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影響水質的是裝水的容器,所以新缸是不能馬上放魚的,因為新缸造好後玻璃膠會有殘留的酸性物質,雖然我不知道有沒有毒,但總對魚是不好的,所以要脫酸,可以選擇長時間浸泡,加入小蘇打以加快速度,食用小蘇打或者分析純的小蘇打,都可以,如果用分析純最低濃度按10g可以用於150L的水。
如果用食用小蘇打大約要用450g左右。一般浸一個星期就可以了。如果做缸的玻璃膠是好膠的話一般只要放上幾天就可以使用了。
換完新水不代表馬上可以放魚,因為我們基本上都是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一般都加了氯消毒。只要水放上兩三天就沒了,或者在水裡打氧或者太陽曬曬或者放魚樂寶,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除氯了。
接著就是最後一步,養水。魚用老水養才會好的,什麼是老水?其實說白了就是硝化系統建立完善的水體,養水就是培養硝化細菌。硝化細菌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分解對魚只不好的有機物。例如魚屎、吃不完的魚食。
我們在放魚之前,一定要培養足夠多的硝化細菌,如何培養硝化細菌?小編總結幾個方法。
①必須有培養硝化細菌的溫床,也就是足夠空間的過濾器,放足夠多的濾材,想要養一缸好魚,你用什麼小內濾,小瀑布肯定是不行的,最起碼要有一個過濾桶,好一點的就是背濾,上濾,或者底濾,這些過濾方式都有足夠的過濾空間,能夠放足夠多的濾材。
②濾材是什麼,就是能夠讓硝化細菌附著的載體,小編推薦使用陶瓷環+其易納米柱組合,可以去淘寶搜索這幾種關鍵詞,陶瓷環、玻璃環、細菌屋等。一般是環形或者圓球形,表面越粗糙,孔隙越多越好,你的魚缸能堆下多少陶瓷環,就塞多少,理論是越多越好!
③硝化細菌的溫床有了,光這樣還不行,還需要水流和氧氣,硝化細菌必須在有水流通過,有氧氣的情況下才會形成,所以你需要用水泵保持魚缸的水循環。並且水中需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以上介紹培養硝化細菌的方式,就是如何去養水的方式,很多人希望加快養水的速度,那如何快速培養呢?
①借,借別人的舊濾材,借別人的濾材回來,只要一小部分和自己新買的濾材一起放在自己的過濾器裡。開動過濾,不要停,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了。
②買,就買一些成品硝化細菌,不貴,很好用。在養水時添加,很快就養好了。其實如果是魚缸的話可以直觀的看出沒建立好硝化系統的水體是發白的,建立好的有一點點很淡很淡的黃。或者透明,水有微腥。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買一些亞硝酸鹽測試劑測試下就知道了。
養好水之後放兩三條便宜的小魚下去看看情況,如果適應沒問題基本你就可以養魚的。按常理,之後定期一個星期換四分之一的除了氯的自來水就可以。如果是冬天就麻煩點,要把水溫度調到跟魚缸一樣的溫度就較好。
再強調一點,過濾器必須24小時開!很多魚友為了省電,或者晚上怕吵,會把過濾關掉,這樣會導致你的硝化細菌集體死亡,整個缸的生態全部破壞。
養好水,可以下魚了,買魚不要買新到貨的魚。新進貨,經過運輸魚會不舒服的,要買一些看起來很有活力的,還要看身上沒白點,沒爛鰭、爛尾,沒掉鱗片的,沒有豎鱗的才可以買。
買了魚之後不要馬上倒到缸裡,因為溫度不一樣,裝魚的袋子先不要打開,放在你魚缸水面上漂一會,最少二十分鐘,等溫度一樣,然後打開袋子,放一些魚缸水到袋子裡邊。大約放和袋子差不多的水量,等魚適應一下新的水質。
這個過程我們叫做「過水」,又過大約二十分鐘後就可以放魚下缸了,注意不要將袋子裡的水倒入魚缸,而是將裡面的魚撈出來放入魚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