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中國歷史有記載的朝代中比較特別的,首先是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其次是分封制度的創立朝代,周朝無論是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還是軍事力量都超越了夏和商。人們對周朝的認識很多是從封神榜等神話故事以及文學影視作品來的,其實周朝的發展從堯帝時期就開始了。
周朝的興起和滅商立國要追溯到周的始祖后稷,名棄。當時還是商朝統治時期,后稷的母親是有邰部落的女兒叫姜原,有一次姜原到郊外遊玩看見一個巨人的腳印,一時覺得好玩就用腳踩下去,誰知道她的腳剛踩上巨人腳印就覺得身體振動像懷孕了有胎動一樣。過了十個月姜原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她覺得這個兒子不詳,於是把他扔到一條小巷子裡,這個巷子平時都有牲畜等行走,奇怪的是無論是馬或者是牛都會主動的避開她兒子。此時正是寒冬,小水潭上面都是冰,姜原又把兒子扔到冰上想凍死他,這時候又有大鳥飛來用翅膀給后稷取暖。姜原看到如此神奇的景象太奇異,於是決定把兒子抱回去好好撫養,她想到自己多次要丟棄這個兒子,於是給他起名為棄。
棄長大後果然不同凡人,他非常懂得農事,學會如何觀察土地,知道什麼土地種植哪些作物會有好收成,漸漸的很多人都來向他請教,棄也不私藏都教給大家。棄的名聲傳到堯帝那裡,於是讓棄擔任管理農事的官,教黎民百姓種植莊稼的知識,因此整個國家都收到了棄的教誨,功績名聞天下。舜帝鑑於棄的功績將棄封在邰,官號稱后稷,賜以姬為姓。后稷的發跡給後來的周部落打下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大力發展農事為部落的人口增長,糧食儲備做出巨大幫助。
可惜的是在棄死後,他的兒子不窋成為領導人,恰逢夏朝後氏政治衰敗時期,農事被廢棄了,所以不窋被迫下崗了,他除了農事又沒有別的謀生方法只得開始四處流浪,最後到達戎狄地區。部落在戎狄地區立腳之後不久,不窋就病死了,他的兒子鞠繼位後部族的發展並沒有很大的起色。到了他的孫子公劉從父親鞠那裡繼位之後,即使是在戎狄地區生活,公劉也同先祖后稷一樣開始繼續加強農業發展,使得部落民眾的家裡開始有餘糧,生活條件好起來。民眾的生活都是因為公劉而變好的,各家各姓不同部落的人都感激他,很多外地遷徙過來的人都開始歸附於他。周朝的興盛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公劉是奠基人。公劉去世後,他的兒子慶節繼位,在豳地建立了國都。
周建立國都後又經歷過7代君王的發展,直到古公亶父繼位後,因為戎狄的侵擾,被迫帶領家眾離開國都經過長途跋涉遷居到了岐山腳下。豳邑的人民在古公離開後不能仍受戎狄的統治,以至於全城上下扶老攜幼全部跟隨著古公的腳步來到岐山腳下。古公有見於此就廢除戎狄的不良風俗,帶領人們過回在中原時候的生活,他們開始建造城池,給人民建房子住,開始安居樂業。古公又建立各種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日常事務,部落開始穩定發展。
古公的孫子季歷,生下一子取名為昌,昌出生時有聖賢的祥兆伴隨。古公大喜說:"祖上曾做過佔卜,說我們家族將會有一代帶領家族興旺起來的,看來這個人就是昌了!"
昌從父親公季那裡繼位,這就是西伯,也是我們常說的周文王。他繼續效仿后稷、公劉的政策,大力發展農事,並且效法古公、公劉的法則,穩定周的統治秩序,發展民生,鼓勵生育。周文王禮賢下士到連飯也顧不上吃的地步,正因為如此文王的美名遠播,很多人才相繼來投。
周之所以能滅商並非只因為商紂殘暴,周武王登高一呼就能天下跟從的。是從后稷發跡開始經過十幾代人的經營才積累下來。