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攜土歸來,探月工程暫告一段落,但是中國航天顯然絲毫沒有停下腳步,據央視新聞報導,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完成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5顆衛星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到4.5噸運載能力空白被填補,中國開始著眼商業航天發展。
報導介紹稱,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於2017年由國家航天局批覆研製立項並組織實施,充分繼承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起飛質量約356噸,未來將與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等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此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另據央視網早前報導,我國研製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是為滿足商業航天發展需要,面向的是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也就是說,美國馬斯克的Space 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
2019年,Space X公司獵鷹9號火箭為加拿大發射了雷達衛星星座,Space X公司著名的「星鏈」計劃項目還在進行中,今年6月,獵鷹9號一次性將61顆衛星送入太空,按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2019年到2024年間期間,要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從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
而我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副院長唐一華早前指出,長徵八號一開始便以商業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好使用為目標而設計,所以它在成本和性能之間做了一個很好的權衡,既能保證一定的性能和可靠性,又能滿足商業用戶低成本的需求,投入市場以後,初期年發射量就可以到10發以上,後期我們可以年產到20發以上。因而說長徵八號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長徵八號還將和馬斯克Space X公司獵鷹9號角力商業衛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