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2021-01-09 一堂國學

原標題:中華民族是來自「星星」的民族,從夏商周和漢族的命名就可看出!

【引子】眾所周至,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原型來自司南,傳說黃帝發明過指南車。根據《尚書》記載,中國古人至少從堯時開始就對天文曆法有過具體的觀測,並把北鬥鬥柄的指向與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比如鬥柄指南,天下皆夏。直到現在,英文單詞的「南」South,依然有「夏」的發音。

漢字是目前全球唯一從古至今流傳應用的文字,但許多司空見慣的漢字,其本意卻並不被知曉,就像《易經》,人人日用而不知。

俗話說,天文地理,最初的文字應該與天、自然、宇宙有關,比如八卦,就是八個卦象,上天垂象。而上古時期,有夏、商、周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的命名與天有關,與星辰有關,與方位有關。

第一,夏,就是「下」。

傳說夏的開創者是大禹,大禹治水,根據《尚書·洪範五行》利有疏導的方式治理水患,人類得以從山上下來,進入平原和盆地生產生活,所以「夏」朝就是「下」朝,當時人們信奉的《易經》是神農炎帝發明的《連山易》。至今我們有俗語「北上南下」,所以夏朝的勢力範圍應該在南方,南方五行屬火,對應春夏秋冬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夏季。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

夏的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從造字法來看,夏是會意字。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 xié),人頭。臼( jù),兩手,攵( suī),兩足。合起來象人形。

比如大禹治水的漢代畫像石形象。

甲骨文和金文的「夏」字都像是一個人觀察太陽,或者對太陽的祭拜,可見夏朝是對太陽崇拜的朝代,夏朝人通過對太陽等天體運行規律的觀察,發明了曆法,這一點很像傳說中的瑪雅人,農曆也被稱為《夏曆》。

這從自認為夏朝後裔的銀川西夏王陵金字塔和瑪雅金字塔的造型上也能看出,二者或許有著統一源頭。

距今約1000年的銀川西夏王陵金字塔

(說明:西夏祖先党項族(羌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遷居陝北。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信仰「天」,祖先為羌族(炎帝神農氏),三苗後裔,崇拜火神、太陽神,最早有牛羊等有角動物圖騰,這與印度和埃及的圖騰崇拜很像)

距今1100年的墨西哥瑪雅金字塔

夏曆雖然在月份劃分上與瑪雅歷不同,但二者都屬於陰陽合曆——是朔望月、回歸年的有機統一。夏曆定節氣明了四季,定朔望以合天象,定冬至以至歲時,曆法年則採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夏正),置閏月調和朔望月(白道)和回歸年(黃道)之間的差別。

夏曆,比如二十四節氣,以及擇日擇吉等秘術仍流傳至今。

第二,商,就是「上」。

公元前1600年,商湯帶領著商部落滅掉了夏朝。

《尚書.湯誓》說:「夏王(夏桀)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hé何時)喪,予及汝皆(一作偕)亡。』」

用《尚書》的話說,夏朝的滅亡來自與夏王桀對百姓的壓榨,雖然夏桀自稱太陽,但老百姓仍然希望與這個毒日同歸於盡,由此也側面反映出,夏朝是崇拜太陽的民族,這與埃及和瑪雅文化很相似。

為什麼說,商朝就是「上」朝呢?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

商朝都城在夏朝北部,我們說「北上南下」,也就是商(上)在夏(下)的上方。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黃河流域的商地(今河南商丘),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其次,從天文星宿來看。

商,本意是二十八星宿的商星,屬東方青龍星系,天蠍座,心宿二,是河南商丘一帶地區的分野星。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昔高辛氏(帝嚳,黃帝曾孫)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徵討。後帝不臧,遷 閼伯 於商丘,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 實沉 於大夏,主參,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

後來杜甫有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說的是「三皇五帝」的第三位皇——帝嚳有兩個兒子,誰也不服誰,經常爭鬥,於是帝嚳酒吧老大遷到河南商丘,對應天上「商星」的位置,這就是商朝名字的由來。

商星,位於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也稱「大辰」、「大火」、「龍星」,是天蠍座的最亮星。

《宋史·天文志三》:「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

商朝定都「商丘」也有夏桀失天下民心,而商湯「天下歸心」的用意。

另外,「商人」、「交易」等與生意有關的詞彙也是來自商朝。

【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易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

【易經·復卦】商旅不行。

行商坐賈,商人擅長交易,貨通天下,是現在生意人的祖師爺。

商,從外知內也。——《說文》

商字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上下結構,由上「舌」或「音」,下「內」組成,可見商字說明、介紹、廣告、營銷、推廣有關。

商,章字發音,成語「出口成章」,說明商人是擅長推銷、營銷的民族。

第三,周,就是「周天」、周而復始。

知周乎萬物。——【易經·繫辭】

周天下。——《禮記·月令》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者,武王伐紂,為了向天下昭示其合法性,將最高統治者定義為「天子」,天帝的兒子,代表天來統治天下黎民百姓,周人用《易經》治國,史稱《周易》,「周」,有天道循環,周而復始之意。

甲骨文、金文的「周」字為「圍攏造田」,與田地、農業有關,延伸為封建。

成語有滄海桑田,相傳周族的祖先后稷,又名棄,是農業始祖,他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為農師,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后稷被稱為「農業神」,類似炎帝神農氏的地位。

相關焦點

  • 洛陽的13朝古都與西安的13朝古都,究竟哪個分量更足一些?
    提起13朝古都,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西安(長安),因為這所城市一直以來的宣傳口徑都是這個。但近些年還有一所城市,也開始對外聲稱自己為13朝古都。沒錯,他就是洛陽(河南省)。但問題在於,如果這兩所城市都聲稱自己為13朝古都,那麼究竟哪一個分量更足一些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看看這兩所城市,到底哪一所才是實至名歸的13朝古都。
  • 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先來說說這個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其實不然,在中國的史書上還記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
  • 古代商朝和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商朝的這些人又是來自哪裡?
    印歐白種遊牧閃米特人在經過上千年的學習發展後,開始用野蠻武力掠奪,最先結束了蘇美爾文明,後來的巴比倫文明一半繼承了蘇美爾文明,最後也是滅亡了,然後是埃及,還有印度,這一潑印歐遊牧人種四處掠奪叫什麼浪潮來連續上千年,從西一路到東到處都是白種人架著戰車手拿利劍殺殺死民耕民族贏弱的男人,時間的先後順序
  • 商朝之後為何不見神仙幹涉朝政?
    在這一時期,神仙們作為幕後推手,掌握戰爭走向,影響兩國局勢,當是周朝戰勝的主力軍。然而,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在商朝時期活躍在朝堂之上的神仙們,商朝之後卻為何再也不見神仙幹涉朝政,絕天地通了?宗教思想充斥於每一個人腦中,這樣一來,神仙們幹涉朝政也就不足為奇了。那就相當於總公司派人到分公司考察業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這樣濃重的宗教信仰下,商人"重祀"、"重殉",不將生命放於眼裡,在他們看來,這只不過是為了向神明祈求而付出的小小代價。
  • 夏朝至中華民國,歷史版圖紀年時間表
    朝:夏朝(約前2070~1675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 商朝被滅以後,周朝的局勢實際上也很危險
    但是,武庚怎麼說也是商紂王的兒子,周武王可是滅掉人家國家的人,所以,周武王雖然讓武庚管理商朝舊民,心裡對武庚卻並不是十分放心。於是,周武王又封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武庚所在領地的周圍,號稱為三監,顯而易見,這三監的作用就是為了監視防備商朝的舊民而出現的。
  • 幾十萬年前人都被發現,為何夏朝僅僅是四千年前,卻一直找不到?
    舉個例子,如果有個文明,蓋土房子,不打地基,屋頂蓋植物,那它完全可以什麼也留不下。又或許,該文明的所有物品,被後續者全盤接受並且蓋上了後續者的名字,以至於被認為是後續者的文物。比如上個世紀的東西,你用本世紀的技術噴漆,也許後人會以為是你這個時代的。
  • 我家大明朝真有這麼牛?這款遊戲裡它就是世界大腿
    大明的朝貢體系,其實可以被看作是中國上千年主僕政治關係的一個終極形態,在此之前還有無數年的積累。今天,我們就從遊戲出發,談談歷史上的朝貢制度,感受當年萬國來朝、天朝上國的榮光與輝煌。雖然在我們的文化中,夏朝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起點,但是大多數時候夏朝還被認為是一種鬆散的部落聯盟,夏部落大多數時候只被認作是一個名義上的領袖,真正的政權間主僕制度尚未建立,因此我們還是先從商周談起。在商朝,統治者建立起了「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的內外服制度,正式將統治者所在的「中央」與僕從們統治的「外地」分割開來。
  • 電源風扇朝上or朝下有講究
    DIY雖然沒有一個關於裝機方法的成文規定,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也都有一個普遍認可的安裝方式,不過卻有一個問題一直爭議不斷,那就是關於電源風扇朝向的問題。現在主流中塔機箱都是電源下置,那麼電源風扇應該向上還是向下呢,你又應該怎麼選呢?
  • 貴州大學教授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國內外的學者態度全都一邊倒
    在傳說當中,帝嚳(天帝帝俊)的次妃簡狄在一次外出洗澡時,無意中吞下了一枚「玄鳥蛋」,從而生下的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大商國的建立跟神話有關,由於出土的甲骨文較少,商朝的歷史都是根據後世典籍拼湊起來的,所以商屬於「半信史」時代,商也是世界上史學界公認的「第一個王朝」。
  • 夏朝真的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該怎麼解釋呢?
    我們是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這句話最初就起源於商朝,黃帝和炎帝的後裔建立了夏商周,經過夏商周三朝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華夏才正式形成,中國人才有了統一的民族認識,我們都是華夏兒女。否認夏朝的存在,就是否認了我們中國民族的歷史傳承。首先,夏朝存在於否在中國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論。像我的老師之中,就存在分歧。我有一位老師上的第一節課,就說夏朝不存在。
  • 是什麼力量促使植物選擇根朝下 莖朝上的生長方向?
    是什麼力量促使植物選擇根朝下 莖朝上的生長方向?時間:2015-10-11 08:2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是什麼力量促使植物選擇根朝下 莖朝上的生長方向? 植物打從種子萌芽開始,根與莖這對孿生兄弟的命運就有了天壤之別。
  • 夏啟與古埃及法老配飾驚人雷同,是否能證明夏朝就是埃及王朝之一
    然而,對於夏朝來說,雖然仰韶,龍山,良渚甚至二里頭遺址都可能與夏文明有關,但他們無法證實——這就是夏朝。古埃及各個部落戰亂不斷,於是一部分部落便遷居了出去,一部分遷居到了兩河流域就是夏朝人的祖先。後戰亂不斷,夏朝不斷南下,另一部族就是現在的商朝,被夏朝驅趕經由新疆進入了中原,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殷墟文明。在這方面,孫衛東還測試了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發現殷代青銅器的放射性與埃及非常相似,但與中國國內礦石的相似性較低。
  • 夏朝是中國的本土朝代嗎?探秘歷史上謎一樣的夏朝
    但事實上,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在質疑中國的歷史,認為中國的夏朝和商朝不存在,只不過是史書杜撰的,如此一來,中國似乎就只剩下了3000多年歷史,這實在是讓眾多以悠久的歷史為驕傲的國人心理上難以接受。後來由於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的大規模發掘,商朝才最終確定存在,但是夏朝的存在與否仍然是一個謎。有不少國外專家認為夏朝來自古埃及或者古巴比倫,甚至國內一些專家和歷史愛好者也持有該觀點。
  • 冬天空調出風口朝上還是朝下,冬天空調出風口朝哪裡合適
    導讀:在冬天的季節裡大家都需要空調來給大家取暖,空調的出風口是可以調的,你媽冬天空調出風口朝上還是朝下呢?空調是我們在冬天都需要用到的電器,很多人在冬天都離不開空調,那麼冬天空調出風口朝哪裡合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大臣上朝時,為何手裡要拿一個朝笏?朝笏是什麼?有何作用
    大家對「縉紳」一詞肯定有所了解,它是古代官員的代稱,意思是說把笏(hù)板,也就是朝笏(hù)插在腰帶上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朝笏是一個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徵。 《朱元璋傳》:「 元璋不理會, 仕魯著急,鬧起迂脾氣,當面交還朝笏,要告休回家。」
  • 為何中國人「敬神」卻不「信神」,其實早在商朝的古人就已醒悟了
    但是後來卻慢慢發生了改變,變得「敬神而不信神」,為什麼人們的思想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方人敬畏上帝在商朝的時候,神明的概念就出現了。這一時期,人們對神非常的尊敬,更是「以神為尊」。那時候普遍認為巫師能夠與神明交流,得到神明的指點。
  • 夏朝之前真的有一個歷經千年的「虞朝」嗎
    一直以來,我們所學習的中國歷史都是從夏朝開始的。但是在2002年《河北學刊》2002年第一期刊發了王樹民同志的學術論文《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一時間在學術界乃至社會上都引起了轟動。如果所刊發論文描述的都是真的,那麼中國的歷史將向前推至少1000到1500年。
  • 夏天空調出風口朝上還是朝下涼快?我早心知肚明!涼爽省電兩不誤
    空調的出風口到底朝上好還是朝下好?為了讓大家涼快點,我加班加點的查閱資料!終於找到正確答案了,下面就讓我來跟大家具體分析一下吧!這裡牽涉到空氣對流原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熱升冷降。天氣炎熱時,空氣中分子密度較小,那相對於冷空氣來說,熱空氣更輕,所以熱氣就會往上升。空調製冷後,則冷的空氣分子密度更大,那相對於熱空氣來說,冷空氣更重,所以會導致冷氣往下降。
  • 建立夏朝的那批人,是否就是從嵩山南的煤山類型而來?
    這麼說來王灣三期與史傳的夏朝關係密切,華夏第一王朝夏朝的統治階級,很可能就是從煤山類型中來的。那麼:已經處在歷史記載邊緣的王灣、煤山類型分別代表的是歷史中的哪群人?此外,一山不容二虎,煤山類型區域中出現的兩個幾乎同時期的大邑,王城崗和瓦店遺址,它們的歷史學定位又可能的怎樣的?本文以歷史和考古相結合的角度嘗試闡釋,不足之處,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