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2020-12-05 田瑞安

廣袤的南亞次大陸上,介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德幹高原之間的印度大平原聞名於世。如今,這個面積高達75萬平方千米的平原因歷史原因分為兩部,西部的印度河平原大部位於巴基斯坦境內,而東部面積達51萬平方千米的恆河平原大部位於印度境內。

也就是說,南亞次大陸上這兩條著名的河流分別成了印巴兩國的母親河,相比之下,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的恆河則更加出名。恆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區域,共有超過4億人居住在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到驚人的約2000人/平方千米。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橫越北印度平原流經北方邦,與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會合後再流經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最後在印度與孟加拉邊界處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

恆河全長2510公裡,流域面積高達91萬平方公裡,接近印度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恆河發源地海拔超過3000米,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為其兩個較大源頭,兩河上遊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000米急降至 300米,河水急流洶湧。

從德裡的亞穆納河到孟加拉灣距離超過1600公裡,而海拔落差僅為200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恆河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兩河在阿拉哈巴德會合,地勢已降至120米。 由於平原地區地表地形差異不大,流速緩慢的恆河開始在印度大平原「漫步」。

由恆河及其支流衝積而成的恆河平原涵蓋印度東北部大部,廣袤的平原上地勢平坦,水網稠密,土壤肥沃,人口眾多。恆河平原屬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為盛產水稻、玉米、油菜籽、黃麻、甘蔗等經濟作物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

此後,恆河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再容納了諸多支流後奔向下遊。在印度河孟加拉國交界處,恆河又分為幾個支流。其中一條是流向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另一條是流向孟加拉國的博多河。

進入孟加拉國後,博多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境內為雅魯藏布江)的下遊賈木納河會合,最後形成「丫」字形注入孟加拉灣。

恆河在這裡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以印度的法拉卡為頂點,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恆河三角洲的形狀呈「弓形」三角洲,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裡。三角洲大約2/3的面積位於孟加拉國,大部分由衝擊土構成,土壤中含有大量營養和礦物質,非常有利於農耕。

恆河三角洲地勢平坦,海拔僅為10米。這裡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農作物的種植區。在三角洲周圍的森林中,棲息著大量包括孟加拉虎和印度巨蟒在內的珍禽異獸。

恆河,這條世界名川不僅被印度人尊稱為「聖河」和「母親河」,還曾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

相關焦點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民以食為天,一天不吃餓得慌,糧食是對於是人口大國是十分重要,作為世界第二世界人口大國,擁有約13.6億人口,僅次於中國的14億人口。要如何養活這麼多人,讓他們都吃飽飯,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自己的土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到底能養活多少人?
  • 印度面積不到我們三分之一,怎麼養活近14億人口?
    或許我們應該恭喜印度,因為過不了多久,印度就會拿到世界人口第一國家的頭銜。我們知道,印度目前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13.24億人,而且人口增長率在1%以上,或許在2030年之前,印度就能實現這個「世界第一」的目標。
  • 印度國土面積只有約300萬平方千米,為什麼能夠養活近14億人口?
    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排名當中列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之後,位居世界第七位,大約是我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印度也算是一個國土面積大國。但是更為神奇的是印度的人口數量,目前印度的人口數量約為13.5億人,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以上的國家,另一個就是我國。
  •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版權:來源 地球知識局 作者 那日蘇 製圖 孫綠 校稿 酸奶 編輯 養樂多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根據聯合國在最新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73億。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勢必會給其國內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壓力。
  • 恆河對印度意味著什麼?
    而作為英國前殖民地的印度也有一條代表性的河流,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恆河。說到恆河,人們想到更多的可能是關於恆河的戲謔之詞,如「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人。」等。恆河在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恆河。恆河位於印度北部,長2525公裡。
  • 印度面積僅有中國三分之一,為啥能養活13.9億人?專家:5點原因
    再到後來,這頂王冠又傳承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王冠,被戴在了德意志君主的頭頂上。國王與皇帝之間,可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國王只是皇帝手下的一位領主而已,而皇帝對國王有著名義上的宗主權。法國國王只能稱之為國王,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卻可以稱之為皇帝。
  • 恆河流域人口多,土地肥沃,環境怎麼樣?
    恆河位於印度北部,長2525公裡。上遊在喜馬拉雅山脈,由北向南流淌,在印度西北部城市薩哈蘭普爾附近有一個大轉折,開始由西北向東南流淌,然後貫穿印度北部,在孟拉加國與源於我國西藏的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稱雅魯藏布江)會合,最終注入孟拉加灣。
  • 衛星發現8座大壩:一旦阻斷印度將乾旱,一旦放水印度將被淹沒
    據《今日印度》報導,在使用了谷歌衛星拍攝的谷歌地圖進行觀察以後發現,雅魯藏布江大壩建設速度非常快,到現在已經有8座新大壩。而且,最大的寬度400米,水位上升150米,這座大型水庫可以儲備超過6億立方米水源。
  • 亞洲十大平原都在哪?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
    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路平原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指的是地面平坦或者欺負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平原主要有兩大類型,獨立型平原和從屬型平原,獨立型平原比如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從屬型平原比如關中平原等。那麼亞洲十大平原都是哪?
  • 印度恆河佛教的發源地,你不知道有多髒?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加姆爾的甘戈特力,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1/4,養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印度恆河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2.51萬立方米/秒,其中在印度境內長2071千米,流域面積95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為1.25萬立方米/秒。恆河流域人民在種族上屬於混合來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們原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從西面到來,與他們混合起來。
  • 為什麼在地圖上看起來,東歐平原的「面積」比亞馬孫平原更大?
    平原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地殼水平抬升和外力沉積作用而形成,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區通常會形成規模較大的衝積平原。對於人類來說「平原」地形是最重要的一種地形類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都分布在平原地區,平原地區通常具有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同時也有利於人類進行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和產業布局。
  • 養活了30億人,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只要一打開中國地圖,你就會被西部地區的那片寬廣的土地所吸引,而那片高高隆起的土地就是青藏高原地區。從地圖上看,青藏高原橫亙於我國內陸和以印度為主的南亞次大陸,其高海拔的地勢有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而上的西南季風,同時也大大阻斷了北部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南侵。同時,青藏高原是亞洲諸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孕育華夏文明的長江和黃河,均發源於此。
  • 漫步恆河河畔 一覽印度文化景觀
    【環球網綜合報導】黎明之時漫步在恆河邊上,細細遊覽印度廟宇,閒暇的時候欣賞異域風情的舞蹈表演,頗為享受。在印度去感受下其獨特的文化。從齋浦爾(拉賈斯坦邦首府)到阿格拉(位於黃金三角線上法地布爾·西格裡古城附近),路途迂迴彎曲。所以當聽到司機不情願地說那裡太遠之類的話時,不要理會他們,因為大多數司機都沒有去過那裡。阿木裡查 金寺和兄弟餐廳(Brothers Dhaba)阿姆裡查不僅是印度錫克教的聖地,也頗受遊客的歡迎。
  • 印度宗教聖河恆河:洗滌信徒心靈卻淨化不了「自我」
    當然提請宗教,我們不可能繞開印度這個國家,印度百分之80以上的人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印度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印度宗教的聖地就是印度人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恆河。在每個印度信徒的心中,恆河就像是耶路撒冷在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信徒一樣神聖。
  • 秀山在衛星地圖上是咋樣的?難怪被叫做「小成都」,看了就懂了!
    因此當地很多地名都帶著「壩」字,像是沙坪垻、大石壩等等,可是在連綿不絕的武陵山地區,有一塊獨特的地方,它就是秀山小平原。那麼從衛星地圖上看秀山是什麼樣子的呢?難怪會被大家叫做「小成都」,看完就懂了!秀山地處於四省與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結合部的樞紐位置,自古以來就是渝、鄂、湘、湘邊區物資集散地,雖然秀山平原是重慶最大的喀斯特平原,但你從衛星地圖上看這裡,其實算不上徹底的平原,還是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山丘,但是對比重慶主城區來說,這樣的地形地貌非常難得了。
  • 衛星地圖上看秀山:擁有重慶最大的平原,難怪被人稱為「小成都」
    不過,就在溝壑縱橫,連綿不絕的武陵山地區,卻有一塊非常珍貴的大壩子,這就是秀山小平原。秀山平原地勢平緩,是重慶市最大的喀斯特平原,約180平方公裡。在10萬平方公裡的武陵山區中,可謂首屈一指。秀山縣城地勢平坦,物產富饒,素有「小成都」的美稱。
  • 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
    導語: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說到印度,相信我們對這個國家都頗有興趣。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國土面積沒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大,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卻養活了13.53億人。印度作為我們的鄰國,也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但印度卻有著和我們國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印度,來說說印度那些事。
  • 被人口普查漏掉的人,AI在衛星地圖上能看見
    上一次奈及利亞官方更新人口統計數據,是2006年。一次大規模人口普查的平均成本大約為1-2美元/人,而奈及利亞的人口接近2億,全國性人口普查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其實奈及利亞的經濟情況在非洲尚且算好,更多貧窮的國家因為高額的成本、糟糕的經濟加上動蕩的政權,可能在過去幾十年間都沒有進行過規範的全國性人口普查。
  • 人口密度是中國的10倍,僅有江蘇省大小,卻養活了過億人
    導語:人口密度是中國的10倍,僅有江蘇省大小,卻養活了過億人。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國家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地方,一個國家有不同的城市,城市大小不同,生活的人數也不一樣。亞洲有一個國家,僅有中國江蘇省大小,人口密度卻遠超中國,這個國家就是孟加拉國,孟加拉獨立的時間還很短,國家並不富裕,但就是這樣貧窮的國家卻養活了1.6億人口,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 印度的自信來自哪裡?新德裡和北京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新德裡位於印度的西北部,是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分界處,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恆河平原,地勢略高 較少洪澇。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是除了我們中國之外的第一大人口大國,人口總數14億,但是和我們中國相比,印度的貧富差距大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富人們每天能夠吃香喝辣,擁有著體面的工作,財富 地位 名聲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