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天氣預報?

2021-01-11 第一財經

150年前,聲蠻一時的英國海軍上將、英國氣象辦公室創始人羅伯特·菲茨羅伊(1805-1865)去世了,一份報紙用「震驚世人的災變」形容他的死亡。

說起菲茨羅伊,人們記得的是他曾是達爾文19世紀30年代航海之旅中,那位在小獵犬號上的沉默寡言的船長。但是菲茨羅伊的聲明更是來自他超越時代的氣象預測,他稱此為「天氣預報」。

「天氣將軍」羅伯特·菲茨羅伊(1805-1865)

「天氣的將軍」

1854年創立的英國氣象辦公室的前身是英國貿易委的氣象部門,當時還沒有所謂的氣象預報之說。後者的存在是作為一個航海圖庫,旨在減少壞天氣時的出航。

船民農夫在沒有預報的情況下倚賴一些天象學上的經驗,如雲的形狀和動物的反應來判斷天氣。當一頭公牛衝到田裡、青蛙跳上了茶缸或者一個燕子飛到籬笆上,便可知暴雨將至,當現代科學理性敲開維多利亞時代之門前,這是一種「維多利亞時代理性」的古老方法。

19世紀早期已經有幾項理論的進步,包括暴風雨,當風在一團低氣壓周圍逆時針旋轉,雨團就形成了。航海圖讓大氣變化可視化,當時一個風靡一時的理論認為暴雨是由於冷熱氣團在不穩定狀態下互相交鋒,就像今天所說的地震是不同地殼板塊間的碰撞。

但是,當時的人們多數還是相信氣候變化是無常的。1854年,當一位議員在下議院提到最近一項科學可以知道倫敦未來24小時的天氣,官員場面笑翻。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海上貿易突起,但海上氣候造成的生命損失也加劇,菲茨羅伊一直為此困擾。在1855到1860僅五年間,7403艘船失事、7201條生命隕落海上。他相信,如果有預報,這個數字可以減輕。

1859,威爾斯北部安格爾西島的皇家金號船(Royal Charter)沉沒事件帶給社會巨大悲痛,那時菲茨羅伊終於被授權發布風暴預警。

菲茨羅伊的工具是時新貨電報。一家報紙形容這個令人暈眩的新技術「比暴風雨還要迅猛」。通過電訊網絡的分布,他在倫敦收集來自各海岸的即時氣象數據,如果他認為風暴要來了,就立即發電報給港口,「這是預警哨崗與暴雨競賽」,他說。

暴雨預警在1860年正式登場,兩年後,一般提前兩天的常規預報形成。對於他來說,天氣預報是暴雨預報的副產品。他認為他順便也能夠推測關于晴天、多雲之類的氣象。他寫道:「預測是一種基於科學推演、計算、組合之上的觀念。」這是英國第一次官方承認對於天氣的預測,人們多年來在舊曆上讀著天氣的江湖之說。

1861年,《泰晤士報》和一系列報業巨頭聯合以此為頭條,菲茨羅伊預測法一舉成名。在一些成功的預測之後,老牌諷刺雜誌《潘趣》(Punch)說菲茨羅伊是「天氣的勤雜工」,並建議稱他為」海風將軍」。

先驅者的結局

天氣預報迅速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勇敢奇談」,它在水手、漁民間流傳開,在一些商會、遊樂場、花展商之間也頗為風靡。而賽馬會的精英階層也可藉此挑選裝備和下注。

但靠人工來處理老套的數據,也導致一些預測上的謬誤。1862年4月,有評論稱,「菲茨羅伊上將在《泰晤士報》上的天氣預報在近來發生些有趣的現象,我們為此溼透了好幾次。4月的天氣跟他玩得不亦樂乎,好像在表示它不管以往的月份怎樣,至少它可以嘲弄科學的結果。」

在1個月後的德比賽馬季上,《世紀報》(The Age)寫道,每個賽季人們最熱切關心的是報紙上氣候專欄裡的菲茨羅伊天氣預報。當他判斷失誤時他會在《泰晤士報》的書信版上回應批評者:你們忽略了那些帽子被傘弄壞的人。但是菲茨羅伊經常顯示出驚人的準確,

這些交戰反而鞏固了他作為一名受人愛戴的科學家的名聲。一些年後,一匹勝出的賽馬和一艘船都用了他的名字,有一次維多利亞女王敇諭氣象辦公室預測她去懷特島奧斯本行宮的天氣狀況。

一些報紙還建議將天氣預報推上商業用途,當法國的走鋼絲者布隆丹(Charles Blondin)來英國巡演,提出要穿越水晶宮上面的電線,《潘趣》提議主辦方若天氣壞就加收門票費。

這份雜誌寫道,「如果是個颳風天,必將增添伴隨著布隆丹的偉大攀登帶來的興奮刺激,菲茨羅伊上將的天氣預報足夠他們預測那天的天氣,當布隆丹在暴風雨中翩然起舞,他的觀眾應該在他的下面留出足夠的空檔。」

英國伯明罕的布隆丹銅像,還在為天氣發愁嗎?

在這些漫不經心的妙語背後,菲茨羅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一些政客抱怨電報來去的成本,科學界對他的方法也提出質疑。當多數漁民表示支持的同時,一些吝嗇的漁民也會抱怨一個錯誤的信號所帶來的漏捕。

典型的指責是這樣的,「昨天兩點,我們收到菲茨羅伊的南風警報,這位偉大的氣象學家早就該發信號來,因為前一天就已經起風了,而這個結論在收到警報前12小時就已經下了。」

為了彌補過失,菲茨羅伊更全情投入對氣象的分析,他出了書又四處演講。1865年,面對著各界的指責,他精疲力盡,陷入更深的抑鬱。他搬出倫敦的家,到南部的諾伍德修養,試圖克服抑鬱症。

他發出的最後一個預報是1865年4月29日,倫敦雷暴雨。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卻沒有去教堂,吻別了熟睡中的女兒後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自縊。在那個時代,菲茨羅伊的試驗看起來仍然以失敗告終,但是今天它已發展成一項必不可少的政府公共服務事業。

他的英國氣象局當時只有三個人,現在已經是超過1500名員工的機構,全年財政預算超過8000萬英鎊。也許,對他最恰當的敬意是在2002年,BBC的航海氣象預報節目,在臺標裡打上了菲茨羅伊的名字。

相關焦點

  • 溫州理科男協會成功發明玻璃瓶預報天氣
    一個裝滿溶液的玻璃瓶子能預報天氣昨日,在溫大甌江學院理工分院第六屆科技文化節上,一個名為三思科研協會的「理科男」協會,運用19世紀一位海軍上將發明的「風暴瓶」原理,做出了一個「天氣預報瓶」,可以利用結晶來觀測天氣變化,吸引眾多眼球。那麼「天氣預報瓶」又是如何預報天氣呢?
  • 天氣預報的誕生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天氣預報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雲圖,就是中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天氣預報常用符號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 天氣瓶真的可以預報天氣嗎?
    ——天氣瓶,全名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英文名StormGlass。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天氣瓶,目前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他把蒸餾水、樟腦、乙醇、硝酸鉀和氯化銨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子裡。
  • 天氣預報軟體魚目混珠 到底該信誰
    面對眼花繚亂的手機天氣軟體,人們不由得驚呼:天氣預報,到底該相信誰?  公眾聲音——手機問天不「靠譜」 質疑聲迭起  3月20日,用戶名為「南京新盤小道」的網友在網際網路發布了一條微博,內容為「每天早上起來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天氣如何了,可是今天不少市民一查卻傻了眼——南京同一天的天氣預報,至少有6個版本」。
  •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天氣預報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雲圖,就是中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天氣預報常用符號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 為什麼天氣預報不準確,誰知道其中的原因?
    注意,注意天氣預報,最近15天都有雨,大家出門別帶傘,多帶藿香正氣液。為什麼?因為我不相信預報啊。有幾時是準的哦。就好像有人去祈福,要取個美貌的妻子,結果跑到了文廟去,別人說兄弟啊,只能祈求考好大學什麼的,他就祈求娶個美貌的大學生一樣。
  • 【科學創意第二課堂】自製天氣預報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製作一個簡易的天氣預報瓶,把天氣的變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天氣瓶,目前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
    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
  • 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會比人類預報得更準確嗎?  解決難題預報更精準  在記者的印象中,過去經常在天氣預報裡聽到「局部地區」。例如局部地區有陣雨、局部地區有暴雪等。現在,天氣預報中的提到「局部」的次數變少,地點和時間比較精確的預報變多,這是中國大數據計算能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
  • 氣象控第三期: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現代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   如果沒有泰勒斯在2500年前將天文和氣象聯繫在一起,沒有亞里斯多德2300多年前就撰寫了《氣象通典》一書,沒有全球通航和商務帶動東西方交流,沒有文藝復興及工業革命帶來的包括氣象觀測儀器在內的各種發明,沒有牛頓經典動力學理論
  • 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而如今,得益於天氣預報的技術進步,我們從經驗預報時代邁進了數值天氣預報時代,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就讓我們跟隨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院士曾慶存,一覽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1-08 17:00:23 天氣預報就是對未來時期內天氣變化的預先估計和預告。「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天氣預報的難度。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為什麼越來越準?
    天氣預報的誕生1837年,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試驗成功,人類可通過電報,快速同步各地氣象資料,讓天氣預報的實現,有了技術支持。可惜現實沒有這麼順利,人類往往需要經歷沉痛的教訓,才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1859年,滿載400多乘客和黃金「皇家憲章號」撞上了風暴,船毀人亡。
  • 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到80%?真的!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作出了解答。預報準確率可達80%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 1月7日 今日趣生活 天氣預報瓶
    【PConline 聚超值】 相傳,在還沒有準確天氣預報的年代,長期航海的人除了通過觀察雲層、動物等來預測天氣外,還通過一種名為「天氣預報瓶」的東西來獲知為了天氣狀況。據聞,它是在19世紀由英國海軍中將 Robert FitzRoy發明,裡面包含蒸餾水、乙醇、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5重溶液,5種液體結晶溫度都不一樣,然而結晶形態也不一樣,所以基本能靠結晶形狀來分別大致氣溫了。
  • 天氣預報越來越準,離不開他的算法
    讓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點開手機,隨時查看幾天後的天氣,如此便利精準的科技,離不開曾慶存創造的算法。  古人看雲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繪成「天氣圖」,但還要依賴預報員的經驗,誤差較大。預報能不能準點、再準點?
  • ...今天,今天天氣,7天,15天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一周,天氣預報15天查詢
    16-40天預報屬於客觀預報產品,反映的是未來天氣變化趨勢、請隨時關注最新預報..... 16-40天預報數據來源於國家氣候中心,是根據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客觀預報系統加工而成,未經預報員主觀訂正,反應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變化趨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供公眾參考,欲知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需隨時關注短期天氣預報和最新預報信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