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曖昧的性遊戲--對中國古代同性戀的考察

2020-11-25 中安在線網站

  新浪文化6月2日訊 有關中國古代同性戀的記錄非常之多,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不少有關同性戀的文獻流傳下來,這種流傳與保留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迄今為止,同性戀依然被很多人視做一種病態心理的反映。而在信息相對閉塞的古代社會,這種隱秘的事情是如何傳播的呢?看了這些被記錄得神乎其神的細節,你會不會對古人的傳播能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君王同性戀

  《戰國策·魏策》中記載,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寵龍陽君一起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可是卻很傷心。魏王問其故,龍陽君說:「當我釣到第一條魚時滿心歡喜,後來我又得到更大的就把第一條扔了。現在我受寵於你,可四海之內漂亮的人很多,有朝一日我就會像第一條魚那樣被扔掉。」魏王說:「你有這種想法為何不早告訴我?」於是發布命令,如有人在魏王面前提出另一個美貌者,就滿門抄斬。當時統治者利用權勢玩弄俊男很少有不移情別戀的,魏王頒布這一命令足見其用情專一。

  清代帝王中最有同性戀嫌疑的當屬乾隆。《清稗類鈔·異稟類》記錄了一個妃子的死。說,清世宗(雍正帝)的一個妃子,美貌嬌豔。乾隆十五歲那年,進宮辦事,從那妃子身邊過,看見妃子對著鏡子梳頭,乾隆心性天真,便上去從後面捂住那妃子的雙眼,想與妃子開個玩笑。妃子哪裡知道是太子,被乾隆這麼一捂,嚇了一大跳,順手把梳子朝後砸了過去,正好砸在乾隆的臉上。乾隆一疼,立刻放手。第二天,世宗發現了乾隆臉上的小傷疤,問他怎麼弄的,乾隆不肯說。後來在嚴厲斥責之下,乾隆才如實說。太后聞聽,懷疑妃子調戲太子,立刻把那個美貌妃子賜死了。乾隆大哭,把一根手指染成紅色,在妃子的脖子上點了一下,說,「是我害了你,如果魂靈保佑,那就讓你在二十年後和我相聚吧。」

  乾隆中葉,和珅以滿洲官學生的身份進宮做了鑾儀衛,具體工作是抬轎子。有一天,乾隆爺想外出,倉促之間找不到黃蓋,乾隆爺問四周人等:「這是誰的過失?」和珅連忙說:「典守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乾隆循聲一看,覺得和珅這人非常眼熟,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回宮之後,回憶自己從小到成年之間的事情,猛然間覺得和珅與那位因為自己而受牽連死去的妃子面貌相似。於是密召和珅入宮,仔細觀看他的脖子,發現「指痕猶在」。乾隆爺認定眼前的和珅就是那美貌妃子轉世,對和珅「倍憐之」。之後,和珅的仕途一路扶搖,終至相位。乾隆爺即將退位時,對和珅說:「我和你關係非同尋常,後人將不容你。」果然,嘉慶帝即位不久就把和珅賜死。

  這則記載於《清朝野史大觀》中的文字傳奇至極卻大有可信之處,否則,以乾隆爺的明察秋毫,怎能不知和珅巨貪?所以不查辦他,大概正是因為君臣之間的某種特殊關係。

  男風

  宮廷同性戀當然會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但真正使男性同性戀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的,應 該說還是取決於整個社會的性觀念和性取向的改變,尤其是士人和官員的廣泛參與。在中國古代,士人是社會風氣和潮流的領導者,他們的趣味和傾向有時往往會比朝廷的詔令更具號召力。

  大量的文學作品中細緻地反映出男風的生活,這體現出文人士大夫對男風一事的寬容。湯顯祖的《牡丹亭》第二十三出《冥判》,以十分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出了酷好男風的李猴兒在冥間所受到的喜劇性的發落。現實生活中,湯顯祖對同性戀行為同樣很是寬容甚至讚賞。

  萬曆十二年,當時的禮部主事、名士屠隆因為喜好男風而遭罷官。時隔一年,著名的戲曲家、南京國子監博士臧懋循又因「風流放誕」,「與所歡小史衣紅衣,並馬出鳳臺門」而受彈劾罷官歸裡。湯顯祖把這兩件因好男風而罷官的事件聯繫在一起,寫了一首傳誦一時的《送臧晉叔歸湖上,時唐仁卿以談貶,同日出關,並寄屠長卿江外》,其中有句云:

  君門如水亦如市,直為風煙能滿低。

  長卿曾誤宋東鄰,晉叔詎憐周小史。

  自古飛簪說俊遊,一官難道減風流?

  深燈夜雨宜殘局,淺草春風恣蹴球。

  楊柳花飛還顧渚,箬酒苕魚須判汝。

  興劇書成舞笑人,狂來畫出挑心女。

  仍聞賓從日紛紜,會自離披一送君。

  卻笑唐生同日貶,一時臧呣竟何雲。

  這種敢做名教罪人的叛逆精神和蔑視世俗名利、追求縱情適性的灑脫風度,對當時士人震動很大,明末時錢謙益猶讚嘆道,「藝林至今以為美談。」湯顯祖畢竟還只是一個開明的文人,而晚明名士張岱則更進一步,身體力行之。他在《自為墓志銘》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來概括自己的早年生活: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 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如此概括,也算得上坦誠之至了。

  小說家馮夢龍對同性戀的態度則更高一籌。他在編著的《情史》中專列「情外」一類,搜集自古以來各種文獻中所載的同性戀故事,並加以評點。他認為:

  男女並稱,所由來矣。其偏嗜者,亦交譏而未見勝也。世故有癖好若此者,情豈獨在內哉?

  明確地將同性戀與異性戀並論,並認為兩者之間不存在優劣或正常與反常的區別。這種觀念,和近現代的同性戀理論大有相合之處。

  大約是相當程度上受到了男風的影響,自明代中晚期到清代,社會對男性的審美理想產生了很大的變異。「面如冠玉,唇如塗朱」成了通俗小說中男主人公的常見形象,文弱纖秀、女性化的白面書生成了這一時期公認的美男子。而男性的陽剛之美,在小說家的筆下,則成了最無知最底層的男性的特徵。

  女同性戀者的性遊戲

  外國稱女性同性戀者為「萊斯賓」,此名源於古希臘的一個島嶼。該島上曾流行女性同性戀的風氣,並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於是,人們後來將其當做女同性戀的代名詞。中國古代對女同性戀者沒有太過專門的稱謂,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形式之多變以及參與人數之巨。中國古代女子同性戀的易發地點為宮中,君王后宮佳麗三千,皇帝縱有超凡本領,又哪裡臨幸 得過來?因此,宮女們的苦悶可想而知。解脫之道,往往是進行自慰,然而,自慰之後愈發空虛孤獨,而同性戀卻不但能使從事者獲得身體上的滿足,還能使她們從性伴侶那裡得到精神上的撫慰,對某些深宮女子因而就更有吸引力。《漢書·孝成趙皇后傳》記漢成帝時,中宮使曹官與官婢道房「對食」,顏師古注曰:「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顯而易見,「自相與為夫婦」就是同性戀活動,可以達到爭風吃醋的地步,由此可見,宮人之間的互相愛戀還是比較深切的。清代劇作家李漁曾創作過一部叫《憐香伴》的戲劇,寫的就是女性同性戀的故事。

  有一種雙頭淫具,專門為女同性戀者而備。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曾經寓目過數幅相關的春宮圖,他記述道:「器具被系在腰部的兩條綬帶固定在適當的地方。一個女人可以用伸出的一端像男人一樣動作去滿足其同性戀夥伴,而同時留在自己一端的器具的摩擦也給她帶來快感。」在另外一幅春宮圖中,則展現了這樣的情景:「地板分為稍高的部分和鋪以地磚的較低部分。後者是供沐浴用的,所以有一個圓形的瓷澡盆和一個裝熱水的木桶。一個裸體女子正坐在一張椅子上,膝上擱著一條毛巾,一個只穿短衣的年輕姑娘站在對面,她正欲把一個雙頭淫具系在腰間,那另一個女人左手伸向淫具。」

  在古代著名的醫學著作《醫心方》的第二十四節中也提到女子用來自慰的淫具,勸人不可濫用。明代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卷十中對一種用來製造春藥和淫具的植物有如下描述:「韃靼田地野馬或與蛟龍交,遺精入地。久之,發起如筍,上豐下儉,鱗甲櫛比,筋脈聯絡,其形絕類男陰,名曰鎖陽。即肉蓯蓉之類。或謂裡婦之淫者就合之,一得陰氣,勃然怒長。土人掘取,洗滌去皮,薄切曬乾,以充藥貨,功力百倍於從容也。」

  小說《金瓶梅》裡描寫了另一種女子用來手淫的東西,即「勉鈴」(亦稱「緬鈴」),據說「出自番兵」。這是一個空心的小銀球,在性交前放入陰道。傳說曾有人向清代的趙翼出售這種東西,趙翼回憶說:「又緬地有淫鳥,其精可助房中術,有得其淋於石者,以銅裹之如鈴,謂之緬鈴。餘歸田後,有人以一鈴來售,大如龍眼,四周無縫,不知其真偽,而握人手,稍得暖之,則鈴自動,切切如有聲,置於几案則止,亦一奇也。餘無所用,乃還之。」

  可見,苦悶女子們的想像力並沒有失去,她們在不得已而為之的性遊戲中聊以度日,在不被世人理解的境遇中尋找著僅有的一點快樂與自尊。

相關焦點

  • 社會是多元的,差異是永存的---同性戀的性與愛(圖)
    許戈輝:雖然崔子恩不必再與精神科大夫唇舌一番,但我們對於同性戀仍然是所知寥寥。社會學家李銀河教授從89年開始研究同性戀現象至今已經出版了很多著作,她告訴我們,同性戀古已有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說古希臘,就盛行成年男子與美少年之間的同性之愛。而古代的日本、古印度乃至古代中國同性戀現象都在正史或者其他史中有不少記載,到了19世紀同性戀現象已經被專家學者列為研究範疇之內。
  • 遊戲論·性/別丨遊戲也酷兒?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思想市場」欄目,試圖從人文/思潮的角度,儘可能全面考察與把握當下遊戲性現實的主要面向,並提出遊戲批評的可能性。每周六推出「遊戲論」系列文章。這一系列包含「批評的向度」「歷史的視線」「文化的邏輯」「媒介與現實性的擴張」等多組文章,邀請中、日、韓相關領域卓有精進的研究者、有志於遊戲研究的青年學人以及遊戲行業的前輩/從業人員等產學研各方面的遊戲同好聯合撰稿:嘗試提出遊戲批評的概念與觀點,圍繞遊戲批評的價值、可能、向度、路徑等展開討論;以歷史為向度,在文化與技術、東亞與全球、現代與後現代等脈絡下呈現遊戲史的源流及面向,梳理與探討遊戲文本與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關聯
  • 為什麼說「同性戀」這個詞是德國人發明的
    正如羅伯特·比奇(Robert Beachy)在他最近的一本頗具開創性著作《柏林同性戀》(Gay Berlin)中所描述的那樣:「德國作為現代性身份的發源地,『同性戀』這個術語恰恰也是一項德國發明,最初這個術語是在1869年的一本德語宣傳冊中出現的。」
  • 「同性戀」會導致人類消亡嗎?
    儘管如此,依然沒能改變他在戰後因為同性戀身份,被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的罪名,處以化學閹割。最終在1954年41歲時,不堪受辱的艾倫·圖靈,食用氰化物泡過的蘋果自殺身亡。 在電影《模仿遊戲》的最後,圖靈關上燈,一歪一歪地走近黑暗中以他戀人命名的「Christopher」,他的記憶,他的珍寶,他的自我。 我也一下明白這是他就要對這世界做出告別。火光跳躍,一切成灰。
  • 世界各國對同性戀的態度 荷蘭通過同性戀婚姻法
    各國關於同性戀的記載  無論是中國和外國,自有文字的歷史以來,就有關於同性戀的記載。  古希臘盛行同性戀,尤其是師生、兄弟之間的同性戀。它的唯一目的——據蘇格拉底說,是為了培養少男道德上的完美。  這種師生關係,當然有性愛的成分在內。當時屬於心靈層面的「師生戀」、「同性愛」是公開的,而肉體方面的同性戀行為則可能屬於地下活動。但不論怎麼說,從今人的觀點看來,這決不是「培養少男道德上的完美」。  在古代土耳其,男色極其流行。
  • 中國高校同性戀現象調查 調查顯示中國6大學生發生過同性之間性接觸
    因其社名與標誌均引自「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彩虹旗」,而被國內外媒體視為「國內首家同性戀學生社團」。作為指導老師的女性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與她的學生們,猝不及防中被推到「風口浪尖」。中國首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者李銀河在博客上發文稱「他們在創造歷史」,無疑「火上澆油」。
  • 湯明潔 | 《性史》出版史:「性-思想」與「性-事件」的交錯
    媒體還是將福柯的死因歸於愛滋病;儘管呂克·蒙塔尼耶分離出愛滋病病原體淋巴腺病症候群相關病毒(LAV,後被國際病毒命名委員統一稱為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並將成果公開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時間是1983年5月(當時還不確定LAV就是愛滋病的病原體),但福柯在1983年11月的日記中還是寫道:「我知道我得了愛滋病,但我的歇斯底裡讓我可以忘了它」(這正是福柯撰寫《性史
  • 史學巨著《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惠澤國人
    它發端於阿克頓勳爵策劃與主編的14卷本《劍橋近代史》,其第二版《新編劍橋近代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為名,於上世紀末陸續翻譯出版,惠澤眾多中國學人與世界史愛好者。    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武寅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於2010年底獲準立項。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一個很有意義的性取向研討會原本「正大光明」,但卻拒各路媒體記者於門外,倒是顯出幾分神秘。同性戀無疑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話題之一。同性戀,這種未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社會現象,在社會走向多元化、人們越來越包容的今天,本不應再成為禁忌的話題。但會務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你們進去了,他們可能就走了。他們對人們有戒備心理。」
  • 基因科學:同性戀基因≠基因缺陷
    文丨基因007在日本戰國題材的電影中,偶爾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有些將軍的身邊坐著一個身份不明但關係略顯曖昧的男孩兒
  • 喬孝冬:《中國古代諧謔小說研究》
    《中國古代諧謔小說研究》,喬孝冬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日本尊經閣藏宋本《世說新語》對《世說新語》的熱愛,成為我研究諧謔小說的一個契機,期間受到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教授的啟發,讓我圍繞「娛樂生活與中國古代諧謔小說」關係開展研究,於是圍繞兒童遊戲、酒令遊戲、謎語遊戲展開了一系列的閱讀與研究
  • 李銀河:對待同性戀問題的中國智慧
    愛爾蘭在涉及婚姻家庭和性的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20年前才準許離婚,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也落後於一直實行離婚自由法案的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 科研發現:有哥哥的男生,更容易成為同性戀
    顯著的基因位點找是找到了,但都沒有很強的決定性,完全不能說「找到了同性戀基因型」。性取向,更像體重、身高一樣,是受無數個基因位點共同影響的性狀——而且受遺傳影響的程度還比身高體重小得多。不得不說,還是北美的年輕人會玩啊 (¯﹃¯*)。這也說明,同性性行為本身,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 中國同性戀逐漸被大眾接受 同性婚姻成最大難題
    除此之外,同性戀和異性戀並沒有別的不同,一樣的用情,一樣能夠得到人類性慾的歡欣和滿足。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李銀河研究員介紹,早在20世紀30年代,對國學頗有造詣的潘光旦先生就在中國古籍中查找了所有關於同性戀的記載,並作為附錄附在所翻譯的《性心理學》後面。這是中國近代對於同性戀的最早研究成果。
  • 《光環》系列遊戲性進化史 從《光環:戰鬥進化》到《光環:無限》
    《光環》系列遊戲性進化史 從《光環:戰鬥進化》到《光環:無限》 光環:無限 遊戲製作
  • 盤點全球八大「同性戀之都」
    ,所以無論男同性戀或是女同性戀,他們都可以說「I am gay!"  現代科學研究顯示,同性戀者的各項指標完全正常,故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不同於大多數的人的一種性取向,並且猜測這種性傾向可能是由於基因不同導致的,但是這種猜測沒有得到證實。有些宗教組織認為,同性戀是一種選擇,可以得到治療,並通過一些療程改變他們的性取向,但是受到了醫學界和科學界的批評,因為它們帶來的壓抑感有時會導致治療者自殺,或自卑感。
  • 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
    (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新時期以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中的一個具有強勁活力的學術增長點,文學史、文論史研究領域有許多學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湧現出一大批具有相當學術質量的研究論文和學術著作,研究的範圍則涵蓋了文化形態、文體批評、文體分類、文體文獻資料彙編等諸多方面,這些現象表明,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性學科的文體學研究,其學科建設也正在日益走向成熟
  • 中國有多少人是同性戀?
    中國有多少同性戀?中國的同性戀群體分布在哪裡 中國的同性戀人群,大多聚集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蓉。 與此相對應的是,發達地區對同性戀群體的包容度更高。 下圖是在今年,國際學者通過對同性戀人群惡感程度地區的調研,繪製出的「中國同性戀歧視地圖」。
  • 李冰冰回應質疑 即使有吻戲也不是同性戀
    李冰冰直言:「這應該算得上是第一部關注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在這之前儘管有不少華人導演或者演員去接觸國際,但都是成為西方電影的一個表現力,這一次我們是真正意義上頭髮子彈。」」 爭論 「女同」還是「老同」?
  • 「同性戀」該怎麼稱呼:Gay和「同志」從哪來
    林語堂的《The Gay Genius》向西方世界介紹了蘇東坡這位中國天才。原來英語中的Gay來自古法語gai,大約在12世紀時借入英語。當時由於宗教原因,同性戀不見容於西歐社會。男同性戀尤犯忌諱,在英語中經常被稱為sodomist,即雞姦者的意思。Gay被借入後當然也不會用來表示同性戀,而是維持了其在法語中的原義——「快樂的、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