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著名的主持人李詠走了,僅僅在不久前他還站在舞臺上揮灑自己的才華,如同往常一樣,他身著一身貼滿亮片的華麗服裝,一個有些誇張的領帶,以及標誌性的尖頭皮鞋。他和身邊其他兩位主持人一起插科打諢,現場的發揮完全是他的正常水平,只是從他的臉上我們多少還是能看出他的疲憊。
李詠是一個很特別的主持人,他身上最具特質的一點便是臉長,人們喜歡拿他的臉「砸掛」,儘管在某些人看來這可能是一個不大的缺陷,但對於李詠來說,這也讓他更加具有辨識度。
作為一個名人,李詠給馬未都的第一印象也是臉長,在私下裡,馬未都和李詠有過一些交往,在他眼中,這位臉長的人從不生氣,見人永遠都是眯著眼笑意盈盈。
第一次見馬未都,李詠為了和馬爺套近乎,他主動拿自己這張長臉開涮。但見多識廣的馬爺卻對他這張臉評價不低。
他認為李詠的臉極為生動,也非常上鏡,屏幕的展現其實更加適合長臉,因為任何人上屏幕,人的輪廓都會寬出八分之一,原因是立體變平面時會有視覺差。所以身材非常勻稱的人一上鏡頭也會顯得比平時要胖。而那些略顯清瘦的人在鏡頭上反而顯得更加飽滿,李詠這張瘦長臉就佔了這麼一個便宜。
然而李詠的瘦並不是天然的,他對自己身材的控制極為苛刻,儘管頻繁錄製節目已經讓李詠有些心力交瘁,但他仍然會在每天工作完畢之後堅持鍛鍊身體。
年輕時大夥都瘦過,別看飯量一個比一個大,但就是不長肉,小時候大人總說光吃不胖的人都是「白眼狼」。而人到中年,身體的代謝水平降低,這個時候情況就發生巨大變化,用我們俗話講:喝涼水都長肉。如果不選用節食的方法,光靠鍛鍊效果並不明顯。
本來在工作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吃上一頓夜宵是一件挺滿足的事情,但李詠卻需要為了保持身材而餓著肚子入睡。有時他回到家還需要繼續加班,整理和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內容。
有段時間李詠和馬未都一起錄製節目,見到李詠的好身材,馬爺不免有些羨慕,年輕時的馬未都也曾經是個瘦子,可上了年紀體重就有點控制不住了。
儘管馬爺也經常把減肥掛在嘴邊,但比起李詠來,也不免總覺得自愧不如。
對此李詠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減肥是我的職業,保持身材是對觀眾負責任的表現」。說著他拍了拍自己的腹肌,還向馬未都展示了自己的肱二頭肌。
然而在這樣一個年齡,李詠也不過是肉身凡胎,每天高強度的工作量也會讓他難以支撐。
馬未都還記得,有一次節目的錄製持續到深夜,兩個人一起借著去衛生間的間隙出去透了透氣,疲倦的馬未都半開玩笑似的發著牢騷:「這節目錄得實在太苦,我這老骨頭熬不太住。」
一旁的李詠笑了:「我覺得還行,錄節目到半夜都算早的,錄節目到天亮才算晚的,那次我都被累吐了」。
馬未都一開始以為「錄吐了」只是形容詞,但李詠很認真得告訴他,是「真吐了」,連膽汁都吐出來了,臨完他還補上一句「真不是人幹的活」!
說完兩人哈哈一笑,當時的馬未都並沒有多想,看起來身體如此精壯的李詠大概真得比別人精力都更加旺盛。可如今回想起來,這其實正是李詠身體透支的信號,他每天都在高強度的工作壓榨自己身體的健康。
可能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那次離別竟然成為了馬未都與李詠的生離死別,身患癌症的李詠在那段時間一直和病魔做鬥爭。
由於兩人脾氣相投,惺惺相惜,在離開演播室的時候他呢吧還約定了一起做一期節目。但這個約定註定成為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李詠在2013年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言,20多年以來,自己一直以最飽滿的狀態去迎接工作中的每一個挑戰,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給觀眾們奉獻出更好看的節目。但如果歲月能夠對他更加寬容一點,他希望有更多時間去陪伴孩子和妻子,做一個更加合格的父親,一個更加合格的丈夫,但顯然上天沒有他想像中那麼慷慨。
仿佛這些年來,電視上那個李詠給中國人的家庭帶去了越多快樂,他能給予自己家庭的歡暢就越少。儘管李詠創造出了許多個其他主持人難以企及的數字作為一座座豐碑,更是有《幸運52》、《非常6+1》、《詠樂匯》等膾炙人口的經典節目。
但人這一輩子終歸還是非常短,如果到了掰著指頭算剩餘時間的時候,把自己一生全部都記錄下來可能幾頁紙就給翻過去了。
每當到入冬之前,馬未都總會想起自己這位老朋友,他總覺得這個人有太多故事,他一生參與過20多部節目的錄製和拍攝,每天都工作在第一線,為觀眾們帶去了無數笑聲。
但真想寫點東西紀念他的時候,又發現隻言片語就總結了他的一生。人們常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比起草木,我們還不如,畢竟一年四季,一個輪迴,明年它們還能再次發芽。花朵會凋零但也會再次綻放,而我們人呢,逝去的生命將永不再來。哪怕是再次投胎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塵歸塵,土歸土,我們從哪來的,還得回哪去。對於大自然來說,我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我們又何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呢。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名利與富貴其實都是過眼雲煙,人生苦短何不及時行樂呢。何不珍惜和善待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分鐘呢,時間和生命是上蒼賜予我們最貴重的禮物,我們拿多少所謂的金錢和名望能換得回來?
李詠就這麼走了,除了馬未都等一些身邊的朋友還會一直惦念他,大部分人都會隨著時間而將他淡忘,他曾經是那樣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在與人間漸行漸遠之後,又會有多少人還記住他曾經有多成功呢。
在李詠生活中的每一天,他都如同轉身離開人世間那樣匆忙。希望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的李詠能夠放慢腳步,除了攝像機和話筒,除了名與利,也一定也有更多值得他去珍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