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矽表面幻數錳原子團簇的自組裝機理研究中...
半導體矽是現代信息科技和信息工業的基礎,其表面再構以及表面吸附原子的自組裝研究一直是科學界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除了對清潔矽表面再構的系統研究之外,近年來更多的興趣集中在其表面上各種吸附原子的自組裝過程。
-
生物物理團隊李方廷、歐陽頎與數學學院李鐵軍等揭示噪聲驅動的...
對於噪聲在信號轉導過程中的作用和對細胞狀態的影響,人們還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和定量的研究。為了研究噪聲在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作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學中心李方廷、歐陽頎團隊和數學科學學院李鐵軍課題組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樓慧強課題組合作,選擇芽殖酵母DNA複製期(S期)檢查點通路的激活過程作為研究對象,提供了噪聲驅動細胞不同狀態轉換的直接證據,揭示了噪聲在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動力學機理。
-
【特稿】水之舞——物理學院「水的核量子效應」系列課題研究紀實
2016年,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恩哥院士課題組以及物理學院李新徵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呂京濤研究員合作,在國際上率先測定了氫鍵的量子成分,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該成果也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2016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中國科大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研究獲進展
通過深入研究其相變微觀機制,探索有效的相變調控方法來降低相變溫度對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氫原子由於其小的原子半徑能夠有效進入VO2晶格實現電子摻雜,達到調控相變的目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將具有合適功函數的金屬顆粒和VO2薄膜接觸後放入酸溶液中,VO2薄膜不僅不會被酸液腐蝕,反而會迅速被氫化同時誘發相變。這種相變過程具有極其快速的擴散效應,因而僅用極小的金屬顆粒(直徑1mm)就可以使直徑兩英寸的VO2外延薄膜抗腐蝕並金屬化,從而達到類似於「點石成金」的「點鐵成氫」效果。
-
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
VO2的各種光電功能特性均與其相變密切相關,然而其相對過高的相變溫度成為其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其相變微觀機制,探索有效的相變調控方法來降低相變溫度對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氫原子由於其小的原子半徑能夠有效進入VO2晶格實現電子摻雜,達到調控相變的目的。
-
新技術帶來新物理:超導-鐵磁絕緣態相變的電場調控-附文小剛導讀
多年來,材料科學家一直夢想對材料的電子濃度進行連續實時高強度調製,這種調製甚至可以導致量子相變。這將打開材料應用的一個新世界。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陳仙輝小組在這一方向實現了一個突破。他們利用電壓控制離子注入,對材料的電子濃度進行連續實時高強度調製,甚至可以導致超導和磁性相變,而實現這種相變只需2-3分鐘。這可能是我們進入可控電性材料這一新世界的眾妙之門。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細胞分化過程中H3K9me3+異染色質凝縮、擴展的分子調控機理還尚不明晰。在終末分化的細胞中,異染色質如何調控特定基因的永久沉默更是未解之謎。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T-TiSe2的相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成功證明該材料電荷密度波相變是從一個半金屬態到另一個半金屬態的相變,同時還研究揭示出相變後新的半金屬狀態在不同波矢方向電子型和空穴型能帶的起源。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 (Phys. Rev. Lett. 99, 027404 (2007))。 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是凝聚態物質兩種重要的集體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清華劉鍇團隊: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
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18.03.029 二氧化釩是一種強關聯材料,自1959年被發現以來就因獨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及伴隨的結構相變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
物理所發展原位透射電鏡技術表徵離子輸運動力學過程
離子輸運是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過程,其性質對儲能、催化和阻變存儲等器件性能有重要的影響。在實驗上高分辨表徵離子輸運過程和表界面電化學反應對揭示器件工作機理和開發新型器件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致力於原位透射電鏡-掃描探針聯合技術的開發與納米表徵研究。
-
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實際器件操作大多是基於外場對結構單元極化態和拓撲相變的調控,研究單個鐵電疇結構的極化分布以及外場操控下拓撲相變動力學過程是器件應用的基礎。然而,極性拓撲結構的形成是體系中靜電能、彈性能和梯度能之間在微小差別內相互競爭平衡的結果,如何實現局域外場對微區結構的精確調控以及相變過程的精細表徵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王建波團隊氧化鋅納米線可逆結構相變研究獲突破
在氧化鋅納米線可逆結構相變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實現了相變前後原子尺度結構變化的原位測定和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機理理解。武漢大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電子顯微鏡中心和高等研究院為第一署名單位及唯一通訊作者單位,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趙培麗和高等研究院博士生管曉溪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建波教授、鄭赫副教授為通訊作者。 氧化鋅(ZnO)作為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多態性和可調的電子光學性質,在量子點發光、自旋功能器件等核心技術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
工程熱物理所微尺度相變材料傳蓄熱機理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相變儲能材料及相關技術被認為是新興的涉及材料和能源科學的交叉學科領域,其發展旨在解決能源在時、空尺度上不匹配的問題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這種微尺度調控手段極大地擴展了相變溫度範圍並可以有效解決固-液轉化時液相流動及洩露等問題。PCMs的熱物性直接決定了其傳蓄熱性能,然而,這類新材料的傳蓄熱參數數據尚不完備,相應的傳、蓄熱機理亦沒有形成。因此,開發適用這類新材料的熱物性表徵方法和熱輸運機理成為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