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進入直播
宋鴻兵:人工智慧是否會威脅人類,取決於能否進化出人工意識
■ 文 | 宋鴻兵
本文節選自17-18學年鴻學院微課堂第12期:《宋鴻兵解讀人工智慧的本質與未來》
霍金和馬斯克認為,無數的智能體連網之後,它會突然湧現出某種意識來。關於人工智慧的辯論,實際上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叫意識。而不再僅僅是我們討論的智能體了。
意識這個問題,我在作業中也看到大家產生了極大的混淆。所有的概念之所以會產生很混淆,就是因為對這個詞和它定義的範圍搞不清楚。大家爭論的時候,並沒有把所有理性的能量聚焦到一個邏輯點上,所以你才會產生混亂。
什麼叫意識?意識這個詞的英文是consciousness,這個詞也是拉丁詞演化來的,從古羅馬時代就有這個詞了。它的基本含義是什麼?是感知。注意,智能是什麼?智能是理解。而意識呢?意識是感知。在近代重新給這個意識做定義的,最有名的一個人就是約翰·洛克,他的著作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在表達什麼叫意識。
他這個話是這麼說的:當我有思想的時候,我感到有某種東西從我大腦中飄過去。大家注意,他把這個東西定義成意識。所以意識的基本的定義是感知,是一種自我的覺察,這種自我覺察在現代心理學中對他的定義是什麼呢?這個定義也是五花八門。歸納在一起,提煉出來就是,人,對自己內在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的一種自我感覺。這個就叫意識。
所以我們看到,智能和意識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智能,它模擬的是人類的理性思維、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理解抽象複雜的概念,做計劃、實現目標,從經驗中學習,這是智能要做的事。意識呢?意識是偏感性的,是強調人類心理活動中那種感性的東西。
所以這就一下把人工智慧這個話題的爭吵或者叫爭論,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上了。其實當我們說到機器會被取代人的時候,考慮的是一個人工合成意識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可以稱它為一個人工意識,而不是人工智慧。
我們說過了,人工智慧其實是一個超級計算器,而驅動這個計算器的,如果是人的話,這個問題不會失控。但是如果驅動計算器也就是這個人工智慧體的,不再是人,而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意識體,這就會出現霍金他們所擔心的問題。
所以當我們進行抽象和提煉之後,這個問題結構上就變得很清楚。最終驅動智能體的究竟是人還是人工的意識體?如果你認為人始終是最終的驅動力,那麼你就屬於人工智慧的樂觀派,認為人工智慧永遠是人類的工具。假如你認為最後有可能變成一種人工合成的意識體,在驅動智能體的話,你就屬於霍金那種悲觀派。
當把問題提煉到這個程度之後,我們現在就要問下一個問題了。人類有沒有可能人工合成出意識?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工合成意識,和人工合成智能,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範疇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這就涉及到我們對意識這個問題的深入的定義。比如說從心理學定義,意識分成兩大類:一類叫核心意識,一類叫延伸意識。
▲
更多精彩內容,長按識別二維碼收聽本期課程
快快加入鴻學院
和4500位同學一起開始一場真正的學習吧
▼
☟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加入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