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逗比的物理學家!來看看費曼的《發現的樂趣》

2020-09-03 汗牛充棟但充實

自從告別了學生時代,想必很多人都把物理給忘光了。什麼是光譜線、第一宇宙速度、量子躍遷?什麼是牛頓三定律、測不準原理、動量守恆?也許各位還依稀記得課本裡物理學家的畫像,大家眼中的物理學家都是什麼樣子呢?較大概率他們是這樣的:

從左至右依次是赫茲、盧瑟福、湯普森


物理學經常給人以嚴肅、複雜、難懂的印象,而物理學家給人的感覺則是深邃的眼神,凝重的表情。但是,你們可能把物理學想的太高深莫測了,其實物理學可以很好玩兒,物理學家還可以是這樣:

費曼不僅是物理學家,而且還是個出色的邦戈鼓手


這個長得有點像阿甘的兄弟就是費曼。敲鼓?是的,他是一個出色的幫哥鼓手,同時也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曼哈頓計劃(美國原子彈研製計劃)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也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並揭開了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真相。他一生善於惡搞,熱衷賣萌,思想天馬行空,求知慾極強,是物理界有名的大逗比(這肯定是誇他)。

為什麼說他是最逗比的物理學家呢?我們可以看看他生平都幹過什麼「大事」:

戲耍FBI

在剛參與曼哈頓計劃(美國原子彈研製)時,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都要保密,而且進出大門要刷進門卡、登記,還需要看守進行搜身等等,這讓一向自由散漫慣了的費曼先生很不適應。特別是和夫人的來信,每次看守還都需要先拆開看一下,弄得費曼很不高興。

有一次他回去探親的時候,就自己一連寫了好幾封信,然後撕成碎末放到信封裡,和夫人說:你過一個星期給我寄一封。然後聯邦調查局的人在查看費曼的信件時,驚訝的發現裡面竟然都是碎末,於是找來大批人來拼信,結果拼了半天拼出來後發現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普通的問候。

過了兩天,又來了一封信,還是一堆碎末!!!聯邦調查局的人又開始拼,可拼了半天還是和上回一樣的信,這下把FBI整的也沒了脾氣。

愚弄大門警衛

費曼和同事說,門口的警衛淨搞一些形式主義,他們把大門看的那麼嚴,牆上有個洞他們卻不管。

於是費曼就從大門出去,然後再從牆上的洞鑽進來,然後再出去,再從牆上的洞鑽進來,連續進出好幾次。

警衛最開始沒注意到費曼,後來有人注意到了費曼,發現他行蹤詭異:這個人怎麼老是出去卻沒見他進來過?

最後警衛再一查,發現是牆上有個洞……

大破保險箱密碼

因為美國研製原子彈屬於高度機密,所以每天工作結束後都要把重要文件鎖緊保險箱內,以防丟失和被別人竊取。結果,費曼竟然猜到了所有的保險箱密碼。並且打開了一個保險箱,寫了一張字條放了進去。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保密員驚訝的發現保險箱竟然是開著的,立馬拉響了警報,大批警衛趕緊封鎖出口,查找文件是否丟失。這時費曼也裝作沒事人似的和同事一起跑過來看熱鬧。

雖然保險柜門開了,但是保險柜裡文件是一個都沒少,反而多出了一個字條,上面寫著:請打開xx號保險柜。保密員急忙根據字條的提示,打開了另一個保險柜,發現裡面也有一個字條,上面寫著:請打開xxx號保險柜。

就這樣,警衛一個接一個的打開了所有的保險柜,當打開最後一個保險柜的時候,裡面還有一個字條,上面寫著:猜猜看,是誰幹得?

費曼就是這樣一個非常逗比、愛開玩笑的人,也是低調還牛逼的一個人。不但在物理學成績斐然,還對音樂、繪畫、化學、天文、心理學等這些學科有研究。他後來發明的「費曼圖」極大程度的減省了人們的學習成本,這也正是他最厲害的地方,總是能把複雜的東西簡化。

費曼圖



對於科學研究,費曼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把學習科學的一些經驗全都記錄在了《發現的樂趣》這本書裡。

大多數人都認為科學枯燥難懂,有藝術家甚至認為科學家太理性,甚至無法欣賞花朵的美。但費曼認為,研究科學並非我們想的那麼枯燥,反而它還會增加花的美感和神秘感。

人們之所以認為科學無趣,原因在於只學到了科學術語,而沒有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費曼的父親曾經教會他一個道理,「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有天壤之別。

小時候一個小朋友問費曼,「你瞧見那隻鳥兒了嗎?你知道它是什麼鳥嗎?」

費曼說,「我不知道它叫什麼。」

他說,「那是只黑頸鶇呀!你爸怎麼什麼都沒教你呢?!」

其實,情況正相反。費曼的父親是這樣教費曼的——

「看見那鳥兒了麼?」爸爸說,「那是只斯氏鳴禽。」(費曼那時就猜出其實他並不知道這鳥的學名。)爸爸接著說,「在義大利,人們把它叫做『查圖拉波替達』,葡萄牙人叫它『彭達皮達』,中國人叫它『春蘭鵜』,日本人叫它『卡塔諾·特克達』。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語言是怎麼叫這種鳥的,可是終了還是一點也不懂得它。你僅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區的人怎麼稱呼這隻鳥罷了。我們還是來仔細瞧瞧它在做什麼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費曼於是很早就學會了「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的區別。

爸爸又接著說,「瞧,那鳥兒總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見了嗎?它一邊走一邊在啄自己的羽毛。」

「是。」費曼說。

他問,「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費曼說,「大概是它飛翔的時候弄亂了羽毛,所以要啄著把羽毛再梳理整齊吧。」

「唔,」他說,「如果是那樣,那麼在剛飛完時,它們應該很勤快地啄,而過了一會兒後,就該緩下來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

他說,「那讓我們來觀察一下,它們是不是在剛飛完時啄的次數多得多。」

不難發現,鳥兒們在剛飛完和過了一會兒之後啄的次數差不多。費曼說,「得啦,我想不出來。你說道理在哪兒?」

「因為有蝨子在做怪,」他說,「蝨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質。蝨子的腿上又分泌蠟,蠟又有蟎來吃,蟎吃了不消化,就拉出來粘粘的像糖一樣的東西,細菌於是又在這上頭生長。」

最後他說,「你看,只要哪兒有食物,哪兒就會有某種生物以之為生。」現在,我知道鳥腿上未必有蝨子,蝨子腿上也未必有蟎。

費曼父親的故事在細節上未必對,但是在原則上是正確的。

所以科學是一種思維,不是一個概念。如果你不能脫離一個術語概念去解釋物理現象,那就是除了概念什麼都沒學到。

另外一件會破壞科學樂趣的事是科學的功利性。人們總要去問一項研究有什麼用,會帶來什麼經濟利益。費曼認為,如果所謂的實用價值就是為了滿足需求的話,那麼科學帶來的樂趣就是一種實用價值,因為滿足好奇心就是人類的一種需求。

費曼還認為科學是真實客觀的,他將徒有科學外表卻自欺欺人的活動叫做「拜貨族科學」。

什麼是「拜貨族科學」呢?

二戰期間,盟軍的飛機為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帶來周轉物資。可是戰爭結束後,飛機再也沒有來過。島上的土著們希望飛機重新來臨,給他們帶來曾經的物資,於是就修了一條土路假裝是飛機跑道,蓋了一個小茅草屋假裝是控制塔,把椰子殼劈成兩半,放在兩個耳朵上一邊一個當耳機,再插一根竹子當天線。每天族人們都掛著椰子殼、插著竹子來到小屋附近朝拜祈求,他們以為這樣就會讓飛機帶來物資。

聽起來這故事很搞笑吧,但這就是拜貨族的科學。他們模仿了科學的外表,但只有形式沒有內容,忽略了科學最本質的客觀性、求真性,我們學習都要有相應的客觀依據作為基礎。

同樣自欺欺人的還有我們普通人。比如有廣告宣傳說「xx藥品能夠提升人體機能、提高抵抗力」等等,往往人們就會聽之信之。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他保健作用的根據是啥?到底是裡面的什麼成分能夠起作用?這個作用究竟能起多少?這到反而沒人深究了,因為這裡面可能涉及到太專業太複雜的東西,未必能搞懂,所以就只能掩耳盜鈴的相信了。

其實,科學也未必是準確無誤的,往往也是不確定的。

費曼用「科學與宗教是否兼容」這一哲學問題來說明科學的不確定性。他認為,科學家並不判斷是非對錯,而只判斷程度的大小。宗教人士會告訴你「上帝是存在的」,而科學家卻會告訴你「上帝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沒有上帝是個宗教問題,而有多大可能性存在一個上帝,則是個科學問題。

當放棄對科學絕對化的爭論時,宗教信仰與科學精神是沒有衝突的。 即使是科學定律也並非確定不變。比如,過去人們認為運動不影響質量。但是現在我們知道,運動使物體變重,當運動達到光速時,質量趨於無限大。但我們不能指責一開始提出「運動不影響質量」就是不科學的,因為每一個科學定律都是一種階段性的概括,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被完全精準地描述。

正因為如此,科學才需要不斷質疑,不斷修正,以獲得更好的完善。 費曼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也是源於這種質疑。一直以來,沒有人懷疑數學公式是表達物理規律的唯一手段,但費曼則敢於打破常規,發明「費曼圖」來描繪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費曼說,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己無知時,才有可能給其他想法一個機會。要取得進步,就必須給未知領域留出空間。


費曼有點像中國大隱,做事舉重若輕,用幽默和簡單為生活增加了不少趣味。同時他的博學與睿智,往往讓人讚嘆不已。

在任教普林斯頓大學教師期間,曾經挑戰過所有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教授,即不管這些教授告訴費曼多麼複雜難懂的數學知識(不能使用費曼覺得生僻複雜的術語),費曼都能以最快速度學會並證明出相同的結論。他所用的,正是「費曼技巧」。這個技巧人人都能掌握,我會在下一篇中為各位講解。

相關焦點

  • 《發現的樂趣》:聽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費曼講述傳奇人生
    他是足以被當成偶像來崇拜的巨人。費曼總是說,他研究物理既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獲獎和拿獎金,純粹只是因為樂在其中——發現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其中自有一番樂趣。那種「發現的震撼」,像攫住了一個美妙的新想法,感到這個世界多了一點新鮮的東西,並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個重大的物理事件。
  • 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
    --始於費曼,但不止物理2018年5月19日正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未讀文化品牌聯合中科院物理所以及《科普時報》,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辦了"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主題活動。
  • 費曼:魔術師般的物理學家—新聞—科學網
    一是因為他發現的量子電動力學非常複雜,很難講得通俗易懂,其中發現的過程又反反覆覆,難於梳理出頭緒;二是他是一位最受到人們歡迎的大科學家,在20世紀除了愛因斯坦、霍金,費曼就是大眾最熟悉和最喜愛的科學家,在我國出版費曼寫的很有趣的書籍,不說多如牛毛,也至少有十好幾本,例如僅僅費曼寫的《別開玩笑了,費曼!》和《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這兩本書,在國內恐怕有三四個版本。
  • 費曼: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魔術師
    他總是能夠蔑視官僚主義、無視專家的意見,並敢於在最傑出的科學家面前提出不同見解。有次他讀了一些專家的論文,結果發現它們是錯的,這延緩了他對β衰變的放射性形式的理解。於是他發誓——之後再也不要因為「聽信專家」而犯錯了。年輕的費曼就已經顯露他在物理學上的非凡天賦,這使他在博士畢業之前便收到了「曼哈頓計劃」的邀請。他的工作是幫助計算核爆炸的量級。
  • 費曼創造的「費曼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百家原創作者:想想說歷史今天小編帶大家一去了解,在歷史人物上理察·菲利普斯·費曼,他被譽為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費曼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長大的。他的父親非常注重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很小時,就買來五顏六色的「馬賽克」給他玩,教他擺出各種花樣:兩個白的,一個藍的,又是兩個白的,等等,這樣來訓練他在數字概念和對規律的認識。還教育他不必崇拜任何大人物,不必害怕任何冠冕堂皇的事物。
  • 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費曼 最精華的13篇訪談演講盡在《發現的...
    今年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誕辰一百周年。作者:喬布科《發現的樂趣》(美)理察·費曼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費曼是科學界的「大牛」。1942年,24歲的費曼加入美國原子彈研究項目小組,參與秘密研製原子彈項目「曼哈頓計劃」,後來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任教。
  • 《別逗了費曼先生》費曼學習法:史上最牛最簡單的學習方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別逗了,費曼先生》.這本書是理察·費曼的一本自傳。理察·費曼是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是物理學界的巨星。他到底有多牛?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1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而他提出的「費曼學習法」被世界公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學習的正是費曼學習法。
  •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30歲就達到人生巔峰
    最聰明的頭腦通常是平庸的老師,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悖論。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構造先進的心智模型,他們通常發現很難簡化他們的知識。因此,很少有著名的專家能成功地跨越鴻溝,成為非常成功的教師,更別說是博學多才的科學家了。亞里斯多德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博學家,他的成就和學說同樣聞名於世。
  • 諾獎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秘籍:讓一切學習事半功倍
    編者按: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其演講集《發現的樂趣》裡,費曼提到了孩提時代父親是如何帶他認識周圍的世界的,而他的學習方法正是由此而來。
  • 科學頑童費曼: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玩」的理論物理學家
    >理察·費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受愛戴、最卓越、最具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名字之於量子電動力學,就像愛因斯坦的名字之於相對論、霍金的名字之於黑洞理論般如雷貫耳。二戰期間,費曼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的研發,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並於1965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費曼不僅是一名物理學家,他還是熱情奔放的鼓手,實用的惡作劇者,出色的教育家和不懈的樂觀主義者,成為這樣的「多面手」,費曼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
  • 物理學家費曼 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物理學家費曼】,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1216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 從費曼終極學習法思考被童年治癒的一生是怎樣的
    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的忠實追隨者在領略到費曼之特立獨行和桀驁不馴的同時,也非常享受親近費曼思想的樂趣。更多了解這位有趣好玩的傳奇人物,強烈推薦傳記《發現的樂趣》和《別逗了,費曼先生》,其中《別逗了,費曼先生被譽為一個理科生寫給世界的情書。
  • 理察·費曼:大學生最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緊隨其後
    理察·費曼如果你走進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大學的物理系,問大學生:哪位科學家是他們最熱衷的榜樣?我認為大多數人會說:「理察·費曼。」愛因斯坦或許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名。理察·費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與施溫格、朝永振一郎分享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勵他們開拓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研究工作。
  • 費曼誕辰100周年紀念:傳奇而又平淡、深邃而又簡直的物理學家
    100年前,傳奇人物、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誕生。費曼以對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量子電動力學、過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聞名於世。《物理學世界》雜誌對全球130位頂尖物理學家進行的調查統計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十位物理學家之一。
  • 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懶得去拿,神奇的費曼先生!
    讓我們看看這個神奇的費曼先生,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費曼深諳這種樂趣,他有一個顯然對科學充滿偏見的的藝術家朋友,某天拿著一朵花說:我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看懂這花的美麗。但是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把它研究透了,就索然無味了。費曼說:我認為他的想法有點怪。
  • 「大神」費曼的神奇與可愛
    費曼在演講中對納米技術的許多預言都成為了事實,納米技術應用材料如今已如他所預測的那樣,變得超強、超輕,具有超乎想像的奇異電磁性能。類似事跡在費曼的科學生涯裡隨手可拾,費曼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發現的樂趣就是獎賞。」  費曼大約是愛因斯坦之外最被人樂道的20世紀科學家了。
  • 史上最牛學習法-費曼學習法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種十分高效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說起費曼學習法,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創造者-理察·費曼。這位牛人據傳13歲學完了微積分,24歲就加入了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47歲就憑藉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費曼還是首位提出納米概念的科學家。
  •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最近,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8本的費曼作品合集《永遠的費曼》,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這位特立獨行的物理學家,了解他對科學和世界的看法。這套書包括了費曼的自傳《別逗了,費曼先生!》工作以後也會時不時地重新翻出這套書來讀一讀,每次都有新的體會。《永遠的費曼》就是從這套講義裡挑選出來了六節最簡單的、完全不用數學的物理課,講述物理學的基本問題(《費曼講物理:入門》)以及六節不那麼簡單的、但是以獨特的視角、系統地講解了相對論這個人人關心的話題(《費曼講物理:相對論》)。
  • 費曼的永恆遺產——讓自然以本來的面目出現!
    費曼是一個有趣和好奇的人,他的幽默與他獨特的智慧和對世界的理解緊密相連。他臨終前對世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想死兩次——太無聊了。」智人的大腦進化來理解如何獵食動物,如何尋找漿果、水果和可食用的植物,根本不是設計來理解電子概率雲如何在原子中佔據各自的能級。這要了解真實的本質,我們必須去除人類的情感和塵世的聯繫,才能看到真實的面目。
  • 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的生活、學習和思考方式
    編者按: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是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以其獨特的觀察世界和科學問題的方式而聞名。根據費曼的說法,天才的真正標誌是,能夠把事情解釋得足夠簡單,簡單到連一個8歲的孩子都能理解。我們能從費曼身上學到很多,比如用不同的方式做事的價值,保持好奇的樂趣,發現事物的樂趣以及快速學習的方法——「費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