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塑造現代網際網路和現代生活,沒有哪家科技公司比谷歌更有資格了。這家以新穎搜尋引擎起步的公司,現在管理著八種產品,每種產品的用戶超過10億。其中許多人通過谷歌軟體搜索,遨遊在人類知識、通訊、執行工作、消費媒體的網際網路海洋中。9月4日周二,谷歌20歲了,也成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Alphabet是谷歌的控股公司,穩穩地走向1萬億美元的市場估值,意圖加入蘋果和亞馬遜的行列。我們回想谷歌過去的所有時刻,奠定其在各個行業的頂尖地位,如地圖、自動駕駛汽車和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這也並不能說盡谷歌過去20年的完整歷史。谷歌發布過最強大產品,也曾陷入法律泥潭,大肆收購豪賭,所有的一切成就了它矽谷強國的地位,或許還會數十年延續下去。
1996年8月: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史丹福大學網絡上推出谷歌
最初被稱為BackRub,谷歌一開始是拉裡·佩奇的研究項目,他於1995年就讀於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生課程。在那裡,他遇到了學CS的謝爾蓋·布林。當佩奇開始研究全球資訊網上連結的行為時,兩人交往十分密切。 佩奇構思了一個系統,可以抓取網際網路,來確定哪些頁面連結到其他頁面,假設它可以創建一種新的搜尋引擎。
結合布林的數學專業知識,二人組創建了以拉裡命名的PageRank算法,根據連結行為對搜索結果進行排名。這兩項技術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搜尋引擎奠定了基礎,該引擎於1996年8月在史丹福大學的專用網絡上發布。
1998年9月4日:谷歌成立並獲得10萬美元的天使資金
靈感來自頁面之間的大量連結以及隨著網絡持續增長,他們的搜尋引擎將變得更加準確和實用,佩奇和布林以數學術語googol(10的100次方)重命名了公司。兩人搬到了蘇珊·沃西基的車庫,蘇珊·沃西基後來成為加州門洛帕克YouTube執行長。他們成立谷歌公司,獲得Sun Microsystems聯合創始人Andy Bechtolsheim投資10萬美元。
2001年8月:施密特擔任「家長監督」主席
2001年,佩奇和布林招募埃裡克·施密特來管理谷歌。公司雖然只有幾年的歷史,但它正在迅速發展,需要指導,或者正如布林在當年接受查理·羅斯採訪中所說的那樣,「家長監督。」施密特擁有經驗豐富的工程背景,在加入谷歌之前,擔任過Sun Microsystems的CTO和Nortel的執行長。
他於2001年3月加入董事會擔任董事會主席,並於8月成為公司的執行長。施密特在這個職位上兢兢業業十年,經歷過2004年的首次公開募股,收購YouTube,以及Google Docs和Gmail等產品的推出,看到它一步步成為搜索巨頭。 2011年,他轉任執行主席,而佩奇成為執行長。施密特在一條推文中宣布改變,調皮地稱「不再需要日常的家長監督了!」
2002年夏天:雅虎試圖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谷歌(失敗告終)
對於谷歌而言,21世紀初將證明是偉大的且具有歷史性的一年。在谷歌之前,雅虎是首屈一指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隨著谷歌開始流行起來,甚至在2000年還做過雅虎的搜尋引擎供應商。到2002年夏天,雅虎試圖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谷歌,但谷歌拒絕了這筆交易,因為它覺得自己至少值50億美元。
隨後,谷歌在那年晚些時候推出了Google News,這是一種內容聚合服務,可以改變數字媒體在網絡上的發布和分發方式。今天,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為8400億美元。而雅虎呢?諷刺的是,在2017年以低於50億美元的價格賣身Verizon。
2003年7月:Google搬進Googleplex
在帕洛阿爾託和矽谷附近其他辦公室茁壯成長後,谷歌在山景城1600劇場路租了一棟綜合大樓。此舉旨在容納谷歌當時超過1000人的員工隊伍。它後來被稱為Googleplex,經過多次擴建和額外的建築收購,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園區。
2004年4月1日:Gmail以1GB的存儲空間向公眾推出
2001年,谷歌員工Paul Buchheit開始研究電子郵件產品,旨在滿足公司日益增長的內部通信和存儲需求。 Buchheit在90年代開始研究早期基於Web的電子郵件,決定使用Ajax構建一個更快、響應更積極的客戶端(然後是一組新的Web開發技術,允許產品從伺服器接收信息而無需重新加載整個頁面)。 2004年4月1日,Gmail向公眾推出了1GB的存儲和高級搜索功能,讓當時有著諸多限制的流行競爭電子郵件產品相形見絀,其中許多產品只提供了幾兆的存儲空間。發布日期讓許多媒體猜測是不是愚人節的惡作劇。結果證明,當然不是。
2004年8月19日:谷歌上市
繼Bechtolsheim首次投資10萬美元後,谷歌陸續獲得一系列其他天使投資,其中包括亞馬遜創始人兼執行長傑夫·貝佐斯的投資。1999年,從Kleiner Perkins和紅杉資本等傳統矽谷風險投資公司獲得更正式的2500萬美元融資。谷歌的網絡廣告產品使其獲利豐厚,五年後最終首次公開募股。谷歌將其股票定價為每股85美元,籌集近17億美元後估值為270億美元。如今,該公司正走在市場萬億美元的路上。
2005年2月8日:Google Maps發布
谷歌在2005年首次推出地圖時說:「地圖非常實用且有趣。」僅限網絡的渲染提供了一步步的指示和可縮放的地圖,以及一些可供搜索的酒店等商家。直到2009年穀歌才在智慧型手機上為地圖推出GPS導航功能,變得更加有用,但對TomTom和Garmin這樣的現有企業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2006年1月27日:谷歌在中國推出其搜尋引擎
雖然谷歌自2000年9月以來一直為中國用戶提供中文版本的網站,但因服務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並受到監管影響。 2006年,谷歌在中國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以更有效地與其本地替代品百度競爭。後來2010年選擇退出中國市場。
2006年10月9日:谷歌收購Youtube
在擊敗微軟、維亞康姆和雅虎等公司之後,谷歌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YouTube。這筆交易對雙方都是互惠互利的:谷歌贏得了在線視頻流量的戰爭,而當時僅僅一歲的YouTube獲得了谷歌的巨額資源。然而,雙方仍保留不同的辦公室;谷歌的總部位於山景城,YouTube留在聖布魯諾。此次收購已被證明是對谷歌最具幫助性的一項,因為YouTube已成為現代文化和網絡生活的基石,創造了整個行業,並開創了無數創作者的職業生涯。
2007年4月14日:谷歌收購Doubleclick並公布其廣告帝國
隨著AdWords的推出,谷歌在2000年成為網絡廣告的主導力量。這是該公司專有的自動化數字拍賣系統,每當用戶在搜索欄中輸入一系列關鍵字時,廣告商就可以立即在其搜索結果頁面上就頂級贊助商位置競價。
2007年,谷歌已經推出了AdSense產品,讓網站所有者可以放置內容化和針對性廣告,谷歌以31億美元收購DoubleClick,鞏固了其在廣告行業的主導地位,當時這是其成本最高的一次收購,僅次於四年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藉助專門展示廣告並運行自己的廣告交易平臺的DoubleClick,谷歌的廣告帝國進一步擴張並在網際網路普及。
2008年9月2日:谷歌推出Chrome瀏覽器
谷歌聘請了幾位Mozilla Firefox開發人員,他們一起製作了Chrome for Windows,後來又推出了其他作業系統。雖然是測試版,但它已經有沙盒標籤,可以更快、更穩定地瀏覽。谷歌甚至製作了一個40頁的漫畫,在宣布時配合解釋了Chrome是如何工作的。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裡,谷歌的瀏覽器比火狐和Internet Explorer更受歡迎。十年後,Chrome現在成為全球主流的網絡瀏覽器,全球使用率約為60%。這也是目前谷歌搜索的最大推動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2008年9月23日:Android推出T-Mobile G1 / Htc Dream
在2005年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悄然購買Android之後,全球最受歡迎的行動作業系統首次亮相,推出了首款Android手機T-Mobile G1 / HTC Dream。售價為179美元(合約期為兩年),於10月22日推出,它們將繼續為未來奠定基礎,這些功能仍然是當今作業系統的支柱:開放式軟體,與谷歌服務的深度集成,以及一流的通知功能。
2010年1月5日:Nexus One推出
Android早期階段主要是許多奇怪的實驗。像摩託羅拉的Droid系列,三星的早期Galaxy手機和HTC的Evo設備,這些公司(理論上)都運行相同的Android軟體,但谷歌的設計經常被掩蓋在醜陋和令人困惑的外形,以及黯淡無光的硬體之下。Nexus One,由HTC構建,但經谷歌設計,是Android設備的最終展示。雖然Nexus的設計已經失敗,但今天的Pixel手機仍然存在這種精神,谷歌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地進入移動硬體領域。
2010年8月13日:甲骨文向谷歌提起訴訟
甲骨文發起了對Android一項為期八年、仍未完成的訴訟,許多人擔心,如果谷歌敗訴,可能會給所有軟體開發商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該案例圍繞Java API以及谷歌是否通過在Android內部複製而侵犯了甲骨文的IP。如果沒有自由改造API的能力,電子前沿基金會等倡導者擔心硬體和軟體開發將受到扼殺。谷歌已經兩次贏得官司,但判決在甲骨文的堅持之下有所逆轉。現在,八年後,甲骨文成為目前的勝利者,而谷歌試圖向最高法院上訴。
2010年10月:谷歌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2010年,谷歌推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產品:七輛豐田普銳斯組成的車隊。這些混合動力汽車配備了傳感器並裝載了人工智慧,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創造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這種努力將在未來幾年內發生變化,並最終誕生一個名為Waymo的獨立公司。
2011年6月15日:Chrome Os首次發布
在推出瀏覽器之後,谷歌開始著眼於開發整個作業系統。 Chrome OS是一個開源系統,主要用於託管網絡應用並在上網本上運行,現在稱為Chromebook。起初,谷歌發布了它的原始碼,然後給出了新作業系統的演示。到2011年6月,宏碁和三星製造的第一批Chromebook開始在零售店銷售。從那以後,Chromebook成為教育領域的主力軍,就連微軟也跟隨谷歌推出其Windows S Mode筆記本電腦。
2011年6月28日:Google+推出
在Facebook大受歡迎時,谷歌通過推出Google+取代Google Buzz microblogging工具,試圖將手伸向社交網絡。但與Facebook最初(並且鬆散執行)要求添加大學電子郵件地址的政策不同,Google+推出了一個僅限邀請的網絡,你可以在其中分享照片、連結、並與不同「圈子」的朋友進行聊天。
然而,長時間保持邀請只是G +衰敗的眾多因素之一。儘管經過多年的重新設計,但這個網絡從未真正流行起來。截至2017年,該公司仍在修改Google+的布局和可用性,但今天,大多數用戶個人資料都是標準谷歌帳戶的空白頁面。
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布收購摩託羅拉移動
谷歌不再滿足於將其「硬體」野心留給Nexus項目下建立合作關係的Android手機製造商,在2011年以125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時,展開一場豪賭。谷歌當時表示,這筆交易將「給Android生態系統注入巨大的活力,並將增強移動計算領域的競爭。」事實上,它一樣都沒做到。
在谷歌的管理下,摩託羅拉於2013年推出了Moto X。Moto X在美國組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定製和個性化選項以及直觀的軟體。雖然很受歡迎,但從未流行起來,而成功的低端Moto G還不足以挽救這個團隊。到2014年宣布推出第二代Moto X時,谷歌已經同意將摩託羅拉以低於最初收購價轉賣給聯想。
2013年7月1日:Google Reader關閉
當谷歌表示將在2013年關閉Reader時,世界各地的RSS迷們都驚恐萬分。但公司卻無動於衷。現在,人們從Twitter和Facebook獲得 「新聞」,導致了唐納·川普當選總統和英國退歐。「感謝」谷歌!
2013年7月24日:Google Chromecast宣布
Chromecast最初只是一種小巧、方便、簡潔的方式,可以將視頻從手機或電腦流式傳輸到電視上。五年之後......實際上這些都沒有改變,谷歌幾乎沒有更新產品。但你知道嗎?它仍然是最簡單、最簡單的流媒體方式之一。
2014年1月24日:谷歌收購Ai Research Lab Deepmind
谷歌可能在購買總部位於倫敦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費了不少心力,但無論價格如何,都是值得的。 DeepMind的成功 ——就像它的Go-徵服AlphaGo系統 —— 被譽為全球科學成就,並成為當前AI潮流的象徵。 (毫無疑問,它們還為谷歌的招聘和營銷提供了無法估量的價值。)
DeepMind可能在最初的英國醫療保健系統中遇到了失誤,但它已經重新邁出了一步,同時也開始將其專業知識直接提供給谷歌系統,改進其語音合成技術,並重新調整其數據中心以提高運行效率。人們普遍認為谷歌是人工智慧的全球領導者。但這一切離不開DeepMind。
2015年8月10日:谷歌重組為Alphabet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決定重組谷歌成為的大型企業集團,這要歸功於它重組名為Alphabet的新公司,引起不小轟動。谷歌重組——此時,包括延長生命項目Calico和公司的投資部門 ——成不同的公司有各自的執行長,並讓桑達爾·皮查伊負責谷歌,這對公司來說非常有效。
自從這次轉變以來,像Verily,Waymo和Wing這樣的新公司已經在Alphabet下推出了專門的組織,這些組織專注於他們的成功,而這在一個非常擁擠且單一領域的谷歌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了紀念重組,谷歌在一個月後的2015年9月1日推出了一個新標誌。
2016年5月18日:谷歌智能助理推出
谷歌可能是最後一個發布虛擬助手的,彼時亞馬遜的Alexa推出兩年,蘋果公司的Siri推出近五年,才緩慢入場,但它幾乎很快就趕上了。 Google Assistant迅速發展壯大,直接與Alexa競爭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慧主導地位,它為谷歌的家用揚聲器提供動力,並且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與市場上眾多揚聲器、電視和智能顯示器上接入。如果人工智慧是未來,谷歌已將其Assistant定位為Alexa的合法挑戰者。
2016年10月:谷歌通過Pixel、Google Home的發布鞏固硬體
隨著多年來使用Nexus程序和其他一次性設備涉足消費類硬體,谷歌推出了Pixel和Pixel XL智慧型手機以及Google Home智能揚聲器,從而走得更遠。 Pixel是第一款完全由谷歌設計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雖然它仍然由谷歌合作夥伴(HTC)製造,但它標誌著谷歌向一個有凝聚力的、蘋果風格的產品生態系統的大膽轉變。此後,Home揚聲器加入了Chromecast,作為Google家庭媒體和人工智慧平臺的一部分,而Pixel系列可以說是旗艦Android手機的黃金標準。
2016年12月13日:谷歌拆分Waymo
在測試了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六年後,谷歌決定將該項目轉變為獨立的業務。新公司名為Waymo,由前現代執行長John Krafcik領導。至關重要的是,它還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並開始使用Pacifica小型貨車作為其首選車型,擱置(至少現在,至少)谷歌最初從頭開始製造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谷歌多年的測試和雄厚的資金使得Waymo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成為眾所周知的領頭羊。該公司已經在測試向亞利桑那州的真實客戶提供乘車服務,並計劃在2018年全面推出商業服務。Waymo仍然是Google X實驗室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2018年7月18日:谷歌因在Android中的壟斷行為而被歐盟罰款
谷歌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和達到的高度,在現代商業中是無與倫比的,以至於該公司多年來在隱私和反競爭實踐方面面臨著許多法律挑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沒有哪一次像去年夏天因涉嫌違反Android反託拉斯法而被歐盟罰款50億美元一樣有力。
歐盟監管機構歐盟委員會確定谷歌在Chrome瀏覽器中顯示的廣告中,優先考慮自己的購物服務,而該瀏覽器默認預裝在大多數Android智慧型手機上。 雖然懲罰來得太遲,很大程度上被視為象徵性,但罰款是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對谷歌更大程度認識的一部分,即谷歌及其矽谷同行巨頭Facebook和亞馬遜可能早已進入壟斷領域。
罰款一個月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指責谷歌操縱搜索結果,審查保守派新聞媒體。日後,谷歌可能面臨更多的法律挑戰,因為它已經不是20年前的一個斯坦福研究項目。
本文圖片來源於The Verge。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