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消化道腫瘤
佔據了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前三位
因致死率和發病率高
給病人及家屬帶來極大的負擔
消化道腫瘤有哪些早期症狀?
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同濟醫生怎麼說!
同濟醫院:許樹長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治療藥物的發展,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統良性疾病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癒,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規範化治療,一般不會對生命健康形成太大威脅。而惡性腫瘤目前是國內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消化道腫瘤佔惡性腫瘤的50%左右。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有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腺癌等,其中胃癌、肝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胰腺癌、大腸癌近年來發病呈逐漸上升趨勢。
Q1
消化道腫瘤有哪些早期症狀?
一般來說,主要表現為消化機能的改變,這些改變不是太明顯,時有時無,很容易被忽視,這些表現包括:
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吃東西沒有胃口,飯量比以前減少。
腹脹、腹部不適。早期腫瘤不會出現明顯的腹痛,而常出現腹脹、腹部不適。
經常腹瀉或者便秘,大便顏色改變。有時出現大便變黑或者像柏油一樣,有的時候還帶有鮮血。
進食感覺不暢。有受阻的感覺,尤其是進食硬食後明顯。
不明原因的明顯消瘦。由於消化機能的改變會造成進食減少,在很短時間內,出現明顯體重下降。
感覺乏力、疲憊、氣短、尤其是老年人。這是由於營養吸收少,以及消化道長期慢性失血,而引起的貧血所出現的症狀。
以上都是消化道腫瘤的早期徵兆。當有這些表現時,最好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了解具體情況。
Q2
如何進行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篩查?
當早期警報出現的時候,患者需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常用檢查方法有:
血常規、大便潛血試驗
血清腫瘤標記物
消化內窺鏡檢查
許樹長建議:
電子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對發現消化道早期癌有重要價值。
對於有腫瘤家族史的老年朋友,建議1—2年內做胃鏡及結腸鏡檢查各1次,發現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應堅持定期做胃鏡複查,並查幽門螺桿菌並根除之。
對發現有結腸息肉的患者,建議鏡下切除結腸息肉,並定期做結腸鏡複查。鏡下染色檢查有助於早期癌的發現。
對於一些懼怕普通胃腸鏡檢查、經濟條件又允許的患者,可做無痛胃腸鏡即麻醉胃腸鏡檢查,還可在無痛狀態下進行癌前病變的鏡下治療。
如果消化道腫瘤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至關重要。但是消化道腫瘤早期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往往沒有引起重視,耽誤了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篩查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讓我們一起努力將消化道腫瘤消滅於萌芽狀態。
專家名片
許樹長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家門診:周一下午
特需門診:周二上午
擅長領域:胃腸功能性及動力障礙性疾病的基礎和臨床;消化內鏡的診治
現任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書記。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食管疾病協作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腸鏡學組委員,國家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專家組委員,上海市胃食管靜脈曲張內鏡診治專委會主委,上海市消化內鏡專委會副主委,大腸學組組長,上海消化專委會動力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消化內鏡專委會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兼任上海市醫務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務工會常委,為《中華消化雜誌》、《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及《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審稿專家。已培養畢業碩博士研究生20餘人,在其領導下的團隊主要從事有關腦腸互動異常內臟高敏感的中樞機制的研究以及胃腸道疾病的內鏡下診治臨床研究,有關內臟感覺的研究獲得2016年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曾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項目引導類及臨床重點項目10餘項,該團隊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5項、上海市申康臨床新技術推廣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臨床引導類項目1項,已發表包括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00餘篇,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5部,參譯著作1部,專利4項。
文 | 消化內科
圖 | 以上均為版權圖
原標題:《【同濟醫生說】許樹長:如何通過早期篩查將腫瘤消滅於萌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