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是中國詩歌的一個共同主題。多年來,余光中創作了許多以懷舊為主題的詩歌。懷舊是一首深情動人的歌,《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如中國土地上很多河流都是黃河和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生活在臺灣島上,但作為一位熱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懷舊詩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的民族情感傳統,而且,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愛國情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地孤立,漂流到孤島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感,客觀上比以前的任何時代的思鄉有著特別廣泛的內容。作為一位離開大陸30多年的現代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被烙上了時代的深刻印記。《鄉愁》,著眼於詩人在大陸的經歷。我年少時的一枚郵票,我在年輕的時候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託了所有海外遊子的思想感情,把這一首詩升華到了新的高度。傳統思鄉詩在新時代和特殊地理條件下的一種變奏,增加了鄉愁詩的廣度和深度。
懷舊是一種很難用一般的經驗去捕捉的感情。
第一、結構美。思鄉病表現出結構統一的美。《鄉愁》表示相對平衡和對稱;段落和句子模式相對整齊,且段落和句子到段落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和對稱。變化是追求活力、移動性和活力的美。《鄉愁》由4個部分組成。每節有4行,節與節之間非常平衡和對稱。但是,詩人注意調整長句和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形象具有參差之美。
第二、音樂美。主要反映在「歌唱」和「詠嘆」交融的優美旋律上。「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裡)頭」的四次重複,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本文的疊詞運用恰到好處: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不是因為天高地遠,而是人為的阻隔。
反義詞的運用,達到了詠嘆的效果。這——那、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