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潮奔】瑞安方言館,浙江最早的外語專科學校

2021-01-09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陳驥

溫州,地處吳越與八閩之間,區域空間自古不大。今天的溫州,全市陸域面積12065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裡。

其「局」不大,又地處偏遠、交通閉塞;既沒工業基礎,也沒有什麼優勢自然資源,能說出來的,都是不利條件,但溫州人卻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朵奇葩。

從當年街頭經典廣告「江南皮革廠」,到走遍全國的「溫州炒房團」,到全世界的小商品,再到經濟學上著名的「溫州模式」……

全世界人幾乎都有一種印象:「溫州人太會做生意了!」

然而我們真的讀懂了溫州嗎?

溫州文化學者洪振寧說:「對溫州人經商哲學的理解,其實是『因為會讀書,才會做生意』。」因此,溫州走出的浙商,有其獨有的底子——永嘉學派的影響,讓他們著眼於實幹,又能跳開物的本身,有著面海而生的廣闊視野。

浙江省社科聯與錢江晚報共同推出的「東海人文紀行」走進溫州,深讀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當我們觸摸自歷史沿襲而來的文化脈搏之時,又看到,當下的溫州人,影響著此時以及未來這片海陸之上的文化塑造。

(感謝文化學者洪振寧,作家哲貴,《溫州商報》高亞、劉海丹、歐苗苗,溫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潘忠強、副主席張京對本組報導的大力支持。)

瑞安方言館舊址

歷史上,溫州人是以會讀書出名的。

朱熹理學傳人真德秀說:「溫多士為東南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滋養了一代代溫州人——兩宋時期,溫州著名學者多達240人,著作600多部;南宋100多年間,文科進士達1147人,其中狀元6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溫州已有兩院院士27人。

而溫州的現代化,正因為對文化的重視,而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始了。當時,這種現代化由一大批鄉賢人士舉辦新式文化、教育、市政、產業事業而肇端。

恰恰是文化底蘊和地域對生活於其上的人群的打磨,讓溫州的人文之潮,一旦湧起,便是奔湧向前的勢頭——2012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為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如今,5年過去,溫州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過去的幾十年,溫州人走出、歸來,勾連著世界與浙江的關係,也創造出一種開放的樣式。

【永嘉學派,影響了溫州商人哲學】

溫州人有錢,有生意頭腦!這話有一些言下之意的。

生意人,常常在人心裡烙下和《包法利夫人》裡對布商樂樂一樣的刻板印象:唯利是圖,沒有文化。

寫下了《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當然是這樣認為,否則,溫州作家哲貴也不會說:「福樓拜對樂樂有過8次側面描寫,但正面、甚至中性的描寫一次都沒有。」

哲貴的小說作品,原型都是溫州人。但他認為,溫州商人是有文化自信的。

永嘉學館

在溫州永嘉縣的永嘉學館門口,記者「遇見」三位先生。南宋時期的薛季宣、陳傅良和葉適——他們是宋朝「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

「永嘉學派」最初由薛季宣提出,被他的學生陳傅良繼承;後來由政治家葉適集大成,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溫州人的文化淵源。

哲貴說,與理學、心學學派不同,永嘉學派的哲學思想是「道不離器」。「這是一種唯物哲學,認為客觀事物的『道』,必須通過具體的實物來認識;但同時,又不被實物體所束縛,是自由的,要創新的。」

溫州的商品經濟思想,可以追溯到永嘉學派說。今天溫州商人主張「實業興邦」,坐而論道容易,挽起袖子自己幹就難了!

「為了彌補溫州先天的不足,溫州人做事業的特點很明顯,特別勤奮,喜歡抱團。」 洪振寧說,所以溫州人通常多這樣的群像,不太有特別突出的個體。

洪振寧參與編寫的《十四個沿海城市開放紀實·溫州卷》裡,講述了近百個溫州企業家的創業故事。任選一個故事的片段,都可以以點窺面溫州商人的群像——

1991年,溫州商人王均金和大哥王均瑤在長沙做生意,一大群溫州老鄉都在一起幹。那年春節,大家決定回家過年。歸心似箭的溫州老鄉們包了一輛大巴回家,一路上風雨兼程,累壞了的王均瑤感嘆:「汽車真慢。」當時老鄉打趣他:「飛機快,你包飛機回去。」

沒有坐過飛機的王均瑤,把這話當真了,立馬從敲開湖南省民航大局的門開始實施。經過半年多努力,往返蒼南和長沙之間,蓋了100多個章,1991年7月,一架「安24型」民航客機,載著滿座的客人,從長沙飛回溫州。

這之後,王家兄弟不止包機50多條航線、每周200多個航班,還建立了自己的民營航空公司。

外人說:「溫州人這哪是第一個吃螃蟹,這是吃鱷魚!」這樣「膽大包天」的溫州人不是一個、兩個,是一堆、一群,無數個。他們心裡埋著先賢傳遞的哲學基因:著眼實事,敢為天下先。

【瑞安方言館,浙江最早的外語學院】

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宋恕、陳黻(fu)宸、項氏兄弟等,他們不但是瑞安與溫州地區的文教大族,是大學者、學政、經學家、數學家、教授,而且身先士卒地倡導、舉辦了新式產業、現代商業和文明市政。

他們促使瑞安的學校、工廠、公司、郵政、碼頭次第興建,即使是在當時現代化事業中「開風氣之先」的江浙地區,瑞安也是「敢為天下先」,而走在大部分州、府、縣之前。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2月16日,瑞安先哲項湘藻、項崧兄弟倆創辦的瑞安方言館開學,這是浙江省創辦最早的外語專科學校。

清嘉慶年間瑞安縣城圖,紅點為項氏家族住宅位置(資料照片)

瑞安僻處東南海隅,沒有天時地利優勢,卻能領全省之先創辦學習外國語言的方言館,決非偶然。

1860年代,北京、上海、廣州舉辦同文館、廣方言館(都是外語學校,專為培養外交、翻譯及準備出洋留學的人才)的時候,其他城市並無興辦新學的舉措。

甲午戰爭後,面臨列強的宰割和西方科技文明的強力衝撞,有識志士紛紛呼籲開啟民智,傳播西學,興學圖強。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瑞安鄉著名經濟學家、維新教育家孫詒讓先生,和項湘藻先生等積極呼應,在浙江省內率先創辦學習算學的學計館,和外語的新式學堂方言館(老大自居的清政府素以「天朝」為中心,外國語言也只能和地方語言一樣被稱作「方言」)。

瑞安方言館分為西文(英語)、東文(日語)兩班。東、西文兩班各招收學生二十五名,專修通用的英、日語文,兼習世界歷史、地理常識。

孫詒讓編寫的《泰西史約》被採用為課本,捐贈的中外輿圖也在教室中陳列。外文專任教習高薪聘請上海聖約翰書院(1906年始稱聖約翰大學)畢業的蔡華卿擔任。辦學經費來自社會的募捐和學費收入,學費每生收五十銀元。

1902年,瑞安紳學界根據清廷「所有書院均改設學堂」的詔令,將學計館、方言館合併,改辦為瑞安普通學堂。

方言館辦學五年,雖然所教所學的只有英文、日文和史地常識,但一些學生學有所成,當時瑞安赴東、西洋留學的青年差不多盡出其間。

有些學生考入國內外語學校學習,有史料可查者有:項驤、蔣鹹平、項漱泉、項樸如等。

項驤故居,瑞安市文保單位

蔣鹹平從上海教會學校——尚賢堂攻讀英語畢業,先後任溫中、平中、瑞中英語教師,是瑞安最早的外語教師之一,著有《英語語法》。

最為出名的是項驤,先去上海南洋公學學習,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獲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參加清廷舉辦的留學生回國殿試,獲一等第一名,時稱「洋狀元」。民國成立後,他曾任財政部次長,鹽務署長及全國鹽務稽核總辦等職,其生平載入早期中國名人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浙江最早的中學,百年歷史,一顆小行星以這座中學的名字命名
    浙江的教育資源很發達,特別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在全國都很有名,浙江優秀的基礎教育造就了地區人才,各城市的發展穩步推進,浙江最早的中學是哪個?今天帶大家去這個老高中和他後面的城市,這個最早的高中是溫州瑞安中學,瑞安中學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4073號小行星命名為「瑞安中學星」。
  • 前方高能,看國內頂尖文史大咖瑞安論劍
    12月2日,2019玉海文化學術研討會於瑞安舉行,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溫州大學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緬懷瑞安先賢,挖掘、提煉瑞安文化精髓,一批極具質量和巧思的學術成果一一展現。孫氏、項氏家族在瑞安創辦學計館、方言館,突破「五經」知識體系,學習數學(學計)、外語(方言),並非突發奇想,而是有著幾十年的學術積累與思想變革。如果不劃定中央、地方的範圍,只是根據「思想解放」本身的尺度來衡量,孫詒讓等地方人士所從事的新式事業,是「同光」時期最為切實的「改革」運動,不比康有為、梁啓超的「維新」保守、落後。
  • 關於吃的俏皮話,瑞安方言真是絕了!趕緊學幾句,派用場
    最是方言解鄉愁「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方言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也是其一生的行李。方言是鄉愁,更是文化。瑞安方言是溫州方言中價值最高的一部分,被稱為古漢語語音的活化石。它柔潤悅耳,形象生動,又富有書卷味。
  • 這個溫州娒在抖音火了!多地方言口音「神還原」
    近日,「演員胡浩帆」以搞笑的表演手法,「神還原」了東北、北京、上海、臺灣、溫州、廣東、泰國等地的媽媽口吻。這段62秒的抖音視頻發布僅兩天,立馬走紅:獲贊22.4萬次,轉發1萬多次,評論1萬多條。  網友紛紛猜測,「演員胡浩帆」究竟是哪裡人?
  • 你心目中,溫州的關鍵詞是什麼?
    我國2000多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最早記載了溫州的地理方位「甌居海中」。晉朝著名學者郭璞注釋說「今臨海永寧縣,即東甌,在岐海中也。」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溫州始建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溫州始置州,改稱溫州。南朝文學家丘遲讚譽溫州「控山帶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
  • 溫州寶藏|北宋時期的《蠶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
    那麼,這幅《蠶母》,緣何被專家判定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由它,又是否可以尋找到溫州桑蠶絲織業的歷史痕跡?本期《溫州寶藏》將為您解密。  伍顯軍介紹,溫州地區歷來是桑蠶絲織業發達的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遺址,如樂清白石楊柳攤遺址、鹿城區上戍鄉曹灣山遺址、鹿城區藤橋鎮嶼兒山遺址、瑞安市碧山鎮山前山遺址、龍灣區上河濱村龍崗山遺址等,均有紡紗工具石紡輪或陶紡輪發現,說明溫州先民已能將鬆散的細纖維質捻成麻花狀線索,而用於縫製或編織。瑞安岱石山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一座石棚墓擾土層中,採集到的一件原始瓷罐殘片上堆塑有蠶紋。
  • 神秘的吳哥王朝,最早的記錄來自一位溫州人
    【屢見溫州方言】每每閱讀《真臘風土記》,作為作者的同鄉,都能因從中品嘗到溫州味道而感到格外的親切,更為其筆下的溫州元素而引起共鳴。那真是鄉情醇香,濃烈於酒。縱觀全書,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躍然紙上。在《真臘風土記》第三十六則「異事」中,周氏寫道:「餘鄉人薛氏,居番三十五年矣。」
  • 浙江瑞安6兄弟「淘海」崇明島 承包灘涂17年捕捉跳跳魚
    浙江瑞安6兄弟「淘海」崇明島 承包灘涂17年捕捉跳跳魚2014-08-01 07:55:00  水產養殖網  17年前,薛家兄弟發現崇明島這塊寶地  這些跳跳魚,是瑞安市上望街道薛家6名表兄弟在上海崇明島捕捉的,它們從上海崇明縣轉車到上海市區,再從上海轉車至瑞安,一路上要花6個多小時。如天氣好,幾乎每天都會在這個時間到達瑞安,再轉到溫州水產市場,端上溫州市民餐桌。  瑞安人怎麼會想到去上海捕撈野生跳跳魚?
  • 浙江核電開工建設,或將帶來溫州蝶變
    在2020年12月31日浙江溫州的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它代表著浙江電力水平將在未來再上一個臺階,為未來浙江乃至周邊地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支持。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概念還是模糊的,為什麼浙江溫州要建核電站呢?這個核電站建在溫州什麼地方呢?為什麼要在浙江溫州建核電站?
  • 溫州成立「甌越院士之家」 請院士常回家看看
    「甌越院士之家」具體選址在七都金融科技文化中心1號館,場館門口處花團錦簇、綠植成蔭,沿著院路往裡走,一側牆壁上還懸掛有介紹溫籍院士的展板。新中國成立以來,溫州先後有27人當選「兩院」院士(學部委員)。目前活躍在科研戰線的有19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姜伯駒,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科學家伍榮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專家吳朝暉,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超然等。
  • 今天,第三屆浙江(溫州)進口消費品博覽會分會場開幕
    今天(11月20日),第三屆浙江(溫州)進口消費品博覽會如期舉行,溫州全球商品貿易港作為本次進口展的分會場開啟了全球商品貿易港歐洲尖貨周活動,瑞士館、西班牙館、希臘館也在今天舉行剪彩儀式。早在今年10月9日,楊雪主導的瑞士國家館已經在全球商品貿易港開業,成為溫州首個得到國家官方授權的展示窗口。瑞士國家館由瑞士聯邦官方授權,擁有瑞士境內全品類商品經銷代理權。展館裡所有設計、布置等都由瑞士旅遊局確認、指導,展示的物品都是瑞士進口,保證純正的本土味道。瑞士國家館除卻商品展示外,同時也承擔著宣傳瑞士文化教育、旅遊醫美等資源的責任。
  • 16秒讀懂為什麼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發祥地!
    據說,最早叩問雁蕩山之門的文人是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此後貫休、懷素、沈括、徐霞客、魏源、康有為、張大千、黃賓虹、鬱達夫、莫言、舒婷等都曾賦詩作畫,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詩文7000多篇,僅龍鼻洞就留有400多處摩崖石刻,還有十八古剎、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蹟,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溫州是時候亮劍了,挑戰杭甬,穩坐浙江經濟第三極
    談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不知不覺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富裕的標籤,隨著它的擴張,安徽省管轄的所有城市都被編入該城市群,可惜浙江省溫州至今仍未被納入海西城市群名單,幸運的是,該城市群屬於海西城市群,似乎並不感冒。
  • 瑞安舉辦「千企百校」合作交流活動
    8月22日,2019中國·瑞安「千企百校」合作交流大會在浙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行。瑞安千家企業代表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逾百所院校代表,現場深入洽談,精準對接。近日,浙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被列為了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 瑞安孫氏宗親聯誼會成立
    據悉,瑞安孫氏屬樂安郡,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的後裔,遷居瑞安已有1000餘年30餘代的歷史。目前全市孫氏人口約1.3萬人,排名第23位。千百年來,瑞安孫氏遵循祖訓,敦宗睦族,勤奮耕讀,英才輩出。明代梅花太守孫隆,清朝探花孫希旦,晚清孫依言、孫鏘鳴兄弟雙進士,一代大儒孫詒讓等,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歷史上,瑞安孫氏以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優勢,一直位居本市四大望族之首。
  • 瑞安一醫生轉發網絡圖片 提醒愛吃生食的溫州人防範寄生蟲病
    圖片來自網絡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9月17日 訊這兩天,一張布滿白點、看起來像長滿寄生蟲的圖在網上熱傳。配圖文字稱:「瑞安一病人愛吃生魚片,滿身寄生蟲?」  圖片是真是假?病例是否來自瑞安?吃生魚片真的會長滿寄生蟲?溫都記者昨進行了一番調查。
  • 溫州的「作家潮」-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主辦
    溫州的「作家潮」 2020/07/27 00:02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709
  • 海風吹得山花豔 浙江文成-瑞安推進「山海協作」協同發展
    在浙江溫州,文成縣,青山碧水,自然風光引人遐想;瑞安市,千億產業,工業強縣名聲在外。如今,瑞安、文成兩地攜手開展山海協作,至今已有18個年頭。兩地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逐步形成「山海並利、陸海聯動」良好發展格局。近三年來,下達給山海協作項目援建資金1649萬元,建成了一批惠及基層百姓的民生、民心工程。
  • 瑞安眼鏡產業開創者們的故事
    探源馬嶼鎮有「中國眼鏡之鄉」的美譽,是當代中國眼鏡光學產業的發源地之一、溫州眼鏡的生產基地。馬嶼眼鏡產業起始於上世紀60年代。半個世紀前,出身微末的早期創業者們勇敢地走出瑞安,踏上了眼鏡制銷之路,翻山越嶺、走街串巷,用粗糙的雙手去爭取幸福的生活。
  • 2019浙江·溫州創博會今天開幕 都有這些亮點!
    溫州網訊 今天,2019浙江·溫州創業創新博覽會(以下簡稱創博會)將在溫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昨晚,記者前往布展現場探營。11月15日—17日,市民不妨去現場體驗最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欣賞更多創意好物,感受溫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