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原著結局,竟是一場悲劇?

2020-12-04 天堂鎮第四號

《流浪地球》原著中有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情節:

地球在加速器的作用下,成功越過木星,飛離太陽系,地球上的人們,終於暫時擺脫了太陽會隨時爆炸的恐慌。

危機暫時解除了,懷疑卻不斷出現。

有一種言論認為,太陽根本就不會爆炸,這些都是政治家的陰謀。這種沒有經過證實的論斷,迅速傳播開來,擴散到全球,成為主流輿論。

憤怒的人們決定「謀反」,他們要讓地球掉頭,回到原來位置上去。於是一場瘋狂的叛亂開始了。

最後,叛軍把進行「流浪地球」計劃的科學家們,全部趕到了室外,讓他們在零下一百度的空間裡慢慢死亡。正當人群為成功歡呼時,太陽爆炸了,那一刻他們臉上的笑容還沒有散去。

作者劉慈欣對於故事的這種設定,在讀者看來,充滿冷酷和對人性的嘲諷。

是人類的愚昧無知,和盲目的從眾,讓他們喪失辨別真理的能力,甚至即使有些人存在懷疑,也會因為人群數量的迅速壯大,而改變自己的堅持。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社會心理學上來講,這種事件,其實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烏合之眾》這本書的作者勒龐認為,群體聚在一起,智力水平要遠遠低於單獨的個體,而一個群體中的人,對真理從來就沒有強烈渴望過。

一:群體智商並不靠譜

老話常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但在勒龐看來,這句話可能要改成:十個諸葛亮,還不如一個臭皮匠。

我們經常自黑: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攢夠人數就可以走了。

想想看,如果你置於其中,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你自己,你會不會不由自主地就跟過去?

可你明知道綠燈還沒亮,在原地等才正確。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勒龐說:

人們一旦陷入無序群體之中,個人意識就會消失,變成盲目的集體意識,充滿了急躁、衝動、輕信、偏執……

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可以捕鼠看糧,一直是人類的好朋友。現代人更是把貓捧在手心裡, 視若珍寶。

然而,在中世紀的歐洲,貓可沒這種地位,還有一段血腥的屠貓史,持續了幾百年。

十四世紀羅馬教廷就有聲音說:貓是與惡魔有關的邪惡生物,會傳播災難和詛咒,是女巫的標配。

後來,每逢盛大的節日,教徒都會用各種殘忍的方式殺貓,仿佛殺掉的貓越多,自己就會離天堂越近。

「貓咪過街,人人喊打」,人們到處圍捕貓、虐殺貓,貓在歐洲大陸近乎絕跡。

其實,貓除了有些高冷以外,哪裡會有「暗黑系列」的特異功能?

是人在群體的盲目中,喪失了理智。

後來,中世紀的歐洲果真受到了「詛咒」。

在他們屠貓的幾百年裡,老鼠沒有了貓這個天敵的制約,鼠疫滋生蔓延,散布到整個歐洲大陸,黑死病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相當於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們恰恰是因為追求平安的狂熱行為,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和性命。

二:法不責眾?烏合之眾!

在日本的迪斯尼裡,有一個區域叫「toontown」,人稱卡通城,這裡是一些卡通人物的住所。

半年前,日本忽然流行起一陣和這裡的箱子拍照的潮流,刷爆ins。

因為箱子不承重,這裡明明就有寫著「不能踩踏」的字樣,可是遊客都視若無睹。

工作人員百般制止無效,無奈之下,東京的迪斯尼只好封閉了這個區域。

說起來,大家都覺得自己沒錯,對於關閉,還很委屈,「別人都這麼做,我才這樣做的」。

東京迪斯尼的事件觸犯了規則規定,而上海迪斯尼遊客哄搶氣球事件,已經涉及到了法律底線。

去年8月23日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的巡遊活動結束後,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工作人員解開繩子給購買的客人拿氣球的時候,周圍的一群遊客忽然衝上去公然哄搶,瞬間擠得水洩不通、氣球亂飛。

網友說:貪小便宜到這樣程度,真是丟人丟到家了。

其實這種評論已經相當寬容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六十三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是什麼力量,讓人們敢於以身試法?

說白了大家都覺得:參與者這麼多人,你能拿我怎麼樣!

人們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驕傲」放縱中,從群眾,變成了烏合之眾。

三:認知失調

網絡是把雙刃劍,傳播了很多知識,催生了很多新的行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喜悅快樂的同時,也代來了令人深惡痛絕的網絡暴力。

去年,四川德陽的一名女醫生安女士自殺身亡。

8月20日,安女士和丈夫去遊泳,兩個13歲男生冒犯了安女士,拒絕道歉,還朝其做了一系列侮辱性動作。

安女士老公感覺很過分,便衝過去和男孩發生了衝突。

結果,男生的媽媽不幹了,帶著人,在遊泳館浴室裡打了安女士,第二天又跑到安醫生工作的醫院大鬧。

這件事起因並沒有多大問題,只要彼此冷靜下來調解,也就過去了。

可是隨後,一段剪輯過的,很有傾向性的新聞視頻發在網上,「13歲男孩遊泳池裡碰到陌生女子,遭女子老公狠揍」。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網友一下被激怒了,他們迅速武裝起來,抨擊安女士和她的丈夫,各種謾罵,讓人怵然。

安女士最終不堪重負,選擇自殺,以這種慘烈的方式,證明著自己的清白,控訴著吃人的網絡暴力。

這些和魯迅寫的《藥》何其相似。

人們就願意相信,那些沾滿了淋漓鮮血的饅頭,可以治病。

凡是能滿足幻覺的,都可以輕易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能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現代心理學管這種對「不利」信息自動屏蔽情結叫:認知失調。

而鍵盤俠,吃「人血饅頭」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他們慣於把自己擺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去批判異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填補自己的虛無。

雪崩中,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圍觀群眾,也不是吃吃瓜就可以問心無愧。

在可以無限傳播的網絡中,我們隨口發表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壓倒別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人云亦云的跟風,不明真相的「正義感」,讓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烏合之眾。

王茂蕾因為在《延禧攻略》裡,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袁春望這個大反派角色,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不得不關閉了評論。

他說:網絡時代,我理解情緒大於客觀的輿論生態,但當思考被情緒裹挾變成潮水的方向,我選擇激流勇退。

換句話說就是:我不和烏合之眾較勁。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不惡意揣測,不妄下論斷,不隨意進行言語攻擊,是我們身處這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最大的善良。

四:群體並非一無是處

寫於一個多世紀之前的心理學理論,時至今日卻不斷被網際網路社會所驗證,就連梁實秋在讀罷本書之後也曾喟嘆,「人多勢眾的時候往往是不講道理的」。

不得不說,勒龐準確地抓住了群體的心理。

但群體真的一無是處嗎?

群體能讓好人變成惡棍,但也同樣具備相反的能力。

1848年的7月革命中,那些拿著武器的民眾,攻佔了查理十世居住的杜伊勒利宮,按理說,這些謀反的群眾,第一次闖進他們所憎恨的皇室,也許會最大程度地激發人性中的惡,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他們沒有拿走王宮裡任何一件東西,即使那些珍寶任何一件,都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勒龐認為,群體對個人有道德淨化作用,有時甚至會樹立起崇高的道德行為典範。

所以,既然群體並非全是惡果,那麼,我們便有方法,將個人與群體的優勢進行結合。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陷入群體的盲從呢?

自省,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當我們洞察到群體背後的心理因素,我們便可以在任何時候,從群體中脫離出來,成為那個清醒的個體,避免隨波逐流。

如果你能掌握群體心理,那你便可以從大多數人,變為少數人,甚至成為引領群體的領導者。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原著的結局,早「打臉」了那些任性的一星黨和五星黨
    上映11天收穫33.32億元票房,並用時9天15小時,刷新了此前《戰狼2》創造的10天15時的中國影史最快30億票房紀錄,《流浪地球》無疑是這個春節檔,甚至是整個2019年電影市場的一大贏家。這或許源於這部電影被安上的諸多「帽子」,比如「開創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人帶領拯救地球」等等,這導致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成為了「無腦愛國者」和「不愛國者」的分水嶺——正如同當年的《戰狼2》。這也恰應和了《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系統Moss的一句臺詞: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
  • 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大家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看法,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小編的頭像加關注,小編會持續為您提供最優質的好文章!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到8.0分,與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相比高出1.5分。有趣的時,《流浪地球》除了大咖吳京之外,其餘的像劉啟、韓朵朵的飾演者都是新人,他們都是毫無流量的新人。原著與電影一對比,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影片只使用了"地球流浪計劃"這個科幻設定,也就是說只取了小說中"地球過木星"這個情節背景,之後,影片中遇到的各路人馬,發生的故事,救援等,都是重新寫的故事。
  • 流浪地球刪減片段大全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人類成為流浪孤兒?
    【《流浪地球》回「始發地」成都,主創大喊「雄起」!】今天,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主創團隊來到成都,導演郭帆和主演屈楚蕭、Mike隋在博納影城鹽市口店與觀眾見面。這是影片上映後的第一站路演,選擇了「科幻之都」成都,同時,19年前,《流浪地球》原著小說也是首次刊發在成都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但今天,我們有了《流浪地球》,我們除了應該記住大劉,我們也同樣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郭帆。看完這部電影,我翻出了《流浪地球》的原著,這隻算得上是短篇科幻小說,電影對原著做了許多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在電影裡,預設了地球與木星相遇時產生偏航,即將要與木星相撞,人類傾其所能挽救地球。
  • 劉慈欣《流浪地球》原著,以如此戲劇化的形式結尾,有何深意?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主要講述:太陽即將發生氦閃,這種變化會導致太陽急劇衰老,並最終摧毀整個銀河系,這肯定也包括我們的地球了。我們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等死,因此全世界的科學家聯合起來,發起了「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說簡單點就是把地球從太陽系挪到一個新的星系以此延續人類文明。當然,事情肯定不會這麼簡單,小編只是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大家都看過電影或者小說,細節就不用我再費口舌了!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時間:2019-02-13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2》來了!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這回該拍隱藏結局了吧
    近日,在金雞百花電影節活動上,在經過了兩年的思考和前期創作後,《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正式宣布將啟動《流浪地球2》的拍攝計劃。郭帆也表示《流浪地球2》將在2023年的大年初一正式上映。《流浪地球》作為狂攬了46億票房的大IP,不僅口碑票房雙豐收,更是被譽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不過更讓廣大網友感到非常驚喜的是,原本以為《流浪地球》只有一部,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還有續集。並且郭帆導演還透露,這部電影將會在以後的一段時間當中,作為系列電影拍攝。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差別真的這麼大?
    計劃在預計在2500年實現,計劃的名字就叫「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計劃馬上就要實現的時候,由於木星引力的影響,使建造在地球上推動地球運動的發動機出現一系列的故障。發動機被迫停火,急需火石才可重新啟動。否則地球就會由於引力的影響撞上木星。地球也就會隨之毀滅,人類文明滅亡。主角劉啟等人在最開始只想回到地下城躲避災難,到後來決定拯救地球,與王磊隊長等踏上了重啟發動機之旅。
  • 《流浪地球》沒拍出的結局才是真正的扎心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世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得已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經過木星附近時所發生的故事。情節不一一概述了,結局是在主角全員的努力下,地球成功掙脫木星的引力,開始了漫長的流浪地球時代。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是什麼?流浪地球劇情介紹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在春節的將要上映的《流浪地球》也是在其中躍躍欲試的好片,是今年少數做大規模提前點映的「春節檔」影片,大家不由的想知道《流浪地球》的小說名叫什麼呢?作者是誰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流浪地球小說介紹 《流浪地球》的小說叫做《流浪地球》,於2008年出版,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則於2019年2月5日上映,這部小說是中國科幻小說歷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劉慈欣也成為了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並不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書寫科幻小說的作家,而是他寫的科幻小說構想和其中的龐大世界觀影響了一代人。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流浪地球:0.17%的光速,2500年100代人,開著地球去流浪的結局
    《流浪地球》和《三體》都是劉慈欣所寫的科幻小說,但二者之間並無聯繫,劉慈欣是一名科幻小說家,2015年,他憑藉《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書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流浪地球》則獲得了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
  • 《流浪地球2》能否延續輝煌?做好這一點,便成功了一半!
    《流浪地球2》恐怕也要面對類似的情況,《流浪地球》的一炮而紅,讓《流浪地球》這個IP成了國產電影中的香餑餑。投資人想要投資、演員想要參演,但誰最終能夠有幸參與《流浪地球2》這部影片,怕會是一場群雄「逐鹿之戰」了。如要說什麼樣的演員會處於優勢,很現實地講,一定是流量明星。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流浪地球》的批判者,正扮演著原著中叛軍的角色
    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事實上極具諷刺意義的是,正是這批群體的存在,促成了《流浪地球》的大熱,並引發了一場遠超預期的討論。
  • 原著毀三觀!小說《流浪地球》男主的父親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渣男
    眾所周知,今年春節檔火爆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很多觀眾都被電影中極致的畫面特效所震撼,同時,大家也都被影片中劉培強(吳京)與劉啟(屈楚蕭)的父子之情所感動。雖說電影因為刪減,導致片中人物情感有很多突兀和較為尷尬的地方,但不可否定的是,電影《流浪地球》想給我們展示的,依然是人類最為美好和傳統的情感。可實際上,在《流浪地球》的小說原著中,人類情感在那時已經變得非常淡薄,沒有誰會一直深愛著誰,婚姻制度幾乎消亡。
  • 《流浪地球》,原著中最後出現的詩,引人深思
    在流浪地球之前,「國產科幻」可以說是圈錢的代名詞,但是其中大部分不是特效感人,就是劇情荒誕,所以說流浪地球是啟動了中國科幻元年的重要作品也不為過。《流浪地球》背後是現代的電影工業體系,絕對不輸給大多數好萊塢科幻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