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清石油醚部位化學成分研究

2021-01-14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點擊文章標題下方「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或搜索公眾號wst-mtcmmm。

見血清為蘭科植物脈羊耳蘭Liparisnervosa(Thunb.)Lindl 的全草,生長於海拔850-1000m的山坡闊葉林下,分布於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西南地區,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民間的止血要藥,主治胃熱吐血、肺熱咯血、腸風下血、崩漏、手術止血、創傷出血、瘡瘍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症。中藥見血清的療效確切,在民間藥用歷史悠久,但關於見血清化學成分的研究較少,現有文獻主要報導從中分離得到的生物鹼、有機酸及黃酮等成分,藥效物質基礎尚不明確,這限制其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本文報導了見血清乾燥帶根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7種單體化合物的分離純化方法,其中化合物3-7為首次從本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化合物1-7為首次從見血清中分離得到。

1 儀器與材料

AVANCE 600型核磁共振儀(Bruker公司,德國);HPLC30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北京創新通恆科技有限公司);Trace DSQ II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Thermo公司,美國);Cosmosil5C18-MS-Ⅱ(10mm×250mm,5μm)半製備色譜柱(NacalaiTesque公司,日本);Sephadex LH-20色譜柱(ParmaciaBioteck公司);100-200目柱色譜矽膠(批號:0150026,青島海洋化工廠);200-300目柱色譜矽膠(批號:0120171,青島海洋化工廠);矽膠H(批號:0130518,青島海洋化工廠);GF254薄層色譜板(批號:20140806,青島海洋化工廠);色譜甲醇(批號:20150422,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萃取、分離純化所用有機試劑(分析純)均為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提取所用95%乙醇為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

見血清藥材採集於重慶市黔江區,經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淮虎銀教授鑑定為蘭科羊耳蒜屬植物脈羊耳蘭Liparis nervosa的乾燥全草,憑證標本(JXQ 20140205)存放於揚州大學醫學院藥學系標本室。

2 提取分離

見血清乾燥帶根全草10kg,粉碎,在85℃下回流提取4次,每次2h,提取液減壓濃縮回收溶劑,得總浸膏837g。將總浸膏混懸於10倍的蒸餾水中,依次用等體積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減壓回收溶劑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層。石油醚部位浸膏152g經矽膠柱色譜分離,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1→0∶100)梯度洗脫,得到18個部分(Fr.1-18);Fr.10中析出沉澱,重結晶得化合物7(650mg);Fr.12經矽膠柱色譜分離,用石油醚-丙酮(10∶1→1∶1)梯度洗脫,得6個餾分(Fr.12-1~Fr.12-6),Fr.12-6經凝膠柱色譜,氯仿-甲醇(2∶1)洗脫,得到5個餾分(Fr.12-6-1~Fr.12-6-5),Fr.12-6-4 再經ODS柱色譜,70%甲醇洗脫,得7個餾分(Fr.12-6-4-1~Fr.12-6-4-7),Fr.12-6-4-5經半製備HPLC分離純化,以78%甲醇為流動性,得化合物6(5mg);Fr.13經矽膠柱色譜分離,用石油醚-丙酮(6∶1→0∶100)梯度洗脫,得到3個餾分(Fr.13-1~Fr.13-3);Fr.13-2經製備薄層分離純化,得化合物3(6mg)和化合物4、5的混合物,該混合物再經半製備HPLC分離純化,以63%甲醇洗脫得4(12mg),5(8mg);Fr.13-3經凝膠柱色譜分離,以氯仿-甲醇(2∶1)洗脫得8個餾分(Fr.13-3-1~Fr.13-3-8),Fr.13-3-8經半製備HPLC純化,以60%甲醇洗脫,得化合物2(3mg);Fr.16經矽膠柱色譜,以石油醚-丙酮(6∶1→1∶1)梯度洗脫,得10個餾分(Fr.16-1~Fr.16-10),Fr.16-4經凝膠柱色譜分離,氯仿-甲醇(2∶1)洗脫,得7個餾分(Fr.16-4-1~Fr.16-4-7),Fr.16-4-7再經半製備HPLC分離純化,以60%甲醇洗脫,得化合物1(4mg)。

3 結構鑑定

化合物1:棕色無定形粉末,EI-MS ES+:m/z240[M]+。1H-NMR(Acetone-d6,600MHz):δ9.53(1H,s,5-OH),7.63(1H,d,J=8.4Hz,H-9),7.51(1H,d,J=8.4Hz,H-10),7.43(1H,t,J=7.6,7.6Hz,H-7),7.40(1H,dd,J=2.4,7.2Hz,H-6),7.10(1H,dd,J=2.4,7.2Hz,H-8),7.01(1H,br. s,H-3),7.08(1H,br. s,H-1),4.15(3H,s,H-4-OCH3);13C-NMR(Acetone-d6,150MHz):δ58.7(4-OCH3),102.8(C-3),108.0(C-1),114.0(C-4a),117.1(C-6),119.9(C-4b),121.2(C-8),127.1(C-10),127.5(C-9),129.8(C-7),135.1(C-8a),137.2(C-10a),155.3(C-5),156.5(C-2),157.6(C-4)。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Moscatin。

化合物2:棕色無定形粉末,EI-MS ES+:m/z244[M]+。1H-NMR(CD3OD,600MHz):δ7.05(1H,dd,J=7.2,7.8Hz,H-4),6.65(1H,d,J=7.8Hz,H-3),6.58(1H,dd,J=2.4,7.8Hz,H-5),6.61(1H,br.s,H-1),6.22(1H,br.s,H-14),6.23(1H,br.s,H-10),6.17(1H,dd,J=1.8,2.4Hz,H-12),2.77(2H,m,H-7),2.77(2H,m,H-8),3.70(3H,s,13-OCH3); 13C-NMR(CD3OD,150MHz):δ39.0(C-7),39.3(C-8),55.7(13-OCH3),100.1(C-12),106.7(C-10),109.2(C-14),113.9(C-1),116.5(C-3),121.0(C-5),130.4(C-4),144.8(C-6),145.6(C-9),158.5(C-2),159.6(C-11),162.4(C-13)。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山藥素Ⅲ。

化合物3:白色針晶,EI-MS ES+:m/z216[M]+。1H-NMR(CDCl3,600MHz):δ4.27(3H,s,H-5-OCH3),6.27(1H,d,J=9.6Hz,H-3),7.02(1H,br. s,H-3′),7.13(1H,s,H-8),7.59(1H,br. s,H-2′),8.15(1H,d,J=9.6Hz,H-4);13C-NMR(CDCl3,150MHz)δ: 60.1(5-OCH3),93.9(C-8),105.0(C-3′),106.5(C-10),112.6(C-3),112.7(C-6),139.3(C-4),144.8(C-2′),149.6(C-5),152.7(C-9),158.4(C-7),161.2(C-2)。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香柑內酯。

化合物4:淡黃色針晶,EI-MS ES+:m/z246[M]+。1H-NMR(CDCl3,600MHz):δ 4.19(6H,s,H-9-OCH3,H-10-OCH3),6.31(1H,d,J=9.6Hz,H-3),7.01(1H,d,J=2.4Hz,H-3′),7.64(1H,d,J=2.4 Hz,H-2′),8.14(1H,d,J=9.6Hz,H-4);13C-NMR(CDCl3,150MHz):δ60.4(9-OCH3),61.2(10-OCH3),104.6(C-3′),107.2(C-8a),112.4(C-3),114.4(C-6),127.8(C-8),138.9(C-4),143.2(C-4a),143.8( C-5),144.6(C-2′),149.5(C-7),160.0(C-2)。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異茴芹素。

化合物5:淡黃色針晶,EI-MS ES+:m/z216[M]+。1H-NMR(CDCl3,600MHz):δ 4.31(3H,s,H-8-OCH3),6.39(1H,d,J=9.6Hz,H-3),6.83(1H,d,J=2.4Hz,H- 2′),7.37(1H,s,H-5),7.71(1H,d,J=2.4Hz,H- 3′),7.78(1H,d,J=9.6Hz,H-4);13C-NMR(CDCl3,150MHz):δ60.8(8-OCH3),106.2(C-3′),112.4(C-5),114.3(C-3),116.0(C-10),125.6(C-6),132.3(C-8),142.5(C-9),143.8(C-4),146.1(C-2′),147.2(C-7),159.9(C-2)。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花椒毒素。

化合物6:淡黃色粉末,EI-MS ES+:m/z270[M]+。1H-NMR(CDCl3,600MHz):δ1.73(3H,s,H-3″-CH3),1.75(3H,s,H-3″-CH3),5.01(2H,d,J=7.2Hz,H-1″),5.62(1H,t,J=7.2Hz,H-2″),6.34(1H,d,J=9.6Hz,H-3),6.82(1H,d,J=1.8Hz,H-5),7.37(1H,s,H-3′),7.70(1H,d,J=2.4Hz,H- 2′),7.71(1H,d,J=9.6Hz,H-4);13C-NMR (CDCl3,150MHz):δ18.4(3″-CH3),26.1(3″-CH3),70.4(C- 1″),107.0(C-3′),113.4( C-5),115.0(C-3),115.8(C-10),120.0(C-2″),125.1(C-6),131.9(C-8),140.0(C-3″),144.1(C-9),144.6(C-4),146.9(C-2′),148.9(C-7),160.8(C-2)。以上數據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故鑑定為歐前胡素。

化合物7:白色針晶。與β-谷甾醇對照品共同進行TLC分析,在3種溶劑系統中展開,色譜行為完全一致,故鑑定為β-谷甾醇。

4 討論

見血清為苗族常用止血藥物,在民間的藥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值得進行深入的研究。從少數民族常用止血藥中發現新的止血藥物是創新藥物發現的重要途徑。如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的壯藥白花九裡明、彝藥「麻補」已引起中醫藥學者的關注。

本研究從見血清乙醇提取液的石油醚部位中分離得到了菲類、聯苄、香豆素及甾醇類成分,化合物3-7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化合物1-7為首次從見血清中分離得到。其中,1曾在同屬植物長葉羊耳蒜L.nakaharai中分離得到,2曾在同屬植物香花羊耳蒜L.odorata及L.nakaharai中分離得到,1和2分別屬於菲類和聯苄類,這兩類是蘭科特徵性成分,具有多種生物活性。3-6為香豆素類,這類成分曾在蘭科石斛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羊耳蒜屬和石斛屬均屬於蘭科蘭亞科,兩者親緣關係較近,本實驗結果為化學分類學提供了一定的分類學證據,同時也豐富了對見血清的化學成分的認識。本課題組將繼續開展對見血清乙醇提取物大極性部位化學成分的系統研究,為其深入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劉量,女,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天然產物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



版權聲明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藥學畢業論文精品範文《葉底珠石油醚層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鑑定》
    很多人寫畢業論文不知道從哪下手,本文通過《葉底珠石油醚層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鑑定》這篇藥學本科畢業論文告訴大家藥學畢業論文該怎麼寫,由哪些部分組成,讓大家在下筆之前做到心裡有底。摘 要[目的]:對葉底珠原藥材進行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旨在分離得到具有活性的單體化合物,並確定其化學結構,為葉底珠的研究與應用奠定基礎。[方法]:葉底珠乾燥藥材10kg ,用甲醇熱回流提取,浸膏加適量水成混懸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萃取部分採用矽膠柱層析進行分離純化,通過1H-NMR和13C-NMR等波譜技術確定化合物結構。
  • 青蒿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在「絞汁」治瘧理論的啟發之下,當時正承擔「523」抗瘧任務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等發現並提純了青蒿中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6-7]。這一發現也使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8]。本文對近年來國內外有關青蒿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更好地利用該植物資源及進一步深入研究開發提供依據和參考。
  • 人源hESC/iPSC被化學成分明確了無飼養層培養基
    由hESC/iPSC直接分化出組織和器官,替換病變的部位,能夠突破當今傳統醫藥學無法逾越的極限。然而,目前hESC/iPSC的研究和應用依然局限在實驗室範圍內,其中一個重大因素就是配方複雜、成分不明確的hESC/iPSC培養基。   培養基中的動物源成分是阻礙幹細胞應用於臨床的最主要因素。
  • 新生牛血清成分介紹
    隨著生物產業不斷的發展,人們對疫苗等生物製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疫苗生產離不開新生牛血清的支持,新生牛血清如此重要它都有什麼成分呢?1.蛋白質新生牛血清的服務商介紹,新生牛血清中的主要成份中除包括可攜帶金屬離子、脂肪酸和自身是激素類蛋白外,主要還有白蛋白,球蛋白。
  • 科學家研究出廉價抗蛇毒血清:可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
    據外媒報導,抗蛇毒血清的確是一種救命藥,但它的生產成本昂貴、耗時,而且必須由訓練有素的臨床醫生進行管理。然而一種新的低成本抗蛇毒血清可以在現場立即自行使用。傳統的抗蛇毒血清生產方法是先從圈養的蛇的毒牙中「榨取」毒液,然後將少量毒液注射到馬等動物體內。這些生物的反應是產生中和毒液的抗體,之後工作人員從它們的血液中提取出這些抗體並淨化,最終用於抗蛇毒血清。
  • 佛手柑精油的化學成分及功效研究
    ▲佛手萃取部位:果皮萃取方式:冷壓色香特徵:佛手柑精油呈淡黃色至棕色澄清液體,有著清新的柑橘香氣,令人身心愉悅。主要化學成分及功效…乙酸芳樟酯、檸檬烯、芳樟醇、β-蒎烯、γ-萜品烯成分分析關於佛手柑精油的有效成分,你會發現,柑橘家族的主要成分檸檬烯在佛手柑中只佔了30%左右,主導佛手柑精油的是35%的乙酸芳樟酯,剩餘的成分裡還包括18%的芳樟醇,這兩種成分,也都是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它們有著相似的化學結構。
  • 大羽蘚形態學性狀及揮發性成分的GC-MS分析
    點擊上面「苔蘚之戀」果斷關注本帖下面開通了留言功能,歡迎大家留言發表您的觀點摘要:為探究傳統中藥大羽蘚的形態學特徵及揮發性化學成分Dozy et Molk.)為研究材料,對其形態性狀進行了描述,比較了該種與4個近緣種或變種的形態差異,並採用石油醚快速溶劑萃取技術結合GC-MS法對其揮發性物質進行萃取和化學成分分析。
  • 西伯利亞冷杉精油的化學成分及功效研究
    萃取部位針葉萃取方式水蒸氣蒸餾色香特徵西伯利亞冷杉精油為無色至淡黃色透明液體,有著清新透發的冰片清香糅雜松樹香氣。主要化學成分乙酸冰片酯、莰烯、(+)-3-蒈烯、α-蒎烯、檸檬烯成分功效解析乙酸冰片酯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可防治肺炎、關節炎;同時能放鬆自主神經,緩解壓力,幫助睡眠。3-蒈烯具有強烈的松木樣香氣,除了具有殺菌特性外,還具有抗炎、抗微生物和抗焦慮作用。
  • 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
    要開發無血清培養基,關鍵是找出血清中支持細胞生長的所有成分。其必要性在於有些細胞非常挑剔,同時要注意不同細胞系的營養需求差別較大。因此,不可能設計出一種適合所有細胞系的通用培養基。事實上,即使是同一細胞系,其內部的不同克隆,營養需求也存在差異。
  • 只知道胎牛血清,那你知道人AB血清嗎?
    血清是血漿中不含纖維蛋白原的膠狀液體,具有維持血液的正常粘度、酸鹼度、滲透壓等作用。它主要由水和各種化學成分組成,這些化學成分包括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等。血清中含有各種血漿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長因子、激素、無機物等,這些物質對促進細胞生長或抑制生長活性是達到生理平衡的。融解過程中必須搖晃均勻減少蛋白沉澱的產生。
  • 529期:全血、血清、血漿傻傻分不清楚?科普知識帖
    目前臨床檢驗用血樣本,除了血細胞檢查、血培養等少數項目用全血外,其他生化、免疫、腫瘤標記物等檢測多採用血清或血漿測定。血清或血漿中的生理成分與機體組織間液比較接近,更能真實地反應機體的生理情況,反應其病理改變也更加靈敏。
  • 紅葡萄柚精油的化學成分及功效研究
    萃取部位:果皮萃取方式:冷壓色香特徵:紅葡萄柚精油呈黃綠色透明液體,具有甜美的果香。主要化學成分及性質 …右旋檸檬烯、月桂烯等成分功效解析1.右旋檸檬烯對乳腺癌、結腸癌、肺癌、白血病具有抗癌活性。2.右旋檸檬烯可調節T淋巴細胞的活力,具有免疫調節活性。
  • 細胞成分的細胞化學顯示方法
    1、細胞成分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O、C、H、N、Si、K、Ca、P、Mg,其d中O、C、H、N四種元素佔90%以上。(如圖1人體細胞)圖1細胞的化學物質可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無機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佔細胞物質總含量的75%-80%。
  • 石油醚洩漏 都江堰一製藥內廠發生爆炸
    事故的起因是藥廠內儲存的大量石油醚洩漏所致。成都消防支隊調集了都江堰消防中隊及城區4個中隊的16輛消防車前往撲救。凌晨4時30分許,消防官兵終於將大火撲滅,隨後冒著生命危險衝進廠房將洩漏口堵住。直到凌晨6時30分許,消防官兵在排除一切隱患後,才撤離現場。據了解,此次事故造成6名工人受傷。
  • 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獲進展
    近日,由昆明植物所邱明華研究員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榮獲2008年度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該成果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基礎下,通過採用植物化學的分離提取、結構鑑定、活性篩選等研究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展開了對具有代表意義的葫蘆科植物的化學成分的結構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如下進展:發現了一系列葫蘆科化學成分新資源:首次,解析了藥物雪膽素的結構,並發現了中華雪膽、大籽雪膽、馬銅鈴雪膽、藤三七雪膽、肉花雪膽、多果雪膽、金佛山雪膽、大序雪膽、大序大花雪膽等九種高含量雪膽素的資源植物
  • 什麼是「真正的無血清」MSC培養基
    因此培養MSC細胞的培養基,就成為了研究、應用MSC細胞的企業、科研機構的核心關注點。市場上突然多出了許多「無血清」培養基,價格從1000-4000不等。弄得用戶一頭霧水,不知所以。友康生物作為中國無血清培養基領域的領先企業,經常被客戶問起這個問題,換位思考,也覺得確實有必要把這個問題給用戶說清楚。
  • 石油醚有哪些毒性?
    這幾天中國職業病防治超級群(439785943)有一個同學經常諮詢石油醚的職業危害,在一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中需要對其進行危害程度分級。我檢索了石油醚的相關信息,整理如下:英文名:Paraffin wax fume美國CDC NPG(http://www.cdc.gov/niosh/npg/npgd0477.html)CAS:8002
  • 血清、血漿、全血的區別
    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