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長650公裡,深度地幔物質爆發出來!

2020-12-04 科技小李光

先關注,後閱讀,您的關注是小編最大的動力哦!動動你的生財手點個關注吧!

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長650公裡,深度地幔物質爆發出來!

在地球上,火山爆發一直都是自然災害中傷害最大的一種,每次矽酸鹽在高溫高壓下就會發生熔化,當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擊破軟弱的地面噴射出來,形成我們看到的火山爆發,而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如今整個世界上火山存在大概有2500多座,其中2000座是死火山,500多火山具有活躍性,而這些火山大部分都分布在太平洋一代

當然,科學家們從18世紀開始就一直在研究火山。最近,科學家們在火山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他們第一次發現地下650公裡深的地幔層中的熔融物質也可以從地表噴發,目前它噴射的熔巖管道有650公裡長

目前地質學家在百慕達群島的一座死火山上發現了第一個證據,即地球兩極深處也存在熔融物質,距離地球表面約400至650公裡。位於地幔與下地幔之間的過渡區。科學家說,融化的物質通過超長的管道從表面浮起並噴發出來

根據康奈爾大學地質學家EstebanGazel的說法,根據研究數據顯示,一些火山在爆發,是因為地幔層出現壓強,最終熔巖在這些氣壓下爆發 出現,就像是在百慕達發現的噴射出來的物質,在這些物質裡面有從地幔深處流出的熔融物質的痕跡

在地球上百慕達火山能夠噴射出地球深層的物質,也就是地幔層,當時在1972年的時候,地質學家就在百慕達=富含水、晶體和熔巖的地區鑽出了一個700多米長的巖心樣品。每一層都代表著不同的歷史。研究人員在多層結構的基礎上重建了過去的事件

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系列同位素、微量元素、水和揮發物的樣品,而在這些樣品中的微量元素,和地球400到650公裡的地幔物質元素是一樣的,這也就預示著這火山噴射出來的是地幔層物質,目前這項研究對於火山爆發的規律有很大幫助,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管道650公裡長,深埋地幔物質從地表噴發出來,科學家第一次發現
    當地底下含揮發性氣體的矽酸鹽被高溫高壓成熔融狀態後,它就會通過薄弱地面衝出來形成噴發的火山。有資料顯示,全球有2500多座火山,死火山有2000座,活火山有500多座,大多活火山都集中在環太平洋火山帶。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而這次進行大洋鑽探的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南緯32度42分、東經57度17分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是一個海嶺頂端長40公裡、寬30公裡的穹狀隆起,兩者相距甚遠,前者在大西洋,後者在印度洋,後者只是科學家們為了引人注目取了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名字而已。鑽探地殼,為何要選擇亞特蘭蒂斯淺灘?
  • 英國科學家計劃打通地殼直接獲取地幔物質
    一個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正計劃執行一項空前的鑽探計劃:打穿地殼,首次直接獲取地幔物質樣品。這種想法可能比不上凡爾納小說中的《地心遊記》,但是確實已經達到了我們目前能力的極限。這項工程將面臨艱巨的技術和資金挑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在茫茫大洋上向下進行鑽探,打穿5英裡(8公裡)厚的海床地層,並克服高達近300攝氏度的地下高溫。
  • 科學家發現全新的「奇特物質」!揭示地幔裡有異常的事情在發生
    科學家發現沉積在鑽石中的巖石顆粒有一種從未見過的礦物。這全新的物質可能揭示出在地幔深處發生了異常的化學反應,地幔位於星球地殼和外核之間的地球層。科學家從南非「咖啡方丹鑽石礦」(Koffiefontein pipe)的火山地點開掘了這種礦物,閃亮的鑽石散布在黑暗鑽石礦周圍,鑽石本身含有來自地表下數百英裡的其他微小礦物, 在其中一顆閃閃發光的石頭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暗綠色,不透明的礦物,據他們估計,這種礦物是在地底下105英裡(170公裡)處產生的。
  • 從莫霍面到地幔:人類第一次觸摸到地球最原始的巖層
    我們知道地球半徑為6371公裡,有史以來最深的鑽孔達到了1.2萬米,即12公裡的深度,距離地球內部還有很長的距離,近相當於鑽透了地球的「皮毛」。地球內核中心壓力極大,相當於我們海底最深處的3000倍以上,溫度超過5000攝氏度,幾乎沒有人類製造的探測器在這樣的溫度下倖存。德國人在1990年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超深鑽孔項目,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科研動力不足。
  • 科學家發現,每年約有30億噸的海水流向地幔層,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地球內部是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隨著深度的不斷增加,溫度和壓力也在不斷升高,如此高的溫度和壓力,可能很多人認為地幔和地核應該都是液態物質,可事實上卻不是,科學家通過地震波探測發現在地幔層有兩個巨大的固態結構,它們的規模非常龐大,如果放在地表上,其高度可以直接升入太空。既然地幔層是固態結構,那麼地幔層是否有水的存在呢?
  • 研究發現地核物質向地幔「洩漏」
    內外核、上下地幔,最外面是地殼這樣的結構,內熱外冷,各層都有各自的環境。一份新研究發現,地球內核裡面的物質在過去25億年裡不斷「洩漏」到地幔層,有的甚至達到地殼表層。 地核位於地下2900公裡深處,溫度高達5000多攝氏度。科學家知道內核的熱量經常通過火山活動傳遞到地球外層。但是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界就地心與地幔是否存在物質互換的問題存在爭議。 研究者說,這份研究首次給出了答案。
  • 美國斷層冒出氦物質,科學家:來自地幔
    在科學中,美國沿岸的地震斷層十分的多,小地震的規模也是在不斷的增加,根據地質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位於洛杉磯盆地,驚奇的發現了神秘物質,地幔洩漏的氦氣現象。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區,一些比較深的地點顯示出了高水平的氦-3 (氦-3)物質。
  • 下地幔660公裡深,為什麼會「進水」?
    然而水對地球的作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參與了地球內部的巖漿活動、地幔對流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這些地心深處的水,而科學家在火山爆發時,可以從巖漿中找到一些從地心噴出來的水。水是怎麼進入地心深處的呢?這其實不難解釋,地球上曾經發生過若干次大規模的板塊運動,其中一部分巨型板塊向地心方向俯衝下去,在俯衝的過程中,一部分地表水被帶入了地心。
  • 科學家發現地核奧秘,多次試驗之後,有了新的發現
    薩格勒布1909年10月8日發生了強烈地震,南斯拉夫地震學家Moholovic探究覺察地震波動在地下33公裡處,爆發曲折反射的地震帶。在1914年期間,地震又一次爆發。美國地震物質學家Gutenberg研究後,認為地下表層2900公裡處,縱向波動突然急速變緩,而橫向波動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物質學家研究後,猛然間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物質分界面。
  • 地幔深處有可能發現生命
    莫霍洛維奇憑藉該發現奠定了其在科學界的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莫霍不連續面(通常呈固體形態的地殼與充滿巖漿的地幔之間的一個理論性分界線)標誌著地幔的上邊界。  現在,地質學家們已經知道,地幔的頂部位於厚厚的大陸型地殼表面下30公裡到60公裡處,而且,海底以下約5公裡處是地殼最薄的地方。
  • 地球深處:比珠峰還要高的山峰 還有奇怪的地幔團塊
    地幔看起來像洋蔥一樣分層,並且主要的分層轉變發生在250英裡和410英裡以下。在410英裡的深度,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內部山脈,其山峰可能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Romanowicz說:「最近,我們在大約1000公裡(600英裡)深的地方發現了另一個變化。
  • 科學網—地幔深處或有水
    圖片來源:Claus Lunau/Science Source 本報訊 對地表下數百公裡噴出的天然鑽石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在地球深處可能存在著大量的水。這項研究還發現了一種被稱為「冰七」的奇特形式的結晶水,這表明物質在地球內部的某些深度可以比之前想像的更加自由地循環。
  • 出現約6公裡厚的沉積物,地殼和地幔導致的?
    科學家們利用地震的表面波,從地震源區到這些測量臺給出了的三條路徑的速度,大概傳播的速度在2.17km / s到3.94km / s的範圍內,足以研究地殼和上地幔結構。覆蓋了印度大陸北部邊緣的路徑具有非常低的群速度,時間小於10s,表明存在厚厚的沉積物。
  • 通過這6件事情解讀地幔
    來自地幔中的一些樣本給了我們一些幫助,它們是火山噴髮帶來的大塊巖石,來自300公裡深的地方。這些巖石告訴我們,地幔的最上層是由橄欖巖和榴輝巖組成。但我們從地幔中得到的最令人興奮的東西是鑽石。這些運動不能徹底攪勻上地幔,地質專家認為上地幔就像一個大理石蛋糕,只不過似用巖石做的。        世界火山活動的方式如實地反映了板塊構造理論,但火山爆發的中心並不是熱點,地幔深處甚至最底部的物質的上升和下降可能意味著是熱點,但也可能不是。最近有關熱點問題引起了一場生機勃勃的科學大討論。
  • 為什麼地幔物質會跑到地殼上來?
    在地面以下100公裡深處,是地幔層的上部,它的溫度約有攝氏1300度。由於它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大約30000 個大氣壓),物質狀態不是稀薄的流體,也不是堅硬的剛體,而是塑性體,它可以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之下,以半黏性的狀態緩慢流動。因此,在深度70~250公裡之間的這部分地幔,被稱為軟流圈。
  • 挖穿地殼直達地幔,比登月還難,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地殼在陸地上有30到60公裡厚,但在海底最薄的地方只有5~7公裡厚。如果「千秋號」的鑽機突破莫霍面的過渡邊界,將到達地幔。這是地殼和地球高溫熔融核心之間的2900公裡厚的神秘層。科學家對地幔層了解較少,提取樣本將是一項重大的科學成就,有人將其稱為地質學版本的登月。但是實際上這個工作比登月還要難!》古語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 黃石火山地殼運動活躍,巖漿不斷向外向上延伸,有可能在未來爆發
    真正讓科學家擔心的超級火山是黃石火山,它位於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這裡的地質活動比較劇烈,經過發生地震,根據科學家的大量探測發現,黃石火山是活火山,只要時機到了,它大概率會再次爆發,那個時候不僅是美國和北美洲的災難,也將是影響整個地球生態環境和生命系統的災難。200餘萬年以來,黃石火山發生過3次超大規模的爆發。
  • 地幔柱的「地心遊記」
    科學家闡釋柱狀熔巖流軌跡之謎
  • 打穿地殼看地幔 地球心臟到底啥樣
    莫霍面地殼和地幔層間的一個界面平均深度17 陸地區為33 海洋區平均61990年,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通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率先提出地球的地殼和地幔之間存在一個不連續的分界面。人們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說明其下物質的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因此得知地幔的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