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十二面體(ZIF-8)兩種簡潔繪製方法及其延伸-

2021-01-16 伊曼如歌


本部分內容提供兩種超簡單的菱形十二面體畫法(「縮放布爾法」及「擠出塌陷法」)並做了適當的延伸,由於時間有限,僅以提供思路為主,供參考,相互學習,望有用!

目前微信公眾號推薦機制改版,為防止與大家失聯,建議大家對公眾號添加星標(右上角,「...」標記,選擇設為星標),也建議大家看完文章後多點擊一下右下角的 「在看」,感謝大家的支持! 



方法一:縮放布爾法

1. 直接在頂視圖創建個異面體(擴展基本體),在修改面板中系列中選擇「四面體」,即可創建正八面體,半徑設置為 8 cm,並在頂視圖旋轉45°(在菜單欄,選擇並旋轉按鈕處右鍵,偏移:世界 Z:45 回車即可);沿X、Y軸縮放正八面體,倍數均為之前的141.42%倍,


2. 創建長方體,長寬高分別為11.31、11.31、22.22(將軸居中到對象);兩者中心對齊。

3. 布爾運算:選中長方體,複合對象,布爾取交集;轉化為編輯多邊形,選擇頂點,ctrl+A全選,點擊焊接,確定即可實現布爾後的焊接,即可獲得稜形十二面體。

4. 旋轉至合適角度,簡單的給定材質、燈光、桌面等,渲染出圖如下:

5. 延伸一:進一步轉化成可編輯多邊形,選中所有邊切角,可以變得更加圓滑,簡單的給定材質、燈光、桌面、並給定炫光效果,效果如下:


6. 延伸二:回歸到原始稜形十二面體結構,細化四次;選擇面子層級刪掉部分面(利用擴大命令來選擇,更規則),delete刪掉;加殼命令,內部量調整到合適值,並轉化為多邊形,線段子層級下選擇缺口處稜線段,點擊環形,即可全選中缺口處稜形線段;點擊連接,選擇2,即可將缺口殼分為三層;重新選擇其中一小段稜線段,環形,並轉化到面,即可選擇一層殼,改變材質ID號為2;同理最裡面一層可以賦予3;通過多維子材質,簡單的給定材質、燈光、桌面、並給定炫光效果,渲染如下:

1.  繪製正方體,長寬高設為40(自定即可)分段均為1,添加「編輯多邊形」修改器;選中「多邊形」子層級,ctrl+a全選所有面,編輯面板-編輯多邊形-擠出,選擇「按多邊形」擠出,擠出大小為正方體長度的一半(此處為20),確定;右鍵選擇塌陷,再退出「多邊形」子層級,即完成了稜形十二面體的繪製。

2. 同上給定簡單材質、燈光等渲染,如下:

3. 拓展:按鍵盤F4鍵,顯示邊面,添加細分修改器,參數自調,此處設為4;添加晶格修改器,選擇僅來自頂點,修改參數即得到相應的「球堆積ZIF-8」圖形;

4. 繼續拓展:利用漸變坡度給予不同顏色,渲染如下:

5. 進一步對其包裹石墨烯(碳),效果如下:



以上小小經驗,卻凝聚了小編多年的經驗與積累,能夠幫助到您及更多的人亦是我們一直的心願,




相關焦點

  • 【教程056】ZIF-8菱形十二面體的四種畫法
    在本公眾號創建的第一天,我就發布了一篇題為【從菱形十二面體說起:法線和布爾運算】的推文。
  • 菱形十二面體/MOF
    3 切換到面模式下,按Ctrl+A全選所有的面8 再右擊空白處選擇坍塌的命令,就會得到十二面體的模型9 選擇模型的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十二個面10 要在十二面體表面分布顆粒可以用克隆:新建一個球,將這個球作為克隆的子級
  • 素描實用教程,十二面體練習
    今天我們練習畫十二面體步驟一確定形體關係:用直線切出十二面體外部輪廓線,確立十二面體的大致位置。步驟三分析光源、確定整體的明暗關係:光源定為測光,觀察石膏體畫出明暗交界線,加深暗部的調子,並添加陰影。步驟四交待出暗部色調:進一步加深明暗交界線,並加深暗部色調,表現出空間感。
  • 大星狀十二面體
    今天要講一講大星狀十二面體及其製作。本期內容與上上期內容有關。在那一期中,我們學會了手工製作大十二面體,即下面這個立體(兩個不同角度拍攝):本期所講大星狀十二面體可以在大十二面體的基礎上製作完成。(上圖的大十二面體是我本人親手製作;本期下面製成的大星狀十二面體當然也一定是我本人親手製作。
  • 五年級奧數:十二面體
    正十二面體是所謂「柏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的5種正多面體之一。其他4種為正四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與正二十面體。這些立體的每個面都是正多邊形,每個頂點與其他的頂點看起來都一樣。正十二面體有12個面,每一面都是正五邊形。曾有人利用12面,每面代表一個月,做成年曆。
  • 亦明3D:SolidWorks繪製五邊形正十二面體,關鍵是拔模角度的確定
    3d五邊形正十二面體模型:使用SolidWorks2014繪製;繪製過程:1、在上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中心線+構造線矩形+五邊形:五邊形邊長100,其中左側邊線豎直,中心點與原點重合;繪製一條中心線連接內切圓的兩象限點;構造線矩形的四條邊相等,右下頂點與原點重合,邊長與連接內切圓的兩象限點的中心線相等;繪製另一條中心線連接矩形的左上頂點和五邊形豎直邊線的中點;標註從動尺寸,五邊形最右頂點與矩形左邊線的距離222.70,中心線與五邊形豎直邊線的角度26.57°;2、拉伸凸臺:給定深度,深度用滑鼠點選從動尺寸222.70;拔模角度用滑鼠點選從動尺寸
  • Who is「十二面體」
    「十二面體」的首席設計師Vivien Yang風格極簡輕奢,擅長於面料與款式的完美結合。曾任職於國際一線服裝品牌多年,豐富的設計師買手經驗,善於將自己的所「識」靈活運用於設計之中,拓展設計的維度。隨後獨立出來成立服裝設計品牌「十二面體」宣揚女性的自主與獨立。
  • 81.十二面體與星狀十二面體
    81.十二面體與星狀十二面體   正十二面體是所謂「柏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的5種正多面體之一.其他4種為正四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與正二十面體.
  • 最強蝸牛羅馬十二面體怎麼獲得 羅馬十二面體獲得方法介紹
    最強蝸牛羅馬十二面體怎麼獲得 最強蝸牛手遊中,羅馬十二面體可以從中獲得。 貴重物屬性:。
  • 正十二面體
    今天來說一下正十二面體,對圖的不同的理解,做法也不一樣。我們看一下下圖,三視圖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只需畫出三視圖中的六邊形即可。
  • 楚國絲綢中的菱形紋與北極星研究
    從造型上看,有的菱形紋外形簡潔,以單純的菱形出現在畫面中,要麼是小巧的重複單元形,如包山2號楚墓中的菱形紋(圖1(a)),要麼外形碩大,與周圍的形體產生強烈的對比,如馬山1號楚墓鳳鳥紋單元形中的菱形(圖1(b));有的菱形結構及裝飾複雜而精密,形中套形,由多個大小不一的菱形組合而成,其細節豐富,視覺效果良好,如馬山1號楚墓大菱形紋(圖2)。
  • 正十二面體 | 正方體 | 正四面體 | 之間的關係
    正十二面體有20個頂點(用V表示),30條稜(用E表示),12個面(用F表示),V、E、F滿足歐拉公式:V-E+F=2。(2)上圖中,我們把正十二面體的20個頂點塗以四種不同的顏色:紅、黃、綠、藍,每種顏色五個點。我們選擇一個正五邊形的5個頂點(這裡選擇了靠上的面)並塗以一種顏色(這裡是塗以紅色)。我們就從這個選擇開始進行下面的研究。
  • 製作畢達哥拉斯十二面體——手工摺紙藝術
    當我在十二面體上編寫我的指令時,我在第2步中注意到可以將一個五邊形和五個三角形的組合替換為單個五點星形。第1步:做好準備您將需要12星,該圖案有兩顆星,因此您將需要在標準尺寸的卡片紙上進行六份複印。列印並切割(PDF)或雷射切割(SVG)全部12件,列印或裁切卡片紙較原始的一面。
  • 亦明3D:SolidWorks繪製正二十面體,拉伸凸臺拔模角度確定很重要
    3d正二十面體模型:使用SolidWorks2014繪製;繪製過程:1、在上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五邊形+中心線:②標註五邊形邊長100;使左邊邊線豎直;②繪製第1條中心線連接豎直邊的中點和對面頂點;③繪製第
  • 製作柔和的十二面體——手工摺紙
    多面體(多面)是一個三維對象,具有四個或更多為多邊形的平面(許多邊緣)。它是只能由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六邊形和八邊形組合而成的13種不同的多面體之一。與眾不同的是,所有13個面孔中,面孔最多。有12個面的五邊形,60個邊三角形和20個角三角形,總共92個面。
  • 中考數學專題複習:第21講 菱形的判定與性質及其壓軸題
    第21講 菱形的判定與性質及其壓軸題考點分析1、菱形的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質:(1)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2)邊的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3)對角線的性質: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4)菱形的對稱性:菱形是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菱形的對稱軸為對角線所在的直線;菱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對稱中心為對角線的交點;(5)菱形的面積:菱形的面積計算方式有兩種:①
  • 多彩十二面體摺紙送上
    在這裡,我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用30個組件做出摺紙二十面體。可以是多種顏色的組合,或是純色系(會簡單一些),最基本的組件的折法很簡單,靜下心來搞定組裝插合的部分吧!製作步驟:1、首先準備30張大小一致的正方形彩色摺紙(根據自己的喜好準備不同顏色的摺紙)。先取出其中一張摺紙,對邊摺疊,折出摺痕,然後展開。
  • 羅馬人珍藏的十二面體用途至今未解,現又出現二十面體
    羅馬十二面體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或3世紀,一般大小在4釐米到11釐米之間。迄今為止,在英國、比利時、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奧地利、瑞士和匈牙利發現了一百多件這樣的手工藝品。羅馬十二面體的用途最大的謎團是: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它們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