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 梁鋼華)面對今年以來出口壓力增大的嚴峻挑戰,廣東省委省政府結合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的成果,審時度勢,作出了推動經濟「騰籠換鳥」轉型升級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促使全省經濟在全球競爭中儘快完成由中低端邁向高端的歷史性跨越。
受外需減緩、人民幣升值、退稅政策調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廣東今年以來出口形勢嚴峻。上半年,廣東實現出口總額1878.30億美元,增長13.0%,增速回落13.5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比全國低8.9個百分點。其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30.4%下降到28.2%。受出口「馬車」減緩影響,上半年廣東GDP增幅同比回落3.6個百分點,增幅僅比全國平均高0.1個百分點。
出口形勢的急劇變化,凸顯了廣東產業國際競爭力總體上還不強的現狀。廣東省委省政府清醒地意識到,在國內外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推動全省產業除舊布新、洗牌升級,已時不我待。為此,廣東今年以來出臺部署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了全省經濟戰略調整升級的步伐。
通過「騰籠」和「換鳥」並舉的辦法,形成珠三角核心區提升發展、欠發達地區補位發展的「比翼齊飛」格局,是廣東新一輪產業大發展的突出特點。一方面,珠三角正以「壯士斷臂」的勇氣,加快把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省內欠發達市縣。另一方面,珠三角在「騰籠」的同時加速上演一幕產業大招商、大洗牌的「換鳥」大戲,吸引更多的「大鳥」、「強鳥」前來落戶。珠三角力爭通過「騰籠」、「換鳥」,率先成為我國擠佔全球高端競爭環節的產業高地。
廣東新一輪產業革命將掀開珠三角承前啟後的大發展格局。與珠三角過去依賴傳統產業完成發展積累相比,該區域今後重點以發展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其中,服務業將在珠三角完成產業升級過程中承載重要使命。當前,服務業正成為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熱點,未來幾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每年將以30%-40%的速度遞增,而珠三角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製造業基礎為承接上述產業轉移提供了競爭優勢。
根據新近出臺的產業發展部署,廣東將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雙輪驅動為核心、高新技術產業為引擎、優勢傳統產業為輔助、現代農業和基礎產業為基礎的主體產業系統,使物流、金融、會展、創意和汽車、石化、重大裝備、精密製造等取代「廣東糧、珠江水、粵家電、嶺南衣」,成為珠三角產業新的代表。
為使全省新的產業升級革命取得脫胎換骨的預期效果,廣東省正以改革創新的手段,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努力破解影響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障礙,著力構建起全新的制度支撐體系。自主創新不強是導致廣東產業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的「命門」。為全力突破這一瓶頸,廣東部署在2008年-201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專項引導投向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為核心的高端產業。同時,廣東加緊制定了一個立足廣東現狀,推動持續發展的宏大人才工程。其中對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創新和科研團隊,省財政給予8000萬至1億元的專項工作經費。「南粵功勳獎」、「南粵創新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名獎金分別達到3000萬和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