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被滅以後,周朝的局勢實際上也很危險

2020-12-06 歷史文化雜談

商紂王暴虐,後被西岐出兵討伐,商朝滅。可是,滅掉的商朝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周武王心裡明白,商朝的根基尚有餘勢,沒有被完全摧毀,為了穩定當前的局面,周武王在離開朝歌之前,特地設立了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繼續留居在殷商故地,為其統率管理商朝的舊民。

但是,武庚怎麼說也是商紂王的兒子,周武王可是滅掉人家國家的人,所以,周武王雖然讓武庚管理商朝舊民,心裡對武庚卻並不是十分放心。於是,周武王又封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武庚所在領地的周圍,號稱為三監,顯而易見,這三監的作用就是為了監視防備商朝的舊民而出現的。

這樣的監視,對於商朝舊民來說,那簡直就是太過於簡單了,倘若商朝舊民真的要反,三監完全沒有辦法壓制住。回到鎬京的周武王內心十分憂慮,試想一下,商朝雖然被打敗了,但是真箇河山並不是那麼容易完全掌控的。回到鎬京的周武王殫精竭慮,竟然一病不起。

對於周武王來說,商朝舊民人數眾多,在其看來,處理這些舊民的移民問題絕對是一個艱巨苦難的事情。因為商人有一種特點,他們是以族群為單位存在,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商朝一些大的族群還依舊存在,而這些族群的軍事力量依舊不錯,如果起兵造反,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在周武王的心裡,商朝雖然被滅了,可是綜合各種情況,能不能保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他自己心裏面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在這樣的擔憂之下,周武王的身體所以一病不起。在周武王病重期間,他的弟弟周公為其虔誠地祈禱,希望周武王能夠早日病癒。

不但如此,周公在向先祖祈禱的時候,還願意以自己的性命去換取周武王的痊癒。周公將祈禱使用的策書裝在金縢之匱之中,並且吩咐左右手不要告訴別人。在那時,周朝人的觀念是這樣的祈禱,必定會靈驗,也就是說,周武王身體恢復,而周公身死。在周公看來,這並不可怕,因為他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在周武王所有的同胞弟弟裡面,論其才華和品德,周公都是最為出色的那個。商朝被周武王滅掉以後,周武王雖然也分封了周公領地,可是,周武王卻依舊把周公留在自己的身邊幫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

周公對於自己的哥哥周武王的厚愛,十分感激。於是,他覺得自己的哥哥值得自己為其用性命去祈禱交換。可是,那個時代,他們深度迷信的鬼神其實並不存在,在周公願意用生命作為交換祈禱的條件之後,沒過多久,周武王依舊一命嗚呼,撒手人寰。

周朝大局尚未穩固,君王就先走了。對於一個剛剛出現的國家來說,這無異於是一個莫大的災難,商朝舊民民心未定,許多大族都是虎視眈眈,巴不得有一個機會可以使自己成為統領天下的那一個。

周武王去世,其兒太子誦即位,周公便以攝政的身份總領全局,全心輔佐年幼的周成王。

其實,周武王在臨終之前是想要把王位傳給周公的,周武王深知,周朝目前的局勢嚴峻,容不得半分閃失,何況自己的弟弟周公確實有能力治理好周朝的人。可是在周公看來,即使自己即位,周朝局勢也會有很大的變化,不如讓小小的太子誦即位,而自己在一旁專心輔佐,幫助其穩固天下,說實在的,周公攝政,也完全是迫不得已啊。

相關焦點

  • 周朝滅商還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周朝是中國歷史有記載的朝代中比較特別的,首先是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其次是分封制度的創立朝代,周朝無論是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還是軍事力量都超越了夏和商。人們對周朝的認識很多是從封神榜等神話故事以及文學影視作品來的,其實周朝的發展從堯帝時期就開始了。
  • 當姬發不滅此人一族時,周朝就註定被此人子孫所滅
    當時的周部落屬於商王朝的附庸,商朝的國王商紂王昏庸殘暴,無惡不作,為了禍害百姓,他設計了炮輅等酷刑,周滅商朝的戰爭背景就是這麼一個黑暗的時期。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開始整治前朝的大臣,其中少部分得到了賞賜,包括商紂王的親哥哥微子啟,就得到黃河以南的封地,在今天河南省東部建立了宋國。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舊臣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比如之前十分受重用的惡來,就被周人砍了腦袋。
  • 商朝之後為何不見神仙幹涉朝政?
    在這一時期,神仙們作為幕後推手,掌握戰爭走向,影響兩國局勢,當是周朝戰勝的主力軍。然而,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在商朝時期活躍在朝堂之上的神仙們,商朝之後卻為何再也不見神仙幹涉朝政,絕天地通了?商朝在神仙地位,用其為王權背書商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我國第一個存在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根據商代流傳下來的甲骨資料,可知殷商時期盛行萬物崇拜,他們"敬鬼神、好卜卦、喜祭祀",所崇拜的對象不拘泥於實物,包含大自然中的各個方面。
  • 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為什麼說,商朝就是「上」朝呢?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商朝都城在夏朝北部,我們說「北上南下」,也就是商(上)在夏(下)的上方。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黃河流域的商地(今河南商丘),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其次,從天文星宿來看。
  •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一句話,「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當然,按照秦國的徵戰史推算,此二周並非指周武王開創的西周王朝與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開創的東周王朝,而是指東周朝時立國於今洛陽地區的兩個諸侯國——西周國和東周國。
  • 古代商朝和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商朝的這些人又是來自哪裡?
    論關係,夏族被被滅後,部分融入周族。歷史上說商朝延續了差不多1100年之久,其文化在前後定有相當大的差別,我覺得論夏商、商周之關係不能就此一概而論。在《安陽》一書只能怪說道商朝與當今之美國相似,都是由黑人、黃人、白人組成的社會。這一點就揭示了商朝歷史一些可疑之處,在一處商朝遺址考古中發現了大高加索人、太平洋黑人、蒙古人種的頭骨。
  •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在周朝初立之時,周武王為鞏固中央政權,曾設立了兩個都城,一個是京都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個是陪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這兩個都城,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
  • 周朝滅了商朝之後,八百諸侯哪裡去了?|史記周次元016
    大家群情激憤,一副與商王朝不共戴天、一定要滅之而後快的樣子。 後來呢?大家高高興興一起把仗打完了,就各自散了回家吧。這很像是大家一場狂歡之後盡興而歸。而組織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牧野之戰後,商朝10萬大軍神秘消失之謎
    一場牧野之戰,周武王和姜子牙趁商軍主力遠徵東夷,以彈丸的百裡之疆,竟滅掉了邦畿千裡的商朝,也堵住了「人方」——山東一帶10萬主力大軍的歸路。如蒸發了一般,消失得很徹底,在周朝留下的史料中,也沒有他們的片言隻字的記載。不過記掛他們的人還是有的,有一個說法是,這10萬人為了躲避周軍,從東海出逃,經日本,東渡太平洋,抵達了墨西哥海岸,在美洲繁衍生息了。為什麼他們選擇遠渡重洋?恐怕也是沒有出路的出路。大軍留在人方,到底歸順還是不歸順周朝呢?歸順的後果又是什麼呢?東渡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 為何中國人「敬神」卻不「信神」,其實早在商朝的古人就已醒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方人敬畏上帝在商朝的時候,神明的概念就出現了。這一時期,人們對神非常的尊敬,更是「以神為尊」。那時候普遍認為巫師能夠與神明交流,得到神明的指點。所以君主在遇到大事或者猶豫不定時,都會讓巫師通過佔卜來決定。商朝用龜甲來佔卜,而周朝則用筮。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不過,商朝曾經定都於殷,所以商朝又稱殷朝,但後世歷史上也很少有以殷作為國號的朝代,五代十國時期在福建一帶曾經存在過一個殷政權,影響力很小,不足為據,且該政權的創立者王延政跟殷地也沒啥關係。而另外一個比較接近「商」的地名就是「宋」。
  • 還有可能是來自周朝的他
    還有第三種可能性 日本人的祖先並不是徐福,也不是四川涼山,卻是周朝時期這個人的後人?可是如果真的要把這個人給說的很清楚,可能就是要追溯到了商朝的時候了,那麼我們都知道這個周朝的開創者就是周文王姬昌,這個姬昌也就是在《封神榜》裡面姜子牙的老大。 姬昌的爺爺也就是古公亶王,而當時的周朝也有他很大的功勞,因為當時的基業也都是他給奠定的。這個亶王也有三個孩子,分別就是小兒子季禮、二兒子虞仲、而這個大兒子就是叫做太伯了。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
  • 早在商朝時,太戌就破除了迷信
    其實在那個時候,人們還是相信神靈的存在的,面對一些災難,他們也會跪拜、祈求,相信女媧娘娘,相信無所不能的三皇五帝,甚至還把自己生活的地方稱之為「神州大地」……中國人觀念的轉變是從商朝時開始的,伊陟接手商朝的時候,商朝已經處於由盛轉衰的階段了,在這個敏感的時期,神靈的每一次指示都會引起巨大的轟動。
  • 第1個到達北美的是商朝人,比哥倫布早了2800年
    在歷史中記載的關於紂王麾下的十萬精銳部隊在東方神秘失蹤,後來根據考古發現,認為這十萬軍隊連同家眷一共25萬多人,經歷九死一生,最終漂洋過海來到了美洲,其目的在於躲避周朝的軍隊。 而考古發現的甲骨文也很好的證實了這一點,在印第安人建造的石柱上,發現了大量的商朝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