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你的思緒可能突然就飄了。這被叫做「發呆」。不只現在的人會發呆,古人也會發呆。
趙師秀這首詩描述的也是一種出神的狀態,注意力已經不在眼前的瑣事,閉上眼,能聽到窗外的雨聲和池塘的蛙聲。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出神的狀態不僅會發生在你閒坐著的時候,有時候下班路上,坐在公交車上,望著車窗外的風景,也會走神。
但是最新有研究發現,人們不喜歡獨處的狀態,寧願電擊,也不要一個人待著。
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原文名為Just think: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sengaged mind 。翻譯成中文就是《試想一下:放鬆思想的挑戰》。
在這次實驗中,志願者的年齡從18歲到77歲不等。研究人員首先要求他們獨自待上6到15分鐘,實驗結束後,大部分志願者報告說,這段時間並不是非常愉快,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即使是老年人,也報告說這段獨自度過的時間並不愉快。
第二個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自己一個人在一個沒有任何外界幹擾的房間裡待上6到15分鐘,結果,這些本該安靜地坐著的人,有三分之一都在「開小差」。
志願者們報告說,當要求他們一個人獨自待上十多分鐘時,他們覺得很困難,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也很混亂。即使在家中舒適的環境中,自己一個待上十多分鐘也沒有顯得更容易完成。
第三個實驗,研究人員將志願者速記分成了兩個小組,一組人要求獨自待上十多分鐘,另一組人則可以進行閱讀或聽音樂的活動,同樣不可以與外人交流。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很少出現走神的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獨自一人待著,什麼事都不做是如此得反感,那麼是不是寧願做一件讓自己不愉快的事,也不要一個人待著呢?
於是,他們設計了這第四個實驗:實驗的環境和實驗一是一樣的,都是一件什麼都沒有的房子,但是不同的是,這次這個房間裡多出了一個按鈕,只要志願者按下按鈕,就可以對自己進行輕度的電擊。結果發現,參與實驗的18名男性中至少有12名按下了按鈕,而24名女性中,只有6名按下按鈕。
研究人員總結道,這令人吃驚,僅僅是15分鐘的獨處時間,能讓人如此難以忍受,竟然讓這麼多人寧願選擇電擊的「刺激」。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要更具有冒險性,67%的男性會選擇電擊,而只有25%的女性做了這一選擇。
雖然知道了獨處的困難,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對它的具體原因還不理解,還將繼續研究,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