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中國北鬥一起崛起的,還有產業中的中國科技力量。其中之一就是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簡稱"電研院")持股孵化的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泰鬥微電子")。
泰鬥微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高峰校友
高峰,電子科技大學98級校友,是泰鬥微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也是創始人。在他的帶領下,泰鬥微電子參與了多項國家北鬥相關標準的制定,承擔了863計劃等多項國家項目,已申請衛星定位導航相關的發明專利200餘件,獲得授權專利近百件,獲得國家優秀專利獎1件,並連續多年獲得"中國芯"、"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等榮譽獎項,晶片出貨量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泰鬥微電子成立於2008年。那一年,地球上空只有5顆北鬥衛星,遠不及今天的55顆。而在廣東,儘管生產了全國逾六成的車載導航設備,產品裡的晶片卻沒有一枚產自國人之手。在這個背景下,泰鬥微電子應運而生,次年便推出國內第一款北鬥導航SOC基帶晶片。
泰鬥微電子辦公大樓
然而在2015年裡,泰鬥微電子陷入"中低端市場打'價格戰'、高端市場被外商壟斷"的困境。據介紹,接下來兩年時間裡,泰鬥微電子把所有的錢和研發人員,都投入到TD1030晶片的自主研發。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吃住在一起,管理層幾乎每個人都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確保給研發人員發工資。
這場沒有退路的戰爭,泰鬥微電子贏了。2016年6月,TD1030晶片橫空出世,成為全球性價比最高的定位導航晶片。"過去,要解決導航問題需要兩顆晶片,一枚基帶晶片和一枚射頻晶片。而在TD1030裡,首次把基帶跟射頻兩部分合一了,而且尺寸還做得更小。我清楚地記得,流片成功的那晚,公司所有人都'瘋狂'了。"泰鬥微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0年1月,由泰鬥微電子參與的"北鬥性能提升與廣域分米星基增強技術及應用"項目科研成果,榮膺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研究突破了衛星導航系統自身實時分米級服務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對北鬥系統功能和性能的補充和提升,使北鬥系統具備了國際領先的分米級空間信號精度。在精準農業、海洋鑽探、消費無人機等軍事和國民經濟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應用,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
除了導航定位晶片以外,泰鬥微電子還研發生產了導航模塊、授時定位模塊、北鬥通訊模塊、北鬥戶戶通高頻頭等眾多產品,產品成功應用於電力、通信、廣電、金融等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成為了華為、中興通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滴滴、摩拜,以及廣電總局等的重要合作夥伴和供應商。
泰鬥微電子研發實驗室
"北鬥全球系統的建成,對衛星導航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近些年的晶片/模組出貨量明顯上升。"高峰說,泰鬥微電子長期致力於推動晶片民用自主國產化。10餘年來,泰鬥微電子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提升國內衛星導航晶片自主化、國產化規模水平,在北鬥/GNSS方面已研發5款晶片。新一代晶片使用28nm RF CMOS工藝,利用衛星軌道、衛星鐘差、格網電離層和分區綜合改正的實時四重廣域增強法,實現了低成本、低功耗、射頻基帶一體化設計。
泰鬥微電子晶片出貨量位列全國第一
如今,每年有超過2500萬枚晶片走下泰鬥微電子的生產線,36.9%國產北鬥晶片均產自這家"隱形冠軍"。其第5代的數模混合導航晶片,製程已經達到28納米。"在一些關鍵的技術指標上,我們已經能夠和國外的主流供應商對標,而且還有性價比優勢。隨著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和新一代支持北鬥全球信號的晶片面世,'中國芯'隨北鬥走向世界將是必然趨勢。"泰鬥微電子充滿信心。
從200萬元起家,十年磨一劍,經歷過3年艱難的零產品零收入的研發期,感受過資金危機,遭受過產品價格暴跌等等諸多創業過程中的難言艱辛,電子科技大學校友、泰鬥微電子的創始人高峰博士,懷揣衛星導航定位"換芯中國夢",攜其團隊耐住寂寞、經受挫折,默默地研發那顆泰鬥"中國芯"。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深圳校友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