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難耐!Science:人們寧願被電擊,也不要一個人待著

2020-12-04 Science前線

很多時候,你的思緒可能突然就飄了。這被叫做「發呆」。不只現在的人會發呆,古人也會發呆。

趙師秀這首詩描述的也是一種出神的狀態,注意力已經不在眼前的瑣事,閉上眼,能聽到窗外的雨聲和池塘的蛙聲。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出神的狀態不僅會發生在你閒坐著的時候,有時候下班路上,坐在公交車上,望著車窗外的風景,也會走神。

但是最新有研究發現,人們不喜歡獨處的狀態,寧願電擊,也不要一個人待著。

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原文名為Just think: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sengaged mind 翻譯成中文就是《試想一下:放鬆思想的挑戰》。

在這次實驗中,志願者的年齡從18歲到77歲不等。研究人員首先要求他們獨自待上6到15分鐘,實驗結束後,大部分志願者報告說,這段時間並不是非常愉快,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即使是老年人,也報告說這段獨自度過的時間並不愉快。

第二個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自己一個人在一個沒有任何外界幹擾的房間裡待上6到15分鐘,結果,這些本該安靜地坐著的人,有三分之一都在「開小差」。

志願者們報告說,當要求他們一個人獨自待上十多分鐘時,他們覺得很困難,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也很混亂。即使在家中舒適的環境中,自己一個待上十多分鐘也沒有顯得更容易完成。

第三個實驗,研究人員將志願者速記分成了兩個小組,一組人要求獨自待上十多分鐘,另一組人則可以進行閱讀或聽音樂的活動,同樣不可以與外人交流。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很少出現走神的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獨自一人待著,什麼事都不做是如此得反感,那麼是不是寧願做一件讓自己不愉快的事,也不要一個人待著呢?

於是,他們設計了這第四個實驗:實驗的環境和實驗一是一樣的,都是一件什麼都沒有的房子,但是不同的是,這次這個房間裡多出了一個按鈕,只要志願者按下按鈕,就可以對自己進行輕度的電擊。結果發現,參與實驗的18名男性中至少有12名按下了按鈕,而24名女性中,只有6名按下按鈕。

研究人員總結道,這令人吃驚,僅僅是15分鐘的獨處時間,能讓人如此難以忍受,竟然讓這麼多人寧願選擇電擊的「刺激」。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要更具有冒險性,67%的男性會選擇電擊,而只有25%的女性做了這一選擇。

雖然知道了獨處的困難,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對它的具體原因還不理解,還將繼續研究,以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寧願一個人孤獨,也不要交往這五種人!
    交人,往往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再孤獨,也不要和這些人交往,當你跟不合適自己的人交往時,就會感覺到很累,比一個人的孤獨還可怕。 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寧願一個人孤獨著,也不要去交往,特別是以下五種人,一旦交往了,真的就把善良給錯了人,你的生活會被徹底攪亂。
  • 人們寧願被電擊也不想無所事事?
    事實上,他們難受到寧願電擊自己也不願獨自呆著進行思考。這個令人震驚的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一個房間裡獨自坐15分鐘:沒有手機,沒有閱讀材料,也沒有音樂,也就是除了自己自由的思緒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供消遣。15分鐘結束後,大多數參與者都表示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也並不喜歡這次經歷。
  • 18條情感語錄,我寧願一個人孤獨,也不會是將就
    2、比起忽冷忽熱,還是孤獨最踏實。3、有人愛熱鬧,有人愛孤獨,各有所好吧。4、寧願一個人孤獨,也絕不將就。5、最怕愛你的時候無能為力。6、愛就要付出行動,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也不讓人生留有遺憾。7、可是把感覺就放在心底吧,免得兩個人都尷尬。8、最好的感情,大概就是你需要時我都在吧。
  • 孤獨有多可怕?研究發現:一直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孤獨死
    多年前,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篇文章,說明了這種情況。這篇文章名為Loneliness in everyday life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psychosocial context ,and health behaviors,譯為中文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獨對心腦血管活動、心理以及健康的影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50至68歲的中老年進行調查後,發現孤獨感得分高的人,血壓也很高。
  • 寧願與孤獨作伴,也絕不與你結伴同行
    受傷的我,熬過了多少個以淚洗面的日子,待哭過、痛過後,我漸漸地愛上了孤獨,餘生的我寧願與孤獨作伴,也絕不會與你結伴同行。我一直都認為你的心是鐵打的,不然我對你那麼好,你怎麼會不顧及我的死活,可是後來,你過得不開心的時候,你又向我證明你的心是肉做的,你說,你是愛我的,一直都只愛我一個人,那麼,我想問你,你有了新歡,難道是我讓你劈腿的嗎?你以為我真的是個傻子嗎?你以為只有你才配擁有智商嗎?
  • 世人多喧譁,我寧願孤獨
    塵世多煩惱,我獨愛孤寂,世人多喧譁,我寧願孤獨每個人都是世間獨立的個體,世間的種種只能自己去品味,道路只能自己去跋涉,沒有誰能陪到你永遠,沒有人可成為你一輩子的依靠。經歷得多了,越發懂得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浮雲,一切身外之物終是虛無,只有自己是真實的。
  • 一個人寂寞孤獨的說說,越讀越難過!
    一、是不是我不善言辭,就活該孤獨。二、不要怪人家不秒回你,都是手機不離身的人,自己想想你重要嗎?三、一個人看鬼片,孤獨到背後那隻鬼都對我說別怕。四、我愛你很多,卻又選擇寂寞。我們的愛情,始於孤獨,適於孤獨,最後死於孤獨。
  • 在二月初,我寧願孤獨也不願隨意,星座3是獻給愛和懷念我的前任
    在初,我寧願孤獨也不願隨意,星座3是獻給愛和懷念我的前任!1、處女座處女座的性格簡單而直率,他們不會在一件事上徘徊太久。他們決不會拖延處理問題。周圍的人說他們什麼都不吃。也可以說,他們是最難對付的星座之一,他們絕不會讓自己處於被動地位,即使在戀愛中。如果他們喜歡一個人,他們會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 美對800人進行承受孤獨實驗 多數人更願被電擊
    中國網7月7日訊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6日報導,一些美國學者在維吉尼亞州大學教授蒂莫斯·威爾遜的帶領下開展了一項實驗,其目的在於試圖搞清,人類實際上到底能承受多大程度的沉默和孤獨。在他們的實驗中有超過800人參加,其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的有少的,有高級知識分子也有普通民眾、大學生、職員、工人。
  • 習慣了|一個人的孤獨
    這些年我所經歷種種人生歷練,無不被「孤獨」滲入血液,侵蝕全身筋骨。最初我有些許恐懼,害怕這個惡魔肆無忌憚撕碎我的軀殼,摧毀本隱藏深處的靈魂,從此後我如同遊走在這人世間依據沒有靈魂的軀體,沒有安定的游離失所。但是現在,我慢慢的習慣了大眾所認為一個人「孤獨」的生活,恰巧我卻找到屬於自己本該擁有生存狀態,對於你來說這是「孤獨」,但對於我來說這是「靜守」。
  • 既然孤獨總是讓人難受,為什麼偶爾我們還是會想一個人待著?
    1978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明了由 20 個問題組成的量化測試表,也就是著名的 UCLA 孤獨量表(Loneliness Scale)。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能夠量化一個人對孤獨和社交孤立的主觀感受。這種量化方式使得研究論文更具精確性和可比性。然而,孤獨依舊是一個很難定義和描述的概念。創造了亞當之後,上帝說:「讓男人獨居不是一件好事。我要幫他創造一個伴侶。」
  • 夜晚孤獨寂寞的語錄
    1.一個人的夜晚,任寂寞籠罩著整個房間,讓寂寞侵襲著我的心靈,無數次的頹廢和徘徊,一個人靜靜的在房間裡,依著網絡,伴著寂寞。
  •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待在家裡,也不願意出去旅遊?
    生活中,許多人經常旅遊,但有些人寧願待在家裡,也不出去旅遊,究其原因,多種多樣,但我覺得不外乎這麼幾點:怕花錢,怕麻煩,怕受累,沒興趣。怕花錢旅遊是要花錢的,雖然說現在人們經濟狀況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需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少,買房、買車、孩子上學、人情隨往、柴米油鹽等等,那一樣離了錢能行?即使手裡有點錢,不少人也瞻前顧後,想把錢用在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在所有的事情裡面,旅遊,排位不可能靠前。
  • 情感——質數的孤獨
    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的瞬間,遇見的人也會不一樣,當處於最為耀眼的時刻裡,我們曾也相信身旁的人永遠不要變,都曾想著留住這段友情,我們一起鬧一起瘋,一起度過最為美好的幾年,但人生它還是痛苦的,因為路有很多,幾乎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走你想走的路,所以便有了分開,彼此都走著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 你給我糟糕的信號,我寧願我接收不到
    你給我糟糕的信號,我寧願我接收不到。還是怪我太認真。有人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會輕易喜歡一個人,但若是喜歡上一個人,沒有人比她更認真。「阿九,我明天要見他了」詩依一臉嬌羞的模樣。「你不害怕嗎?」「你從未見過他!」「阿九,我不會輕易喜歡上一個人,但若是喜歡了,我會比任何人都要認真。」
  • 「電擊試驗」新解
    換句話說,當人們服從命令時,儘管犯下罪行的是他們自己,他們實際上還是沒有將之與自身聯繫起來。這項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將這種距離感描述為,在人們遵從命令而行動的過程中,他們覺得更像是在做「被動的舉動而不是完全自發的舉動」。
  • 不要獨自一人在下午睡覺,醒來的孤獨難以承受
    如果醒來後你能看到朋友家人,這種孤獨會減弱很多,古人常說「獨自莫憑欄」,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靠著柵欄,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容易想起傷感的事情,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想輕生。所以,如果在下午睡覺,儘量能有家人陪伴,醒來後的孤獨感會建群很多。然後,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絕大部分人都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覺休息。
  • 「電擊試驗」新解:並非為納粹辯護
    然而就在同一年,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這些實驗測試了「普通人」是否會遵從權威人物的命令傷害他人。令人震驚的是,結果表明每個人心裡都有陰暗的一面。這項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將這種距離感描述為,在人們遵從命令而行動的過程中,他們覺得更像是在做「被動的舉動而不是完全自發的舉動」。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強迫怎樣改變人們的「控制感」,而得出了這個結論。
  • 寧願被電擊,也要看魔術揭秘 | 一周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為了滿足好奇心,人類有多拼?如果轉到 「贏」,實驗結束後更可能告訴他們這些魔術背後的技巧;反之,則更可能受到電擊。志願者身上全程都貼有電極,雖然實驗最後並沒有真正給志願者電擊。實驗發現,志願者對魔術越好奇,越傾向於選擇轉動輪盤。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對志願者的大腦掃描,發現這種決策方式與大腦紋狀體負責獎賞的區域息息相關;對大腦而言,好奇心得到滿足,就跟獲得了獎勵一樣。
  • 叔本華人為:一個人,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
    叔本華說:人們之所以喜歡社交是因為他們缺乏忍受孤獨的能力,亦即忍受他們自己的小社會的能力。他們無法忍受孤獨,變得厭惡自己。正是這種靈魂的空虛使他們熱衷於和人交往,到國外旅行、觀光。他們的頭腦僵化、思想呆滯,無法自己活動起來,所以,他們試圖賦予它一點活力,例如通過喝酒提升精神。有多少人僅僅因為這個問題而變成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