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15日電(記者 桂娟)隨著新中國60華誕慶典的日益臨近,鄭州「二七」紀念塔迎來了一年中最為擁擠的參觀人流。逛省城、登雙塔,仍是中原大地億萬人民特別是縣鄉百姓的心中夙願。
為紀念「二七」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塔,是凝聚著國人尤其是河南人民共同情感和集體記憶的精神家園。從「二七」大罷工的血雨腥風,到鄭州商戰的群雄逐鹿,乃至百年隴海大院裡的愛心傳遞,「二七」塔下發生的故事,見證著河南人民求解放、求發展、求和諧的艱難歷程。
烈士鮮血染紅漫漫解放路
籌備紅歌會、書畫展、黨員宣誓活動,接待學校、機關、部隊等單位的集體參觀,組織人員對公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鄭州「二七」紀念館館長張曉蘭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裡是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正是工人的頭顱和鮮血,喚醒了中國人民。」張曉蘭說,「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在鄭州第一次登上了中國歷史舞臺,開始了求獨立、求自由、求解放的漫漫長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久,李大釗、項英等著名革命家就先後來鄭州創辦工人夜校,組建工人組織,傳播馬列主義。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成立,卻遭到了直系軍閥吳佩孚無理禁止。2月7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掀起了中國革命史上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52位先烈在這次罷工中英勇犧牲。
1926年10月,京漢鐵路總工會鄭州分工會的兩位工人領袖汪勝友、司文德,慘遭直系軍閥殺害。兩人的頭顱被懸掛在長春橋頭,位置就在今天的「二七」塔身下。1951年秋,為紀念「二七」大罷工,鄭州市將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修建了一座多面體木塔。後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五角連體雙塔。
1971年國慶節前夕,新塔落成,河南人民奔走相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到「二七」廣場一睹新塔芳容。直到現在,每年仍有200多萬人登塔。
「希望更多的年輕一代到這裡參觀,了解中國人民的解放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張曉蘭說。
商戰風雲推動城市發展
高63米的「二七」塔曾經是鄭州的第一高的建築。登塔遠眺,整座城市一覽無餘;極目北望,30多公裡外的滔滔黃河盡收眼底。
站在「二七」塔上,望著周圍鱗次櫛比、體量龐大的高樓大廈,曾著《雙塔記》潛心研究「二七」塔的鄭州市交通局局長範強心情複雜。在為「二七」塔被鎖定在身高馬大的商廈和滾滾車流的圍困中而遺憾的同時,他又為鄭州由一個人口不足10萬的縣城發展為市區人口近400萬的超大城市而自豪。
「『二七』塔變『小』了、變『矮』了,但『二七商圈』變大了,鄭州變大了,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商貿大都會正在崛起。」他說,「新中國成立初期,沒有人會想到,在『二七』塔下,一個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在引領中原崛起。」
鄭州素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百年前,京漢鐵路帶來了鄭州商埠的開闢和德化街的喧囂。建國後,「二七」塔帶來的滾滾人流,奠定了其作為新興商埠和中原核心城市的現代根基。
「二七」塔下,依然保存著「亞細亞」3個大字的商廈風光不再,但20年前亞細亞整齊的工間操和英姿颯爽的禮儀隊仿佛還在眼前閃動。
範強說,雖然亞細亞衰落了,但在改革開放後,作為鄭州第一家股份制商業企業,亞細亞打響了聞名全國的鄭州商戰,打破了國有商業一統天下的局面,揭開了中國商業史的新篇章。
鄭州商戰引發了河南第一輪商業體制改革,一批代表時代發展特色的民營經濟、集體經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形成了聞名全國的「二七商圈」。
如今,「二七商圈」濃厚的商業氛圍和旺盛的客流,讓來自世界的商業巨頭矚目,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易初蓮花等跨國巨頭,世紀聯華、北京華聯、大商等國內大鱷,紛紛搶灘鄭州……會展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百年大院傳遞和諧夢想
「二七」塔下,有一座鐵路工人集中居住的百年大院。在這個整潔有序、由22棟居民樓組成的隴海大院裡,有一戶人家的後窗被居民們改造成了大門,門前還修了一條長長的坡道,三輪車可以一直開到戶主人的床邊。
這就是當年參加「二七」大罷工的鐵路工人後代高新海的家。33年前,下鄉當知青的高新海因公致病高位截癱。此後,一個個不幸接著向他襲來,大哥病倒,二哥病故,照顧他的父母相繼離世。
當不幸籠罩高新海的時候,大院裡的鄰居們一茬接一茬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30多年了,我家的門從來沒有鎖過,誰有空就來看看,我家最多的是凳子,但人多時還不夠坐,大家說說笑笑很開心。周末,我還經常和球友們一起到十幾裡外的體育場看足球。」58歲的高新海向記者述說著自己的不幸和幸運,臉上一直掛著開朗的笑容,心情樂觀。
近年來,隴海大院社區將他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為他辦了低保,每個月有375元的生活費,還讓他加入了全民醫保,社區衛生中心為他配備了專職保健醫生。社區幹部和鄰居們湊錢給他買了輛電動三輪車後,他開始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回報社會,社區裡的人誰有急事,誰趕著上班,誰家的孩子沒有人接送,誰趕著去醫院看病,高新海知道後馬上去,免費接送。
隴海大院裡的愛心故事,感動了鄭州人。許多社區居民自覺從尊老愛幼、鄰裡互助、樓院環境等日常小事做起,開展「和諧社區全民行動」,奏響「以德為鄰,共創和諧」的美好樂章。
「二七」塔是中原之軸,是國是之鑑,它的每個側面都反射著人民共和國求解放、求發展、求和諧的歷史身影。在共和國60華誕的日子裡,它的亮麗身姿正在見證著民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