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生說】許樹長: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2020-11-26 澎湃新聞

【同濟醫生說】許樹長: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2020-11-02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消化道腫瘤

佔據了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前三位

因致死率和發病率高

給病人及家屬帶來極大的負擔

消化道腫瘤有哪些早期症狀?

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同濟醫生怎麼說!

同濟醫院:許樹長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治療藥物的發展,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統良性疾病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癒,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規範化治療,一般不會對生命健康形成太大威脅。而惡性腫瘤目前是國內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消化道腫瘤佔惡性腫瘤的50%左右。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有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腺癌等,其中胃癌、肝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胰腺癌、大腸癌近年來發病呈逐漸上升趨勢。

Q1

消化道腫瘤有哪些早期症狀?

一般來說,主要表現為消化機能的改變,這些改變不是太明顯,時有時無,很容易被忽視,這些表現包括:

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吃東西沒有胃口,飯量比以前減少。

腹脹、腹部不適。早期腫瘤不會出現明顯的腹痛,而常出現腹脹、腹部不適。

經常腹瀉或者便秘,大便顏色改變。有時出現大便變黑或者像柏油一樣,有的時候還帶有鮮血。

進食感覺不暢。有受阻的感覺,尤其是進食硬食後明顯。

不明原因的明顯消瘦。由於消化機能的改變會造成進食減少,在很短時間內,出現明顯體重下降。

感覺乏力、疲憊、氣短、尤其是老年人。這是由於營養吸收少,以及消化道長期慢性失血,而引起的貧血所出現的症狀。

以上都是消化道腫瘤的早期徵兆。當有這些表現時,最好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了解具體情況。

Q2

如何進行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篩查?

當早期警報出現的時候,患者需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常用檢查方法有:

血常規、大便潛血試驗

血清腫瘤標記物

消化內窺鏡檢查

許樹長建議:

電子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對發現消化道早期癌有重要價值。

對於有腫瘤家族史的老年朋友,建議1—2年內做胃鏡及結腸鏡檢查各1次,發現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應堅持定期做胃鏡複查,並查幽門螺桿菌並根除之。

對發現有結腸息肉的患者,建議鏡下切除結腸息肉,並定期做結腸鏡複查。鏡下染色檢查有助於早期癌的發現。

對於一些懼怕普通胃腸鏡檢查、經濟條件又允許的患者,可做無痛胃腸鏡即麻醉胃腸鏡檢查,還可在無痛狀態下進行癌前病變的鏡下治療。

如果消化道腫瘤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至關重要。但是消化道腫瘤早期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往往沒有引起重視,耽誤了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篩查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讓我們一起努力將消化道腫瘤消滅於萌芽狀態。

專家名片

許樹長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家門診:周一下午

特需門診:周二上午

擅長領域:胃腸功能性及動力障礙性疾病的基礎和臨床;消化內鏡的診治

現任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書記。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食管疾病協作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腸鏡學組委員,國家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專家組委員,上海市胃食管靜脈曲張內鏡診治專委會主委,上海市消化內鏡專委會副主委,大腸學組組長,上海消化專委會動力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消化內鏡專委會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兼任上海市醫務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務工會常委,為《中華消化雜誌》、《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及《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審稿專家。已培養畢業碩博士研究生20餘人,在其領導下的團隊主要從事有關腦腸互動異常內臟高敏感的中樞機制的研究以及胃腸道疾病的內鏡下診治臨床研究,有關內臟感覺的研究獲得2016年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曾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項目引導類及臨床重點項目10餘項,該團隊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5項、上海市申康臨床新技術推廣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臨床引導類項目1項,已發表包括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00餘篇,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5部,參譯著作1部,專利4項。

文 | 消化內科

圖 | 以上均為版權圖

原標題:《【同濟醫生說】許樹長: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普通體檢不可替代腫瘤篩查 四種腫瘤癌症篩查必須做
    核心提示:腫瘤篩查是指在健康狀況下進行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醫學檢查。這些檢查方法有助於發現已存在身體中的早期或在可治癒期的腫瘤。因此,腫瘤篩查與健康檢查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在我國,腫瘤篩查做的還遠遠不夠。」專家表示,隨著腫瘤發病率的逐年增高,人們的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
  • 怎樣進行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篩查?
    早診早治是降低負擔的有效方式,當前有多種醫療技術和手段可以診治惡性腫瘤,但許多老百姓對於如何進行早期篩查仍很陌生。今天就由東方內鏡的副主任醫師徐勤偉為大家普及一下消化系統腫瘤早篩的理念和方案。 徐勤偉東方醫院消化內鏡科副主任醫師從早癌預防的原理上來說我們進行早期篩查的重點是疾病的發病率,也意味著某地區生某種疾病的概率。
  • 教你如何從看舌頭判斷出疾病 把疾病消滅在萌芽
    教你如何從看舌頭判斷出疾病 把疾病消滅在萌芽時間:2017-04-10 15:10   來源:養生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教你如何從看舌頭判斷出疾病 把疾病消滅在萌芽 在中醫的診斷手段中,舌診是比較好學的,舉個例子,大家看自己的手,能看到裡面肌肉的顏色嗎?不能,為什麼呢?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鍊,避免肥胖;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3. 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諮詢醫生;4. 戒菸,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 哈醫大一院率先開展基因甲基化早期腫瘤篩查技術
    人民網哈爾濱4月19日電(方圓)4月18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大型基因檢測腫瘤篩查義診活動。通過與權威專家面對面交流,數百名哈爾濱市民了解到更多腫瘤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據了解,哈醫大一院是全國首家開展DNA甲基化檢測全身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的醫院,這項世界先進的檢測技術將讓發現早期乃至超早期癌成為可能,為更多龍江百姓造福。 據了解,4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達429.2萬,相當於每天平均確診近1.2萬例癌症病例。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用腫瘤標誌物來查癌的性價比很低,結果也不準確。雖然你用了很高端的技術,讓腫瘤標誌物的檢測更加快捷、準確,但跟實現更加有效的癌症篩查,還是有差距的。再根據結果更改篩查方案,具體諮詢婦科醫生。2. 31~65歲的女性,每3年查1次宮頸刮片,或者每5年查1次宮頸刮片+HPV檢測。如果宮頸刮片發現異常,需要檢測HPV,再根據兩項檢查結果確定新的篩查方案,一般都是將篩查頻率改為每年1次,具體需要諮詢婦科醫生。3. 65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停止篩查,但前提是:前10年沒有中斷規律篩查,前20年宮頸刮片都沒有發現異常。4.
  • 最全腫瘤科普:腫瘤預防、早診篩查、治療 一文全包括
    「癌症」泛指所有「惡性腫瘤」,那  「腫瘤」又是指什麼呢?  腫瘤就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不正常之物,就像是在不良環境刺激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
  • 【同濟•新聞】傳承白衣鎧甲精神,做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同濟...
    (許樹長書記致歡迎辭)在這個屬於醫務工作者的節日裡,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教授、上海市醫師協會及醫學會副秘書長黃鵑、上海市普陀區副區長王珏、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丹丹等領導分別就同濟醫院的醫療學科發展、教育方式方法、科研水平、抗疫工作做出了肯定,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尤其是對在援鄂、援公衛醫療隊員身上看到的醫務人員的無畏、專業
  •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如何早期發現? 一是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腫瘤或者其他腫瘤,其得胃癌的機率就會更高。應對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提前10年左右,做專業的腫瘤篩查,針對胃癌應做胃鏡檢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體可根據醫生建議。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為55歲,那麼在40歲時就應做第一次胃鏡檢查。
  • 【同濟•新聞】「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 同濟大學附屬...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書記許樹長、院長程黎明、副院長梁愛斌為先進護士代表頒獎。他們始終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心繫人民的敬業精神,深刻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醫者初心和職業精神。最後,許樹長書記代表醫院向全院辛苦工作在護理崗位上的同志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與節日的祝賀。他提出,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的護理人員不僅有著奔赴援助一線的熱血和勇氣,也有堅守後方保障的大體與篤定。
  •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
    實際上這些年來,CRC發病率飆升。就拿上海來舉例,CRC發病率已然超過胃癌,為第二大高發癌症。  由於我國對CRC篩查的重視度不夠,CRC的早診率僅在10%-15%之間。 作為為數不多容易篩查的腫瘤,CRC的早期診斷率的提升能顯著降低死亡率。
  • 早期如何發現卵巢癌?北大腫瘤醫院高雨農:有家族史人群建議做基因...
    為何卵巢癌早期難以發現?普通人如何防控卵巢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雨農表示,常規體檢難以發現卵巢癌,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做基因突變篩查。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約5.2萬,死亡2.3.萬例。為什麼卵巢癌發病率不高,病死率卻居高不下?
  •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
  • 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有哪些?專家:記住4個,幫忙篩查出早期胃癌
    揪出隱藏在身體裡面的癌細胞,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就是非常有力的一個手段,這些物質的存在,跟體內的腫瘤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有很多種,例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抗原、PSA等等,不過這些腫瘤標誌物的升高,有時候也並不是就代表著身體裡面出現了腫瘤,還是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診,因為有些腫瘤標誌物
  • Nature:機器學習再立功,斯坦福大牛團隊實現無創早期肺癌篩查
    不過,由於費用高、篩查項目少以及對假陽性的擔憂,這種篩查的使用度並不高。即使在美國,也僅有約 5% 符合條件的個體會通過 CT 掃描進行肺癌篩查。而基於液體活檢技術的血液檢測,是一種當前頗受歡迎的癌症新型檢測方法,但大部分液體活檢的適用對象,往往是癌症晚期患者,畢竟這些群體的血液中比早期患者擁有更高水平的腫瘤相關 DNA 標記。
  • 中國發布丨5齡童長出第三個「腎」同濟醫院醫生為其成功切除「重複...
    中國網6月19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田娟 鄧馨悅)6月16日,已經出院一周的小金(化名)父母接到了同濟醫院小兒外科的隨訪電話,詢問小金的情況。「現在小金不再叫肚子痛了,能吃睡的,尿量和尿的顏色都正常。」但小兒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生李寧仍叮囑定期複查,有問題隨時聯繫。
  •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 主攻癌症早期篩查
    另據2013年北京市疾控中心腫瘤篩查防控論壇數據,我國大約80%的腫瘤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現代醫學對於晚期腫瘤的治療效果非常有限。以乳腺癌為例,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數據,0期和1期乳腺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是100%,而IV期的乳腺癌5年相對生存率只有22%。可見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提供的早期篩查的重要意義。
  • 社區福音 免費篩查|消化道早癌篩查進社區 遏制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上升
    宜賓肛泰肛腸醫院自開展消化道早癌篩查以來,查出100多例腸道癌前病變,腸道早癌28例,腸道進展癌31例,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挽救了他們的生命。,提高民眾的防範意識,由宜賓市醫學會主辦,宜賓市腫瘤專委會、宜賓市內鏡專委會技術指導,宜賓肛泰肛腸醫院承辦的「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公益活動應運而生。
  • 北京抗癌協會發布《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月15日北京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1月15日於線上舉辦的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上說。
  • 全身長滿腫瘤,醫生說:這個病治不好
    ◎ 咖啡牛奶斑(藍色箭頭)是神經纖維瘤病的最早期表現,可以在出生時看到,數量可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紅色箭頭處為2個神經纖維瘤。/ 醫脈通「每個都醫生對我搖搖頭,勸我去大醫院看病。但大醫院的醫生也說了,手術不會根治,切了還會再長。我也在病友群了解到,這個瘤會到處長,脊柱、骨頭、大腦……只要有神經的地方便會有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