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公眾號ID:o-daily,APP下載)
12月6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去世,丹華資本內部郵件、美圖CEO蔡文勝以及教授家人今日均確認了此消息,家人發布聲明稱,其生前患有抑鬱症,終年55歲。
家人訃告
公開資料顯示,張首晟系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任史丹福大學J.G. Jackson和C.J. Wood講座教授。 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被楊振寧評價稱「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2013年,張首晟教授與其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專注於投資美國與中國的科技創業領域的投資,其中近兩年來多次投資區塊鏈項目,被視作區塊鏈領域的最重要投資者之一。
此外,今年2月,張首晟任美圖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今年8月,張首晟任聯想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截止發稿前,包括蔡文勝、陳偉星、何一等多名幣圈及鏈圈名人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悼念之情。
此前,張首晟曾多次在公開活動發表對區塊鏈技術的演講。
他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只是信息交換的時代,而區塊鏈時代有了價值的交換,可以產生數據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然後在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價值。而這個時代,張首晟歸結成為一句話:「 In Math We Trust 」。
回顧張首晟的講演,可以看到,張首晟核心觀點聚焦在四方面:1、共識是有價值的——減熵;2、共識建立在數學上——「 In Math We Trust 」;3、區塊鏈與AI共生;4、區塊鏈將權力下放,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公正。
他認為在貨幣經濟中,貨幣的內在價值在於它的共識,共識的價值在於熵減。而最容易達到共識的是數學,區塊鏈系統可以通過計算數學哈希函數來達到強大的一致性,目前,數學在加密經濟學的核心部分在於基於橢圓曲線的公鑰/私鑰、密碼散列函數、零知識證明,Zk-snark和Zk-stark、安全多方計算,差分隱私、形式化驗證、同態加密、Dag(有向無環圖)。
除了產生共識之外,區塊鏈也能夠產生一個數據市場,在理想的世界中,未來每人去中心化存儲自己所有的數據。
這個數據市場的存在意義是:一方面,當前發展人工智慧需要數據,但數據往往被中心化平臺所壟斷,如果把個人數據貢獻給AI,通過激勵機制,將必然打破人工智慧僵局。另一方面社會變得更加公平,現在社會最大的不公平是一些少數派容易被歧視,但是在機器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那些少數派所擁有的數據。
此外,整個虛擬貨幣的發展,必然會像現在世界貨幣的發展一樣,在 M0,或者是比特幣,或者是更加綠色的比特幣上面,可以建立閃電網絡,也會有預測市場。
此前,張首晟在發表《區塊鏈技術是網際網路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演講之際,馬化騰與長鋏曾轉發文章,發表讚賞。
馬化騰:張教授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及用生命對比很有意思。目前眾多公共區塊鏈消耗大量能源計算力生產虛擬貨幣到底算有等價物背書嗎?如按生命理論,應該有很多生命系統會不斷演化淘汰。
長鋏:張教授對挖礦有很深的理解,耗能表明上是世界的熵增了,但區塊鏈內部卻是熵減了,這是達成共識所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