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獨特,題畫詩裡的冬天

2020-12-08 騰訊網

寒冬時節,葉落樹禿,稼穡暫歇,堰塘枯荷,老樹寒鴉,呈現出一派朔風凜冽的蕭瑟景象。相對於百花齊放、美景如畫的春天,碧荷萬頃、五彩繽紛的夏天,金黃璀璨、碩果纍纍的秋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冬天,仿佛缺少了一些鮮活的色彩。其實,冬天亦有冬天的獨特韻味,那天地間紛飛的雪花精靈,那房簷下垂掛的晶瑩剔透的冰凌,那曠野上千裡冰封的雪景,還有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的臘梅,「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的青松,「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勁竹,這飽經風霜的「歲寒三友」,無不詮釋著冬季的深刻內涵,生動著歲時的風景。

在一些古代畫家以冬季為素材創作的傳世名畫上,冬季的美麗景色、「歲寒三友」的動人風情被精心描繪的同時,那宛若畫中一景的題畫詩,亦給冬天增添了不一般的生動意境。

徐禹功 《雪中梅竹圖》

南宋畫家徐禹功擅長畫梅竹,素以清高自勵。他繪有一幅《雪中梅竹圖》,借風霜雪韻,描繪出勁竹不畏雪壓、梅花傲雪怒放的情景。畫右空白處,有六百餘年後清高宗乾隆皇帝寫的一首詩,以及梁詩正、汪由敦、嵇璜、董邦達等群臣的步韻和詩,結合畫意進行了吟詠。其中梁詩正的一首極具特色:「只應六出讓天工,姑射仙姿許略同。窗影分明憐玉瘦,不須更借月光籠。」前兩句說明畫家難畫雪,只好讓位於大自然造化神秘的「天工」,讚美雪中的梅花可媲美姑射山肌膚若雪的仙子。後兩句以「窗影」雪光來映襯梅的丰姿神韻,全詩儘管沒有「冬」「雪」等字眼出現,卻巧妙地勾勒出雪中梅景的神奇魅力。

元代畫家王冕善畫梅,創繁梅之格、紅梅之制、雪梅之體,均別開生面,美不勝收。王冕傳世的梅花作品有很多,在他的一幅《寒梅圖》上,有一首自題七絕這樣寫道:「一樹寒梅白玉條,暖風吹亂雪飄飄。孤山處士情如故,誰載笙歌過斷橋。」詩意婉曲,既吟詠了畫中寒梅被狂風吹落花瓣如雪花紛揚的情景,同時又借有「梅妻鶴子」之稱的孤山處士林和靖愛梅成痴的典故,來稱讚作者畫梅技藝的高超。「和靖門前雪作堆,多年積得滿身苔。疏花個個團冰玉,羌笛吹他不下來。」這是王冕《南枝春早圖》上的題詩,前兩句直觀地刻畫了林和靖在家門前所植的一棵滿身苔蘚的老梅樹傲然立於積雪中的情景,後兩句則歌頌了「臨寒獨自開」的梅花永不凋謝的可貴的「歲寒心」。畫意與詩意相融合,賦予了冬天不凡的寓意。

沈周 《灞橋風雪圖》

明代吳中代表性畫家沈周畫過一幅《灞橋風雪圖》,取材於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騎驢於灞橋風雪中尋梅有感而吟詩的場景。畫面上群山素裹,積雪盈途,掉光葉子的凍樹兀立於凜冽的寒風之中,一戴笠老者(孟浩然)騎驢過橋,一派蕭瑟荒寒的冬日風光躍然紙上。畫家在畫左留白處特意題詩一首:「灞上馱歸驢背雪,橋邊拾得醉時詩。銷金帳裡膏粱客,此味從來不得知。」此詩刻畫了醉中的孟浩然騎驢行走在灞橋的大風雪中,忽有所感而拾得佳句,口吟成詩。雖然對冬日景物沒有精心的描述,卻以那些豪門富家的膏粱子弟根本體會不到置身於風雪中的那種快意,來反襯冬季大自然皚皚雪原的神奇美麗,以及詩人的靈感來自於風雪中的獨特意趣,讀來令人賞心悅目,心生一份如詩人般踏雪尋梅的美好嚮往。

惲壽平《雙清圖》

「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惲壽平擅長畫花卉、山水,他在自己所繪的一幅《雙清圖》上題詩一首,頓時為畫面增添了幾許冬日的美好旨趣。詩曰:「雪晴何處覓春光,才見南枝破曉霜。未許春風到桃李,先教鐵幹試寒香。」古人一般以梅竹、竹鶴或梧竹合稱「雙清」併入畫,惲壽平的這幅畫卻以梅和水仙合成「雙清」,結合題畫詩,描繪出雪晴後的梅樹「先教鐵幹試寒香」的凜然風骨,讓人對雪後不懼嚴寒「破曉霜」的梅花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所繪的《梅石圖》上,以行書自題一詩云:「風條吹出雪皚皚,珍重東皇著意栽。縱使也從春色見,肯同桃李一起開?」吟詠了風吹雪飄、白雪皚皚的美麗風光,由描寫雪景切入,突出了梅花迎雪開放的意境與傲立霜雪的秉性,以物比德,凸顯出梅花堅貞的品格,可謂景物互鑑,升華了冬季的主題。

傳世古畫以冬季為題材的作品有很多,在精心描繪冬季風景、冬季風物的同時,又以題畫詩加以點綴和詮釋,除了對松竹梅「歲寒三友」傲雪風骨的讚美,亦有雪中訪友之情,書齋忘我讀書、草堂高臥閒適之態的生動刻畫。正如明代畫家王謙題畫詩中的「山路雪盈尺,梅華獨領春。冰魂瓊作佩,冷玉蕊為神」,清代畫家李方膺題畫詩中的「雪意風情逸韻增,淡於秋水潔於冰」等,既展示了畫家不俗的書法功力,又增添了冬季歲時的生動意蘊。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淺談唐寅題畫詩的藝術特徵
    通過對唐寅題畫詩的考察,將會對繪畫作品的題畫詩創作等方面產生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明代;唐寅;題畫詩;藝術特徵;性格 中圖分類號:I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160-02 明代畫家、文學家唐寅的題畫詩可謂歷史一絕,他有著與沈周、文徵明等持有淡於仕進、與世無爭觀點的文人所不同的藝術風格。
  • 三首著名的謎語詩,題目就是謎底,僅有一字,千年來讓人傷透腦筋
    謎語詩,顧名思義,即是以詩歌內容作謎面,以詩意作謎底,引讀者去思去猜。正因為詩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象徵性,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所以,以詩作謎,更有韻味。《A》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遠看山色蒼翠,走近卻聽不到溪流的聲音;春去秋來,花兒仍肆意盛開,人迎面走來,樹上的鳥兒卻毫不驚慌。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秋,大詩人劉禹錫被貶湖南,從長安出發的路上他並不悲傷,依舊如往常一樣,這種獨特的個性,這在別人看來覺得不可思議,畢竟馬上就要離開故鄉了,從此再也不可能回來,也就意味著所有此前所有的努力,還有人生理想也不可能實現,可他就是個性十足,根本不去理會。
  • 初冬漫步樓觀,品味福地獨特韻味!
    你說春天去看過日本浪漫的櫻花  夏天去過馬爾地夫吹過海風  秋天去看過香山紅楓  轉眼到了冬天  冬韻—水天一色  藍藍的天  綠綠的水  趙公明文化景區可以說是一步一景  微風乍起  葉落紛飛  厚厚的鋪滿地面  滿滿的都是初冬的韻味
  • 三首很有韻味的英文詩,給你一個愛上英文的理由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你將在不朽的詩中與時間同長;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只要人類在呼吸,眼睛看得見,
  • 《上海的冬天?》 作者:周永紅 ‖ 主播:淑梅傲雪
    而我以為,上海的冬天也美,美得靈動多彩,別有一番趣味。  上海,地處中國的南北之間,對南方來說是北方,對北方來說是南方。氣候非常獨特,四季分明。上海的冬天,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獨特的美。  上海不像廣州、香港等南方城市,冬天也溫暖如春。三九天都不見寒風刺骨,有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自然的冰雪。
  • 賈島描寫春天的這首詩,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
    賈島還有一個「苦吟詩人」的稱呼,這主要是因為他發牢騷的時候被韓愈撞見,所以就給他安了這個恰當不過的「美稱」,在我們今天鑑賞的這首詩中就被用到。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題目叫做《三月晦日贈劉評事》,其中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感。它不同於一般的寫春詩詞,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現在咱們一起來看。
  • 唐伯虎這首詩其實是一個簡單的謎語,你能猜出來嗎?
    比如唐伯虎,有這麼一首詩,其實是一個簡單的謎語,你能猜出來嗎?且看: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個謎語,打一個動物。多數人不用等看到最後一句,就應該能猜得出來了。這首詩的題目是《畫雞》,這幾句古詩的謎底也就是雞。這首七絕,是詩人唐伯虎為自己的畫所題的詩歌。
  • 一首很唯美的宋詩,大雪紛飛中臘梅凋落,落梅映雪美得如詩如畫!
    文字其實是很創造美,它不同於攝像,可以很直觀地帶給人們視覺上的衝擊,人們只要一看相片,便可以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可是文字需要細膩的情感,還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果僅僅只是蜻蜓點水式地描寫,那自然是無法突出事物的美,自然也就會如同嚼蠟,會讓一首詩失去韻味;即使是使用再華麗的文字,沒有意境,那也是感受不到美。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
    李白的這首《送友人》,突出地抒寫了詩人和朋友的惜別之情,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一般說來,送別詩大半要點出朋友將要前往的地方,而分別的地點則可寫可不寫。這首詩卻一開篇便點出送別的地方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朋友要去的地方卻沒有寫,便藏有別樣的一番深意。詩人送孟浩然之廣陵時也充滿了惜別之情,但孟浩然要去的地方是煙花繁亂、春光蕩漾的揚州。
  • 隆飾板材|生活有詩又有遠方
    在簡潔中融入情感表達,在空間裡呈現簡單靈魂。是自由中帶著溫度,摒棄了浮誇與奢華。簡單作為當下流行的風格,它將有些現代主義的千篇一律用浪漫主義、個人主義替代,在推崇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中,更加強調人性化的主導地位,突出設計的文化內涵。美滿適意的家庭環境是家人愛的承載之所,即華美、又尊貴,是知性優雅是清新浪漫,家人的快樂時刻透過雅居釋放……生活有詩和遠方。
  • 餘秀華2021年第一首詩,《一隻身體溫熱的麻雀》,水平如何?
    現代人很難寫出符合格調、平仄、韻味的古體詩。當然,餘秀華是不能夠與古代女詩人相對比的,但是在現代詩人中,餘秀華還是一位熱度不減,同時在詩壇上極為活躍的一位女詩人。相對而言,餘秀華的詩,是有「詩魂」的,詩歌的構思巧妙,用字得當,常常引起人們對現實,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而這些正是如今人們所欠缺的精神糧食,從這個角度看,也能解釋為何餘秀華的詩,頗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 拍成電影的詩,諾蘭在星際穿越裡致敬三次,鮑勃迪倫為了作者改名
    在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中,頻繁出現一句詩:很多人以為這是諾蘭寫的臺詞,但其實,這句臺詞源於一首詩。而鮑勃的名字,也與這首詩的作者有關。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冷門片——《那般良夜》,就是改編自這首詩,充分詮釋人到老年遲暮,該如何面對死亡?之前有和大家分享過一部泰國電影《死於明白》,該片就詮釋了現實中很多人的死亡。
  • 這裡,有山海水城的獨特風光和韻味...
    台州積極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規劃理念,統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合理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把台州作為一個大花園來打造,堅持以城帶鄉,全域建設美麗台州,全方位展現山海水城的獨特風光和韻味。台州率先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三線一單」編制,森林覆蓋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擁有各類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34個,總面積1500多平方公裡。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冬天雖然蕭瑟荒蕪,北風凜冽,卻擋不住孕育著春天的勃勃生機。冬天的清冷,雖不及春天的百花盛開,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豐收喜悅,但是卻有皚皚白雪,傲雪寒梅,不老青松……寒冷的冬天,最應該喝著熱酒,圍爐而坐,看書讀詩,在詩詞畫意中享受冬日的美好。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楊萬裡是南宋中興四大家裡面唯一能夠與陸遊相媲美的詩人,他的作品裡也自然而地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美,以及獨特的韻味,往往只是描寫了鄉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風景,可是到了他的筆下這些普通的風景,卻又是被他描寫得極為生動有趣,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很適合下雪時讀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每到下雪的冬天,我都會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這首詩名為《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關於這首詩的背景,一直有些爭議。有人說這首詩是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所作,也有人說這是白居易晚年閒居洛陽時所寫。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劉禹錫顯得與眾不同,可能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定是會傷心欲絕,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依舊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使是遭受了再大的打擊,那也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是堅持了自我,也正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秋詞.其一》,這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一首經典宋詩,寒夜裡好友來訪,短短28字盡顯友情的美好
    寒冷的冬天,北風飄飄,雪花紛飛,到處是銀裝素裹的世界。冬天的白晝短暫黑夜漫長,太陽像是趕著和情人約會似的總是早早地落山。人們夜晚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飯後圍坐在火爐旁,烤著爐子閒話家常,是多麼愜意的事。寒冷的冬夜裡,好朋友來訪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 大熊貓造型畫看上去很可愛,也讓家裡很有韻味,獨特的造形設計
    牆上大熊貓的壁畫看上去很可愛,也讓家裡很有韻味。這樣裝修房子也別有一番情趣,給人簡潔、清爽的視覺效果,簡約不簡單,設計化繁為簡,從本真出發,獨特的造形設計,簡單、時尚大方的紋絡,合理的簡約居室,可以使人在快樂的節奏中體驗舒適精緻的生活,得到別樣輕鬆自由。白色的電器鑲嵌在白色的柜子中間,看上去很不起眼。大家平時在裝修的時候,最注重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