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農村真實案例讓人唏噓!

2020-12-02 不穀君

一些農村俗語博大精深。它是經過古人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無論對我們做人,或者做事都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起了警示的意義。因為很多的俗語,大多出自真實的案例,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

何為麒麟子,何為化骨龍呢?

第一個是麒麟子,麒麟是瑞獸,在神話裡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古人把麒麟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而麒麟子的意思:就是孩子是一個大富大貴,才華出眾,聰明睿智的人,長大後必將成為傑出人才,有麒麟之才。而古人們也常用這詞誇獎一些很努力很用功的孩子,稱之為麒麟子。

第二個是化骨龍,它的本義是龍生九子裡貪吃的惡獸,轉義為小孩貪吃,這裡引申為孩子敗家。

搞明白這兩個典故,下面我們可以解釋這句俗語了,它的意思就是:縱然有美滿幸福的生活(家財萬貫),難以抵擋孩子的敗家。它通過強烈的對比反映了一種不好的現象,揭露了敗家子的危害,並給人以警示。

那麼這就話有道理嗎?且看農村真實案例!

今年13歲的阿薇,家住河南省林州市胡家窯村,七年前父親積勞成疾因病去世,剛剛上小學的她只能和母親、弟弟相依為命,從小就非常懂事的她,早早地就學會了幫助媽媽分擔家中的勞動。

每到家中農忙時,阿薇就會和媽媽一起下地幹活,幫著媽媽幹些小活,本來阿薇家中只有八分的薄田,實在無法滿足她們娘仨的生活,後來有村民不經常在家把家中的兩畝多地讓給她們耕種,她們除了種糧食之外,還種了幾分菜地,這些糧食和蔬菜基本上可以滿足她們的日常生活,這樣就可以節省下一些生活費用。

總是日子苦,阿薇和母親從不耽誤弟弟上學,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他。就這樣,憑著母女二人的艱苦勞作,家庭生活越來越富裕,原本學習很好的弟弟阿浩成績卻一落千丈,小小年紀就賴在家裡,吃喝啦撒全靠他們母女,任憑母女二人勸說,打罵,依然不改。

阿浩十幾歲的年齡,就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家裡僅存的一點積蓄逐漸被阿浩敗光,母親也被他氣病,沒幾年就駕鶴西去。不僅如此,姐姐阿薇出嫁後,阿浩隔三差五的到姐夫家吃拿卡要,姐夫家生氣無處撒,對阿薇的態度越來越不好,最後好強的阿薇跟夫家離了婚。

可無奈的是,弟弟阿浩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總是自己在努力,也供不起他的吃喝用度,又不忍心丟下弟弟,只能更加賣命幹活。由於身體嚴重透支,短短幾年,阿薇的身體就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在寒冬臘月和弟弟一起追隨父母而去。

這樣的結局實在讓人唏噓!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何意思?該怎麼理解?
    ~~農村俗語,作為古代文化遺產的部分,在廣大農村,深得人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有些農村古老的俗語,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某些俗語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認識區域,成為生疏的古老的俗語,即將被人們所淘汰。如「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這些將被遺忘的俗語其中之一。
  •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什麼是「化骨龍」,鮮有人知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小夥伴們都是有聽聞過吧,那這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木有大道理?要想透徹的把這一句古話給講解出去,最先必須確立的便是麒麟子和化骨龍是什麼東西?麟麟從古至今全是吉物,也就是神話傳說當中才出現的靈獸,而它實際上也歸屬於遠古傳說「四靈」當中的大哥。
  • 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化骨龍是啥?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話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句真言,同時隱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智慧。在神話傳說中,麒麟所到之處都會帶來好運,所以在人們心裡,麒麟就是一種擁有著祥瑞之氣的神獸,所謂麒麟子,說的則是有德有才的孩子。然而,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中的化骨龍,才是決定一個家庭的根本。
  • 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什麼是化骨龍?你知道嗎?
    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俚語,不勝枚舉、字字珠璣,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古人所講的一句俚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那麼,什麼是化骨龍呢?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三、古人的經驗之談了解了「麒麟子」和「化骨龍」,那麼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要知道老祖宗傳下來的話句句經典,這句話中又深藏什麼哲理呢?
  • 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又如何討債
    在農村,當街坊鄰居聚在一起談論家長裡短時,經常會聽到老人們隨口就冒出幾句俗語,而這些俗語中往往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對後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實際指導意義。比如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那麼,什麼是化骨龍呢?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饕餮(Tāotiè)」便是化骨龍,是一種貪食的兇獸,以「人」比作「饕餮」,說的是這個人懶惰、貪吃能吃,廣東地區一帶,老一輩的人將自家不聽話和調皮搗蛋的孩子稱作是「化骨龍」。
  • 古人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啥是「化龍骨」?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上古傳說中有很多今人難得一見的生物,龍、麒麟、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等,都只存在於古代建築物和書籍、畫冊中。有些民間俗語,就與這些 傳說中的神獸有關。
  •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的是家裡的誰?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很多俗語都淺顯易懂,而且還蘊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最重要的是,俗語來源於民間,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每個家庭都希望有一個,聰明、善良將來能有所作為的孩子。正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全天下的父母幾乎如出一轍。在很多人都在期盼擁有麒麟子的時候,一些有 化骨龍 的家庭卻一籌莫展。
  • 農村有句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家裡的誰呢?
    農村有句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家裡的誰呢? 這句農村俗語中的化骨龍是古代人對於農村有些人家孩子的稱呼,就好比現在的啃老族,是一個很無奈的稱呼。
  • 「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家庭中的誰,有無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會聽到很多俗語,俗語與成語不一樣,它的句型更為豐富多彩,可是和一般短句卻不太一樣。由於俗語大多數趣味盎然,且讀起來朗朗上口。俗語是過去老一輩兒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取得實踐經驗的匯總,如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廣為流傳著俗語,這也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是一代代在田間辛苦耕耘的先人,通過細微的觀察和對事物認知的一種「解釋」!在漫長的歷史中,俗語的發展包含了人情世故,包含了農業種植,也包含了自然天氣!可以說,農村的俗語是一部記錄社會發展的編年史,畫盡了人事的蒼桑!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比如民間俗語有言「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上嘴」。白露之後蚊子真不咬人了嗎?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蚊子閉上嘴表徵一種物候現象。「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的真實意思是過了白露,氣溫降低,不適合蚊子繁殖後代,所以蚊子不會再繁殖,數量逐漸減少,咬人也少了。前人說事喜歡比喻,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來喻理明事,這會起到強調重視不忽略輕看的效果。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在床上別磕頭磕頭是一種傳統禮節,具體這個禮節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史上並沒有資料記載,但自古至今都有磕頭的儀式。正常情況下,磕頭是人們拜見長輩的常禮。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關於農村裡面的俗語其實也是講過不少的,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俗語卻是真正的蘊含了農村人的智慧,這也是大家不可輕視的。雖說這些俗語初聞語句有些簡陋,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當細聞其詳後就會發現,這可真當是十分有見地的。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 農村有道理的幾句俗語,老一輩人朗朗上口,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鄉下經常能聽到一些老人講一些俗語,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這些俗語是經過幾代老人的經驗總結而成的。它的魅力在於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富於哲理,以及朗朗上口。近幾年來,農村俗語也在鄉村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文化傳播作用,這些俗語凝結了鄉村生活實踐中的許多現象,形成了一句句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