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長徵八號加速中國預警衛星網構建

2020-11-23 海疆在線

外界注意到,在中國「長徵」系列火箭中,「長徵八號」的相關資料較少。報導猜測,該型火箭的研製工作已經展開,是中國的新型運載火箭之一。它是一款中型火箭,以增強中國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能力為目標,未來主要承擔衛星發射任務,預計2018年試射。

所謂太陽同步軌道,指的是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位置,軌道傾角近90度。這類衛星在地球兩極的上空通過,因此也被稱為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確保一直在太陽光照區域內,不會出現太陽能電池板無法供電的問題。由於有穩定的能源供應,衛星不必配備太多的電池,體積可以較小,且性能不受影響。

更重要的是,軌道高度較高,衛星的視野較大,能完成大範圍監控任務,滿足氣象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的需求。對於戰略預警衛星來說,高度較高不利於偵察地面目標,但易於發現彈道飛彈飛行時發出的信號,並進行識別和定位。

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對軌道精度的要求較高,許可偏差較小,這對於運載火箭、衛星控制以及地面測控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隨著中國衛星技術的發展,剩下的只是成本問題,如果能把各方面的成本降下來,那麼就可以發射更多的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長徵八號」火箭的研發即為此目的。

「長徵八號」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3~4.5噸,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7.6噸,性能並不算突出,但它的設計強調低成本,例如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即液氧、液氫和煤油,這類燃料價格相對較低。它經過優化設計,採用模塊化技術,可以根據需求調整設計,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時間,其發射準備時間也將縮短。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每年可實施10次發射,每次任務的準備時間為8~15天。如果工作順利,那麼只需8天準備即可以完成一次發射,這種中型運載火箭幾乎實現了相當於小型快反火箭的效率,每次都能將4.5噸重的衛星送上太陽同步軌道。

如果「長徵八號」每年能夠完成10次發射任務,那麼加上其他運載火箭,中國每年的總發射次數可能接近50次,總共可發射超過100枚——此前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達到如此大的發射量,中國有望刷新全球火箭及衛星發射量的紀錄。這對於中國發展衛星網絡非常重要。中國研發、製造的各式各樣的衛星,並不存在技術問題,只是數量還遠遠不夠。

以戰略預警衛星為例,美國在太陽同步軌道上已經部署了24顆小型衛星,可實現對全球範圍內的彈道飛彈的不間斷跟蹤探測。美國想維持這個能力,就要每年發射新衛星進行補充。中國也掌握了相關技術,能夠發射自已的戰略預警衛星。問題是,中國這一衛星系統的規模難以與美國相比。「長徵八號」火箭有望幫助中國加速建成戰略預警衛星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火箭中的頭號「搖錢樹」——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填補了太陽同步軌道3-4.5噸運載能力空白。這款火箭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技術,比如發動機,長徵八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5氫氧發動機,此前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火箭上都已經完成驗證。 長徵八號是一款特殊的火箭,有三大看點,都圍繞商業發射設計。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科技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能讓我國航天人看到他們每一次努力的進步;更能助力萬眾期待的長徵8號飛船直衝雲霄,成為新一代太陽同步軌道火箭!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問:長徵八號是一款怎樣的火箭?它對完善中國火箭型譜和中國航天發展有何意義,您能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嗎?肖耘: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石豪:長徵八號——中國運載火箭換代進行時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自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新技術試驗衛星等多顆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這次發射,不僅象徵著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全面亮相,也標誌著「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航天的新一代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 打敗獵鷹9號的中國商業航天第一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作為我國新一代環保型運載火箭,同時也作為我國專為商業航天發射定製的第一款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成功首飛,不僅代表了中國在商業航天隊伍中又多了一員大將,同時也寓意著長徵八號的順利首飛背後,劍指目標將是當前商業航天發射的領軍人物——美國SpaceX的獵鷹9運載火箭。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它是中國運載火箭的基礎型號,共執行過4次發射任務。以長徵二號火箭為原型,先後研製出長徵二號甲、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形成長徵二號系列運載火箭。目前,「長徵二號」已退役。長徵二號E(長二捆)長徵二號E(CZ-2E)(以下簡稱「長二捆」)是我國第一型捆綁式運載火箭。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這不,大家還都沉浸在嫦娥五號前腳順利著陸的喜悅中,長徵八號後腳就要進行首飛。那麼長徵八號首飛,又有哪些精彩看點呢?    長徵八號  還要對比下運力,這裡引入幾個概念:SSO太陽同步軌道,LEO近地軌道,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經過加速後可達地球靜止軌道GEO。
  • 新一代商業火箭長徵八號首飛在即
    ——長徵八號從總裝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工位,計劃於本月下旬擇機發射。  據了解,長徵八號首次發射位於文昌航天發射場2號工位;有效載荷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天啟星座第1顆組網衛星、智星一號A星、海絲一號;衛星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
  • 長徵八號將於20日首飛
    (觀察者網訊)國家航天局新聞中心直屬文化平臺微博(@中國航天文化 )12月18日發布消息,長徵八號將於12月20日進行首飛。12月16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背後,商業航天的博弈與使命
    近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起飛
  • 長徵八號一箭五星,美獵鷹迎強勁對手
    「嫦娥五號」攜土歸來,探月工程暫告一段落,但是中國航天顯然絲毫沒有停下腳步,據央視新聞報導,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完成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5顆衛星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關於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今天中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就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長徵八號火箭是怎樣的一個具體立項背景?利用在役火箭的共用技術和產品,構建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需求空白,顯得尤為急迫。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碼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何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圖據《中國航天報》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除了意義重大,從長徵八號身上還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究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創新突破,一起去看看。
  • 小個頭有護航大能量——長徵八號發射背後的科技創新
    本文轉自【新華網】;12月22日,中國新一代可重複利用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獲悉,中國電科在此次發射任務中持續發揮技術創新能力,為火箭和衛星提供了測控通信、衛星載荷、電源產品和關鍵元器件等設備,全程保障支撐發射。
  • 三年磨一箭,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完成進行首次發射,後續型號將進行一級(和助推級)垂直著陸回收。此前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因天氣原因經過一次推遲。今日上午,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塔架完全打開,燃料加注完成,現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點火升空。據央視新聞等,長八火箭飛行正常,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祝賀中國航天。
  • 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長徵八號將首飛,改型可回收使用
    1月17日,《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其中總結了2019年中國航天的成績。在這一年中,全世界航天部門一共發射了102枚火箭,將492個太空飛行器送入了太空;其中中國航天發射運載火箭34次,居於世界第一。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總設計師是泰州人!
    經過兩年多的反覆論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2017年5月正式立項。研製團隊僅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火箭方案設計。2018年4月,長徵八號正式轉入工程研製階段,並於2020年10月完成出場評審,滿足首飛要求。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從立項研製到首飛成功,僅用時3年多時間,創造了中國運載火箭研製時間最短的紀錄,這在我國火箭研製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 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它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商業市場推出的一款新火箭,側重商業化運行、突出低成本、準備時間短的特點,主要用來打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接下來,先來看一波長徵八號的基本參數。火箭長50.3米,比長徵五號的56米略矮一些,芯一級直徑3.35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起飛重量為35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