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三國時 安定胡氏家族嶄露頭角

2020-12-13 華西都市報

東漢末三國時 安定胡氏家族嶄露頭角

胡質畫像。(資料圖片)

  在胡姓發展史上,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說法。安定胡氏得名於安定郡(郡治臨涇縣,即今甘肅鎮原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門閥世族之一,「安定」是胡姓最為普遍、最為響亮的郡望、堂號。安定胡氏作為西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皇室的功臣與外戚,保持門閥族望長達近800年時間。
  如今,在鎮原縣有一首流傳下來的民謠:「天下胡姓出安定,安定胡姓出臨涇。臨涇胡姓哪裡尋,皇后灣和胡家坪。」這首民謠表明,古臨涇縣是安定胡氏的肇基之地、發祥之地。


胡姓人誰首遷安定郡
至少有三種說法

  安定郡是西漢元鼎3年(公元前114)從北地郡劃分出來的,郡治高平縣(今寧夏固原市),下轄12個縣。
  東漢時,安定郡郡治遷徙到臨涇縣,後又遷到美陽縣(今陝西扶風縣法門鎮)。
  三國曹魏時遷回到臨涇縣,西晉時郡治改到安定縣(今甘肅涇川縣)。
  隋朝開皇3年(583)被廢,併入涇州。大業5年(607),涇州被廢,重置安定郡,郡治仍在安定縣。
  唐武德元年(618),安定郡被廢。
  誰是首遷安定郡的胡姓人?目前各種記載說法不一。
  一種說法是,陽武胡氏世系第二代胡澄(一說為陳國末代國君陳湣公的第六子)遷居到了安定郡,成為安定胡氏的始祖。
  另一種說法是陳國首任國君媯滿的三兒子公子丹,以胡為姓後,在西漢景帝時,他的後裔胡城因做官遷居到安定郡臨涇縣,成為安定始遷祖。
  胡城,字允安,為人正直敢言,「慷慨有氣節。」
  漢景帝3年(公元前154),吳王劉濞等發動七國之亂,胡城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叛,以戰功被封為大中大夫。
  胡城後來因做官,從京城遷居到臨涇縣,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去世,享年67歲。
  還有一種說法是,唐朝人林寶修撰的《元和姓纂》中說:「安定(胡氏),漢有胡建始居焉。」
  胡建,在漢朝有兩個人,一個是《漢書》中記載的河東郡(郡治安邑,即今山西夏縣)人胡建,另一個是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記載的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上蔡縣)人胡建。
  按照《元和姓纂》的說法,這兩個胡建,誰是「始居」安定郡的人呢?
  河東郡人胡建,字子孟,是漢武帝時的一個下級官吏,先後任過禁衛軍守軍正丞(主管軍法的官員)和縣令,敢於與不法勢力鬥爭,為人剛正不阿,在當時很有名聲,受到後人尊崇。
  胡建在任守軍正丞期間,監軍御史為謀私利,私自將軍營的垣牆打通,與社會上的人做買賣。
  監軍御史此舉違反了軍紀,但構不成犯法,胡建決定用先斬後奏的方法,處置監軍御史,整肅軍紀。
  他選了一個校武選士的日子,把監軍御史當場抓起來斬首示眾,然後宣布斬殺的理由,全軍震動。
  胡建此舉不但沒有被懲罰,反而得到漢武帝的高度讚揚,胡建因此知名。
  漢武帝末年到漢昭帝初年,胡建出任渭城縣(今陝西鹹陽市)縣令。
  當時漢昭帝剛登基,顧命大臣為上官桀和霍光,漢昭帝的皇后是上官桀的孫女,其父上官安與漢昭帝姐姐蓋長公主的男寵丁外人勾結,幹了很多不法之事。
  時任京兆尹的樊福,對上官安和丁外人的不法行為經常進行幹涉,二人找來刺客殺死樊福,並把刺客藏在公主家裡。
  公主家正好在胡建管轄的渭城縣境內,胡建派兵包圍公主的住宅,搜捕刺客。
  公主不但不交出刺客,反而還唆使家奴驅趕胡建派去的士兵,事後又唆使大臣彈劾胡建。
  霍光知道其中曲折,對胡建暗中保護,使得公主的惡狀沒有告成。
  後來,霍光因病休假,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得知消息後,憤懣自殺。
  汝南郡人胡建,字伊伯,先是安定郡太守虞放手下的掾吏,虞放退休後,舉薦他為安定郡的主簿,後來官至安定郡太守。
  胡建長期在安定郡為官,由此可知,《元和姓纂》中說的胡建,當是他無疑了。


胡質為曹操效力
為官清正節儉

  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安定胡氏開始顯現,代表人物是胡質、胡遵家族。
  據有關胡氏族譜記載,胡質先祖從安定郡遷徙到了江淮一帶的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所以史書上記載胡質是壽春人,但胡姓族譜把他歸於安定胡氏。
  另有一種說法是,胡質後裔遷居到安定郡,故為安定胡氏。
  胡質,字文德,年輕時與江淮名士蔣濟、朱績齊名,很有影響力。
  胡質在州郡與蔣濟等任職,蔣濟出使見曹操,曹操問:「胡敏年歲較大,應該有子孫了吧?」
  胡敏是胡質的父親,字通達,也是江淮一帶的名士,很有名望,曹操久聞其名,所以問起蔣濟。
  蔣濟說:「胡敏有個兒子叫胡質,處理大問題呢,不如胡敏,但處理細小事情很心細,超過胡敏。」
  曹操覺得胡質是個人才,任命胡質為頓丘縣(今河北館陶縣)縣令,後任丞相東曹議令史等。
  將軍張遼與手下護軍武周有矛盾,請胡質出任他的幕僚,胡質以病推託。
  張遼很不解,問胡質:「我有心讓你作官,你為什麼推掉我對你的厚意呢?」
  胡質說:「武周為人雅潔,以前您對他稱讚有加,現在你們卻鬧了矛盾。我才能淺薄,如果做了您的幕僚,我怎麼能一直得到您的信任呢?」
  張遼認為胡質說得很有理,與武周重歸於好。
  曹丕建立魏國後,胡質歷任吏部郎、常山郡太守、東莞郡太守。
  胡質每次得到賞賜,都分給手下人,從不吃獨食據為己有。大家對他很尊敬,吏民安居樂業,將士恭敬從命。
  後來,胡質遷任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封號,賜爵關內侯。
  正始2年(241),東吳將領朱然圍攻樊城,胡質率輕兵增援樊城,不顧兵少,排除異議,直達圍城的吳軍外圍,穩定了城內人心。
  此後,胡質又遷任東徵將軍,假節都督青州、徐州諸軍事。
  任上,胡質鼓勵農耕,倉廩充實,與臨近郡縣開通渠河,方便船隻航行,嚴防東吳攻擊,使得境內出現難得的安定局面。
  嘉平2年(250),胡質去世,家裡沒有什麼財產,只有皇帝所賜的衣物和書櫥。
  朝廷得知後,追封他為陽陵亭侯,食邑百戶,諡號「貞侯」。
  嘉平6年(254),朝廷下詔追思並褒獎胡質等人的清正節儉行為,布告天下。
  胡質性情深沉,好深思,不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深受他人愛戴。


胡質祖孫忠慎清貞
傳下「淮海家聲」

  胡質有胡威、胡羆(pí)兩個兒子。
  胡羆,字季象,非常有才幹,官至益州刺史、安東將軍。
  胡威,一名貔(pí),字伯武(又作伯虎),承襲胡質的爵位。
  胡威年輕時自勉立志向上,是個好青年,和父親一樣,清廉審慎。
  胡質在做荊州刺史時,胡威去荊州看望父親。
  因為家裡窮,沒有車馬僮僕隨行,胡威獨自一人趕著一頭毛驢去荊州。
  路途中,遇到客舍暫時歇息,胡威先把毛驢拉去吃草,然後打柴做飯,飯後又上路前行。
  到了荊州,見到胡質,他在驛站馬房裡住了10多天。
  告別父親時,胡質給了他一匹絹。胡威問:「您一向廉潔,哪裡來的絹呢?」
  胡質說:「這是我從薪俸中節約下來的,你帶回家去。」
  胡質手下有個都督,見到胡質父子如此清貧,決定暗中資助胡威回家,順便也討好一下胡質。
  都督先向胡質請假,說要回家,在胡威要經過的地方等候。
  胡威到後,都督熱情地說與胡威作伴同行,一路上不斷資助胡威。
  走了數百裡後,胡威覺得很奇怪,經過交談,明白了都督的用意。
  胡威拿出那一匹絹,贈送給都督作為答謝,然後獨自一人回家。
  胡威後來寫信給胡質,告知了此事。胡質打了都督100板子,將其革除官職。
  胡質父子這個廉潔慎重的故事,讓大家非常欽佩。唐朝詩人李翰把胡威與東吳學者、官員陸績相提並論,寫有「胡威推縑,陸績懷橘」的詩句。
  胡威後來歷任侍御史、安豐郡太守,被封為南鄉侯,升任徐州刺史。
  在徐州任上,胡威勤於研究施政方法,使得徐州教化之風盛行一世。
  胡威入朝為官後,一次,晉武帝談到從前的事情,讚嘆胡質為官廉潔,就問胡威:「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更廉潔?」
  胡威答道:「臣不如父。」
  晉武帝問:「你父親為什麼勝於你?」
  胡威回答:「臣父廉潔,恐怕人們知道;臣卻惟恐人們不知道,所以臣差得很遠。」
  晉武帝認為胡威的回答坦率又委婉,謙虛又順理。
  胡威此後又歷任監豫州諸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入朝任尚書,加奉車都尉。
  他曾向晉武帝諫言,說時政過於寬鬆。晉武帝說:「沒有啊,尚書郎以下的官犯了錯誤,朕都沒有原諒他們。」
  胡威說:「臣的意思,是說對與臣同等的官員也要嚴格,這樣才可以嚴肅教化,曉諭法制。」
  胡威又被授任為前將軍、監青州刺史,因功被封為平春侯。
  太康元年(280)十月,胡威逝世,朝廷追贈他為使持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其餘官職如舊,諡號「烈」。
  胡威的兒子胡奕,字次孫,胡威去世後承襲平春侯爵位,官至平東將軍,也以「潔行」名垂青史。
  胡質、胡威、胡奕祖孫均以忠慎清貞著聞當世,他們的後代在門楣上題寫了「淮海家聲」,傳至後世。


18歲的胡淵
衝進成都城攻殺反叛者

  相比胡質家族以文官為主,胡遵家族則以武聞名,而且後世更為輝煌。
  胡遵是安定郡臨涇縣人,三國時魏國的衛將軍。
  景初元年(237),遼東郡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遣使南通孫權,封拜邊民,誘呼鮮卑,侵擾北方。
  景初2年(238)正月,魏明帝命司馬懿率兵討伐公孫淵。胡遵在司馬懿的指示下,擊破公孫淵將領卑衍、楊祚,平定遼東。
  嘉平4年(252)十一月,時任徵東將軍的胡遵與徵南大將軍王昶、鎮南將軍毌丘儉等徵討東吳。十二月,在東興之戰中,被吳將諸葛恪擊敗。
  正元2年(255),胡遵升任衛將軍。
  甘露元年(256),胡遵去世,被追贈為車騎將軍。
  胡遵有胡廣、胡奮、胡烈、胡岐、胡傳、胡世6個兒子。
  胡廣,字宣祖,又字承業,歷任贊佐郎、涼州刺史、散騎常侍、少府等,遷徙到長沙。
  胡廣的兒子胡喜,字林甫,官至涼州刺史、建武將軍、假節、護羌校尉。
  胡烈,一作胡列,字玄武,曹魏時為衛將軍,隨軍攻打蜀漢。景元4年(263),鎮西將軍鍾會反叛,胡烈和眾多將領被關禁。
  胡烈的兒子胡淵,當時才18歲,聽說消息後,身先士卒,衝進成都城,攻殺鍾會,名揚遠近。
  泰始元年(265),胡烈出任秦州(州治在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刺史。
  在秦州任上,胡烈正好碰到當地連年大旱,百姓掙扎在飢餓線上。
  胡烈沒有對百姓進行安撫和救濟,反而施行高壓手段,進佔河西鮮卑族部落地帶,引發鮮卑部族反叛。
  泰始6年(270),鮮卑部眾與胡烈交戰,胡烈兵敗陣亡。
  在晉朝八王之亂時,胡烈的兒子胡淵受趙王司馬倫調度,與齊王司馬冏的軍隊交戰,結果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投降被殺。


車騎將軍胡奮
勸說國丈不要太強橫

  在胡遵的6個兒子中,最為著名的是胡奮。
  胡奮,字玄威,性情開朗,有謀略,年少時就喜歡打仗的事情。
  景初2年(238),司馬懿討伐遼東郡太守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徵,服侍司馬懿左右,深受司馬懿喜歡。
  司馬懿回朝後,舉薦胡奮為校尉,胡奮逐漸升任為徐州刺史,封爵夏陽子。
  甘露2年(257),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不滿司馬氏專權,起兵叛亂,時任大將軍司馬的胡奮奉命前往討伐。
  甘露3年(258)二月,諸葛誕被胡奮手下士兵殺死。
  泰始7年(271),匈奴中部統帥劉猛叛亂,朝廷派驍騎將軍路蕃討伐劉猛,任用胡奮為監軍、假節,作為路蕃的後援接應。
  劉猛被平息後,胡奮因功逐漸升任為徵南將軍、假節、都督荊州諸軍事、護軍,加授散騎常侍。
  胡奮只有一兒一女:胡友、胡芳,胡友死得早。
  泰始9年(273),晉武帝司馬炎廣泛挑選公卿大臣的女兒充實後宮,胡芳被選入宮,封為貴人。
  胡奮因是老臣,又因有後宮貴人女兒的幫助,受到晉武帝的寵幸優待,升任左僕射,加授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鹹寧2年(276)二月,胡人侵犯邊塞,胡奮率軍將其擊敗。
  鹹寧5年(278)十一月,西晉討伐吳國,時任平南將軍的胡奮奉命出兵,與其他將領攻打吳國。太康元年(280),胡奮攻克吳國的江安。
  太康9年(288),胡奮在任上去世,被追贈為車騎將軍,諡號「壯」。
  胡奮晚年喜歡讀書,雖然是武將出身,也能擔任文吏職務。他任職的地方,都留下聲名政績,在據守邊境時既有威嚴又有仁愛,深受手下和百姓擁戴。
  胡奮為人正直敢言,當時皇后楊豔的父親楊駿憑藉自己是國丈身份而驕傲自大,胡奮毫不諱言地對楊駿說:「你啊,越來越強橫了。歷史上凡是與天子結親的,沒有不遭滅門之禍的。你這個樣子,正在加速禍患的到來。」
  楊駿說:「你的女兒不也在天子家裡嗎?」
  胡奮說:「我的女兒只是給你的女兒當僕人而已,不可能造成什麼好處或害處。」
  一席話,把楊駿說得很不安逸,卻也無可奈何。後來楊駿被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所殺的事實證明,胡奮的預見是非常準確的。
  據河南新蔡胡氏族譜記載,胡奮的一支後裔後來遷居到新蔡,成為安定胡氏興起的又一郡望地,為安定胡氏的分支,奉胡奮為始祖。
  新蔡胡氏後來向湖南東部及江西吉安、江蘇南京、湖北、湖南等地播遷,西晉末年遷入福建、廣東等地。
  再說說胡奮的女兒胡芳的一些趣事。
  胡芳被選入後宮後,大聲痛哭,左右的人趕緊制止她說:「不要哭啦!陛下聽到哭聲,對你不吉利。」
  胡芳說:「我死都不怕,還怕陛下?」
  胡芳性格率直,舉止剛正大方,被封為貴人後,深得晉武帝寵愛,生下武安公主,她的待遇僅次於楊皇后。
  有一次,晉武帝和胡芳玩一種叫摴蒱(chūpú)的古代棋類遊戲,在爭奪箭的過程中,胡芳抓傷了晉武帝的手指。
  晉武帝非常生氣,罵道:「果然是武將家的女娃兒!」諷刺胡芳行為粗暴。
  胡芳毫無畏懼,應聲答道:「我父親北伐公孫淵,西抗諸葛亮,我不是武將家的孩子,還能是什麼孩子?」
  由此可見,胡芳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女子,在後宮如雲的佳麗中,能得到晉武帝的喜愛,不是平白無故的。
  封面新聞記者黃勇
  特别致謝: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相關焦點

  • 南北朝時 安定胡氏成為超級大望族
    胡充華畫像   進入南北朝後,作為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安定胡氏大家族,迎來了發展史上的頂峰時期。在南北朝300多年裡,安定胡氏先後有8人封王,5人封公爵,20多人為將軍、太守、刺史、三公九卿,還有4個皇后和太后、兩個嬪妃、4個王妃等,趕超當時的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幾個大姓,成為全國有名的超級大望族,當時的山東望族王氏、崔氏、盧氏,都非常樂意與安定胡氏家族結親。
  • 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公元前114年,漢武帝設立安定郡,轄境相當今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彭陽等縣地。東漢時安定郡郡治為臨涇縣,後因羌人攻入安定郡內,郡治徙美陽。三國西晉時,安定郡屬雍州,東晉時移治安定,在今甘肅涇川。隋唐時廢安定郡為涇州,涇川縣為涇州治所。
  • 胡氏家譜
    民國十年(1921)安定堂活字本 四冊   歷史所 吉林大學 江蘇鎮江市博   美國   5034【江蘇常州】安定胡氏宗譜二十八卷   (清)胡耀 胡榮庭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貽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缺卷25)   民國間刻本   上海圖   5035【江蘇常州】胡氏宗譜十二卷
  • 胡氏圖騰,寓意深遠!願胡氏家族興旺發達
    胡氏家族有確切記載的是西周、春秋的鬍子國。鬍子國有兩個:一為歸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陽,後被楚國所滅;一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後。此外,胡姓與陳姓有著不解之緣,稱陳姓先祖胡公滿為先祖。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春秋時出現的胡姓諸侯國,是胡部落名稱的延續。從此,以白頭翁為圖騰的胡氏部落延續發展開來。圖騰涵義:胡姓是盤古氏(伏羲氏)以葫蘆為圖騰的族稱。胡由古和月組成。
  • 華林胡氏: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
    地處北方的安定胡氏,在經歷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興盛發展後,進入唐朝後日漸式微。南方的胡氏則開始慢慢崛起,其中以江西的華林胡氏最為典型。華林胡氏源自安定胡氏,可以說是安定胡氏的一個分支。  華林胡氏是發源於今江西奉新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劉宋政權時的壯侯胡藩,他被華林胡氏尊為開基祖先。後又經過25代到胡城,胡城被尊為華林胡氏一世祖。
  • 熱烈祝賀涪陵胡氏家族與九親文化籤訂族譜印刷服務合同!
    籤訂家譜編修合作協議2020年7月27日,北京九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郎鳳受邀前往重慶市涪陵區,與涪陵胡氏族譜負責人胡曉建交流網際網路家譜編修事宜並籤訂了家譜編修合作協議對於數位化家譜,涪陵胡氏宗親們還存在著不少的疑惑,但經過郞鳳對九親文化數位化家譜編修方式以及九親族譜人丁資料生產流程進行詳細的介紹後,涪陵胡氏家族的宗親們都看到了家譜數位化對於現代家譜編修的重要意義。對於家譜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緊隨時代是必然面對的選擇,九親文化對族譜編修的專注與專業也得到胡氏宗親們的高度認可。
  • 諸葛家族三兄弟為何要分侍三國?都效忠一方勢力,豈不是更好?
    ,諸葛家族三個兄弟分侍三國,《世說新語》稱他們為「龍虎狗」,即「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諸葛三兄弟的家族隨遷徙而分散各地:  事實上是先有三兄弟分散,而後有三國鼎立。三兄弟分別投三國其實是到自己所在的國家出仕而已。
  • 胡氏宗親網 每日新聞
    胡氏宗親網 每日新聞(2020.04.24)http://www.hszqw.com.cn/bbs/index.php胡氏要聞:江西省九江市胡氏宗親會胡杰會長4月18日因病去世,追悼會4月21日舉行,各地胡氏宗親在宗親網微信平臺留言數過百,表達哀思和懷念(胡南山);
  • 成都地底發現半部「四川通史」 漢末三國崖墓重見天日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而在該園區南部,一處被命名為五根松M94的墓葬,考證為四川乃至西南地區一座罕見且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
  • 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何會形成?東漢以來矛盾的集中爆發
    漢武帝時期便大力打擊豪強勢力,但依然阻止不了豪強群體的產生和擴大,甚至連光武帝劉秀都出身豪強家族。東漢在建立之初的幾十年裡,國家尚有餘力對外經營,但隨著時間進入到公元二世紀,朝廷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東漢巔峰時期朝廷掌握的帳面戶口為5647萬,而曹魏滅蜀時,曹魏帳面戶口僅為443萬,不到東漢的十分之一。但在三國統一的這二十年間,全國戶籍增長到了三倍,由此可知各國掌握的人口少得可憐以及戶籍隱匿現象有多嚴重。至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戶口之滋殖者也。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諸葛姓人物?
    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各種人物輪番登場,也有同一家族的子弟在多個勢力效力的情況。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時期的那些諸葛氏。諸葛玄、諸葛珪、諸葛均都出現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珪是諸葛亮之父,諸葛玄是諸葛亮叔父,諸葛均是諸葛亮之弟,至於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則有自己的傳記】 「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自然是漢末三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諸葛姓人物了
  • 胡氏初心不改 宗親傾情助學
    2018年8月19日,桂平市胡氏宗親會2018年工作會議暨胡氏學子表彰大會於2018年8月19日在西山假日大酒店舉行。此次活動會議主持人由桂平市胡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胡國林擔任。會議對今年考入高校的2名研究生,2名一本生,7名二本生,共計11名優秀學子進行了表彰和獎勵,獎勵金額共計16000元。
  • 滅掉東漢、大唐、朱明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厲害?
    從此,東漢政權便朝著黃泉之路頭也不回地猛扎了過去,而後便是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黃巢起義是唐末起義時間最久、影響最強、破壞程度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起義的根源在於全國大旱,政治黑暗,起義的結果大大削減了唐朝的國力。從此,唐朝政權便朝著黃泉之路頭也不回地猛扎了過去,而後便是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
  • 漢末大瘟疫時代,他救了上萬人,最終卻沒能救下自己
    其實從當時來講,一般瘟疫爆發時,城市災情往往比農村的情況要糟糕的很多,在上述的那六個時期中,東漢的首都洛陽也曾遭遇過很多次的瘟疫,每次瘟疫爆發最少都有十分之三的人死亡。當時漢朝的人們一般將爆發的瘟疫都統稱為傷寒,所以漢代的傷寒與現代說的的傷寒是兩碼事。
  • 漢末歌謠諺語中提及的那些人物
    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時期權臣、宦官、外戚悉數登場,在與他們對抗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名士。本篇依然是漢末時期那些歌謠中的人物。 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提及了一部分在各種謠、謗、諺中留名的漢末三國人物們,其中大部分是參與過黨錮之禍的士人,兩次黨錮之亂埋沒了無數俊彥,也讓一部分士子揚名。
  • 三國中的陰險小人,忘恩負義專殺恩人,現在卻被當作英雄供奉
    東漢末年,隨著外戚幹權的勢力愈發強大,以及宦官當道,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片腐敗的跡象。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全國各地的梟雄四起,他們紛紛佔據一地,自此開始了長達100多年的戰亂。一直到後來的魏蜀吳三國的建立,才讓天下一分為三,直到晉朝一統全國,這段戰亂的歷史才終於走向和平。一.
  • 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一門十九侯,為何始終被竇氏壓一頭
    如果要評選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當選毫無爭議。從劉秀踏上河北之地開始,上谷太守耿況就始終力挺劉秀。在耿況選擇劉秀之前,其長子耿弇就追隨在劉秀身邊,並高居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況有六個兒子,除了長子耿弇,他的二子耿舒、三子耿國,都因戰功受到光武帝劉秀的信任。
  • 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了解三國史的都應該知道,最終統一天下的並不是曹、孫、劉三家,而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司馬家族。很多人認為統一天下的會是三國中的其中一個,可曹魏內部卻發生了變化,曹家用幾代人打拼而來的基業全部被司馬家族竊取,便是三國合而歸晉。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 遠去的三國,東方的《荷馬史詩》?這是無數士人悲歌至死的時代
    東漢末年,董卓引西涼兵進入洛陽,正式拉開了群雄混戰,諸侯割據一方的「三國」時代。這段時期,我願稱為「三國」早期。不僅如此,我相信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內心深處都願意將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之前的這段時間稱呼為「三國」。
  • 十大三國穿越小說排行榜,宏圖霸業皆有,好看停不下來
    很多人對三國的歷史很感興趣,三國的穿越小說不要錯過,下面為大家推薦十本經典的三國穿越小說。 1、 穿越之極限奇兵 作者:絕風軒 完成了漢末三國的任務,馬孝全回到了現代,緊接著,他將前往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