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閩光鋼鐵廠通過對閒置廠房改造升級,已經形成規模生產。
慕蘭卡改造車間,安裝了自動化生產線。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升級換擋提速?工業普查評級、國企介入、牽線搭橋……實施多種形式的「騰籠換鳥」,是漳州市不少地區轉型的先手棋——
工業普查——
為轄區企業
開張「體檢單」
成立於1992年的藍田經濟開發區是漳州市最「老」的開發區,也是漳州首個省級開發區。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藍田開發區率先遇到「成長的煩惱」:緊鄰市中心,可開發的土地不多……
「開發區,共有一區四園,4萬多名員工、近千家企業、264億元產值。這幾年,優質企業沉澱下來,也有一些企業,或經營不善退出市場,或低效用地,閒置廠房。」龍文區副區長、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沈曉輝表示,產業轉型升級就必須盤活存量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企業展現應有的活力。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可什麼樣的「籠」得騰,該換什麼樣的「鳥」,如何為新動能發展創條件、留空間?
「工業普查」或許是抓手之一。今年初以來,藍田開發區聯合漳州市規劃設計院對園區做梳理。「我們花了三個月時間進行深度調查,側重對企業的用地、產值、效益、用工等做綜合評價,粗略整理出綜合評價較好、一般和較差企業,建立企業信息資料庫。」漳州市規劃設計院康超表示,通過深入的調查,對轄區企業的經營狀況、納稅情況、受疫情影響程度等有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調研一次發現不了全部問題,調研組只能來回溝通,細緻核對。甚至連廠房的結構、層數、出租情況等詳細資料,他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如今,一張圖鋪開,全區近千家工業企業的「體檢單」都在裡面,各製造業行業的效益「成績單」一目了然。
國企介入——成片收儲或分類施策
工業普查評級只是前期工作,找準了癥結,就得分類施策。對於成片低效區域,藍田開發區通過下屬國企藍田開發有限公司成片收儲、開發提升。對於零星的低效企業,當地針對每家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一企一檔」「一廠一策」對症下藥,進行公開競拍、權屬併購,或引導供需對接。特別是由下屬國企以市場化行為公開競拍取得項目位置好、利用效益高的優質資產,開展二次招商,這幾年收購利用了天倫餅乾、錦達電子等3個項目,盤活閒置廠房3.8萬平方米。
在已經破產的藍田開發區天倫餅乾廠,空置多年的廠房又重新熱鬧起來。全自動化的智能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吐」出一疊疊紙巾……「國企通過司法拍賣購買廠區,租給我們。廠區大概2.5萬平方米,若是自建廠房,大概需要2年時間。如今,我們僅用了2個月就完成廠區裝修,迅速開工投產。」恆美麗姿日用品有限責任公司陳黃婷表示,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非常實惠。
「國企介入購買,最大難點就是定價的問題。通過司法拍賣,難題迎刃而解了。」藍田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靜宇表示,國企以靶向招商、精準招商的方式「找下家」,確保符合整個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方向,保證招商質量和效益。
此外,藍田開發區把轄區閒置資產作為招商引資的有效載體,積極尋找優勢企業進行股權併購、產權轉讓,如丹夫集團併購強興項目,恆麗電子入股德潤養老院項目等,盤活閒置廠房9萬平方米。
與恆美麗姿不同,丹夫集團是通過股權併購,「接手」一家嬰童用品公司。然而,準備轉讓股份的這家公司專攻嬰童產品,股權轉讓後,丹夫需要變更經營範圍,專攻肉製品研發。另外,企業計劃將原有的單層廠房改建為7層廠房,將容積率提高到2.0以上,也需重新辦理控制性規劃。
「股權變更更複雜,涉及債權、擔保等。幸虧,藍田開發區派駐人員仔細指導,我們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從談判到變更手續的所有流程。」丹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忠表示,雖然舊廠區只有17畝,但騰籠換鳥後,可建成2萬多平方米廠房,達產後預計年稅收達1800萬元,實現小地大稅收。目前,廠區租戶正在進行搬遷前期準備工作,明年3月動工建設,預計2022年可完成生產大樓建設。
牽線搭橋——對接供需兩端
通過科學識別模式,藍田開發區建立廠房信息資料庫,共摸排出14萬平方米富餘廠房,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會,牽線搭橋對接供需兩端。今年來,藍田開發區共促成新增總投資3.7億元,盤活富餘廠房10萬平方米。
「我們公司不久前準備擴張。恰好,藍田開發區通過工業普查,了解到我們是朝陽企業且沒有汙染,就牽線搭橋,幫我們聯繫了旁邊有意轉讓的廠房業主,並且幫我們辦理過戶手續、指導規劃設計等。」新麥食品總經理遊鍛鍊表示,公司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從洽談到購買的全流程,盤活舊廠房1.6萬平方米,現在廠房共有2.7萬平方米,生產線從1條拓展至7條。
「藍田開發區科技產業園於日前開工,計劃高標準建設標準化園區以及產業大廈、研發基地、展示中心、創新孵化空間等。而在舊產業園裡,低效企業也正在逐步退出市場。通過騰籠換鳥,加速高新產業的發展步伐。」沈曉輝表示,入駐的優質企業不僅在用電、用水、用氣方面享受優惠,在土地、財政獎補、金融等方面也享受優待。今年6月,開發區啟動全員掛鈎服務企業模式,「五星管家」成團上線,實行表單化、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管理,著力破解惠企政策、土地報批等各項問題,讓企業安枕無憂、安心發展。截至目前,2020年藍田開發區共有騰籠換鳥項目14個,總投資約6億元,以「零增地」實現15億元以上的年產值效益。
如今,漳州各地正在積極開展老舊企業就地改造升級。
在薌城區,閩光帶鋼廠原本是一片閒置廠房。薌城區的幹部通過牽線搭橋,先後10餘次走進漳州閩光公司,解決道路、用電、用水、用氣等問題。
在龍海,當地出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在聚焦修訂完善產業園區規劃、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和實施園區設施三年提升行動等3個方面,支持市屬國有企業全程參與產業集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專項債券,利用3年時間對全市各個產業集中區的公用設施建設進行全面提升,開展老產業園區提升行動。
在長泰,針對土地存量不足的問題,長泰經濟開發區對閒置與低效用地逐一登記造冊,採取「收、調、轉、合、擴」等創新舉措,進行重組、嫁接,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源。近3年來,全區共盤活閒置土地2033.65畝、空置廠房44.9萬平方米,引進22家工業項目落地開發,達到挖潛再利用、零地再招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