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總有很多未知,值得我們去探索。
1.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觀測猩猩在密閉空間的行為,把一隻猩猩關進密閉的房間裡,只在門上留了一個小孔,方便實驗者觀察猩猩的行為,當實驗者第一次對著小孔觀察的時候,他看到了一隻眼睛。原來猩猩也想看看外面是什麼?
2.動物中也有欺騙行為,在叢林中,有人觀察到,一隻大猩猩發現某處有香蕉,然後他會對同伴做出相反方向的暗示,等同伴們往相反方向去的時候,它會自己跑到有香蕉的地方大快朵頤。
3.猴王在族群裡就相當於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心理醫生把一隻猴王鎖進鐵籠子裡,到了餵食時間,把一隻香蕉扔在籠子附近,猴王可以看見,但是夠不到。所有猴子都在看著這串香蕉,不敢取食,猴王嘗試幾次,也放棄了。漸漸地,開始有膽大的猴子靠近香蕉,猴王齜牙咧嘴,大聲吼叫,猴子又跑開了。就這樣,幾次之後,終於有猴子拿到了香蕉,猴王暴怒,但是阻止不了猴子們分享香蕉。
第二天,同樣的故事繼續上演。幾天之後,猴子們對猴王的呵斥越來越不在意,總是一哄而上搶食香蕉。最後,沒有猴子會在意猴王的吼叫了,猴王反而安靜下來,對這一切漠然視之,無動於衷。
猴王越來越孤僻,食量也大大減少,三個月後,猴王就一命嗚呼。
在群居的動物社會中,得不到同類的認可,不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動物,都容易患上抑鬱症,從而走向毀滅的邊緣。
4.蜻蜓是複眼,兩隻大眼睛共有10000—28000隻小眼睛組成,每個小眼睛看到整個圖像的一個點,然後再由大腦合成一副完整的圖畫。蜻蜓的眼睛又圓又大,幾乎佔滿其頭部,再加上它的頸部非常靈活,所以蜻蜓的視力特別好,能看清周圍五六米遠的物體。
而且,蜻蜓的眼睛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功能,整個眼睛的上半部負責看較遠的物體,下半部負責看近處的物體。另外,它的眼睛對移動的物體特別敏感,一個物體突然出現,人眼用0.05秒才能看清,而蜻蜓用0.01秒就足夠了。再加上蜻蜓在空中飛行時速度極快,如果它追捕飛動的昆蟲,兩者都在移動,基本處於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所以蜻蜓捕捉獵物非常容易。
5.有人拿來一根點燃的蠟燭,把它放在很小的嬰兒面前,小baby竟然伸手去抓蠟燭,不過他抓的是蠟燭的底部,不帶火焰的那端。原來,在嬰兒很小的時候,他看到的物體,都是倒立的。等嬰兒慢慢成長,根據經驗和視覺神經的調整,他看到的影像就正過來了。
奇妙的自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科學家根據這些現象和知識,推動了仿生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造福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