潭,但臺灣遊客都不知道這個地方,要人文沒人文、要歷史沒歷史、要風景沒風景,只有青蛙最多。


圖 青蛙種類


根據調查顯示:桃米村面積佔臺灣的0.05%,卻擁有臺灣青蛙種類的72%、蜻蜓種類的31%;鳥類種類的16%,生態資源比較優越。對於這個結論,桃米人持之以恆,並將這一特色進行了極致利用。


桃米村的生物種類

蛙類 21種

盤古蟾蜍、黑眶蟾蜍、日本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艾氏樹蛙、白頷樹蛙、莫氏樹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小雨蛙、腹斑蛙、貢德氏赤蛙、古氏赤蛙、澤蛙、拉都希氏赤蛙、金線蛙、虎皮蛙、梭德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中國樹蟾、長腳赤蛙等

蜻蜓 45種

粗鉤春蜓、杜松蜻蜓、猩紅蜻蜓、紫紅蜻蜓、霜白蜻蜓、善變蜻蜓、焰紅蜻蜓…

鳥類 72種

牛背鷺、小白鷺、夜鷺、黑冠麻鷺、小彎嘴畫眉、大卷尾、小卷尾、紅嘴黑鴨、白環鸚嘴鴨、白腹秧雞、紅冠水雞、五巴鳥…

植物

桃實百日青、蓮華池柃木、呂氏菝葜、南投菝葜、圓葉節節菜、八字蓼、細葉維翹、石莫蒲、黃花水龍、紫芋、臺灣萍蓬草、水芹菜、白花紫蘇草、野薑花、青萍、紫萍、水萍、滿江紅、海金京、鳳尾蕨、過溝菜蕨、密毛小毛蕨、臺灣金狗毛蕨…等。

資料來源:新故鄉(18)



重塑產業:生態涵養,強化特色


桃米村由於位於山林間的盆地之中,交通閉塞,早年在山林間闢地種植地瓜、稻田,一直以農業為生。1990年代初期起以麻竹筍為主要產業,也屬於傳統農業,辛勞一年的農民收入水平低下。經過了對當地資源挖掘以後,桃米社區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產業——建立了全臺首個青蛙觀光特色社區


圖 桃米生態村手繪地圖


在產業重塑的過程中,為了增強信心,桃米村還通過NGO組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邀請了大學的教授團隊,幫他們開了600個小時的體驗遊、深度遊觀光概念的課,讓他們知道未來的後現代經濟有什麼可能性讓農村富裕。


桃米村除了堅持生態涵養,還著重在強化特色上下功夫,例如:對於二十三種青蛙種類和青蛙分布的介紹,採取了擬人化的手法,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強化了知識性。


圖 生動有趣的擬人化青蛙分布介紹


圖 生動有趣的擬人化青蛙種類介紹


只有找到適合發展的特色產業,才能把人留住。桃米生態村現在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觀光休閒網絡,村民們在這裡都找到了自己的「行當」,民宿也由最初八家業餘的發展到現在十幾家專業的。早期民宿業的發起人,目前一年收入好幾百萬新臺幣,是新畢業大學生的3倍還多;相關的文化產品發展到二十餘個,並還在不斷的開發中……


圖 旅遊行業發展數據


重整風貌:抓住特色,全息化營造


桃米村在服務經濟中找到了結合美學、感性、遊憩與創意的第四級產業。在重塑產業的過程中,結合青蛙觀光特色,進行社區的全息化營造,鄉村風貌也得以保持與延續。


圖 以青蛙為主題的景觀營造


生態為體,產業為用。根據低密度開發的原則,桃米村不建大的酒店,遊客接待以特色民宿為主,而青蛙這個元素在民宿裡也隨處可見,宛若一個青蛙王國。這種主題鮮明且氣氛活躍的全息化社區營造方式,同時給桃米村的鄉村風貌保護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圖 桃米村民宿


圖 桃米村民宿


後記:


除了陳統奎之外,隱微卻很堅定的大學生返鄉潮在中國已開始逐漸顯現。知識分子返鄉,尋找另外一種充實開心的事業和生活,而他們的幸福增加了家鄉的幸福,他們的創業和社區營造經驗,正帶來農村經濟的轉型,慢慢彌合著城鄉差距。


Farmer 4 的創始人之一劉敬文說:「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至少開始思考『再造故鄉』這個理念,反思自己跟故鄉、土地、種子和雨水的關係。我們倡導大家『從鄉村出發,從世界回來』,我們的生命根源在鄉村,我們需要把我們在世界上所收穫的露水,反哺如今乾涸的鄉村。」


消息來源:AC建築創作


相關焦點

  • 第100隻猴子效應——臺灣桃米生態村的「造人」計劃
    「第100隻猴子效應」是臺灣桃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鍾金髮經常跟當地村民說起的故事。在桃米,人們把那些頭腦不開竅、不願改變和進步的人稱作「第100隻猴子」。△臺灣桃米生態村△臺灣桃米生態村△臺灣桃米生態村
  • 大陸記者臺灣過年體驗: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個村
    大陸記者臺灣過年體驗: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個村 2013年02月04日 15:4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花海設計——旅遊案例分析
    因此,我們來看一下成功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臺灣的休閒農業發展經歷了觀光型農業興起、蓬勃發展、轉型到休閒農業、再到文化輸出的幾個階段。生態、文化、浪漫、購物、樂活、美食是臺灣休閒農業旅遊的六個關鍵詞。在永續發展理念、環保理念、「三生三產」融合理念、文化創意理念等方面,以花卉為主題的農文旅項目的遊客體驗感營造方面,至少比國內領先30年。如勝洋水生植物主題農場、桃米生態村、能量香草園、香草菲菲農場、大溪花海等。
  • 《再造「病人」》楊念群著
    《再造"病人"》並不能說是全然創新的著作,但是在新的研究旨趣與新的寫作手法上,它能夠以比較成熟、相對完整而又具備充分篇幅的面貌呈現,這就決定了它將同時獲得作為界標和作為典範的雙重肯定。  "新史學"這一歐洲史學潮流在中文世界中確立地位的清晰標誌是1990年《新史學》雜誌在臺灣的創刊。在此之前,儘管作為一種史學理論的動向,它早已為漢語學人所了解,但作為一種史學實踐的指針,它還沒有廣泛地發揮其影響。也就是說,首先將歐洲"新史學"的因子注入中國史研究的,其實是臺灣學人。
  • 臺灣美食界「百曉生」 手繪地圖留鄉愁
    「我往往吃著吃著,就畫起來了,我想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記錄傳統美食,幫他們留住鄉愁。」王意馨笑著說,她習慣於在餐桌上速寫,不少店家很開心地立刻就將她的手繪稿貼了出去。王意馨為福州4s店做汽車彩繪。 彭莉芳 攝王意馨告訴記者,她曾在葡萄牙裡斯本博物館和當地的古董市集上邂逅一些百年前的插畫地圖,「手繪的圖像,有比時間更久遠的意義在裡面。」
  • 蕭文富:十一跟我去臺灣觀鳥
    圖06 (上圖)臺灣噪鶥(Garrulax morrisonianus),臺灣特有種,又名金翼白眉、四眉、玉山噪鶥,生活於海拔1000-3000米的山區林下樹叢或草間;(下圖)橙翅噪鶥(Elliot’s Lauging Thrush
  • 鄉愁「愁」什麼
    文/李而亮   鄉愁,在當今中國是個很「文藝」的詞語。它的紅後來源於臺灣詩人余光中、文化學者席慕容的同名詩作《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哪頭;長到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哪頭……   詩作中對故鄉充滿的思念、哀怨、惆悵,不知打動了多少少小離家、有鄉難回的遊子之心。
  • 讓魚擺擺從臺灣「遊」回重慶 六旬大爺的魚莊裡藏著鄉愁
    渝北逼仄的老街旁,上一坡石臺階,走過2米長的石欄走廊,用水泥砌成的小魚池中,幾百尾巴掌大小的鯽魚擁擠地遊竄著。羅先瓊要做的,是用魚簍子裝上幾斤,再用2、3公分長的水果刀把魚剖開、清洗,如果正好魚肚子裡有魚蛋,再重新將它們堪堪地塞回魚肚子。
  • 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本期推出《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圖片說明:2017年4月,臺灣遠東科技大學王元仁校長率團到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交流訪問。1971年,詩人余光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彼時的余光中20多年沒有回過成長故地南京,思鄉情切,內心澎湃。40多年後,《鄉愁》已不是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人生註腳:同樣居住在寶島臺灣,王元仁與家鄉山東因為一張張機票而聯繫愈加緊密,就像每年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如果當年沒去來年也會去走走。」
  • 【最佳法治實踐案例】依法監管、合力共治,再造網絡新生態
    【最佳法治實踐案例】依法監管、合力共治,再造網絡新生態 2019-08-2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跟來自臺灣的政治人物談了鄉愁和統一|記者觀察
    文/何王子彧猶記得,在課本上讀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的確是感動的,但在那青蔥的學生時代,我對鄉愁二字代入的是家,也許是家鄉清晨的鳥叫,是晌午的蟬鳴,是傍晚的炊煙。2020年9月20日,福建廈門,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如約而至。在論壇大會的開頭演出上,同樣的一曲《鄉愁》卻讓我陷進去了。
  • 留住鄉愁!消失四十年的木帆船現身谷城南河
    隨後,當地老船工扯起船上的布帆,划著船槳,這條長12米,寬3米的木帆船緩緩從村口向南河下遊開去。據介紹,就在四十年前,漢江支流的南河活躍著一條條木帆船,它們把山貨送出去,再把外面的生活物資帶回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機械船進入南河,木帆船從此淡出人們的視線。當地村幹部說,大谷峪村就在南河邊,目前正在發展旅遊,很多遊客到村裡見到當年老船工後,就建議恢復木帆船來做旅遊。
  • 廣袤的鄉愁
    高海濤的散文集《英格蘭流年》飽含了濃濃的鄉愁,充斥著對故鄉厚重的思念,對親人無限的眷戀。《英格蘭流年》在世界視域的縱深處回望鄉愁,透過鄉愁的回望為漂泊的心靈尋覓棲居之地,為無依的遊子尋找故鄉的根。高海濤在對這種具有尋根意味的鄉愁的探究過程中,採取了特殊的表現方式:一是利用時空置換,在時空轉換中,為鄉愁定位,深化鄉愁。
  • 斷指再造丨操作不慎食指缺損,醫生妙手再造成功「復原」
    大多數手指缺損的患者再造意願都很強烈,他們害怕失去手指以後的生活會變得一團糟。【手指再造案例重現】來自安徽的陶先生,前段時間他在自家幹活時不慎被機器擠傷右手,致右手食指毀損離斷 。當時,陶先生在當地醫院進行簡單的創口縫合,並未進行其他處理。
  • 《鄉愁》思維導圖欣賞
    懷舊是一首深情動人的歌,《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正如中國土地上很多河流都是黃河和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生活在臺灣島上,但作為一位熱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懷舊詩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的民族情感傳統,而且,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愛國情感。
  •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14日 16:56 A-A+ 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這是《鄉愁》中的開篇一節,這首詩作於1971年,已經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該作共分四節,每節4句,短短的16行共84個字,情深意切,將渴望祖國統一,與思鄉之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 臺灣大學周孟萱:相遇本身就是奇蹟 分離只是未完待續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臺灣中時媒體集團、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之後,體驗營一行飛抵臺灣本島,途徑臺北、新北、新竹、苗慄、彰化、南投、高雄等縣市,陸續參訪了北投社區、三峽鎮、蕭如松紀念園區、北埔社區、鹿港小鎮、彰濱工業區、桃米社區等島內具有代表性的社區營造案例。在桃米社區,營員們運用此行學習的經驗,以自己家鄉為例,就如何運用社區資源進行社區營造進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體驗營在高雄佛光山舉行結業儀式。
  • 再過一周將會大爆發 臺灣阿里山「火金姑」來了(圖)
    (莊信然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華夏經緯網3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嘉義縣大阿里山地區每年3月左右就開始有螢火蟲現蹤,除了一般認知的梅山瑞裡地區外,以生態保育聞名的阿里山鄉山美村達娜伊谷其實也有不少螢火蟲,觀察螢火蟲多年的莊信然表示,2月底時就有今年首批螢火蟲出現,預計再1周就會大爆發,精彩可期。
  • 亮麗的花果俱存,球形果實像「桃」,只有黃花夾竹桃是名副其實的
    看到亮麗的,花果俱存的黃花夾竹桃,果實是光滑球形的,感覺只有黃花夾竹桃才是名副其實的夾竹桃!只有黃花夾竹桃的果實,掛果下端有菱角,像「桃」子形狀。其他花色品種的夾竹桃,白色、紅色、粉色夾竹桃的莢果呈棒子狀,像筷子一樣,蓇葖果或蒴果,長在枝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