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人類骨骼肌「發育路線圖」,推動幹細胞製造肌肉細胞

2021-01-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Cell Stem 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了關於人類骨骼肌如何發育(包括肌肉乾細胞形成)的首個路線圖,鑑定了骨骼肌組織中存在的各種細胞類型,從早期胚胎發育一直到成年。

該研究團隊重點研究了在出生前有助於肌肉形成的肌肉祖細胞,以及在出生後幫助肌肉形成和從受傷中恢復的肌肉乾細胞

該路線圖對於致力於在實驗室中開發肌肉乾細胞的研究人員來說至關重要。這些幹細胞可用於再生細胞治療毀滅性的肌肉疾病,包括肌營養不良和肌少症。

研究通訊作者、Broad幹細胞研究中心的成員April Pyle說:「衰老或疾病導致的肌肉損失通常是肌肉乾細胞功能失調的結果。這張圖譜確定了肌肉祖細胞和幹細胞在整個發育過程中存在的精確基因網絡。這對開發在培養皿中產生這些細胞以治療肌肉疾病的方法至關重要。」

Pyle實驗室和很多機構的研究人員已經有能力從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生成骨骼肌細胞,這些細胞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發展成身體中的任何細胞類型。然而,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辦法確定這些細胞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位置。

研究第一作者、Pyle實驗室微生物學、免疫學和分子遺傳學系助理教授Haibin Xi說:「我們知道,在實驗室生成的肌肉細胞不像在人體中發現的完全成熟的肌肉乾細胞具有功能。所以我們著手製作這張路線圖,用它作為參考,來比較我們生產的細胞和真正的人類骨骼肌組織的遺傳特徵。」

為了創造這一資源,研究團隊收集了兩組不同骨骼肌細胞的高度特異性數據:來自人體從胚胎發育的第五周到中年的骨骼肌細胞,以及在實驗室中產生的人多能幹細胞。然後,他們比較這兩個來源的細胞基因籤名。

研究團隊還從UCLA的合作者、南加州大學和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同事那裡獲得了21份人體骨骼肌組織樣本。對於多能幹細胞來源的肌肉細胞,該團隊評估了使用他們自己獨特的方法和其他團隊的方法所創造的細胞。

Pyle實驗室與UCLA生物化學教授、Broad幹細胞研究中心成員Kathrin Plath的實驗室合作,對所有樣本進行高通量、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這項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單個細胞中存在的基因網絡,並能同時處理數千個細胞。利用這項技術和Plath實驗室的生物信息學專業知識,該團隊確定了來自人體組織和多能幹細胞的各種細胞類型的遺傳特徵。

接下來,他們開發了計算方法,重點研究肌肉祖細胞和幹細胞,並繪製出與每個發育階段相關的基因網絡。這使研究團隊能夠將在多能幹細胞來源的肌肉細胞中發現的遺傳特徵與人類肌肉發育路線圖譜上的相應位置匹配。

研究團隊發現,通過他們嘗試的方法產生的多能幹細胞衍生的肌肉細胞類似於早期發育狀態的肌肉祖細胞,但與成體肌肉乾細胞不一致。

除了確定實驗室生產的細胞的真正成熟度外,這項分析還提供了骨骼肌組織中發育過程中的其他細胞類型,以及從人類多能幹細胞衍生的其他細胞類型的詳細信息。這些細胞可能在肌肉細胞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可能對改進在培養皿中生成和支持肌肉乾細胞的方法至關重要。

Pyle說:「我們發現,一些在培養皿中產生肌肉細胞的方法也產生了可能支持肌肉細胞的獨特細胞類型。所以現在我們的問題是,這些細胞在做什麼?它們能否成為培養皿中成熟和功能性肌肉乾細胞的關鍵?」

展望未來,Pyle和她的同事們將致力於利用這一新資源,開發更好的方法,在實驗室中從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產生肌肉乾細胞。她希望通過關注幹細胞相關的基因表達網絡和他們確定的支持細胞類型,可以產生高能量的肌肉乾細胞,為未來的再生療法提供幫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934590920301569?via%3Dihub

相關焦點

  • ...Rep:科學家成功將幹細胞轉化成為用於產生骨骼肌等組織的前體細胞
    (特殊蛋白)同人類幹細胞進行合適混合就能夠誘導人類幹細胞成為體節樣(somites)的細胞,在發育的胚胎中,這些體節細胞就能夠產生骨骼肌、骨質組織以及軟骨組織;在實驗室中,這些在培養皿中生長的體節細胞就有潛力生長成為上述類型的細胞。
  • Cell Rep:科學家成功將幹細胞轉化成為用於產生骨骼肌等組織的前體...
    (特殊蛋白)同人類幹細胞進行合適混合就能夠誘導人類幹細胞成為體節樣(somites)的細胞,在發育的胚胎中,這些體節細胞就能夠產生骨骼肌、骨質組織以及軟骨組織;在實驗室中,這些在培養皿中生長的體節細胞就有潛力生長成為上述類型的細胞。
  • 科學家成功將幹細胞轉化為前體細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參與機體發育的信號分子(特殊蛋白)同人類幹細胞進行合適混合就能夠誘導人類幹細胞成為體節樣(somites)的細胞,在發育的胚胎中,這些體節細胞就能夠產生骨骼肌、骨質組織以及軟骨組織
  • 馮英研究組合作發現SRSF1調控小鼠骨骼肌衛星細胞增殖以及神經肌肉接頭(NMJ)的成熟過程
    該研究發現剪接因子SRSF1不僅對於骨骼肌衛星細胞的增殖至關重要,而且調控著神經肌肉接頭在小鼠出生後進一步的成熟過程。骨骼肌衛星細胞是小鼠骨骼肌組織出生後發育階段發揮主要作用的幹細胞群體,其在圍產期階段的增殖是小鼠出生後骨骼肌組織快速生長的重要保證。
  • 往日頭條丨美國「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的啟示
    2016年6月13日,美國國家細胞製造協會(NCMC)在白宮機構峰會上公布《面向2025年大規模、低成本、可複製、高質量的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提出美國在未來十年內發展細胞製造技術的目標和行動路線。該路線圖內容和重要啟示值得關注。
  • 研究發現SRSF1調控小鼠骨骼肌衛星細胞增殖以及NMJ的成熟過程
    該研究發現剪接因子SRSF1不僅對於骨骼肌衛星細胞的增殖至關重要,而且調控著神經肌肉接頭在小鼠出生後進一步的成熟過程。骨骼肌衛星細胞是小鼠骨骼肌組織出生後發育階段發揮主要作用的幹細胞群體,其在圍產期階段的增殖是小鼠出生後骨骼肌組織快速生長的重要保證。
  • 科學家繪製幹細胞發育路線圖—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描繪視網膜細胞發育,這可能推動再生醫學發展。
  • 什麼是間充質幹細胞?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現狀概覽!
    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應用價值不菲幹細胞是人體內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與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按照發生學來源分類,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兩類。其中胚胎幹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是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但是學界關於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一直存在著倫理爭議。
  • .| 生物學院孟慶勇團隊揭示ISLR基因在骨骼肌發育及重建過程中的...
    在前期對肌肉和脂肪平衡發育調控的基礎上,對影響該過程的重要差異基因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containing LRR (ISLR) 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該基因可以通過靶向穩定Dvl2從而影響經典Wnt信號通路的激活, 進而影響衛星細胞(肌肉乾細胞)的分化能力。
  • 類器官新突破,利用人類幹細胞可從胎兒前腸中再生多個器官
    他們的發現推動了利用人類幹細胞從胎兒前腸來培養器官,這些器官包括氣管、食道、胃、肝臟、膽囊、膽管和胰腺。辛辛那提兒童研究所類器官發育主任、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亞倫·佐恩(Aaron Zorn)表示,「通過對小鼠胚胎的單細胞分析,我們定義了控制間充質細胞發育的複雜信號網絡,這些間充質細胞形成了對器官功能至關重要的平滑肌和成纖維細胞組織。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重編程技術成功利用皮膚細胞生成骨骼肌組織
    近日,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此前利用肌肉組織培育出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成功利用幹細胞重編程技術實現了非肌肉組織向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轉化
  • Development:經典Wnt信號通路參與骨骼肌發育影響成肌細胞融合
    2018年11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骨骼肌發育受到一系列有序調控途徑的控制。Wnt/β-catenin是參與肌細胞發育的最重要信號途徑之一,但是該信號途徑對肌細胞生成過程的調控是否具有時空特異性還不清楚。最近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探究,並將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上。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9-12 07:50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2019年10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肌肉乾細胞可發育分化為成肌細胞(myoblasts),後者可互相融合成為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乾細胞。胚胎和胎兒的肌肉乾細胞增殖使得肌肉組織發展;成年人體內的肌肉乾細胞亦被稱為衛星細胞,處於休眠狀態,沿著肌肉纖維而分布。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2期)
    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肌肉乾細胞可發育分化為成肌細胞(myoblasts),後者可互相融合成為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乾細胞。
  • PNAS:科學家研發出首個成體誘導性專能幹細胞
    該技術能夠成功將脂肪和骨骼細胞重新誘導成專能幹細胞,並有望應用於包括脊柱損傷、骨折在內的人體損傷治療中。這一技術類似於蠑螈肢體再生,其最突出的成就在於,將成體細胞轉變成誘導性專能幹細胞(iMS cells),而且iMS細胞具備自我更新、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細胞的功能。這種iMS細胞能夠治療因為疾病、衰老或者外傷引發的人體損傷,將革新再生醫學治療機體損傷的現狀。
  • 乳牙中的寶藏,牙髓幹細胞
    牙髓再生旨在通過牙髓幹細胞分化為成牙本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新生牙本質、血管及神經,促進牙髓活力恢復及牙根的繼續發育。 研究證實,在體內牙髓幹細胞不僅可存活、增殖並形成牙本質樣結構,還可分化為成牙本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前者可形成管狀牙本質,後者可形成和宿主脈管相連的功能性血管。
  • 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它只攜帶單拷貝人類基因組,而不是通常在正常幹細胞中發現的兩個拷貝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中描述的這種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首個已知的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攜帶親本細胞基因組單拷貝的人子細胞。人類細胞被認為是雙倍體的,這是因為它們遺傳兩套染色體,總共46條染色體,其中23條來自母親,23條來自父親。唯一的例外就是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它們是單倍體細胞,含有一套染色體,即23條染色體。這些單倍體細胞不能通過分裂產生更多的卵子和精子。
  • 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
    它們通過分裂、生長,最終形成不同細胞類型,進而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這些組織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人體的器官,例如心、肺、腦和肝臟。首個人類細胞圖譜的問世,將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體細胞的生長規律?又將如何改善人們對癌症等疾病的理解、診斷和治療?
  • 藏在幹細胞中的「不老泉」——Nanog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Nanog是於2003年在胚胎幹細胞內發現的一種轉錄因子,它在維持胚胎幹細胞全能性中起著重要作用。來自布法羅大學研究團隊的一系列實驗表明,該基因導入休眠細胞是預防骨質疏鬆、動脈堵塞等衰老相關疾病的關鍵。近日,該團隊發表在Stem Cells上的研究證明Nanog有希望對抗早衰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