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位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假如我正在和某人通話,突然自身以光速運行,通話質量會如何?
怎麼會突然自身以光速運行呢?時空通訊只能假定這位大俠是乘坐在光速飛船裡。儘管所謂的光速飛船永遠只能是一個夢想,但也不妨來個時空通訊科普解夢。
這個某人是誰?你與某人有多遠?你所謂的光速運行是朝什麼方向?
「某人」是誰是你的隱私,這裡不討論。
但你與「某人」有多遠以及你突然以光速運行是朝那個方向走似乎值得分析一番。
你與某人通話我只能理解為現在的電話。現在的電話用的是電波,不管是無線電還是有線電,不管是微波還是長波中波,都是光波的一種形式,其傳播速度都是光速。
你突然以光速離開,離開的速度也是光速。
光速是我們這個世界迄今認識到的最高速度,沒有比光速更高的速度了,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每秒約30萬公裡。
你與某人的通話距離當然就很重要了,比如你如果是在月球與某人通話,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約38.4萬公裡,是光速1秒多點的距離,因此你與他通話就有1秒多鐘的延滯,你在地球說一句話,你月球那位「某人」要1秒鐘後才能夠聽到。
而如果你的那位「某人」在太陽系最遠的行星海王星上,那裡距離我們約45億公裡,光速需要走15000秒,也就是約4.17個小時。
你在地球上說一句話,你哪位「某人」要過4個多小時才能夠聽到,在等他或她回話,就要8個多小的等候了。
現在問題是你提出個突然以光速運行,是朝著你那位「某人」運行呢?還是背著那位某人運行呢?或者是既不背著又不向著,而是橫著運行呢?
在給出答案之前,我想先說說聲波的性質。
聲波有頻率,就是每秒鐘震動的次數。根據頻率不同,分為次聲波、可聞聲波、超聲波。
人能夠聽到的聲波為可聞聲波,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20Hz以下頻率稱為次聲波,20000Hz以上頻率為超聲波。次聲波和超聲波人是聽不到的。
聲波還有波長,波長計算公式為:λ=c/f
就是波長λ等于波速c除以頻率。
人對聲波頻率感知範圍為20Hz~20000Hz之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340米/秒,這樣得出人感知的聲波等於λ=340/20~20000=17m~0.017m。
也就是說人說話或者能夠聽到的聲音波長在17米到0.017米之間,我們取一個10米波長值來作為你和「某人」打電話的聲音,那麼你突然以光速離開或者靠近或者橫著移動會是一個什麼效果呢?
這裡我們要了解一下生波的都卜勒效應。
聲波的都卜勒效應早在1842年,就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克裡斯琴·約翰·都卜勒提出,並被驗證,因此,這個效應就以其名字命名。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體驗聲波的都卜勒效應:當一列火車或汽車鳴笛向你開過來時,你聽到的聲音會變高;而離你而去時,聽到的聲音就變低。
這是因為聲波在運動中頻率會發生變化,即波在波源向觀察者移動接近時,接受頻率會變高;而波源遠離時,接受頻率會變低。觀察者也就是接聽者移動也是一樣的結論。
波源或者觀察者移動速度與頻率的關係表達式為:f=(u+v)/λ或f=(u-v)/λ
式中,f為接收到的頻率(Hz),u為波速(m),v為觀察者或波源移動速度(m),λ為原有波源波長。
後來人們發現各種波都具有都卜勒效應,電磁波也不例外。
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也是如此,當向基站移動時,頻率變高,反之頻率變低。因此在遠距離通信以及高速移動物體通信時,必須考慮都卜勒效應影響。
如人類發射到太空的各種探測器和衛星,都需要根據都卜勒效應予以調整,地面基站才能夠接收到清晰的信號。
光波也有都卜勒效應,但光波的頻率變化是通過眼睛觀測而不是耳朵聽到的,因此表現出來的是顏色變化,科學家們觀測遠方的恆星,如果像我們運動,看到的譜線就是想紫光方向移動,稱為藍移;如果遠離我們而去,則譜線向紅光方向移動,稱為紅移。
宇宙在膨脹就是根據星光普遍紅移確定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在光速移動狀態下,通話會發生什麼情況。
根據題意突然以光速運行的假設,可能會有三個結果,即向聲源靠近,也可以認為向接聽者靠近,接聽者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為:
根據f=(u+v)/λ公式計算:
f=(340+300000000)/10=30000034Hz
這個頻率是30MHz,也就是每秒震動3000萬次,是超高頻率的超聲波;而且根據波長公式,這種頻率聲波波長只有0.0000113米了。
根據前面交代的人類能夠聽到聲波頻率和波長,這種頻率和波長的聲音人是無法聽到的。
那麼如果聲源以光速遠離呢?
根據f=(u-v)/λ公式計算:
(340-300000000)/10=-29999966Hz
聲波在20Hz以下就叫次聲波,是人無法聽到的,次聲波最小的頻率就是大於0到20Hz之間,這裡的計算結果為負,而且負得很多,就是次聲波也做不成了。
這種聲音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沒有聲音,怎麼能夠給聽到呢?
那麼以光速橫移呢?離開的速度就可能不是光速了,但快慢要看平移的角度,但這個速度也減不了多少,除非你距離「某人」有1光年距離,才可能對離開的速度有較大影響。
現在我們假定按一半光速來計算,看看都卜勒效應是什麼結果。
(340+150000000)/10=15000034Hz
(340-150000000)/10=-14999966Hz
得出的結果也不是人能夠聽到的。
因此即便按照這種經典的理論,在光速離開或者接近聲源時,你根本就無法與「某人」通話,也無法聽到他的回聲。除非接聽者不是人。
當然這些在光速面前都是扯淡,如果光速離開,電波與光速同步,是追不上的,聲音永遠也無法到達你的耳膜。
現在來說說突然光速運行假設不成立的理由。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認為,任何有靜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別說一艘飛船和乘員,就是一隻螞蟻,一個質子和電子也不行。
100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各種觀測發現和實驗,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
在大型加速器裡,人們用巨大的能量加速微小的質子或者各種粒子,再大的能量也只能使質子或粒子束接近光速,而無法達到光速。
而且越接近光速能量和質量越趨於無限大。這就證明了愛因斯坦關於物質達到光速,動質量將達到無窮大的論斷。
無窮大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個質子要達到光速,動用全宇宙的能量也做不到,因為宇宙質量和能量都不是無窮的。
這就是一個悖論。
光速限制表達式為:E = mc^2/sqrt(1 - v^2/c^2)
這個公式表達的是,靜止質量為m的粒子以速度v運動時所需的能量。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速度越高所需能量越大,當v趨近於光速c時,能量趨於無窮大。
時間膨脹效應也將使通話無法進行。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在高速運動的參照系中,會發生時間膨脹,產生尺縮鍾慢效應。
狹義相對論速度時間膨脹計算公式為:t『=t/√[1-(v/c)]
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時間膨脹效應已經在太空航行中得到無數的驗證,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GPS定位衛星如果不按照時間膨脹效應來調校原子時鐘,就無法與地面時間對應,而使導航定位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發射的太空探測器和各種衛星,如果不用這個理論調校,也不能精準導航和計算航線,無法到達目的地。
時間膨脹效應告訴我們,在高速慣性系裡的時間與觀測者的時間不一致的,高速系中的時間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達到光速,時間停止,空間為零。
光速系中的體驗者似乎時間沒有過1秒,世上已過千年萬年甚至億年,這就是光速的都卜勒效應。
在這樣一個不同的時間參照系中,你覺得還能夠相互通話嗎?你在地球上說的一句話,在1億年後能夠傳達到光速飛船裡嗎?那時「某人」已經到哪去了?你不知,我也不知。
因此光速極限理論和時間膨脹理論告訴我們,達到光速運動只能是痴人說夢或者幻想,而假設的光速運動中也不可能與外界通話。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侵權抄襲,謝謝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