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齊聚議滄州水文局 縱論白洋澱生態水文實驗站

2021-01-08 中國水利

  中國水利網站訊  日前,河北省水文局邀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國際泥沙研究中心、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水文與水生態研究室、水環境所生態研究室和河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學院的劉家壽、高佔義、王芳、杜強、謝建治等專家來滄州,與河北省水文系統的5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起,對即將建設的白洋澱生態水文實驗站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向、工作技術路線等問題進行諮詢論證。

  此次會議將為滄州水文局順利建立白洋澱生態水文實驗站、開展生態水文監測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會議前一天,各位專家實地考察了白洋澱水生態、水環境現狀。

  會議首先聽取了滄州水文局對白洋澱生態水文實驗站建設的設想,然後各位專家從各自熟悉的領域對生態水文實驗站未來的主要技術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杜強認為白洋澱屬於退化的生態系統研究,目前缺乏的是實驗數據,包括水下地形變化、水文水動力、水質水環境、氣象、生物、泥沙、水循環各個因素的系統配套數據的實測數據更少。強調未來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地形測量工作是白洋澱整個尺度與實驗站1200畝試驗區域關係轉化的基礎。

  王芳肯定了白洋澱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作為生態水文實驗站是重要的條件,華北平原處於我國南北生物物種過度地帶,白洋澱是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溼地系統,建議要增加有關生物群落、種類變化的觀測項目,同時注重微生物在生態恢復中的作用研究。

  高佔義介紹了目前國際上生態修複方面模型的使用情況,建議首先要了解目前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在白洋澱地區的工作情況,走出去請進來,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吸取他們的工作成果中有益的部分,避免重複工作造成國家研究資源的浪費,強調實驗站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必須要有一個高的起點,爭取各個方面基金的支持,和幾位專家及其單位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長期在白洋澱進行生態研究工作的謝建治教授介紹河北農大、中國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和海河流域委員會等單位在白洋澱修復研究方面做的工作以及工作中與遇到的難題,分析了白洋澱過去和未來水環境惡化、水環境修復重點。提出要搞清楚澱內10萬多人生活垃圾排放和處理問題,分析澱內水生植物、動物優勢種群變化和發展的趨勢,通過不同尺度模型建立,建立保證白洋澱環境逐步修覆信息管理和專家系統。

  本次論證諮詢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劉家壽總結了大家發言後,在括監測內容、人員配置、監測模型架構、汙染物監測、遙感技術和GIS技術的應用等問題提出了9點諮詢意見。提別提出從水文站功能轉變為生態站的功能,一定要既有長遠規劃,又要有當前的工作重點,要循序漸進,把生態學、水文學、地質學等相關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必須要保證各種數據的同步性和尺度上的代表性。

  曾經在白洋澱長期工作的的省水文局王春澤局長強調,實驗站的工作不能等條件完全具備了才開始,要邊謀劃的同時,把現在能夠做到的工作先做了。實驗站的工作和水文的其它工作一樣,必須早落實、早準備。同時要緊跟社會需要,結合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落實,早出成果快出成果。王春澤對澱內水產養殖、蘆葦生產的最優水位、恰當調水時機、調水水量的選擇等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研究方向。

  郎洪剛認為水文循環、熱量循環、化學物質循環的各個環節的準確監測是水文生態實驗站各種研究工作的基礎,水動力條件也是澱內泥沙淤積、水汙染物降解轉化的必要條件,建議儘早開展這方面工作。

  滄州水文局3位教授級高工對專家們的意見進行了答辯,滄州水文局局長李瑞森對各位專家表達深深謝意,並對白洋澱水生態觀測及研究工作開展思路、觀測項目安排、水生態監測實驗場位置的確定及研究內容進行了詳細展望。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1年6月20日

相關焦點

  • 水文奠定水利基礎,煙臺目前水文測站總數是十三五初期的4倍
    其中,水文工作是水利事業的基礎,對於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針對這一方面的成果取得,煙臺市水文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蘭紹斌做了詳細的解答,並介紹了「十四五」的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煙臺水文在支撐煙臺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水文監測站網體系和監測能力的大發展,二是水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荊州新聞網 時間:2016-08-01 16:45   ADCP施測流量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大巖咀水文人打響了一場全力抗擊洪魔的戰役…  暴雨洪水吹響抗洪集結號  大巖咀水文站屬於國家基本站,管理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共98處。所轄國家基本水文站沙溪坪水文站位於鄂湘兩省交界處,為洈水水庫入庫控制站兼鄂西南區1000km2區域代表站。大巖咀站僅有職工兩人,測驗任務十分繁重。
  • 告別無水文監測歷史 威海劉公島首個自動雨量站建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日訊 記者從威海市水文局獲悉,經過緊張安裝、調試,日前,威海劉公島首個自動雨量站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劉公島徹底告別無水文監測的歷史。劉公島雨量站為威海市新設的20處國家正式雨量站點之一,雨量站內安裝普通雨量計、自記雨量計各一臺,可自動監測和發送實時雨量數據,不僅彌補了劉公島雨水情等水文監測空白歷史,還可直接服務於劉公島及全市的防汛抗旱減災、水生態保護等工作。劉公島雨量站投入使用後,積累的大量降雨量資料將為劉公島工程建設的安全提供保障。
  • 寶雞水文局完成中小河流水(文)位站汛前水準測量工作
    1新聞/col/col46/index.html部門動態/col/col51/index.html 寶雞水文局完成中小河流水(文)位站汛前水準測量工作 來源:寶雞市水利局
  • 自貢水文「強監管、優服務」,全力支撐河湖生態建設
    按照水利廳及省水文局的統一部署與安排,立即投入枯期服務行業強監管工作中,積極開展生態流量監測、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回頭看」、優化水文監測體系等相關工作。一、組建河湖流量監測專班中心成立了以杜坤傑主任為組長的河湖流量監測專班,先後前往自貢市雷公灘、黃葛灝電站、雙溪水庫、大佛陀電站、小井溝電站等河湖流量控制斷面開展監測工作。
  • 實現水文高質量發展的山東答案
    水文設施建設再掀新高潮  針對迎戰2018年「溫比亞」颱風和2019年「利奇馬」颱風水文測報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超前謀劃,認真組織對水文監測站網、監測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等進行專題調研,提出完善大中型水庫及入庫河流水文監測站點、小清河綜合治理水文監測工程建設、省市縣三級水情中心建設、改造提升老舊站點、建設骨幹河流及重要河道水文監測設施等重點建設任務,一併納入省政府批覆的
  • 2016年水利部支持西部發展水文水資源專修班教學計劃
    學員通過四個月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現場教學、專題講座等活動,進修並掌握水文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水文水資源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有關新技術、新儀器在水文生產中的應用以及我國水文現代化建設的現狀,學習先進的地市水文局和水文測站現代化建設經驗,開闊視野,以推進本單位的水文現代化建設,實現西部地區水文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 白洋澱:脆弱的生態與艱難的治理(圖)
    白洋澱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溼地,總面積有366平方公裡,在維繫華北地區生態系統平衡、調節河北平原乃至京津地區氣候、補充地下水源、調蓄洪水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人們稱為「華北之腎」。有關專家認為,不容樂觀的是,白洋澱水域乾旱少雨和上遊來水稀缺,多次出現的幹澱或低水位使白洋澱內生物物種銳減,有的物種甚至絕跡。
  • 241名水文青年勇站「C位」戰高洪
    記者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獲悉,該局團委組建7支青年防汛突擊隊勇站一線,「C位」出擊,主動承擔防汛急、難、險、重任務。7支突擊隊241名青年隊員遍布大江上下,他們所參與的防汛工作包括洪水預報預警、高洪水文測驗、水位觀測、儀器設備維護、高洪水面清障、水質採樣、後勤保障、公共信息發布等多個方面。長江委水文下遊局防汛突擊隊隊員們在參加滁河搶險結束後乘皮划艇返回。
  • 南京水科院水文所專家應邀訪問地球化學所
    顧教授首先從國際水文實驗和流域研究的概念講起,指出水文實驗是水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考察自然界規律的必要途徑。在詳細介紹國際水文流域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國內外知名的幾個水文試驗站的分布情況和研究現狀後,顧教授介紹了目前水文實驗面臨的三個挑戰,指出現在的水文實驗流域已經無法應對環境變化的挑戰,必須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有所改革。
  • 「專家視角」 流域水生態過程機理與調控專題
    為展示我國流域水生態過程研究的最新進展,本專欄特約多位長期從事水生態保護研究的專家,分別從流域生態水文響應機制、水資源可持續評價、水生態數值模擬、生態流量管理等方面,有代表性地介紹了流域水生態過程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期為我國流域生態保護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方法支撐。
  • 白洋澱溼地保護區水質好轉 專家:應建立長效補水機制
    > 有專家指出,白洋澱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保持生物多樣性,水位應維持在7.5米至8.5米最為適宜。
  • 「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力白洋澱環境「清朗」
    「這是新區在白洋澱湖心區設置的一個澱區超級站,可以實現水質、空氣品質的實時監測。」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工作專班自動室負責人張京說,此外還在孝義河豐收橋站設有河流超級站,在白洋澱引黃泵站設置補水水質監測超級站。這些監測站更加智慧。
  • 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 推進白洋澱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生態系統...
    白洋澱位於華北平原中部、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由143個澱泊、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白洋澱,包括水域、蘆葦沼澤、臺田以及湖濱帶等獨特自然景觀,具有調蓄區域水資源、淨化水質、調節局地氣候、攔蓄洪水、保護物種多樣性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
  • 閔慶文:建議「以漁養水」保護白洋澱 水生資源和水域生態是核心|...
    【編者按】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對於保障雄安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60年代以來,白洋澱生態系統功能嚴重退化,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白洋澱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問題依然嚴峻。
  • 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種類達214種
    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澎湃號·政務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當地加大對白洋澱的生態保護力度
  • 黃河水文正式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本站訊 2020年1月1日零時,黃河流域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水文、水位站正式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開展測驗、整編及水情報汛工作。   統一高程系統對黃河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調度、規劃設計、水文監測和流域綜合治理有著重要基礎性作用。
  • 2017年水利部支持西部發展水文水資源專修班教學計劃
    學員通過100天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綜合技能考核、現場教學、專題講座等活動,進修並掌握水文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水文水資源基本理論知識,深入了解水文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進一步提升操作技能,了解有關新技術、新儀器在水文生產中的應用以及我國水文現代化建設的現狀,學習先進的地市水文局和水文測站現代化建設經驗,開闊視野,以推進本單位的水文現代化建設,實現西部地區水文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 重慶中心城區水勢回落 5個水文站水位仍超保
    &nbsp&nbsp&nbsp&nbsp記者21日從重慶市水利局獲悉,「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和「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相繼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目前水勢回落,但仍然有1個嘉陵江水文站和4個長江水文站超保證水位。
  • 16日8時快報:全省共10站超警,其中湘江8站,洞庭湖區2站。湘江幹流...
    供圖:衡陽水文局 李嶽霖 踏著晨曦,追趕洪峰 衡陽局歸陽水文站 本次測流開始時間:2019年7月15日5時 測流結果:水位48.92m 實測流量1160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